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1-11-27 藍燕
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和連通器原理,在輸液瓶的茂菲式滴管中放入一個小球,就可以在液體將盡時避免回血發(fā)生,同時也能節(jié)省藥液。今天下午,北京五中高一(1)班的王帆和王天雄在階梯教室向同學和老師介紹完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后,立即引出一片高舉的手臂!叭绻愕妮斠洪L膠管中沒有氣體,堵在膠管口上的小球會不會浮不起來?”“如果患者輸液的手臂活動,會不會也使小球浮起,從而造成回血?”“在意外情況下,小球會不會進入長膠管造成堵塞?”……
盡管臺上站的兩位小伙子是有備而來,但同學們的問題仍有許多超出了他們的預想范圍。
整整兩個小時,4組、11名同學在五中組織的這次“研究性學習邁出第一步”的講臺上展示了自己小組的初步研究成果。有對醫(yī)院輸液器的改造,有對路邊雨水的收集設想,有為高端電腦設計的散熱器,也有自己設計的未來電腦。
在他們的講演和展示中,你經(jīng)?梢月牭健案鶕(jù)阿基米德原理”、“根據(jù)壓強原理”或“依據(jù)虹吸原理”這樣的話。參加這種研究性學習的答辯活動,你能體會出這些尚缺乏大量生活實踐的高一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稚嫩。他們經(jīng)常被層出不窮的提問弄得張口結舌!叭绻闶占挠晁撬嵊暝趺崔k?那就不能用來澆花!薄叭绻阍O計的過濾網(wǎng)被膠狀物質(zhì)堵住,怎么辦?”“你們設計的雨漏能適應穿高跟鞋的人走路嗎?能防止小偷盜竊嗎?”……
但是,參加這種研究性學習的答辯活動,你能從中感受到學生面對試驗結果的真誠和對科學知識的尊重。為了證明抽水所需的力,劉暢他們不僅設計出了公示“Gf=Fs”,為了解釋它,還一次次在大小不同的容器中插入噴嘴的吸管,通過彈簧秤上的刻度,讓同學們看到,容器的大小不會影響噴水的力量。
今年以來,學校里、教育論壇中和傳媒上,研究性學習就像一個時髦的名詞不斷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一會兒說中學生提出的問題研究生都提不出來,一會說中學生研究世界性難題。好像僅僅是由于使用了一個新的名詞---研究性學習,剛剛才被公眾斥責的、橫行于中國廣大國土多年的應試教育,一下子就變成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沃土。好像中國的中學生都是現(xiàn)成的科學精英。好像科研只不過是想到就可以做到,提出課題就可以攻破難關的小事。以致有些科學家擔心,這樣宣傳“研究性學習”,會讓中學生感到科學不過如此,從而完全看不到科學的嚴肅和艱辛。
研究性學習究竟是什么?
北京東城區(qū)教育局局長周煥奇說,研究性學習更重要的是讓中小學生體驗這個過程。體驗科學的態(tài)度,體驗科學的規(guī)范,體驗科學的思想,體驗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等等等等。
我們看到,在五中收到的450多項研究性學習成果中,幾乎都是學生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由于知識所限,多數(shù)還經(jīng)不起嚴格的推敲,更沒有經(jīng)受市場的檢驗。但是,他們的答辯中不僅涉及了物理、數(shù)學知識,也涉及生物、化學,甚至演講藝術。北京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劉來福教授說,研究性學習或者說探索性學習是綜合性的,因為它來自生活。絕不會是因為學物理要解決某個問題,或?qū)W化學產(chǎn)生了某個問題,而是生活中的問題需要物理、化學和生物,需要綜合性知識。學會選題,這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
北京教育學院女博士季蘋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個助產(chǎn)婆。他曾經(jīng)提過一個看似很傻的問題:究竟是母親生孩子,還是助產(chǎn)婆生孩子?季蘋說,蘇格拉底的問題很像我們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在研究性學習中,老師就應該像助產(chǎn)婆那樣,只能幫助學生,而不能代替學生。她評價說,研究性學習使教育的基本概念在轉(zhuǎn)變,過去我們認為知識是由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的,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知識只有在熱愛中才有活力,在探索中才有生命。
[什么樣的學習才是研究性學習]相關文章:
7.真愛長什么樣
8.初中的學習計劃
10.個人跟班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