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夠翻譯疑難句子,理解文意。
2. 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tài),在尖銳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3. 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強暴、為達到刺殺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俠義精神,及作者所欣賞的“士為知己者死”的剛烈精神。
學習重點和難點
1. 學習文言詞匯、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識,歷練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2. 學習本文的寫人的藝術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
學習方法
誦讀、積累、研習和探討
課時安排:3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背景知識
1.《刺客列傳》共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個人,全文5000多字,單寫荊軻就3000多字,表明荊軻是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過荊軻,贊揚了刺客們的見義勇為、扶弱救危、不畏強暴的精神。
2.“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六年。當時,秦在公元前230年滅韓,接著滅趙,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了抵抗強秦的侵犯,同時也為了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讓秦王還回侵吞六國的土地;或者刺殺秦王,使秦國大亂,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了。荊軻刺秦王失敗后,秦大舉攻打燕國,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二、預習要求
1.為加點的字注音
囊 嗜酒 和而歌 雕鷙 僂行 揕 淬
濡染 忤逆 瞋目 偏袒 間進
2.找出通假字,寫出本字
(1)荊軻嘿而逃去()(2)諸侯服秦,莫敢合從()(3)秦王必說見臣()
(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6)燕王誠振怖()
(7)而秦舞陽奉地圖柙()(8)圖窮而匕首見()(9)卒起不意()
(10)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11)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12)為人庸保()
(13)吾囊者目攝之()(14)北購于單于,其后乃可圖也()
(15)偏袒扼惋而進曰()(16)舉筑樸秦皇帝()
3.參考注釋并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
三、研習課文1-8段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吾曩者目攝之 ( ) 請入圖之( )
禍必不振矣( )僂行見荊卿( )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太子日造門下( )
2.翻譯文句
(1)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徒及善擊筑者高漸離。
(2)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3)連接一人之后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
3. 合作探討
(1)本文開頭寫荊軻遭蓋聶和魯勾踐的怒目、怒斥,都不計較,聯(lián)系韓信的胯下之辱的故事,想想這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什么精神?
(2)寫荊軻見太子丹之前經(jīng)過了哪些人物的鋪墊?寫田光的為了守信而死的節(jié)俠行為,對荊軻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復習本課的文言知識,預習以后課文的,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
第二課時
研習課文9-13段
一.歸納這部分的文言現(xiàn)象
1.古今異義詞
(1)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足為寒心( )
(2)夫樊將軍窮困于天下( )
(3)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 )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
(5)持千金之資幣物( )
(6)愿大王稍假借之( )
2.活用詞語
(1)名詞作動詞:
皆白衣冠以送之( )
(2)名詞作狀語
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
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
(3)意動用法
太子丹患之( )
太子遲之( )
群臣怪之( )
(4)使動用法
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nèi)之王者( )
3.被動句
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
4.定語后置句
太子賓客知其事者( )
二.合作探討
1.作者是如何描寫“易水送別”的 ? 有何作用?
2.司馬遷是如何生動傳神地描寫荊軻“廷刺秦王”的故事的?
三.鞏固提升
1.辨析多義詞
(1)間 (2)顧
彼節(jié)者有間( ) 顧野有麥場( )
遂與外人間隔( )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大行不顧細謹( )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3) 道 (4)會
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 ) 會于西河外澠池( )
伐無道,誅暴秦( )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 )
道之以政( ) 適逢其會( )
魯勾踐與荊軻博,爭道( ) 長風破浪會有時( )
2下列加點的詞語活用類型歸類正確的是:( )
①進兵北略地②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遠未來④太子遲之⑤使使以聞大王⑥又前而歌曰⑦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nèi)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罵⑨天雨粟,馬生角⑩太子丹患之
A. 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⑨│⑦ B.①⑧│ ②⑥⑨│③⑤│④⑩│⑦
C. 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⑦⑨ 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⑩
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
(2)太子丹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荊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四.總結本課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揣摩司馬遷“摩形傳神,千載如生”的寫人記事藝術。
第三課時
研習課文15-17段,總結全課,鞏固提升
一. 語段分析
(一)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 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徘徊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睆恼咭愿嫫渲,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奔艺扇苏偈骨皳糁,一座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筑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筑,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進得近,舉筑樸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義與今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
B.(高漸離)徘徊不能去
C.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
D.(秦始皇)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2.與“人有識者”中“者”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D.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
3.“乃”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彼庸乃知音
B.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乃矐其目
D.家祭無忘告乃翁
4.高漸離為什么要刺殺秦始皇?他身上體現(xiàn)出刺客的什么精神?
