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發(fā)現(xiàn)它獨特的美。
2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和語言形式。
3感悟作者對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前學習:
1 搜集整理關(guān)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關(guān)資料。
2 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
課堂學習:
一、導入:郁達夫在《江南的冬景》里寫道:“凡在北國過過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梁實秋在《北平的冬天》里寫道:“說起冬天,不寒而栗”、“冬天實在是很可怕”。而躋身濟南的冬天,你卻能如坐春風,心曠神怡。
二、探索一:
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三、探索二:
再讀課文,說說圍繞這一特點,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預設(shè): 板書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的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暖--不結(jié)冰
水 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備注:說雪也對;說水還有清、靜、凈等特點也對)
四、探索三:
文中說:設(shè)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那么出奇的究竟是什么呢?
預設(shè):出奇的是在作者筆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了人的感情。
由溫晴→溫情,探究作者怎樣寫出“溫情”的。
1.聯(lián)系“探索二”板書括號里的內(nèi)容: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寫出“溫情”;
在文中作者將比喻、擬人交互使用,賦予外物以人性,更親切動人,具有精神的細膩性。達到了情景交融,神與物游,情與物融之境。
2.品味語言形式:口語化的京味語言體現(xiàn)“溫情”
出示示范句子: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
(各示范一例,反復朗讀品味讓學生找其他的句子朗讀品味,感受語氣情感)
預設(shè):用在句末的這些語氣詞(吧,呢,呀),可以表示請求、期待、商量、提議、同意、認可等語氣。仿佛在和人交談商量,顯得親切自然。而多用于口語中的兒化音往往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老舍獨有的口語化的京腔京韻使得“溫情”畢現(xiàn)。
3.寫作背景介紹:因為愛濟南所以情真才會動人。
出示背景介紹:文中對濟南的冬景如數(shù)家珍一一道來,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他不加掩飾的喜愛源自他的經(jīng)歷。老舍25歲以前一直在北京生活,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多霧的倫敦生活了六年,回國途中又在新加坡的毒日頭下居留了半年。一回國,就定居濟南。和北京的風沙、倫敦的霧氣、新加坡的艷陽相比,濟南令他格外地陶醉、情不自禁地喜歡。所以,他愛濟南。就把那份真誠的情感傾注在了文章里。恰如莊子所言“不精不誠,不能感人”。唯有情真,方能動人。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客居的地方很多,但是寫關(guān)于一座城市的文章卻極少,就是家鄉(xiāng)北京也寫的并不多,惟獨濟南。他不但寫了,且一寫就是一個長長的系列,而且都寫得那么典雅、精致、動人,富有詩意!
五、結(jié)束語:溫晴的冬天;溫情的濟南;溫情的老舍。
課后學習:背誦“最妙的下點小雪呀……”一段。
王朝一
[《濟南的冬天》 學案設(shè)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