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稿)
【學習目標】
1、了解愛情詩的思想內容,領會真摯美好的情感。
2、學習詩歌通過意象表達豐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詩歌意象,培養(yǎng)詩歌解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學法指導】
1、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分析歸納法。
2、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風云變幻、個人的人生經歷;感悟作者的美學主張和風格流派。
【課前預習】
1、作者、作品簡介(補充):
馮至(1905-1993),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被魯迅譽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
馮至的詩歌創(chuàng)作分為兩個階段: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詩歌的創(chuàng)作,講究意象,注重感覺,用非常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四十年代集中創(chuàng)作了一批十四行詩,成功移植了這種外國詩體!妒男屑吩谛略婓w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貢獻。
2、導讀:
《蛇》是馮至在上世紀20年代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古往今來,抒發(fā)寂寞之感是詩歌的恒久主題。正如何其芳在《詩歌欣賞》所論:“《蛇》所表現的也就是對于愛情的渴望;然而卻寫得那樣不落俗套,那樣有色彩。不應該把這首詩的長處僅僅歸結為構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時期對于‘寂寞’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個奇異的比喻:它‘靜靜地沒有言語’,像一條蛇。整首詩就是從這樣一個想象展開的!
【合作探究】
1、《蛇》這首詩選取了哪些意象?詩人把“蛇”比作什么,它們有哪些相似性?
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烏絲、月影、花朵。
詩人把“蛇”比作(愛情的)寂寞(、苦悶)。
相似性:在作者筆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點--靜靜、沒有言語。蛇:形體修長、冰涼無言、咬人纏人……寂寞:深沉、凝重、揮之不去、咬噬心靈……
這是由于詩人只取蛇的某些特點加以描寫的緣故。
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詩人為愛而寂寞,為愛而冥想,為愛而期盼,這種感覺讓人沉浸其中,揮之不去,就像“蛇”的沉寂無言、忠誠纏繞。
2、詩人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蛇”?詩人筆下的“蛇”給人怎樣的感覺?
靜靜地沒有言語,忠誠的侶伴,害著熱烈的鄉(xiāng)思……
這一意象給人親切、可愛、忠誠的感覺。
3、詩歌第二節(jié)采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喻和諧音的手法。詩人使用了隱喻,將“濃郁的烏絲”比喻為“茂密的草原”。對于自己愛戀的姑娘的容貌,詩中沒做具體的描繪,只提到她有像“茂密的草原”一樣的“濃郁的烏絲”,是“蛇”的故鄉(xiāng),是“蛇”渴望歸屬的樂土,讓“蛇”害著“鄉(xiāng)思”,而“鄉(xiāng)思”與“相思”諧音,其實隱喻的是自己熱烈的“相思病”,真切地表達出作者心有所屬的強烈渴望。
4、《蛇》在最后一節(jié)中為何要將“你的夢境”比喻為“緋紅的花朵”?
把“你的夢境”比喻為“緋紅的花朵”,以溫暖的顏色修飾花朵,點綴姑娘的夢,意味著對姑娘應許的期待以及姑娘一旦應許的醉心的歡喜。色彩上淡與濃的對比與變化,反襯出詩人情感的癡迷和濃烈。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夢,夢境像“緋紅的花朵”,竟然也是這“蛇”銜來的。
5、詩人借助“蛇”這個意象,抒發(fā)了怎樣的感受和渴望?
“蛇”這個意象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了新意,一反常態(tài),別有妙處。詩人跳出了關于蛇的古老的思維定勢,以浪漫的的筆觸翻新蛇的形象。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厭惡的,而是通靈的、溫情的愛的化身,愛的使者。
這首愛情詩圍繞“蛇”這一冰冷的、使人悚懼的中心意象展開。詩中借“蛇”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鄉(xiāng)思、歸來,抒發(fā)了抒情主人公“我”對“姑娘”懷有熱烈的單戀情思。
詩中的“蛇”實際上就是“愛”的同義語,是詩人“寂寞”情緒或心境的一種比喻或象征,確切地說,是一種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斷、理還亂”,難以言表的單戀單相思。
在“蛇”這一冰冷寂寞的對象物上,沉淀、蘊含、寄托了當時才二十出頭的年輕的詩人深摯濃烈、難以排遣的思戀之情。這條長蛇作為詩人寂寞心緒的外現,成了通人情、有靈性,讓人信賴和傳遞愛情信息的“忠誠的伴侶”。
【課堂拓展】
閱讀徐玉諾的《跟隨者》[課本P30 ],比較《蛇》與《跟隨者》兩首詩在主觀情思和寫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主觀情思不同:《跟隨者》表達的是“人生的煩惱”,《蛇》表達的是“愛情的寂寞”,;
寫作方法不同:《跟隨者》是把“煩惱”比做“長蛇”和“無數小蛇”,但最后一節(jié)做了否定,“煩惱”是命運的跟隨者。他詩中的“蛇”是一種單向的比喻!渡摺肥惆l(fā)了兩性之間愛情的相思,它更具有對話性和戲劇性,抒情圍繞著統(tǒng)一的意象“蛇”展開。因為愛情是內心中最繾綣的情感,在表達上是層層遞進的。
【課后練習】
閱讀馮至的《我是一條小河》[《評價手冊》P25 ],完成第8、9題 。
【教學反思】
周斌
[《蛇》導學案(教師專稿)(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