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二課時學(xué)案
組題:王芳 日期:5月6日 審核: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研習(xí)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掌握段中出現(xiàn)的重點實詞、虛詞。
2、學(xué)習(xí)本文運用設(sh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論點的方法。
3、背誦課文,領(lǐng)悟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導(dǎo)讀:
作者的意圖是點明賂秦是六國滅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統(tǒng)治者,不能重蹈了六國的覆轍,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他的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會永留青史,他的這種高瞻遠(yuǎn)矚的眼光會驚醒世俗?墒遣恍业氖潜彼蔚拿\為蘇洵所言中:就在蘇洵死后六十年,終于發(fā)生了“靖康之變”(1126年),北宋為后起的金所滅,徽、欽二帝被俘,客死異國他鄉(xiāng)。
歷史是一面明亮的鏡子,常常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的希望。而不知回望歷史,不懂吸取教訓(xùn),只會重蹈覆轍。所以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導(dǎo)學(xué)、導(dǎo)思:
一、研習(xí)課文第三段
(一)、翻譯課文第三段,解釋加點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1.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2.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4.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5.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6.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二). 提問:①找出段中表述齊國滅亡的一句話。
明確:“ !
、诒容^燕趙兩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明確:共同點--形勢環(huán)境相同, 。
軍事策略相同, 。
不同點--對抗秦國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 招致禍患。
趙因 自毀長城。
③找出第一段中與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話。
明確:“ 。”
提問:最后一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 。(三).齊讀本段,背誦本段。
二、研習(xí)課文第四段
(一)、翻譯課文第四段,解釋加點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1.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2.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3. 提問:前一層與上一段末句有怎樣的關(guān)系?后一層有什么作用?
明確: 。
以六國滅亡作結(jié),自然引出一般性結(jié)論--歷史教訓(xùn)
“有如此之勢”--承上啟下
提問:作者在本段連用了兩個嘆詞,有什么作用?
明確:嗚呼-- 。
悲夫--- 。
作用: 。
提問:最后一句語帶雙關(guān),請說明其含義。
明確:
。
4.齊讀、背誦。
三、研習(xí)課文第五段
(一)學(xué)習(xí)課文第五段,解釋加點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
(二)問:本段末句“茍以天下之大”是指什么說的?它跟上句“夫秦與六國皆諸侯”一句有什么聯(lián)系?(“天下之大”指的是 ;“諸侯”指 。)“六國破亡之故事”又是指什么說的?( , 。)
問:這樣來比較有什么意圖?( , 。)
問:為什么不這樣寫,“茍以我大宋之大……”?( , 。)
提問: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論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
。
導(dǎo)練:
背誦全文
六國論學(xué)案答案:
1、結(jié)構(gòu):可分為____部分,第一部分為第____段,提出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第二部分為____段,圍繞中心論點,論證兩個分論點--“賂秦而喪”、“不賂者以賂者喪”;第三部分為____段,總結(jié)六國破滅之教訓(xùn),勸諭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 ”。
★問: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提出中心論點,總領(lǐng)全文,引發(fā)以下議論。
七、 學(xué)習(xí)第二段:解釋劃線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提問: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確:“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問:本段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賂秦的危害?
明確:A 以地事秦,導(dǎo)致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刺激了貪欲和擴張的野心。
B 韓、楚、魏三國以地事秦求茍安而不得。
★問:本段的中心內(nèi)容,印證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話?
明確: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一、 學(xué)習(xí)課文第三段,解釋劃線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比較燕趙兩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明確:共同點--形勢環(huán)境相同,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軍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不同點--對抗秦國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荊軻刺秦王招致禍患。
趙因李牧被讒言所害自毀長城。
★找出第一段中與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話。
明確:“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問:本段從哪個方面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分幾層意思,怎樣論證的?
明確:本段緊承第二個分論點“不賄者以賄者喪”來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分三層,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全面深入的論證。
(1) 齊國:與贏不助五國 反面
(2) 燕國:用荊卿為計速禍 正面
趙國:牧以讒侏用武不終
(3) 齊人勿附
燕客不行 勝負(fù)或未易量 反面假設(shè)
趙將猶在
★提問:最后一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向使”引起假設(shè),總結(jié)六國情況,使論證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論點更加鮮明有力,同時又為下文進一步假設(shè)作鋪墊,從反面將論證推進一層。
二、 學(xué)習(xí)課文第四段,解釋劃線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提問:作者在本段連用了兩個嘆詞,有什么作用?
明確:嗚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國合力抗秦的主張。
悲夫--又回到歷史中,感嘆六國破滅的可悲結(jié)局,抨擊六國的政策。提出“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才是賂秦之根源。
作用:表達(dá)作者對歷史的思考與感慨,起到連接作用,在歷史與現(xiàn)實間快速自由轉(zhuǎn)移,引導(dǎo)讀者理清思路。
★提問:最后一句語帶雙關(guān),請說明其含義。
明確:作者對歷史事實分析后的議論,明確了六國賂秦的根本原因,同時也切合當(dāng)時北宋王朝的實際情況,委婉地勸諭當(dāng)權(quán)者面對北方的威脅,放棄屈辱的妥協(xié)政策,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
三、 學(xué)習(xí)課文第五段,解釋劃線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提問: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論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本段議論的基礎(chǔ)建立在作者自己對歷史事實的分析上,源于歷史,但又高于歷史,諷諫北宋王朝面對外來侵略不要重蹈歷史覆轍。
四、 小結(jié)課文特點:
借古諷今,切中實弊。 論點鮮明,論證嚴(yán)密。 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2.通假字
(1)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通“曝”,冒著)
(2)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
(3)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通“倘”,如果)
3.詞類活用
(1)李牧連卻之(使動用法,使……退卻)
(2)以弱天下之民(使動用法,使……弱)
(3)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名詞作狀語,一天一天地;月:名詞作狀語,一月一月地)
(4)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完整地存在)
(5)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堅持到底)
(6)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詞活用為動詞,以禮相待)
4.古今異義
5.一詞多義。
(1)兵
(2)與
(3)為
(4)亡
(6)事
(7)猶
(8)終
(9)始
(10)向
(1)非:①不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六國論》)
②不對 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③無,沒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茍子勸學(xué)》)
(2)或:
①或許 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②不定代詞,相當(dāng)于“有人” 或曰:‘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③有時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馬說》)
(3)得:
①動詞,得到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六國論》)
②適宜,得當(dāng) 此言得之 (《六國論》)
③找到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④捕獲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捕蛇者說》)
⑥看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
(4)相:
①互相 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六國論》)
②偏指一方,相當(dāng)于“你”“他”等 相見恨晚
③遞相,先后 死者相藉 (《捕蛇者說》)
④親自觀看 伯樂相馬
(5)勢:
①勢力 其勢弱于秦 (《六國論》)
②形勢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6.特殊句式
(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被動句,“……為……所……”式)
(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判斷句,“……,……也”式)
(3)后秦?fù)糈w者再(狀語后置句,即“后秦再擊趙”)
(4)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省略句,賓語“之”省略)
王芳
[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二課時學(xué)案]相關(guān)文章:
1.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
2.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3.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6.六國論名師教案
7.六國論的原文翻譯
9.六國論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