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素材0710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綿羊下海經(jīng)商。開理發(fā)店,把刺猬的刺燙卷了,刺猬大哭;開洗染店,又把烏鴉的黑色羽毛染白了,烏鴉很生氣;開飲食店,竟給狐貍送上炒青菜,狐貍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多角度解讀:
(1)從綿羊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可以得出結(jié)論:已之所欲,勿施于人;蚯心耙约郝扇恕薄
(2)白發(fā)卷發(fā)和青菜是綿羊的專利,雖適合自己,卻是對刺猬的污辱,對烏鴉的諷刺,對狐貍的愚弄,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辦任何事都要從實際出發(fā),探求并尊重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
(3)從戰(zhàn)勝困難的角度得出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才能獲取成功的喜悅這一觀點。
例文1.心靈換位--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
高三(4.)孔志文
綿羊下海經(jīng)商,開理發(fā)店卻把刺猬的刺燙卷了,開洗染店又把烏鴉的黑色羽毛染成白色,開飲食店竟給狐貍送上炒青菜。這自然鬧出了不少的摩擦與笑話。追根到底,造成這種結(jié)局的原因是綿羊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著想。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更應(yīng)該適當?shù)倪M行心靈換位,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
心靈的換位,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團結(jié)眾人之力。大家對“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也許都耳熟能詳了吧。老將廉頗自恃武藝高強,且屢建戰(zhàn)功,于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但靠著能言善辯多次幫國家化險為夷的藺相如卻悄無聲息的超過了他的頭銜。廉頗當然無法忍受,竟揚言要羞辱藺相如一番。話傳到藺相如耳中,他不僅不氣憤,反而處處忍讓,回避廉頗。最終他為國家著想的初衷也被廉頗所理解,兩人從而團結(jié)一致,使趙國日趨強盛。試想,若不是藺相如站在廉頗的立場上,了解廉頗爭強好勝的個性,也了解他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那造成的結(jié)果不僅是兩人關(guān)系的決裂,更嚴重的是國家前途的斷喪。
心靈換位,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發(fā)展。美國的對伊戰(zhàn)爭,造成的是千萬無辜伊拉克人民的生靈涂炭。倘若美國人能夠站在伊拉克人民的立場上為他國想想,那也許悲劇就不會發(fā)生。相反的,當印尼飽受海嘯的侵襲時,國際友人站在印尼人民的生活安危上為他國著想,于是千千萬萬國際友人慷慨解囊援助,給印尼人民幫助,給印尼人民希望,這對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是多么重要。
但是要做到心靈換位,為別人著想確實不容易。
首先,我們必須擺脫以我為中心的觀念。從小的方面講,以我為中心造成的是個人的孤立與對他人的侵害;從大的方面講,以我中心造成的會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zhàn)火紛飛,造成的是社會的動蕩不安。
其次,我們少把利益滲進人際交往中去。現(xiàn)實中許多人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之著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對利益的迫切追求。我們不應(yīng)把利益看得如此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才是最重要的。
總而言之,無論做任何事,我們都應(yīng)該適當進行心靈換位,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這樣才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才能構(gòu)建美好和諧的社會。838
得分:21+20+8=49分
例文2
己所欲者,勿施于人
高三(4)余慶豐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蓖,“己所欲者,亦勿施于人”。
綿羊下海經(jīng)商失敗源于此。它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把己所欲者,施于人。
首先,“己所欲者”不一定符合別人的需要。綿羊?qū)貘f的毛染成白色,給狐貍上了炒青菜,這些做法并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這注定了綿羊的失敗。
人與人的需要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果己所欲,也人所欲,那么,人就沒有了你、我他之分,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己所欲,非人所欲,怎能施于人呢?
