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麻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陶建軍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而駢死于槽櫪之間……”字字珠璣,發(fā)人深省。作者韓愈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對人才被埋沒現象,深惡痛絕,而又無可奈何,雖就人才問題,提出了“尊之以高位,養(yǎng)之以厚祿,委之以重權”等美好構想,可是在那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意識形態(tài)下,并沒有得到重視。只留下這位政治家、文學家一聲深沉的嘆息。
如今,時過千年,可《馬說》一文,對世人仍當有警醒作用。近讀新聞《中國人才無端消耗:本科生端盤子 博士生跑銷售》,更讓人覺得再讀《馬說》之必要。
請聽:“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痹2013年諾貝爾獎北京論壇上,2006年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請看:據統(tǒng)計,2005年我國有2500萬人才被無端消耗,直接經濟損失超9000億,考慮到人才潛力等因素,間接損失更大。在今天,本科生端盤子、當保安,博士生跑銷售,已不再是新聞,與過度教育并存的,是許多孩子得不到足夠資源,錯過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請回憶:回想上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刷廁所、教授看大門曾是焦點話題,經過30多年努力,人才浪費現象已大大緩解,可為何沒能根本解決呢?為何在某些領域中,甚至出現回潮跡象?
比照上述數據和言論,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人才浪費,與韓愈時代的浪費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說是有過。當年人才被浪費,是因為人們不識“千里馬”,可是如今,明知是“千里馬”,還要將他被消耗,或者明知自己是千里馬,也要講自己浪費掉。兩種傾向確實不令人感到無奈和悲哀。
到底是怎么了?有人說是教育過剩,有人說是崗位資源匱乏,還有人是人才本身的質量問題。凡此種種,莫衷一是。
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方面,責任在社會,需要不斷地消除東西部的地域差距,貧富懸殊,不同職業(yè)的待遇差距,為各級各類人才提供相對公平的機會和保障。
另一方面,還是要從實際出發(fā),要鼓勵人才,解放自己的思想,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yè)觀。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若干年前,那句“好男兒志在四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號,時至今日對于我們的人才而言還是應該時時記起的豪言壯語!
易書
[再讀《馬說》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馬說》的課件
2.《馬說》課件
3.教師工作隨筆
4.美術教師隨筆
5.歷史教師隨筆
6.音樂教師隨筆
7.教師數學隨筆
10.幸福工作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