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吹過口哨么?
預(yù)設(shè):有人會,給我們吹一段歌;
沒人會。詢問是否嘗試學習過?(嘗試學習過,可是被父母或者老師制止了)別人常常教導我們,吹口哨是不文雅的行為,可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一位作家,她不僅以吹口哨為傲,她的口哨更是她母親教會她的。這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章《口哨》。(板書 口哨)
2. 有人知道作者是誰嗎?(張海迪)(板書)。有沒有同學能用一兩句話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位作者?(殘疾人,作家)大家都對張海迪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師簡單介紹一下:
張因為5歲時患病而導致高位截癱,從此一直躺在床上。沒有機會進入校園學習的她獨自完成了小學,中學的學業(yè),甚至是大學,哲學的研究生學位。意志堅定的她自學多門語言,如英語,日語,德語等,成功翻譯了多本海外著作。與此同時她也是中國優(yōu)秀的作家。她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的確做到了,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她的事跡,欽佩她的精神。
今天讓我們跟隨張海迪,看一個孩子如何用她病痛的身體和心靈奮力吹奏著生活的琴弦。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 同學散讀,初步感知口哨是作者艱難歲月中的慰藉,給作者帶來了快樂。
思考: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p>
答:“我”因為手術(shù)原因終日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我”通過吹口哨排遣寂寞,并在口哨的陪伴下成長,學會堅 強地面對人生。(時間)
三.研讀課文
1. 思考,“我”是在什么狀態(tài)下學吹口哨的?
(終日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內(nèi)心苦悶寂寞無法排遣)
從第幾段中看出來的?(第三段)一起來朗讀下,體會作者當時的狀態(tài)。
作者在這一段中非常詳盡的描述了當時的狀態(tài),讓我們感同身受。通過朗讀之后,我們來交流一下,這一段中的哪個句子最打動你?分析一下句子
第一句:寫出了她手術(shù)后的情況,全身痛,無法動彈。如果我把句子改成“我的脊背,腿,胳膊,脖子都動不得”好不好?(學生讀原句,我讀改編的句子,讓學生體會下表達出的情感差異)身體狀態(tài):終日躺著
第二句:體現(xiàn)出“我”的心情:無可奈何,孤獨寂寞
第三第四句:連用三個“不知道”,對于一切都一無所知,對于未來一片茫然,可以體現(xiàn)出她對生活絕望的心情;
第五句:寫出了“我”的狀態(tài):寂寞孤獨。性格:孤獨寂寞
第六句: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更加可以理解,什么叫“唯一的快樂”。 伙伴:無
心情:苦悶
總結(jié):第3段用了18個“我”,通過內(nèi)心獨白將郁積在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孤寂傾瀉而出。這樣的病痛給海迪帶來了什么樣的生活?
童年的海迪面臨的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的痛。
可是我們畢竟不是她,還是她最清楚,F(xiàn)在讓我們來拿起書本,一起朗讀第三段,再來用心感受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那作者是不是就一直孤單寂寞,過著沒有伙伴的日子?(不是)那是什么改變了海迪的生活(口哨)那在我學會吹口哨后,“我”有哪些變化?
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變化的?
重點品讀第7段。
第7段幾處比喻不僅生動地寫出了哨聲的悅耳動聽,更表現(xiàn)了口哨讓我找到了伙伴,消減了孤獨后的歡快情緒。
性格:孤獨寂寞-熱情而活潑
伙伴:無-孩子們,小白狗
身體狀態(tài):終日躺著-坐在輪椅上
心情:苦悶-歡快(從文中找到“歡快”)
那小海迪為什么會想到去學習吹口哨呢?
學會了吹口哨,就可以像小鳥那樣唱歌,像小鳥那樣快樂.
品讀關(guān)于小鳥的描寫,(多媒體展示)
表現(xiàn)了“我”對生命的熱愛,對康復(fù)的渴望,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渴望實現(xiàn)了嗎? 從文中找出依據(jù)來。
雖然口哨并沒有實現(xiàn)我的渴望,卻帶給了我什么(學會堅強,表明“我”決不放棄生活,決心與病魔不斷抗爭)
所以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處寫到當我又一次躺在病床上時”,又忽然“很想吹口哨”?
那你覺得海迪是個怎樣
的人,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蔣文燕
[口哨 課堂教學實錄(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1.《日記兩則》課堂教學實錄
2.《木蘭詩》課堂教學實錄
4.日記教學實錄
7.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9.《木蘭詩》教學實錄
10.議論文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