很多時候,人們的需要是不同的,所“施”的也不盡相同。同樣一場雨對賣雨傘的人來說是“欲”,對于賣太陽鏡的人來說是“不欲”,他們的需求不同,他們所想要的“施”也一定不同,賣雨傘的人希望下雨,賣太陽鏡的人希望晴空萬里。怎能把賣雨傘的人的想法當做賣太陽鏡的人的想法!由此說,己所欲者,亦勿施于人。
其次,“己所欲者”也許會侵犯別人的利益。綿羊把刺猬的刺燙成卷的,這就破壞了刺猬保護自身的需要,不符合刺猬的利益。美國把己所欲,施于伊拉克等國家,這也侵犯了伊拉克等國家的利益。使得伊拉克這個原本富庶之國變成了廢墟。正是美國的這種己所欲,施于人的損害了很多國家的利益,也為美國樹立了很多敵人。正所謂,己所欲,勿施于人。
[材料一]
集中營里的孩子們(節(jié)選)
一個叫做瑪莎的小孩在死前不久這樣寫道:
這些天里我一定要節(jié)省。
我沒有錢可節(jié);
我一定要節(jié)省健康和力量,
足夠支持我很長時間。
我一定要節(jié)省我的神經(jīng)、我的思想、我的心靈
和我的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節(jié)省流下的淚水。
我需要它們很長,很長的時間。
我一定要節(jié)省忍耐,在這些風(fēng)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溫暖和一顆善良的心。
這些東西我都缺少,
這些我一定要節(jié)省。
這一切,上帝的禮物,我希望保存。
我將多么悲傷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們。
(摘自《一個猶太人的一天》)
[材料二]
送一輪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
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
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
,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
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
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室里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
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于送了
他一輪明月!”
(摘自《微型小說選刊》)
如果你在平時的閱讀中積累了上述素材中的某一則,那么,面對2002年高考全
國卷作文題“心靈的選擇”,你將如何運用它呢?讀者朋友不妨先認真思考一下
,再細細品讀下面三篇考場佳作。
[文一]
詩意地棲居
江蘇考生
“你選擇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闭苋嗽诘匚⑿χ。于是,有了負
重一生的小蝸牛,也有了逍遙一世的沙鷗。
在二戰(zhàn)集中營里,一個叫瑪莎的小女孩寫了一首詩:我要節(jié)。覜]有錢
可以節(jié)省/我要節(jié)省力量和勇氣/使它們可以支持我很長時間/我要節(jié)省我的生
命,我的靈魂,我的精神的火/我還需要它們很長時間/在這風(fēng)暴肆虐的日子里
/這些上帝的禮物/我將很快死去,一旦我失去了它們。
每當我想起這首詩,鼻子總?cè)滩蛔“l(fā)酸。當潘多拉打開罪惡的盒子,一切
災(zāi)難向人類襲來時,一個朝不保夕的脆弱的小女孩,她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活的
希望。
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人生的確不可能是一條坦途。悲傷
與災(zāi)難的黑烏鴉時時在你頭上盤旋,絕望的死水常常擋住你的去路。是躺下來哀
嘆命運的不公,還是選擇擺渡自己的渡船?史鐵生折了一只“寫作”的渡船,霍
金打造了一條思考的渡船,他們選擇了擺渡苦難,因此他們又踏上了繁花似錦的
人生大道。
有人說:“一個人不可能既侍奉金錢,又去當上帝的仆人!彼沂玖艘粋道
理:在許多情況下,人要么選擇物質(zhì)上的富有,要么選擇精神上的高尚,這兩者
不可得兼。比爾蓋茨從哈佛中途退學(xué)經(jīng)商,成為世界首富,世人頂禮膜拜的榜
樣?伤?yún)⒓庸鹦S丫蹠,卻遭到了部分校友的拒絕,原因是他中途退學(xué),
不配稱作哈佛人。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我們更需要精神上的一塊凈土,供我
們詩意地棲居。哈佛校友選擇了精神上的高貴,這也應(yīng)該是我們的選擇。
既然必須得選擇,那么就讓我們選擇一棟精神上的小屋,用希望、堅強、
勇敢、自信……這些人間的美德來裝飾它;選擇泊在小屋邊那擺渡苦難的渡船,
使我們的靈魂可以在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處詩意的棲息地。
這位考生在論及“心靈的選擇”這個話題時,把“詩意地棲居”作為自己文章
的主旨,
提倡“選擇一棟精神上的小屋……使我們的靈魂可以在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
處詩意的棲息地”,讓人看到了一片恬然澄明的心靈。
文章不但立意高遠,而且論證精當,集中營里小女孩的事例尤其富于動人的魅
力。在作者筆下,小女孩的詩句的引用與對詩本身的解悟緊密相連,給讀者以新
鮮豐富的感受和相當深刻的印象。
[文二]
他們都選擇了明月
浙江考生
佛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關(guān)于心靈選擇的故事:有位老禪師住在深山中。一日他
很晚才踏著月光回家,到家時發(fā)現(xiàn)有個小偷正在光顧他家。老禪師初見之時起了
些微嗔怒之意,想將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誨令他放棄了這個念頭,他選擇了仁
慈與寬容:脫下身上的長袍,靜靜地候在門外,等小偷出來之時,老禪師對小偷
說:“你大老遠來看望我,可我實在窮,沒什么好讓你拿的,就把這件長袍送你
吧!闭f著便將長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驚慌,抓著長袍跑了。老禪師看著
小偷遠去的背影,又看看頭上的明月,嘆了口氣:“但愿我能將這輪明月送給他
!钡诙,當老禪師打開門時,發(fā)現(xiàn)他的長袍整整齊齊疊放在門口,老禪師慶
幸自己選擇了仁慈,說道:“我終于送了一輪明月給他!
