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
春風化絲雨,潤物細無聲------談良性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培養(yǎng)教學中的培養(yǎng)
教育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要在教學中實現這一目的,教育的實施者教師,以及教育對象學生須進行有效的雙邊活動。因而素質教育的目的、任務、過程決定了它必須依托良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在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的必然趨勢下,教育觀念要轉變,教育手段要更新,新型的良性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和建立是不可忽視的潛在資源,也應成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師生關系的物質基礎是師生之間的教育活動。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擔任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和社會道德倫理的傳播者角色,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長期的存在,應試教育的需求使之然。為了大面積、大容量的灌輸知識,這樣的師生模式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顯而易見。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喪失,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發(fā)展能力,進行自我完善,作出獨立的判斷。因而這種單向的師生關系理應由新型互動性師生關系所取代。它要求師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即師生共同參與教育。因為只有當教育的教學指向與學生的學習動機趨于一致時,才能達到最經濟、快捷的教育效果。它要求師生互相適應,達成默契,相互補充。當然這都要以和諧為基礎。后者是動態(tài),前者是靜態(tài)的。另外,單向的師生關系勢必帶來的后果是教師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談心、"話語"單薄、單調使師生活動日益生疏,愈發(fā)陌生。一項調查顯示: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尋找同學的占70%,尋找父母的占10%,尋找老師的占8%,其它占12%。這表明學生碰到麻煩,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學。因為家長、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居高臨!
下,也就很難溝通、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就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無形的障礙。因而建立一種良性的新型師生關系勢在必行。師生之間應和諧順暢,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和諧的情感共鳴,只有當認知成為學生的情感需要,而同時教育又成為教師的職責所需,才能達成。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一個顯著區(qū)別是,前者應是"全",即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這種雙向互動、和諧的良性師生關系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是素質教育得以實施的后盾和大環(huán)境。
如何培養(yǎng)和創(chuàng)建良性的師生關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實現素質教育?它是一個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一點一滴,一朝一夕的積累過程,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钡谝,它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人的交流方式日趨多元化,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應更迅速、快捷,以便更好的促進師生交流?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挖掘學生身上優(yōu)點加以強化,激勵學生的自尊心,能融洽師生關系,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師生合作,在師生關系中處于較高的層次、境界。合作是現代生活中交際交往的重要內容。"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因此,師生合作也給予了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促使學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種社會交往中應有的品質。在教育實踐中,但凡成功的教師,都能善于精心培養(yǎng)班級團結合作的精神。教師制定目標,而不是包辦代替,充分發(fā)揚課堂民主,師生共同參與完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滿激情,感染學生,充分表達平板的文字語言所包容的意蘊。以“教”為“學”,徹底克服老師只是教,只是引導的心理,去掉“師道尊嚴”的嚴肅面具,與學生融為一體,在教中學,在學中教,達到教學相長,把對學生的愛傾注到教學中,撒播?
接胙生的交往中!皼]有愛就沒有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在這方面,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的大教育家,如陶行知、葉圣陶、馬卡連柯都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愛心是如何形成的?首要的是把尊重、信任學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獨立平等的主體。要經常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保持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對特殊學生要特別的關心和呵護。正如裴斯泰洛齊所說:“每一種好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的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蔽視洺E龅竭@樣的情況:為什么有的學生這幾天神色恍惚?為什么今天他憂心忡忡、雙眉緊鎖?為什么她近來上課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為什么有的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為什么某同學這幾天花錢那么多?等等。這些重要的信息,教師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會發(fā)覺,才能從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的及時開展工作。學生需要愛,后進生更需要老師多給一點“愛心”。而這誠摯的愛心則來自親切的話語和細致入微的體貼和關懷。學習生活中教師更應該主動接近這樣的學生!
,真心實意的促膝長談,暖意融融的關心和愛護時,學生不會無動于衷,他會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與仰慕心理。這時學生就會將他所信任和愛戴的老師作為模仿與認同的榜樣加以仿效,就會由于喜歡該老師而傾心于接受他的影響。當然,情感交流是一個有步驟、有計劃、有層次的反復過程,對此我們要有善于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有向學生學習的勇氣,同時向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掘學生優(yōu)點的過程,是進行情感交流的途徑。比如用談話、周記、書信等交流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身上的特長,是金子就會發(fā)光,是丑小鴨,也總會有變成白天鵝的一天。
第二,教師應當具備一顆真誠、純潔的童心。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設身處地。這也是縮短師生距離,增進溝通所必須的,有些老師都已年近花甲,卻都能成為學生的忘年交,知心朋友。其中他們擁有童心,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小也是個中原因之一,為他們成功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良師易做,益友難當。不僅要傳道授業(yè),還應像朋友一樣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隨時隨地的同學生“心理換位”,想其所想,再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才能真正成為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的益友
當然,在培養(yǎng)良性師生關系中的愛心并不是無原則的溺愛,童心也決非停留在稚嫩的層面上,這在認識上尚無異議,但在操作上,卻易陷入誤區(qū),把素質教育看成放松學生的要求,無原則無目標的教育,誤以為要徹底屏棄應試這一測試手段,使音、體、美成為今后的課程主導……若在這樣的原則上建構師生關系,其必然是扭曲、變形的,會給教育帶來重大的損失。殊不知,我們所論述的良性的師生關系并非要改變"嚴師"的形象,使教學無目標,無要求,學生無法成材。那樣與我們的初衷真是南轅北轍。
教海無涯,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與學生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細心,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為學生著想,以滿腔熱忱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奮進,執(zhí)著的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的人,通過培養(yǎng)良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我們有理由相信,21世紀的教育明天會更好。
作者郵箱: zhuyu999@163.com
[談良性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培養(yǎng)教學中的培養(yǎng)(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2.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論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