5.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 于是秦逐太子丹 荊軻之客,皆亡。
(2) 舉坐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
(3) 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進得近,舉筑樸秦皇帝,不中
(二)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 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1.解釋加點的詞語
(。┢浞Q太子丹之命 稱( )
(2)天雨粟,馬生角 雨( )
(3)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 較( ) 欺( )
(4)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垂( )
2.翻譯這段話。
3.這段是本文的結尾,是對荊軻的“禮贊”,這段”禮贊”的寫法有何特點?對塑造荊軻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討
對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歷來人們的看法有褒有貶,請搜集有關資料,組織討論,說說你對荊軻刺秦王的看法。
三.鞏固提升
1.下列加點的字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A.赍以姜棗 赍金百斤
B.馬者王之所愛也 恐為操所先
C.病且死,屬其子曰 屈平屬草稿未定
D.竟死不敢為非 輕舟竟川
2.加點的詞語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乃縱反間于燕
B.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
C.而城中鼓噪從之
D.燕軍擾亂奔走
四.總結本課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整理積累文言知識,預習新課。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二.1.略
2.(1)嘿,同默(2)從,同縱(3)說,同悅(4)匈,同胸(5)決同訣(6)振同震
(7)柙同匣(8)見同現(xiàn)(9)卒同猝(10)擿同擲(11)溢同鎰(12)庸同傭(13)攝同懾(14)購同媾(15)捥同腕(16)樸同撲
三.1.從前;考慮;挽救;彎腰曲背而行;及;到
2.(1)荊軻到了燕國后,與殺狗的又會擊筑的高漸離要好。
(2)秦王待燕太子丹不好,因此太子丹有怨恨就逃回了燕國。
(3)為了一個新交的朋友,而不顧及國家的大禍害,這就是助長怨恨而促使禍患的發(fā)生。
3.(1)意在表現(xiàn)他們“含羞忍恥丈夫事,一朝之憤非良圖”的勵志精神。
(2)經(jīng)過了鞠武和田光的鋪墊。由鞠武引出田光,為下文田光舉薦荊軻鋪墊。寫田光的為守信而死,也是對荊軻形象的側面映襯。
第二課時
一.1.寒心(古義是提心吊膽;今義是失望而痛心,害怕。)
2.窮困(古義是困窘,走投無路;今義是貧窮)
3.逢迎(古迎接;今義是拍馬溜須,獻媚討好)
4.不肖(古義是不才,不賢能;今義是品性不好)
5.幣(古義是用作禮物的絲織品;今義是貨幣)
6.假借(古義是寬容;今義是用某種名義力量達到目的)
2.名詞作動詞(白衣冠: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
名詞作狀語(北:向北;函:用匣子;箕:像簸箕那樣)
意動用法(患:以……為患;遲:以……為遲)
使動用法(臣::使……臣服)
二.1.首先,易水送別的悲壯氣氛,是由局勢的嚴重 、 使命的莊嚴和行事的秘密造成的。也是由環(huán)境的肅殺和參與者心境的悲慨造成的。其次,作者多出渲染,如送別人的白衣冠,荊軻的慷慨悲歌等。再次,對荊軻的悲壯精神從歌聲、 動作 、聽眾的反映多方表現(xiàn)。
2.作者把荊軻置于強秦的朝堂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寫秦舞陽的怯懦)相結合的手法來寫。
三.1.間(間隙;隔離;參與;有時) 顧(看;拜訪;考慮;反而,難道)
道(取道;道義;引導;博局上的格道) 會(聚會;恰好;機會;一定)
2.A
3.(1)現(xiàn)在去但是沒有信物,那么秦國不能親近。
(2)太子和那些知道刺秦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來送荊軻。
(3)荊軻接著拿來地圖獻給秦王,秦王打開圖,圖完全展開了,匕首就露了出來。
第三課時
(一)1.A 2.B. 3.D 4.荊軻與高漸離是好朋友,荊軻刺秦王失敗被殺,令高漸離十分悲傷,他要為朋友報仇,在瞎了雙眼的情況下,行刺秦王,雖沒有成功,但是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俠士們的舍生取義,不畏強暴的高尚精神。
5.(1)于是通輯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
(2)滿座賓客大吃一驚,離開座位用平等的禮節(jié)接待他,尊為上賓。
(3)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筑中,再進宮擊筑靠近時,舉筑撞擊秦始皇,沒有擊中。
(二)1.稱:說;雨:落下;較:清楚,明白;欺:違背;垂:流傳
2.這段話是運用了駁論方法,通過批駁一些錯誤的言論,來表達對荊軻的贊頌,說明荊軻刺秦目的明確,雖沒有能挽救燕國的命運,但是他的俠義精神將流傳后世。
3.太史公說:社會上談論荊軻,當說到太子丹的命運時,說什么“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糧食來,馬頭長出角來!”這太過分了。又說荊軻刺傷了秦王,這都不是事實。當初公孫季功、董生和夏無且交游,都知道這件事,他們告訴我的就像我記載的。從曹沫到荊軻五個人,他們的俠義之舉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們的志向意圖都很清楚明朗,都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名聲流傳到后代,這難道是虛妄的嗎!
二. 略
三. 1D 2.A
吳培金
[《刺客列傳》導學案及答案 (蘇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3.《談中國詩》導學案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9.刺客列傳閱讀答案
10.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