是的,他們兩人都選擇了明月,同時也得到了明月。老禪師選擇的明月,叫寬
容,于是他讓一個心存惡念的人變得善良,在佛教看來,等于施了無量功德;小
偷選擇的明月,叫悔悟,由一個步入歪道的人重新變得正直,在佛教看來等于“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這種擁有明月光輝般的心靈選擇。
孟子在生和義的選擇中,毅然選擇了后者,于是我們說他選擇了正義的明月。
俞伯牙在鐘子期過世后選擇了永不彈琴來紀念友人,于是我們說他選擇了象征友
誼的明月。孫犁在富貴與藝術(shù)之間選擇了過清貧的生活以磨煉自己的文學(xué)藝術(shù),
于是我們說他選擇了不斷追求進取的明月。他們,都在心靈的天平上,選擇了美
好,選擇了光輝。也因此,他們的選擇成為了天上的一輪明月,永遠照耀人們的
心靈。
試想我們正捧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她溫柔、寧靜的光華正籠罩著我們,連我們
的心靈,都披戴上了祥和平靜、無怨無悔的紗衣……那么,所有的金錢、地位、
權(quán)利、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們心中包孕了一輪明月,我們便已有了無價
的心靈財富。
因此,在越來越紙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會里,我們更要擺正心靈的天平,用
理性和智慧的砝碼去稱量物欲的卑微,去體量明月的可貴,作出正確的、對得起
心靈和神明的選擇。也許,這談何容易。但在面臨這種選擇時,請想想老禪師,
想想故事中的小偷,想想孟子……他們或成千古佳話,或彪炳于世,因為他們都
選擇了明月,他們都極其富有。
佛典故事“送一輪明月”的含義雋永而深遠--這里的“明月”,是一輪照亮
良知的皎潔“明月”,是使誤入迷途者感到慚愧進而走向光明的“明月”。作者
對此的解讀是:“老禪師選擇的明月,叫寬容”“小偷選擇的明月,叫悔悟”。
這種解讀無疑是準確的。
可貴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此,單論選擇“寬容”或選擇“悔悟”,而是由“
寬容的明月”“悔悟的明月”生發(fā)出“正義的明月”“友誼的明月”“進取的明
月”,表現(xiàn)出一種過人的敏捷與機智,這樣的劃分也使文章思路渾然連貫而又出
人意料,具有了創(chuàng)新氣象。隨后,作者又把“明月”的意象進一步抽象,論述“
只要我們心中包孕了一輪明月,我們便已有了無價的心靈財富”。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
,指出我們應(yīng)該“擺正心靈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碼去稱量物欲的卑微,去
體量明月的可貴,作出正確的、對得起心靈和神明的選擇”。文章立意之深刻,
思路之暢達,讓人不能不動容。
[材料三]
浙江省唯一的腦外科博士郭品正,在工作期間有兩個課題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
平。因反對為拿高額回扣而濫用藥等,年度考核被評為最差,且被“優(yōu)化組合”
而下崗。以后其他大醫(yī)院想用他,又因聽說他不會做人而放棄。最后美國加州大
學(xué)醫(yī)學(xué)中心派人到上海面試,以優(yōu)厚待遇聘用了他。博士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祖國
。
(根據(jù)新聞報道縮寫)
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話題是“‘規(guī)則’(或‘規(guī)則與……’)”。同樣地
,如果你掌握了郭博士下崗并被迫出國的材料,你打算如何借用于這個話題中呢
?下面一篇金牌作文,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段材料的典范。
[文三]
一個人的戰(zhàn)爭
北京考生
現(xiàn)在已經(jīng)午夜兩點了,我坐在桌前,沒開燈,黑暗像水一樣無聲無息地在我周
圍散開,
緩慢而堅定。明天應(yīng)是-個好天氣,飛機會準時起飛,然后降落在加州的大地
上。
我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像現(xiàn)在這樣平靜了,報紙上的話太過于矯情,我也愛我的國
家,愛我的病人,但當我為人的原則,我行醫(yī)的規(guī)則被人恥笑時,我不得不選擇
離開。
我這幾個月的遭遇,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知道。我因為拒拿黑錢而在醫(yī)院年終評比中
評為最差,被“優(yōu)化”下崗了,我無法忍受在白大褂的掩護下握著金錢來來回回
伸縮的手,無法忍受在病人的呻吟中卑鄙的竊竊私語。他們玷污了醫(yī)生這個崇高
而圣潔的名字,他們違反了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當我拒絕與他
們同流合污時,他們笑著對我說:“嗨!人生不就是一場游戲嗎?”可是他們忘
