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祭十二郎文》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語文版高三必修五)

發(fā)布時間:2017-10-28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余琳

一、解題

    祭文是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詞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古文寫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內(nèi)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稱頌于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嵤碌挠洈ⅲ憩F(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表達(dá)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韻常規(guī),破駢為散,不拘常規(guī),或散或偶,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隱的《祭小侄女寄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

《古文觀止》選編者茅坤評價說: “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

蘇軾: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作者介紹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xué)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xiàn)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dǎo)了“古文運動”,主張恢復(fù)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nèi)容,學(xué)習(xí)古文應(yīng)“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wù)去”,力求“文從字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鼐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韓愈有三位兄長:大哥韓會,二哥韓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韓愈三歲時,父親韓云卿病故,他便隨大哥韓會、大嫂鄭氏夫婦生活。代宗大歷十二年(777),韓會坐元載黨禍被貶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廣東曲江縣),韓愈隨往,年僅十歲。次年,韓會卒于任所。鄭氏于是舉家北歸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韓愈也依隨鄭氏生活,直到十九歲時赴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試才離開宣州。在長達(dá)近二十年的歲月里,韓愈一直依恃長兄長嫂生活,與侄子老成(本為韓介之子,因韓會沒有子嗣,韓介將老成出繼給韓會。韓老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自幼相伴朝夕,名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間感情甚為深厚。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jìn)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quán)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而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zhuǎn),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血淚和墨,寫下了這篇祭文。

三、各段主要內(nèi)容

文章的線索: 生離之情  →死別之情 →  痛悼之情

第一段敘述我聽聞侄兒去世準(zhǔn)備祭奠的經(jīng)過;

第二段書寫身世與家世之不幸的孤苦無依;

第三段敘述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表現(xiàn)自己的悔恨和遺憾。

第四段感嘆命運不公,痛惜諸兄之死;

第五段痛惜十二郎之死;表現(xiàn)對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

第六段表明自己老病衰弱。

第七段表現(xiàn)對十二郎的子女的憐憫;

第八段寫自己對十二郎因軟腳病不在意的慚愧之意; 

第九段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日期“無知”的愧疚之情。

第十段寫對十二郎子女家屬的安排及改葬之事;

第十一段寫自己對不能與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養(yǎng)女的愿望;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聽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強忍哀痛,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遠(yuǎn)趕去,備辦些時鮮食物作為祭品,在你---十二郎靈前祭告: 

唉!我從小就做了孤兒--等到長大,連父親是什么樣子都記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隨嫂嫂把哥哥的靈柩送回河陽安葬。后來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飯吃,雖然零丁孤苦,但沒有一天和你分離過。我上面有三個哥哥,都不幸早死。繼承先人后嗣的,在孫子輩中只有你一個,在兒子輩中只有一個。韓家子、孫兩代都是獨苗,身子孤單,影子也孤單。嫂嫂曾經(jīng)一手撫你、一手指我說:"韓家兩代人,就只有你們了!"你當(dāng)時還小,大概沒有留下什么記憶;我當(dāng)時雖然能記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話有多么悲酸! 

我十九歲那年,初次來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往河陽掃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靈柩前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來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兒。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接家眷來與我同住的事兒便化為泡影。這一年,我在徐州協(xié)理軍務(wù),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又離職,你又沒有來得成。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這些地方還是異鄉(xiāng)作客,不能把它作為長久之計:要作長遠(yuǎn)打算,不如往西邊回到故鄉(xiāng)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來。唉!誰能料到你突然離開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輕,滿以為盡管暫時分離,終于會長久團(tuán)聚。所以才丟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來求得微薄的俸祿。如果早知道會出現(xiàn)這么個結(jié)局,即便有萬乘之國的公卿宰相職位等著我,我也不愿因此離開你一天而去就任!

1.第一部分側(cè)重寫什么情感?分哪幾個層次?

叔侄深情(身世家世   三別三會   抱憾終生)

2.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為紀(jì)念十二郎,為什么要寫自己的身世?

答: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間的深厚親情,從而表達(dá)自己的深深思念。

3.這幾段總體是為了突出什么意義?

