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1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主備:羅有志 審核: 羅有志
姓名: 班級: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古漢語知識,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說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
一、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
1、給生字注音并對加橫線解詞。
畎( )畝 : 曾( )益: 拂( )士: 拂( )亂: 膠鬲 傅說
2、寫出文中三個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 衡: 拂:
3、詞類活用。
勞( )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
所以動( )心忍( )性 行拂亂( )其所為 必先苦其心志,( ) 人恒過( ) 入則、出則( )
4、古今異義詞。
舉于版筑之間(今義: 古義: ) 舉于士(今義: 古義: )
5、多義詞。
于: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在)生于憂患
而:而后作 而死于安樂也
發(fā):發(fā)于畎畝 發(fā)于聲 拂:行拂亂其所為 拂士
6、重點詞語解釋
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行拂亂其所為 ③、而后作
④、征于色 ⑤、而后喻 ⑥、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 法家: 拂士: ⑦、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⑧、國恒亡 ⑨、生于憂患
7、重點語句翻譯
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②、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③、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⑤、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課文內(nèi)容理解
①、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
②、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
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二、探究展示:
1、課文連舉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2、作者舉例想說明什么?
3、仔細(xì)閱讀本文,找出課文中運用排比修辭手法的句子,說說這種修辭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一開頭為什么要先列舉出古代圣君賢相的事例?這樣寫有什么表達作用?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5、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文章的第二、三節(jié)分別從哪兩方面論述,論述了什么道理?
6、 文章運用的論證方法有( )
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全文四段,可分為三部分。請寫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段):
第三部分(第4段):
8、 第一段的修辭手法是什么?這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答:
9、第一段屬于什么論據(jù)?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10、“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擔(dān)大任的先決條件是什么?(人能擔(dān)大任的客觀條件是什么?)文章從哪幾方面闡述?
答:
11、受磨難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擔(dān)大任者必須具備哪些性格?)
答:
12、作者認(rèn)為導(dǎo)致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使國家生存發(fā)展?
答:
13、第一,二,三段分別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答:
14、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答:
15、請簡要說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的思路。
16、拓展: 學(xué)了課文,我們打算怎樣面對生活或?qū)W習(xí)中的困難、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燦爛、美好,使自己的未來日子更幸福?
三、、練習(xí)反饋:
(一).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②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③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④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⑤人恒過然后能改 ⑥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⑦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⑧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⑨空乏其身 ⑩衡于慮 ⑾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⑿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⒀必先苦其心志 ⒁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⒂人恒過然后能改 ⒃池非不深也 ⒄委而去之 ⒅故君子有不戰(zhàn) ⒆兵革非不堅利也 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
①餓其體膚
②行拂亂其所為
③然后知生于憮患而死于安樂也。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⑤人恒過然后能改。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選擇題
1.選出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誠
C.者:出則無故國外患者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選出詞義相同的一項 。 )
A.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將兵 B.間: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C.?dāng)常撼鰟t無敵國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敵 D.發(fā):征于色,發(fā)于聲 野芳發(fā)而幽香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慘無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國懷鄉(xiāng) 去留兩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陳 無微不至 D.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始齔,跳往助之
4.下列句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于聲,而后喻 B.國恒亡 人恒過,然后能改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大計亦死 D.入則無法家拂士 行拂亂其所為
5.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叭铩薄捌呃铩倍紭O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著以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調(diào)守城條件之有利。
③從守城一方的失利我們可以推斷:攻城一方盡管沒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因此無堅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論證了“人和”對奪取一切戰(zhàn)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啟發(fā)君主們應(yīng)如何打好仗,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⑤文章在論證了“人和”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后,又順勢推論出“人和”在治理整個國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6.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寫地理條件雖優(yōu)越而守城失利,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則“戰(zhàn)必勝”。 D本文所論述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3.哪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相同?( )和( )
(四)、問答題
1.閱讀第②段,說出就“國”而言,“死于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么。
2.短文先從正面論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圣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后,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面論述______________,并由個人的成才規(guī)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chǔ)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3.本文認(rèn)為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rèn)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4、唐代名臣魏征認(rèn)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5、孟子認(rèn)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和“行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rèn)為其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理解。
6.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
7.選文首先采用了 的論證方法,得出艱難困苦的生活能夠使人磨礪成才的結(jié)論,然后采用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的方法,得出 的論點。
8. 孟子說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長短錯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你以選文為例加以具體分析。
9.這篇選文對你今后的學(xué)習(xí)或生活有怎樣的指導(dǎo)意義?
羅行安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高效導(dǎo)學(xué)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guān)文章:
6.《談中國詩》導(dǎo)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