了,游戲也是有規(guī)則的,誰也無法逃避。于是我決定用我還未嘶啞的喉嚨,發(fā)出
真正屬于自己的聲音--我將事情告訴了領(lǐng)導(dǎo),但我太天真了,我的一腔熱血撞
在現(xiàn)實的鐵壁上,徒然淋漓罷了。我,從一個國內(nèi)著名的腦外
科醫(yī)生,變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一份子。
就這樣,我開始了一個人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是被動的,是力量懸殊的,是看不
見硝煙的。我因為捍衛(wèi)人生游戲的規(guī)則,捍衛(wèi)我為人的原則而被迫打響了這場艱
苦卓絕的戰(zhàn)爭的第一槍。沒有醫(yī)院愿意要我,我過著失業(yè)的生活,我實在很失望
,因為這一切,使這場戰(zhàn)爭看起來如此可笑,像我一個人的自我慰藉。直到有一
天,美國加州一所大學(xué)醫(yī)院聘我任職,我才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我一直信奉規(guī)則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的尊嚴,是一張
在社會中行走的通行證。失去規(guī)則,丑惡將到處滋生,善與愛將迅速枯萎,人們
將會活得盲目而驚慌。
我,叫郭品正,人品的品,正直的正,一個腦外科專家,我打了一場一個人的
戰(zhàn)爭,結(jié)果輸?shù)袅恕?/p>
但,我不后悔!
以上,是我在臨行前的自白。
部分考生也了解郭博士下崗的材料,但只是把它用作一個例證而已。本文作者
則不同,他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nèi),冷靜發(fā)揮,精心構(gòu)思出一篇郭博士離開祖國前
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而透徹地闡明了“規(guī)則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精神支柱,是
一個人的尊嚴”的道理,具有很強的警世作用。
很明顯,此文決不是對新聞材料的直接照搬,而是以材料為背景的真正的創(chuàng)作
。文章寫得“深刻”而“有文采”。“一個人的戰(zhàn)爭”,這標題就很醒目,“我
”一個人跟誰作戰(zhàn)?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戰(zhàn)爭?問題顯示得很有深度。再如開頭
一段:“午夜兩點”,為何仍不能安眠?“黑暗”“散開,緩慢而堅定”--此
時此刻,在“我”的心里,僅僅是自然的黑暗嗎?為什么會有黑暗“緩慢”之感
、“堅定”之感?“明天應(yīng)是-個好天氣”,僅僅在說天氣嗎?離國遠去,是喜
是憂?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簡潔的敘述中,讓讀者去體會,去咀嚼。這就叫有
涵蘊,有文采。
綜上所述,活用報章材料,至少有如下幾種方法:1、用作例證,為文章增加
一個亮點(如《詩意地棲居》)。2、從材料中提煉出一種思想,并以材料作為開
啟文思的由頭,層層深入地拓展出深刻的意旨(如《他們都選擇了明月》)。3、
利用材料為背景,大膽地進行聯(lián)想、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補充細節(jié),巧妙地構(gòu)思出全
新的篇章(如《一個人的戰(zhàn)爭》)。
1、解決"無米下鍋的危機"
長城的壯美體現(xiàn)在一個個古磚有次序的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現(xiàn)為一塊塊壘石有規(guī)則的組合,而文章的優(yōu)美則是由一則則材料按文意巧妙的聚合。應(yīng)試作文猶如營建一座大廈,這座大廈要建得雄偉壯觀,金壁輝煌,建筑師就必須具有識材、選材、用材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好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才識問題。如果這個建筑師才識高超,選擇的是高質(zhì)量的新產(chǎn)品,將材料組合得無衣無縫,那么別人就會產(chǎn)生佩服感。相反,如果這個建筑師才識平庸,選擇的是低劣產(chǎn)品,組合得漏洞百出,別人只會不屑一顧,只能是危險工程。
應(yīng)試作文的競爭其實就是才識的競爭,沒有豐富的才識,就不會有滔滔不絕的文思,就不可能選好材料,用好材料,組織好優(yōu)美的文章。那么,在應(yīng)試寫作中,考生怎樣充分顯露自己的才識,從而使閱卷人"信服、佩服、折服"呢?怎么解決了這個問題,"無米下鍋的危"也就迎刃而解。
(1)廣博聯(lián)想
。2)想象創(chuàng)造
2、人無我有,人有我奇