答:突出與十二郎的深厚情誼,即雖為叔侄,實為兄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去年,孟東野到你那邊去,我寫信給你說:"我論年紀(jì)雖然還不到四十歲,可是兩眼已經(jīng)昏花,兩鬢已經(jīng)斑白,牙齒也搖搖晃晃。想到我的幾位叔伯和幾位兄長,都身體健康卻都過早地逝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能長命嗎?我不能離開這兒,你又不肯來,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無邊無際的悲哀!”誰料年輕的先死而年長的還活著,強壯的夭折而病弱的卻保全了呢? 

唉!難道這是真的嗎?還是做夢呢?還是傳信的弄錯了真實情況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會使他的兒子短命嗎?你這樣純潔聰明卻不應(yīng)該承受先人的恩澤嗎?年輕的強壯的反而天亡,年長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嗎?我實在不能把這消息當(dāng)成真的啊!如果這是在做夢,或者是傳錯了消息,可是,東野報喪的信件,耿蘭述哀的訃文,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邊呢?唉!看來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會使他的兒子短命了,你這樣純正聰明應(yīng)該繼承先人的家業(yè),卻不能夠承受先人的恩澤!所謂"天",實在難以測透;所謂"神",實在難以弄明啊!所謂"理",真是不能推斷;所謂"壽",根本不能預(yù)知啊! 

雖然如此,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fā)快要變得全白了,動搖的牙齒快要脫落了,體質(zhì)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還有多少時間不跟隨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覺,那我們的分離還能有多久?如果沒有知覺,那我哀傷的時間也就不會長,而不哀傷的日子倒是無窮無盡啊! 

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力壯的都不能保住,像這樣的小孩兒,又能期望他們長大,成人立業(yè)嗎?唉!實在傷心啊!實在傷心!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越來越厲害。"我回信說:"這種病,江南人多數(shù)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擔(dān)憂的大事。唉!難道竟然因為這種病奪去了你的生命嗎?還是另有別的重病而造成這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來信說,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蘭報喪的信沒有說明你死在哪月哪日;蛟S東野的使者不曉得向家人問明死的具體日期?而耿蘭報喪的信,不懂得應(yīng)當(dāng)說明死的具體日期?東野給我寫信時,才向使者詢問死期,使者不過信口胡答來應(yīng)付他嗎?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 

揣摩第5自然段“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dá)感情上的作用。

三個“邪”表明作者難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實,所以用反詰的語氣,強化作者極度震驚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實,所以用推斷來排除現(xiàn)實的可能性,整個一句用的是假設(shè)語氣。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終難以接受事實,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

第九句前兩個“也”連用,表假設(shè),后一個“也”表反問,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這一切是事實。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連用“矣”來表明自己的不解與迷惑,作者實在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

最后兩句末尾用“矣”,相當(dāng)于“了”,表明天道難測,神機難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壽命難以預(yù)知。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問你的兒子和你的乳母。他們?nèi)绻屑Z食可以維持到三年喪滿,就等到喪滿以后接他們來;如果生活困難而不能守滿喪期,那就現(xiàn)在把他們接來。其余的奴婢,都讓他們?yōu)槟闶貑省5鹊轿矣辛α扛脑岬臅r候,一定把你的靈柩從宣州遷回,安葬在祖先的墳地,這樣才算了卻我的心愿。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著我們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顧,你死后我又不能撫摸你的遺體,盡情痛哭,入殮之時不曾緊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時不曾俯視你的墓穴!我的德行有負(fù)神靈,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順、不慈愛,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顧,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活著的時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靈魂不能和我的夢魂親近,這實在是我自己造成惡果,還能怨誰呢!《詩經(jīng)》說:“彼蒼者天”,“曷其有極”。敲Co際的蒼天啊,我的悲哀何時才有盡頭呢!)從今以后,我對這個世界大概也就沒有什么可以留戀的了!我該回到故鄉(xiāng)去,在伊水、潁水旁邊買幾頃田,來打發(fā)我剩余的歲月。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yǎng)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待她們出嫁:我想要做的,不過如此罷了。 

唉!話有說盡的時候,而悲痛的心情卻是沒完沒了的,你是能夠理解呢,還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傷心!希望你的靈魂能來享用我的祭品啊!

1.概括段意:分哪幾個層次寫的?

