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過一位教師執(zhí)教初中語文課本中《狼》一文,這位教師先是讓學生理清故事情節(jié),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讓學生合作探究:如果你是這個屠戶,你有啥高招?學生很有熱情,也想出了許多讓聽課者耳目一新的妙計,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大約用了這節(jié)課一半的時間。后來我靜思,這節(jié)課學生到底主要有啥收獲?難道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如何應對狼?現(xiàn)在不是幾乎都看不到狼了嗎?
語文課到底該教學生啥,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在語文界爭論不休。曾經(jīng)的語文大綱規(guī)定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注重的是其“工具性”, 新課標就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在“前言”部分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的基本定性。
一、 語文課的定位
語文課的性質(zhì)爭論了很久,最終以新課標的出爐而謝幕。如何在課堂上來落實,就是難點。同樣的一篇課文,到底是以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為首要任務,還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上進行思想教育更重要。即是說,語文學科到底是工具性是第一位還是人文性是第一位?其實從大體上說我們都知道,如果能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使學生在這種載體中讓思想的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事實上不盡如此。在一次語文優(yōu)質(zhì)課教學大賽上,聽一位年輕老師上七年級語文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安排在第一單元的第二課。這位教師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是:了解字詞,理清課文情節(jié)(抓住記敘的要素)、找出最打動你的地方、練習說話(旨在讓學生體會課文表現(xiàn)的道理)拓展、出示一首詩(也在讓學生理解道理)最后讓學生寫出你遇到的困難!墩Z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zhì)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可是這個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體現(xiàn),誰是第一位的?也常聽一些語文同行說,語文課總是不能按照規(guī)定的課時完成任務,我也有同感。于是思考這一癥結(jié)何在,也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其實,一篇課文要學些啥,能讓學生從中獲得些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老師,這就是語文課的教學目標的設定。
如剛才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認為教師就淡化了對文本的解讀。這就讓這樣一節(jié)語文課變成了一堂政治課了。
語文課我覺得還是在語言文字本身上下些功夫更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他才能真正地愛上這門學科,也才能讓學生從文字材料中去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這樣自然心靈會受到震撼。也才能達到實現(xiàn)人文性的目的。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閱讀充實自己的思想,可思想的表達一定要通過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因此,語文學科的根本還是要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
二、 語文課的目標設定
針對同一語言材料,也許不同的讀者是有不同的體會的,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解讀就不足為奇。因此,一堂課其實不過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顯然教什么是基礎。我曾經(jīng)常為這個問題而苦惱,尤其是對那種如小說類的長而精的文章,如《孔乙已》這篇小說,它可以確定的目標就太多了:小說的情節(jié),小說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小說的語言,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小說的主題探討等都可以作為教學目標,但是要把這些目標都實現(xiàn),恐怕教學時間就不太允許,取誰舍誰就是老師的權(quán)力,也是老師駕馭教材的能力了。教學中哪些知識點是不能忽略的,哪些是可取可舍的,哪些是必須舍去的,這就是決定一堂課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所在。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還是要從語文學科的本身認識及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著手。鄭桂華老師教《安塞腰鼓》她確定了兩個教學點:一是朗讀,二是詞語和句式的選擇與內(nèi)容、情感表達的一致性。尤其是后一個點的確立,不僅教給學生知識,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堂語文課之大忌在面俱到,這種“到”,其實是沒到的,要大膽地放棄,不是有人說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嗎?
《口技》一文,安排在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作為戲曲單元,是讓學生去感受聲音帶給我們的美,我覺得,就是要讓學生學習作者如何把聲音寫得如此傳神,因此,我在教學時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讀懂課文(知識與能力),體會作者高妙的描寫方法(過程與方法),感受表演者精湛的表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樣的確定是從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上考慮,同時更是從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上去思考的。
當然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我覺得首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每堂課都要有每堂課的側(cè)重點,都要側(cè)重訓練學生的某一方面的語文能力,按知識、能力、情感三大領(lǐng)域,切忌一堂課一攬式地同時進行,這樣的結(jié)果是目標明確,教學思路就不明晰。一課一得,節(jié)課要解決某一問題,就要在這一堂課里真正落實,寧可少些,也要能落到實處。
其次,教師要能熟悉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初中階段(七年級至九年級)總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初中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學習階段,上承小學,下至高中,只有教師心中清楚地認識到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獨特的特點,如初中閱讀教學的目標有: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點要求有些高,但實際上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只知初中語文課本是一定不行的。涉及到每一位知名作家,其作品就可以回憶小學課本里的篇目激發(fā)興趣,延伸到高中作好氏鋪陳。如果有一全局觀后再去確定教學目標,就一定更恰當些。去年我去聽過一位小學老師的語文課《永不凋謝的玫瑰》,結(jié)尾是一個反問句,當然也是主旨句,老師讓學生找出來后,讓學生明白這是反問句后,讓學生改成陳述句,然后明白其作用。我當時就覺得,我們初中語文老師可以下崗了,小學都教了嗎?
第三,教師要能了解教材中一個單元的課文在整個初中學習階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課文在一個單元中的位置。初中語文教材,各個單元及每篇課文的知識點的落實,學生已經(jīng)明確的知識點,只作為練習可以略些或不講,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鏈條。而初次出現(xiàn)的知識就得重點講。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能讓學生得到鍛煉。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有高效的可能。這就是我們語文教師追求的。
黃福懷
[語文學科的定性與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相關(guān)文章:
2.化學科的教案
3.目標的近義詞
5.英語文學論文題目
8.樹立目標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