如,《珍貴的"對手"》中寫有這樣一個材料:日本的北海道出產(chǎn)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主。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qū),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岸邊后,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它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如何鼾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后都全是死的。由于鮮活的鰻魚價值要比死亡的鰻魚幾乎貴出一倍以上,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營生,卻一直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老漁民在臨終之時,把秘訣傳授給兒子,原來,老漁民使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的"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里四處亂竄,這樣一來,反而倒把滿滿一船倉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
寫文章需要聯(lián)想,而聯(lián)想的目的并不是要將想到的東西都寫進文章中去,而是要從調(diào)集的材料中比較篩選自己所需的材料,才識高的考生,往往擇取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奇"的閃光貝殼,而才識低的人,認為揀到籃子里就是菜,他們所撿取的只能是被人丟棄的魚骨。
據(jù)載,在宋代,宋徽宗趙佶喜愛繪畫,于蛤了就把考畫家列為科舉制度的一部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樣表現(xiàn)這個主題呢?怎樣把這個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在崇山峻嶺間畫上一座古廟,有的在茂密叢林中伸出廟的一個角,或露出一段殘垣斷壁,但主考官都不甚滿意。另有一位畫家則獨辟蹊徑:畫面上崇山、清泉,有一個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將泉水舀進桶里。畫和尚而不畫廟,有和尚則必有廟,確實抒情座古寺深深地"藏"起來了,真是別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稱絕。選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主題往往可能用這樣的題材來表現(xiàn),也可以用那樣的材料來說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對同一主題的表達效果是不同的。一般地說,材料陳舊乏味,就不利于主題的表達,甚至?xí)髌澲黝}的表達;而新穎妥貼的材料常使主題不同凡響,令人耳目一新。大自然的壯美莫過于日出了,于是贊美日出就成了許多文人大家筆下的共同主題。怎樣使這個共同的太陽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有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呢?巴金寫海上的日出,徐遲寫黃山日出,劉白羽則描寫在飛機上看見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襯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與色表現(xiàn)日出的輝煌……作家總是尋找新的題材來表現(xiàn)"每天都是新的"太陽,這對我們不是很有啟發(fā)嗎?
例如,你有一個題材,講的是電力公司經(jīng)理為讓王老師給自己的兒子補課,送給一盒燕窩給王老師,而王老師為了把分居多年的妻子調(diào)到本地紡織廠,把燕窩送給了紡織廠廠長,而廠長為保證用電,又把燕窩送給電力公司經(jīng)理。假如把這個題材重新組接,先敘王老師忍痛將準備自費出書的錢買燕窩給紡織廠廠長……最后王老師百感交集,第一次吃了燕窩這種高級滋補品。同樣是一命燕窩,同樣是一個循環(huán),但兩者之間的意義是迥然不同的。
沒有材料是寫不成文章的,而沒有好的材料,就象一個嬰兒先天不足,也是產(chǎn)生不出好文章來的。因此,我們選擇材料時,就必須注意一個"好"字。當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質(zhì),具有時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應(yīng)試寫作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卻是那些無人涉足的新奇材料。此類材料是寫作的新領(lǐng)域,是增強文章的誘發(fā)因素。如1988年全國高考試題《習(xí)慣》,有一個考生并沒有正面去解釋什么是習(xí)慣,而是述說一人則故事,他說:"一個小和尚經(jīng)常用冬瓜練習(xí)剃頭,每當剃完后,總是得意地把剃刀砍進冬瓜里,再去做別的事,這便成了習(xí)慣。有一次給老和尚剃頭,竟無意中鬧出了悲劇"。雖是笑話,卻巧妙地解說了習(xí)慣是不自覺地或無意識的行為,這樣的材料能引起閱卷者的很大興趣。