答:第十段寫對十二郎子女家屬的安排及改葬之事;第十一段寫自己對不能與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養(yǎng)女的愿望;最后一段再次表現(xiàn)其內(nèi)心的哀痛。

2.這幾段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十二郎的深厚情誼?

答:替他處理家務(wù)后事;替他教子養(yǎng)女;反復(fù)表現(xiàn)愧疚之意。

韓愈不僅哭死者,而且哭不幸家世,哭自己宦海沉浮,也哭后輩孤苦.哭人生無常,筆隨情動。

一、大放悲聲為哪般

  在《祭十二郎文》里!侄兒死了,韓愈何以竟然悲痛欲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韓愈三歲即父母雙亡,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fù)狃B(yǎng)成人。幾十年養(yǎng)育之恩尚未報答,兄嫂卻相繼辭世,而今相濡以沫的親侄又突然離去,豈不令常懷感恩之心、慈愛之意的韓愈倍加心酸!此其一。韓愈自小與十二郎相依為命,名為叔侄實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可謂相依為命。如今,侄兒猝死,豈不讓老叔痛徹心肺,倍感孤獨?此其二。幾十年來,號稱“郡望昌黎”的韓家一直人丁不旺,父母、兄長先后英年早逝,如今才30出頭的侄兒又早夭,兩人的兒女都還幼小,眼看韓氏門庭興盛的希望幾成泡影,豈不讓以振興韓門為己任的韓愈灰心喪氣?此其三。韓愈自19歲赴京城應(yīng)試以來,求食求祿,與十二郎別多聚少;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不以暫別為念,本打算“將成家而致汝”,“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這就鑄成終身遺憾,豈不讓做叔叔的愧疚終生?此其四。十二郎去年來信說,“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而韓愈因以為此病是江南人常見病而“未始以為憂也”,誰知“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怎能不倍感人生命運的無常?此其五。再說,“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既不能相養(yǎng)共居,又不能親辦喪事,豈不令人肝腸寸斷?此其六。17年來,韓愈奔走仕途,歷盡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放眼前途茫茫,回眸身后冷落,忽聞侄兒夭折的噩耗,萬般感慨一齊涌上心頭,豈不慟哭失聲?此其七。因種種原因,韓愈“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想到父兄“皆康強而早世”,而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所謂“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悲從中來是很自然的事。此其八。千般愁緒,萬般傷感,聚集在一起,匯成了巨大的情感洪流,撞擊著作者的心胸,自然形成了感人肺腑的至情之文。

  二、絮絮叨叨又何妨

  細(xì)讀《祭十二郎文》,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不少地方不厭其煩,重復(fù)再三。原因何在?深味之后,我們才能真正體會作者寫作此文時的復(fù)雜情感,才知道非此而不能盡其妙。

  譬如,第5段,兩次寫到“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目的是強調(diào)十二郎之死實出意外,給作者的震撼之大。兩個意思相近的句子,加上幾個變化的語氣詞,形象地描畫了作者從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的心理過程。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再如,第11段先說與十二郎“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的痛苦,繼寫自己“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的無奈,再表達(dá)“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的凄涼,三個句子,從不同角度強調(diào)了未能與十二郎生前相互照料的無窮遺憾和死時不能親臨吊祭的深深內(nèi)疚。其他諸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之類的句子,文中更是反復(fù)出現(xiàn)。當(dāng)然,重復(fù)最多的還數(shù)嗚呼”這深沉慨嘆的詞語。透過這些“絮叨”的文字,我們仿佛看見了作者由含淚的深沉傾訴,到嗚咽抽泣,到淚流滿面,到號啕痛哭、呼天搶地的情感變化過程。

  三、建中祭吊在何方

  文章第1段寫道“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對此,教師用書把它翻譯為“讓建中在遠(yuǎn)方備辦了應(yīng)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靈”。按照這種翻譯,不少人理解為建中是在遠(yuǎn)離十二郎家鄉(xiāng)的韓愈身邊,奉命備辦時鮮食品設(shè)靈位祭祀,而韓愈則在旁宣讀祭文。但從第10段來看,“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分明是說建中此時在十二郎家鄉(xiāng),是奉主人韓愈之命前往吊唁死者,并撫慰遺孤及其乳母,如果他們不能“守以終喪”,建中的任務(wù)就是“遂取以來”,由韓愈親自撫養(yǎng)。而其余奴婢,則“并令守汝喪”。實際上,這是在為十二郎安排身后之事。從文意和前后照應(yīng)看,這種理解更合情合理。那么,那句話就應(yīng)當(dāng)翻譯為“使建中從遠(yuǎn)方備辦了應(yīng)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到你十二郎的靈位前祭吊”。

“其信然邪?其夢邪?”可謂將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去世之事實乃至神智近乎癲狂痛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而“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癲狂過后,作者依然不得不承認(rèn)現(xiàn)實,無奈嘆一聲“嗚呼!其信然矣!”

