中國人對于鬼的態(tài)度,第一是怕,第二大概還是怕。因為一旦惹了鬼,就非禍即災(zāi);何況,凡是能得道成鬼的,往往“鬼通廣大”,而且又能遁跡于無形,著實可惡。然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卻偏有一個“可怖而可愛”的鬼物--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敢于堂堂正正徇私情,“聰明正直” 、善解人意,所謂“鬼而人,理而情”,正是我們這位無常朋友的“崇高品質(zhì)”。相信每一個讀過《無!返娜耍紩a(chǎn)生這樣的看法。
的確,在魯迅的《朝花夕拾》中,不但無常是一個獨特的鬼物,而且《無!芬晃,本身也是一篇獨特的文章。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這是一篇專文論“鬼”的文章。通常認(rèn)為,《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散文集。但是,這一說法并不確切,至少從表面上看,有一篇是例外的,那就是《無!?v觀全文,或是考察無常的的來歷,或是闡述無常的行狀,或是敘寫戲中無常的“活潑而詼諧”,或是描述迎神時無常的“莊重與嚴(yán)肅”,如此等等,重心都放在對無常形象的刻畫上。如果一定要把它與魯迅兒時的回憶聯(lián)系起來的話,那只能尋出小時看目連戲這一節(jié)。但仔細(xì)想想,其實這一段回憶,并不在于表現(xiàn)兒時的生活,而主要還是在于介紹戲中的無常?梢,象這樣拋開“舊事”不說,專門來談其他內(nèi)容的,并且所談的是“鬼”而不是“人”的,在這十篇中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這是一篇作者最費(fèi)心力的文章。本來嗎,世上都說“畫鬼最易”,何況以魯迅這樣的文章大家,要讓他來談“鬼”,還不是小事一樁嗎?但事實不然,何以為證:
其一,《朝花夕拾》附有一篇《后記》。按常理,一本書的后記,多用以說明全書的寫作經(jīng)過,或作拾遺補(bǔ)充等。但《朝花夕拾》中的《后記》,只有兩個內(nèi)容,其中之一就是對“無!边@個形象,不厭其煩地作了考證、甄別,用作者的話說:“我本來并不準(zhǔn)備做什么后記,只想尋幾張舊畫像來做插圖,不料目的不達(dá),便變成一面比較,剪貼,一面亂發(fā)議論了。那一點本文或作或輟地幾乎做了一年,這一點后記也或作或輟地幾乎做了兩個月!笨吹?jīng)]有,一是為一文專作了一篇后記;二是除了作考證外,還一邊“亂發(fā)議論”;三是“那一點本文”也不過做了近一年,而僅“這一點后記也或作或輟地幾乎做了兩個月”,你還能說作者不費(fèi)力嗎?
其二,對“無!,作者除了運(yùn)用文字功夫,竟“選取標(biāo)本各一--南京本的死有分和廣州本的活無常--之外,還自己動手,添畫一個我所記得的目連戲或迎神賽會中的‘活無!瘉砣(zé),……好在我并非畫家,雖然太不高明,讀者也許不至于嗔責(zé)罷!贝伺e不但在創(chuàng)作《朝花夕拾》中是唯一的,而且在魯迅先生的所有作品創(chuàng)作中都是極少見的。
第三,這是一篇文體很雜的文章。前面說過,《朝花夕拾》通常被稱之為“回憶性散文”,而魯迅先生自己說“文體大概很雜亂”;蛞曰貞洖橹鳎蚺c雜感結(jié)合,或抒情意味濃一些,或理性的分析深一些,但這些還不至于太脫離“散文”的面目。而《無常》一文,比之于其他九篇,又有些不同:既有點象對無常專論,又有點對無常進(jìn)行考證的報告。所以讓人感覺更雜一點。
第四,這是一篇引用最多的文章。閻昌明先生在《魯迅與陳西瀅》一書中說過:“魯迅與陳西瀅論戰(zhàn)中的一些‘關(guān)鍵詞’大都出自陳西瀅的文章,反而被魯迅引用,以為還擊的武器! 這個特點在魯迅的雜文中表現(xiàn)尤為充分,在《朝花夕拾》中也不鮮見。但象《無!分幸玫倪@樣頻繁的,卻是很少有的。如:“模范縣”、“紹興師爺”、 “下等人”、“我們現(xiàn)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里面的目的地”、“碰壁”、 “公理”、“正人君子”、“跳到半天空”、“放冷箭”等等。這些僅是頭上戴了引號,一看便知的,而那些隱藏很深,為我們的不可知的,應(yīng)該還有很多。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篇文章的不同來,給人的感覺是不是有點“非常9+1”的味道。問題是,魯迅先生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力氣,隆重地來向我們推介這位“無!?對此,《魯迅全集導(dǎo)讀本》是這樣介紹的:“這篇回憶性散文是魯迅在女師大事件和三一八慘案之后被通緝、出走避難中寫作的。它一方面描述了無常的來歷,無常的的藝術(shù)形象;另一方面也聯(lián)系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嚴(yán)厲批判了為北洋軍閥政府造輿論的現(xiàn)代評論派主要人物陳西瀅等人,揭露了他們所謂維護(hù)公理正義的虛偽性!边@里應(yīng)該補(bǔ)充一點,《無!分校舶ā逗笥洝,其實不只寫了無常一個“人”。現(xiàn)摘錄如下:
凡是神,在中國仿佛都有些隨意殺人的權(quán)柄似的,倒不如說是職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罷,就如城隍和東岳大帝之類。那么,他的鹵簿中間就另有一群特別的腳色:鬼卒、鬼王,還有活無常。
《玉歷鈔傳》上還有一種和活無常相對的鬼物,裝束也相仿,叫作“死有分”。
在印度的佛經(jīng)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獄里做主任。
除勾攝人魂外,十殿閻羅王中第四殿五官王的案桌旁邊,也什九站著一個高帽腳色。
又,老虎噬人的圖上,也一定畫有一個高帽的腳色,拿著紙扇子暗地里在指揮。
但民間又有一種自稱“走陰”或“陰差”的,是生人暫時入冥,幫辦公事的腳色。因為他幫同勾魂攝魄,大家也就稱之為“無!;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則別之曰“陽”,但從此便和“活無!彪[然相混了。
當(dāng)然,在寫這些鬼物中,最突出的是“無!。原因很簡單:“至于我們--我相信:我和許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卻在活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群’之概。……人民之于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梢杂鲆娝。”
關(guān)于他的模樣,記載不一,這里不一一引用。只列出作者的結(jié)論:“南京人和我之所謂活無常,是陰差而穿著死有分的衣冠,頂著真的活無常的名號,大背經(jīng)典,荒謬得很的!
綜上所述,我認(rèn)為《無!芬晃,在針對性和戰(zhàn)斗性上,與其他幾篇應(yīng)該說是完全一致的。
2010.11.30
x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