如2000年,舉例雷同的多,大多都舉到小馬過河、用氣壓計測量樓高、雪化了變成了什么"、活潑的陽光、"1+1=?"以及大中小學(xué)生對口的不同解釋等例子。還有用通俗刊物上的小故事,稍作擴展,成了許多考生作文的主體。由于閱讀太少,視野狹窄,所以仿作、套作型的雷同的故事或構(gòu)思很多,如"老樹皮、新樹皮"、月亮與豆莢、新愚公故事、"我愛你"等等。這說明考生缺乏變通能力,即使話題很寬泛,也很難展開積極思維。
有的同學(xué)寫議論文時,總怕道理說不清楚,便羅列很多材料作論據(jù),其實,論據(jù)多并不等于理由充足。只有材料典型,才能有力地說明論點,使論點鮮突出,有說服力。比如,有些人打著"反對崇洋媚外"的旗號,不分好的壞的,凡是外國的就一概排斥。有位同學(xué)在文中有這樣一段駁斥的話:"過去我們點油燈,現(xiàn)在用電燈。電燈是外國人發(fā)明的,如果認為外國人發(fā)明的就不能用,那么,是不是現(xiàn)在要把電燈廢除,仍去點油燈?"這樣就充分暴露了"一概排斥"論者的荒謬可笑,不攻自破。
又如,有則笑話,說的是有個人母親去世時吃紅米飯,一個腐儒認為居喪者不能吃紅米。理由是,紅色是喜事的顏色。對此謬論,那人從腐儒的論據(jù)中尋找突破口,反問道:"照你的說法,那么吃白米飯的人家就都有喪事了?"這樣的反駁,不僅簡明有力,而且饒有興趣。
再如,有位學(xué)生為了證明"弱小者只要創(chuàng)造條件,把握機遇,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就可能戰(zhàn)勝強者"的觀點,用了這樣一則材料作論據(jù):浙江西部山區(qū)有一種刺猥,常腹部朝天地蜷縮在猛獸出沒的地方,當餓虎一口把它吞下之后,它就立即恢復(fù)原形,用全身鋼針般的硬毛刺穿虎霸王的胃壁,致虎于死命,然后慢慢啃食虎肉。
再如,某著名作家劉紹棠(16歲上高一,發(fā)表了《青枝綠葉》)到某國去訪問,一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劉先生,聽說貴國進行改革開放,學(xué)習(xí)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xué)技術(shù)和管理方法,這樣一來,你們的國家不就變成資本主義了嗎?"劉紹棠反戈一擊:"照此說來,你們喝了牛奶,就會變成牛了!"吃牛肉不會長牛肉,吃雞蛋不會下雞蛋。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不事例往往能引出大道理。再比如:有則材料說,一位市長一直把"造詣"讀成zaozhi。后來還是一個中學(xué)生給他指了出來。就此事,有文分析:為什么一位市長將一個字錯念了許多年,同僚、下屬里頭,竟沒有肯為市長糾正一下,究其原因,都是怕冒犯市長,沒勇氣站出來。推而廣之,糾正市長的其他錯誤提出批評,那該是何等的不易。
獵取新奇,追求細小,是選材產(chǎn)生魅力的途徑。唯其新,才能引人入勝;唯其小,才能小中見大,巧中見新。而要選出這種"新"、"小"的題材,一是靠平時留心,注意報刊上的最新報導(dǎo),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二是靠臨場篩選,即把通過聯(lián)想來的材料加以比較分析,從比較中找出最切題意,最合時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質(zhì)規(guī)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別人可能考慮不到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內(nèi)容新鮮的文章,收到理想的效果。有些考生作文時老在舊的材料上兜圈子,某些材料老子用了兒子用,張三用了李四用,"濤聲依舊",讓人興味索然。
3、收光聚焦,點"材"成金
這是指將所有材料的共同特點歸結(jié)在一起,凝煉成一個鮮明的觀點或發(fā)人深省的問題,進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進入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一篇文章如僅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幾個材料的界定之內(nèi),就象課堂上端坐的小學(xué)生,那表達效果一定不好,相反,如果考生能夠?qū)⑽恼碌牟牧暇劢乖谝粋深刻的道理上,就會平添文章深遂的內(nèi)涵,使閱卷人折服。1992年高考中的記敘文,有一考生在具體描寫了"運動鞋"看過讓人生氣的足球賽后,回到他踢碎瓶子的地方,耳聞目睹了'紅雨衣"、"傘下一對"的牢騷話和行為后,親自打掃完垃圾,他寫道:"他勝利者般地開懷大笑了,他充滿自豪地喊'中國人'。接著,他朝著回家的路走去。他要回去看那場足球賽的錄相,琢磨琢磨中國到底輸在哪兒,現(xiàn)在他明白,足球騰飛和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一樣,要每個中國人盡心盡力!"