  也許,這就是人世的無奈吧!有時候,我們總是想要逃避,想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接受殘酷的現(xiàn)實,我們寧愿傻傻地認(rèn)為,那不過是夢,不過是一個噩夢罷了!醒來,一切都將美好。而醒來后,一切卻未必更加美好,只是,自己也知道,有些東西遲早都要面對。于是,只得道一聲“其信然矣”!然后,繼續(xù)所謂的好好活著。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諸如此類的遺憾又或“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的慨嘆實在是太多太多。這時候,傷心至極的我們也會發(fā)出類似韓愈的悔恨之言“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是的,雖為萬乘之公相,抑或聞達(dá)于諸侯,然夜闌人靜之時,悄然獨立,顧影自憐,“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甚至莫論知音,一親人而不可得,何其悲也!

  然而,也許人世間最悲的卻不是如此。最悲的是,于多數(shù)人而言,我們其實并不奢望聲震宇內(nèi),抑或是聞達(dá)諸侯,很多時候,我們背井離鄉(xiāng),奔走于世間,不過是為了好好活著,為了自己,為了親人更好地活著罷了!我們不過是像《蝸居》當(dāng)中的主人公一樣,為了最基本的生計而奔波罷了!

  我們以為,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只要我們奮斗不息,等我們“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回過頭去做那些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就可以好好地贍養(yǎng)父母,可以好好地過屬于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世無常,世事滄桑,功業(yè)未就,失去的已太多太多,一切卻都是那么的不可知,那么地遙不可及。

  也許,這才是最可悲的吧!用最珍貴的情感去換取所謂的“過眼煙云”,甚至很多時候還不可得,我們是否太傻太傻?而更無奈的是,明知如此,無數(shù)人卻依然不得不做出此相同的抉擇,更是令人扼腕。

  蘇軾言,人生如夢,也許,有時候,活著真的就只不過是一種感覺。感覺自己存于世間,感覺歷經(jīng)滄桑,感覺歷經(jīng)酸甜苦辣人生百味,而后歸于消亡,長眠于地下。

  不過,既然活著是一種感覺,人世間那么多無奈,那就讓我們偶爾活在幻想的美好里吧,偶爾沉浸在書中,抑或是自己的愛好里,暫別萬物吧!再讀《祭十二郎文》,“每覽古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方知“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而我及大多數(shù)人與韓愈一樣,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為生計而奔波,且不可得,只好在這里嘆一聲活著是一種感覺,而我們有時只好假裝很好了!

四、藝術(shù)特色

1、以質(zhì)樸文字抒寫真情。本文是韓愈哀祭文中最有名的一篇,也被認(rèn)為是我國古代哀祭文中的“千古絕調(diào)”(明茅坤語)。其所以如此,不在于祭文運用了多么高超的技巧,而唯在其情的真切,復(fù)借質(zhì)樸的文字予以自然流露。

與真情的自然流露相輔相成的是祭文文字的不假雕飾。作者似與十二郎如話家常,時而敘事,時而抒情,時而引用人物話語,時而援引書信中語,于表面上看似繁冗、絮絮叨叨之中,自然營造出一種纏綿悱惻、回環(huán)往復(fù)的悲劇氣氛。  多數(shù)讀者不一定有喪親之痛的感情經(jīng)歷,因為時代的隔膜,今天的讀者對韓愈唏噓再三的家族的凄涼孤單尤其缺乏深切的體會。但是,古往今來的讀者沒有不被這篇文章感動,甚而至于黯然泣下者,原因在于,一方面讀者皆有設(shè)身處地、轉(zhuǎn)換立場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好的文章又具有強烈的感染和“移情”的作用!都朗晌摹返母腥玖,即來自于以上兩個方面。

