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區(qū)教育局的工作要點中,要求全區(qū)中小學認真開展“感恩教育”。我們學校正把這一工作做為今年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來抓。
何為進行感恩教育呢?“感恩”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這是牛津字典的定義。它有一個來歷: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于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huán)境,第一年冬天過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并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天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他們把這天定為感恩節(jié)。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節(jié)日,規(guī)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jié)”,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活動。進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學生知恩,報恩,就是對哺育、培養(yǎng)、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使感恩行為發(fā)揚光大。雖然“感恩”是一個舶來詞,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古訓流傳至今。
為什么我們要把感恩教育做為今年的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呢?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各樣的思潮傳入進來,在打破了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后,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使經濟物質財富的生產騰飛,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容否認,在思想領域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這時思想領域顯得無序而混亂,道德有所淪喪。我們看到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受到恩惠卻不懂得感恩,受了父母的養(yǎng)育、老師的培養(yǎng)、黨和國家給予的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幸福生活,而不好好工作,不知報恩,反而認為自己父母沒有別人的父母能干,給他留下的東西太少;黨和國家對他總是爭三欠四,對現實生活不滿,F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幼兒如此,學生呢?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在家里,吃飯時最好的菜他一人獨享;電視遙控器他一人主宰;或時不時給父母臉色,稍一不順心就耍性子,不知體恤父母。在學校,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使用優(yōu)良的教學設備,卻不知感恩社會。在課堂上,老師講課他打瞌睡,上語文課他看數學,上數學課卻又看著語文,老師苦口婆心的規(guī)勸他視為耳邊風,不知感恩老師。享用著大自然賜給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護它,反而隨意破壞它……這些人常常是只顧自己的利益,將父母、親人、師長、朋友、同學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這種種現象的發(fā)生,我們應當深刻反思我們的教育,教育的失誤是導致這一切不正,F象的根源!我們的教育,應該回歸到以育人為首要目標的體系中去。畢竟,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能熱愛的人,又怎么能愛他人、愛事業(yè)、愛國家呢?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說教、喊政治口號,2000年出現了大學生馬加爵因不滿現實而報服社會,殺害同寢室?guī)酌麩o姑同學事件,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從而媒體上有關缺少感恩心和加強感恩教育的事例越來越多。缺少感恩之心的年輕一代的表現引起了很多人的擔心與關注,“感恩教育”也就應勢而生。
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人任何東西。其實,人生時時處處有恩感。在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從小時候起,就領受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等到上學,有老師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年紀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輩的贍養(yǎng)、照顧之恩;大而言之,作為單個的社會成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中,都首先從這個大環(huán)境里獲得了一定的生存條件和發(fā)展機會,也就是說,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是有恩于我們每個人的。即是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但那也是使人思想認識深刻:周文王被拘而演繹《周易》;孔子一度遭遇厄運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賦《離騷》;左丘失明著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呂不韋被貶蜀國,世傳《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秦國,才有《說難》和《孤憤》。所有的苦難、失敗和痛苦都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zhàn)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
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有著正確的認識;報恩,則是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責任感。沒有社會成員的感恩和報恩,很難想象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fā)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fā)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感恩的空氣中,社會才變得和諧。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擁有感恩之心,心存感激之情,是做人最基本的標準。通過開展感恩教育,我們要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做人、感恩社會,感激父母的艱辛付出,感戴老師的培育撫愛,引導學生愛家庭、愛父母、愛黨愛祖國。在這方面,我校起步稍遲,必須迎頭趕上。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學會感恩,讓生命輕裝,未來才會陽光。所以我們要教育學生用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感謝父母、感恩師長、感恩黨和祖國,用所能及的全部力量來報答一切。
那么,怎樣進行感恩教育呢?
一、 重視感恩教育啟蒙,開啟學生感恩之心
學生的心靈是一塊奇異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徊ド掀返碌姆N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我們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場合和時機在學生的心里播上善的種子,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幫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認同,更是一種回報。這種認同應該是發(fā)自學生的心靈里的認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有意識地重視抓“感恩”教育。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知恩感恩
要使學生知恩、感恩,必須做艱辛、細致的工作:
(一)、營造感恩環(huán)境。有人說:“感恩之情,是心靈成長的營養(yǎng)劑,是美德,更是一種素養(yǎng)。感恩,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重要一課。當孩子們細細品味父母的付出時,一些不滿就會消弭,幸福之感就會油然而生!杯h(huán)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受到洗禮。如:1、組織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視,誘發(fā)學生感恩心;2、講述“感恩”的故事。在班里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故事會,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進行演講,使學生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3、創(chuàng)辦“感恩”小報。用新穎的排版、立意鮮明的主題,定期出刊“感恩”的內容,使學生親眼目睹“孝心”的形象,從而受到感染。4、編排“感恩”的節(jié)目。讓學生將文化藝術融入到“感恩”活動中,從中受到熏陶。5、算一筆感恩賬。讓學生將自己一個的年費算個總帳,再把父母一年的總收入算個總帳,通過比較,體會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寫一封感恩信,抒發(fā)自已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創(chuàng)設感恩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標不在于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fā)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學生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他們心靈深處潛在的情感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行為的目的。比如當小學生不能正確對待父母的誤解,可設計《被媽媽誤解》的活動情境;當同學們在青春期與父母摩擦增多的情況,可設計《善解父母心》活動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對于內容的選擇,應始終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f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活動內容,找到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組織體驗活動。1、幫助父母勞動。在家洗衣、掃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父母做感恩飯,端茶遞水,將感恩付諸行動。2、組織學生與班里的貧困學生結對交友、獻愛心等活動,讓學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變學生的冷漠,培養(yǎng)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學生的人情味。
3、將“感恩”遷移到愛黨愛國愛社會上。開展“隊旗”、“學校”、 “國旗”在我心中活動,自覺維護學校、國家名利,爭做護潔衛(wèi)士,課余清掃“白色垃圾”,主動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情懷。這樣使“感恩”教育有聲有色,讓學生在“感恩”活動中去親身體驗,去感悟人生,去領會真理!
三、與家長要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實效通常與家庭教育有重要關系。現在家長們總是顯得較為急功近利,他們仍然片面強調“智育”,只想學生讀書,將來考上大學就行,什么事都包辦代替,在親情教育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與引導,導致親情教育的漏洞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學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尤其要注意解決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學校教育和家長的教育合力。
感恩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我們要花大力氣來抓,并堅持到底。使我們的接班人人人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張素英
[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相關文章:
1.教師感恩教育故事
2.感恩教育演講稿
3.
5.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