把一件平凡的材料引向了足球的騰飛,環(huán)境的改變,中國人的素質(zhì),概括出了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又如同年的議論文中有一篇《勸君莫作"批評家"》的文章,考生在抨擊了"高跟鞋"、以及社會上空頭批評家的態(tài)度作法后,寫道:"空談?wù)`國,實干興幫,勸君莫做'批評家',要腳踏實地去干,以實際行動去改造世界"。這些概括可謂一語中的,使評卷者佩服你的見識非凡。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選用什么樣的材料,對文章有無高的境界至關(guān)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必須收光聚焦。所謂收光聚焦,即材料有較高尚的情趣和審美趣味,能給人美的享受。有的同學(xué)在審題時往往不注意題目中暗含的對這一方面的要求,選材不夠認真,文章的格調(diào)不高。'95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據(jù)一個圓想象作文,有些同學(xué)想象的畫面機械呆板,毫無生氣,毫無美感。有一考生寫道:"夏天的一個中午,我去民生大樓。路過十字路口,看到交通警察站的那個崗樓是圓的。進了民生大樓,迎面碰見一女售貨員,她的臉也是圓的。她的背后,擺的一排排臉盆,都是圓的。另一邊商品背后是一幅大廣告畫,畫著一個運動員在溜旱冰,他的背弓成了半個圓,腳下也仿佛滑出了半個圓,這時候來了一個小經(jīng)理,他的頭也是圓圓的,眼睛也是圓圓的。"且不說他寫了這么多的"圓"違背了命題的要求,就是所寫的內(nèi)容,也沒有一點美感,流露出的感情也格調(diào)不高。有一位同學(xué)在《童年趣事》這篇習(xí)作中選了這樣幾則材料:①惡作劇和新分配來的女班主任作對;②想辦法嚇唬膽小的女同學(xué);③根據(jù)同學(xué)們生理或行為上的缺陷給同學(xué)取綽號。也許這些事情在作者童年時確實感到有趣,但是作為一個中學(xué)生至今仍然視之為有趣,表現(xiàn)出的趣是很不高的。盡管作文命題一般并不明確提出審美趣味方面的要求,但是在選材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審美指向,選用格調(diào)高的材料表現(xiàn)主題和中心。
文章的境界問題看上去似乎是個單純的思想問題,其實對整個文章成敗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要求作文要有高境界,并不是要同學(xué)們說大話,說空話,說假話,而要收光聚焦,點材成金,言發(fā)于哀,情出于腑。要不,偽而不誠,浮而不實,正是低境界的表現(xiàn)。
古人云:"言為心聲",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材料的提煉、概括主要來源于考生的思想?忌趹(yīng)試中將材料聚成一個"閃光點",將應(yīng)試文章之龍能夠點上炯炯之睛,就必須通過教材的學(xué)習(xí),錘煉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擴大視野,拓寬領(lǐng)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觀察事物,把握本質(zhì)。
總之,考生社會經(jīng)驗豐富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可將文章的散兵游勇統(tǒng)一在一面旗幟之下,使之成為具有戰(zhàn)斗力的精兵強將。"博學(xué)才能多才,遠見才能卓識",考生只有將學(xué)、見、才、識結(jié)合起來,才能寫出"出人頭地"的文章。
給材料作文,指命題者為寫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語言形式),要求寫作者按照材料的內(nèi)涵來立意作文。因其在考查學(xué)生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兼考了學(xué)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概括、歸納推理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而備受中考的關(guān)注。所給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種:
1、敘述一件較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聞報道或消息;
4、與寫作者道德修養(yǎng)或?qū)W習(xí)生活的某一方面緊密相關(guān)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幾句幾段);
5、一段主題鮮明、道理深刻的論述;
江上濤
[材料作文素材 中考復(fù)習(xí)(九年級)]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