2.于敘事瑣細(xì)中見沉痛。 

探究學(xué)習(xí):本文作者在敘事時不是孤立地敘寫瑣事,而是善于把它們放在較寬闊的背景中來處理,以便于瑣細(xì)中見沉痛,于聯(lián)系中見深摯,比如十二郎英年早逝,這本身就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聯(lián)系到兩人從小孤苦相依,成年后別多聚少,再加上家世凄涼,作者“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現(xiàn)在孫輩中惟一的十二郎也和三兄一樣“不幸早世”,豈不是悲痛之情更加綿遠(yuǎn)深重,催人淚下嗎? 

本文的特點是直抒胸臆,但抒情又與敘事緊密結(jié)合,正如上述一樣,在絮絮切切地訴說家,嵤碌耐瑫r,感情也表達(dá)得曲折人微。再如作者寫與十二郎幼年時孤苦相依的一段艱難生活,寫的特別細(xì)致動人;而關(guān)于生死離別的反復(fù)重疊,說而又說的抒情,更顯出哀痛的至深至切。所以,與其說是作者在寫祭文,不如說他是在訴衷情。 

3.運用多種手法抒發(fā)感情。 

探究學(xué)習(xí):本文雖說是直抒胸臆,但是,從寫作的角度看,作者還是運用了多種手法來將自己的感情抒發(fā)得酣暢淋漓:一是從自身幼年講起而又處處緊密聯(lián)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情深誼長;二是以“韓氏兩世,惟此而已”強調(diào)十二郎之死的慘痛之情;第三,不厭其詳?shù)貙懯逯断鄷蛛x別的經(jīng)過,悔恨自己不該為求祿而使暫時相別竟成永別,以此加深抒發(fā)失侄之痛;第四,設(shè)想自己年老體弱本應(yīng)早死,將會使十二郎憂傷萬分,反跌出今日自己對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發(fā)又加深一層;第五,因為悲痛之極而產(chǎn)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從死”,以此來擺脫痛苦,使感情的抒發(fā)到達(dá)頂峰;最后,作者以“嗚呼!汝病吾不知時”一段,將上述種種悲痛作一總括,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的哀痛之情。 

4.借助文言虛詞表達(dá)思想感情。 

探究學(xué)習(xí):本文除了借助敘事來表達(dá)思想感情,還極其準(zhǔn)確地借助虛詞來表達(dá)感情。以文章第5段為例:第5段一開始連用3個疑問句,引起下文層層抒發(fā)極度悲痛之情。句中3個“邪”表明作者難以接受十二郎之死的事實,反詰的語氣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震驚的程度。接下去幾句,“也”“乎”合用,寫出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之死,以及不愿相信但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是啊,“吾兄之盛德”怎么會絕后呢?“汝之純明”怎么不能承受父親的福澤呢?為什么年輕力壯者早死而年老力衰者反而存在呢?但是,“東野之書”“耿蘭之報”為什么又在我身邊呢?5個帶“矣”的句子,迫使作者由疑而信,不得不信,寫出了作者哀痛不已的心情。最后,作者無力擺脫悲哀,只好歸咎到天、神、理、壽,表示出對這噩耗的萬般無奈。 

文中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連用連詞和語氣詞的做法作用很大。第一可以加重語氣,使表達(dá)的感情更強烈;第二可以押韻和增強文章的節(jié)奏,從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五、后人評價:

(1)祭文中出以情至之語,以茲為最。蓋以其一身承世代之單傳,可哀一;年少且強而早逝,可哀二;子女俱幼,無以為自立計,可哀三;就死者論之,已不堪道如此,而韓公以不料其死而遽死,可哀四;相依日久,以求祿遠(yuǎn)離不能送終,可哀五;報者年月不符,不知是何病亡,何日歿,可哀六!傄娮陨了,無不一體關(guān)情,悱惻無極,所以為絕世奇文!(林云銘《韓文起》卷八)

  (2)想提筆作此文,定自夾哭夾寫,乃是逐段連結(jié)語,不是一氣貫注語?雌渲蟹,接連幾個“乎”字,一句作一頓,慟極后人,真有如此一番恍惚猜疑光景。又接連幾個“矣”字,一句作一頓,慟極后人,又真有如此一番捶胸頓足光景。寫生前離合,是追敘處要哭;寫死后慘切,是處置處要哭。至今猶疑滿紙血淚,不敢多讀。(過珙《古文評注》卷七) 

  今人鑒賞:(1)文章寫作者在得悉十二郎死訊后始則將信將疑,終則痛不欲生的悲哀,是本文中作者感情奔騰的高潮。作者自以為“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當(dāng)不久于人世,卻沒有料到年富力強的十二郎會先他而去,這一意外變故使他茫然失措。因而,他震驚、疑惑,于是寫道:“嗚呼!其信然邪?……其信然矣!”一連七個疑惑設(shè)問句,參差錯落,低回往復(fù),寫出了作者處于極度悲痛之中的極端復(fù)雜和矛盾的心態(tài)。字字句句浸透了淚水,不忍卒讀。當(dāng)作者由疑而信,面對這無可否認(rèn)的現(xiàn)實時,他悲痛欲絕,便不禁發(fā)出了對“天”,對“神”,對人“壽”的懷疑和哀嘆,作者感情的悲痛達(dá)到了極點。

              (吳文治《韓愈》第103頁)

  (2)采用對話形式,是這篇祭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全文用了四十個“汝”字,用第二人稱稱呼老成,好像老成并沒有死,正坐在他對面聽他傾訴衷腸;又好像老成雖死,但其亡魂還可以聽到他的家常絮語;他甚至向老成直接提問:“其竟以此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其然乎?其不然乎?”詢問其病因、死期。這種對話形式,不同于一般祭文純客觀地歌功頌德,而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意味,因而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量!(徐中玉主編《古文鑒賞大辭典》第682頁)

  (3)《祭十二郎文》沒有采用四字一句的傳統(tǒng)祭文形式,而是以散文體裁抒寫自己無盡的哀思。這倒不是說韓愈這位古文運動大師有意要在祭文領(lǐng)域里來一場散文化改革,而是因為他與十二郎那種骨肉之情,實在不是韻文形式所能表達(dá)。情至無文,哀辭不韻。他內(nèi)心的巨大痛苦,只有在與十二郎的叨叨絮語中,才能傾吐出來……談罷全文,掩卷深思,出現(xiàn)在眼前的,不是正襟危坐一絲不茍臨文結(jié)撰的韓愈,而是一個坐在死者靈前,與死者哀哀敘說聲淚俱下的韓愈。他想起十二郎生前死后種種瑣事,一任思緒像野馬般奔馳、跳躍,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想到傷心時停下馬來痛哭一陣,待到平靜些時,又接著寫下去。韓愈本意只是要與十二郎自道衷曲,并不是有意為文。但他正說,反說,思前想后地說,轉(zhuǎn)彎抹角地說,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自然,那么凄楚動人。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真實。此文字字血淚,全從肺腑中流出,不期然而然,所以特別感人。所謂“文成法立”,韓愈不愧是散文藝術(shù)的大手筆。

     (陳仲奇《一曲情至無文的干年絕唱》,《文史知識》1984年第10期)

  (4)《祭十二郎文》一反祭文須用韻語的慣例,純以散體抒寫情感,文不加飾,樸素?zé)o華,在瑣事家常的訴說中貫注著誠摯的骨肉之情。字字句句,凄楚動人,確是不可多得的杰作。自韓愈此文開始,在祭文這種應(yīng)用文體中,也有了抒情的散文作品,這種抒情散文浸透淚水,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散文,是在抒情散文園地中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xué)史》下冊第145頁)

【傳世名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韓愈治學(xué)名聯(lián))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 (《師說》)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進(jìn)學(xué)解》)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師說》)

袁枚《祭妹文》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礦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fēng)雨晨昏,羈魂有伴,當(dāng)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后,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fā)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fù)幾日!阿品遠(yuǎn)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fēng)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7

 

余琳

[《祭十二郎文》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語文版高三必修五)]相關(guān)文章:

1.高一必修五數(shù)學(xué)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

3.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4.人教版必修三《勸學(xué)》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高一數(shù)學(xué)必修2教案

7.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8.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9.英語必修三unit2課件教案

10.高中必修一化學(xué)《原子結(jié)構(gòu)》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