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那么長,總需要我們激勵自己,為自己加油打氣才有可能走得更遠!以下是心情隨筆勵志日志,歡迎閱讀!
心情隨筆勵志日志一:越走越遠的是夢想,越走越近的是墳墓
人生是什么?人的一生,不過是短短的幾十年,不管是誰,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命運又是什么,是一個人的追求。你追求過什么,一個愛自己的人,一段不能忘卻的感情,也有人追求過金錢,追求過功利…
但是什么才能讓我們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心中對自己說:我追求過,我沒有后悔過我的追求,這就是人生。人生有的時候就是一場戲。有高潮,有低谷。每個人在這場戲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主角,有的人是配角。并不是主角就一定有好戲,配角也有出彩的時候。與人相處,要追求一個淡字,就如水一樣,無形卻能演變五彩繽紛,無味卻能演繹萬味俱佳。
因為淡,淡久生香,所以綿長,既不累心,又可悅?cè)。因為淡,遠離了功利,跳出了誘惑,賦情感以本真,予生活的原味;在塵世中浮沉不變色,在眾生中穿梭不迷失。這種淡然如水的友情,雖然少了波瀾,但也規(guī)避了災難。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經(jīng)典勵志感悟生活日志:越走越遠的是夢想,越走越近的是墳墓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zhí)著和頑固的偏執(zhí)。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世上沒有完美的事,也沒有完美的人。不該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事,在常態(tài)之中遇非常之人。再厚的云,也會被風吹散;再大的困難,也終究會過去;再長的夜,也會迎來光明。
真正的智者,要知道在何處,能做何事,該做何事?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能闖過去,你就是贏家,闖不過去,那就乖乖退回去做個普通人吧。所謂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聰明,也不是要你出賣自己,而是看你能否笑著渡過難關(guān)。
越走越長的是遠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
越走越深的是親情,越走越淺的是愛情,
越走越急的是歲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
越走越多的是年齡,越走越少的是時間,
越走越遠的是夢想,越走越近的是墳墓,
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向。
最難打開的是心門,最難走的路是心路,
最難過的橋是心橋,最難調(diào)整的是心態(tài)。
世界上最難干的工程,就是改造人的內(nèi)心世界!手指臟了,大可不必砍掉;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頭削掉。當你抓住一件東西總不放時,或許你永遠只會擁有這件東西,如果肯放手,便獲得了其它選擇機會。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會庸庸碌碌;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有許多東西需要放下。只有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我們才能一路瀟灑前行。
人活著不是靠身體,而是靠心,這是真的。一個人活著快樂不快樂,喜悅不喜悅,關(guān)鍵在于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身體——你每天的所得所失。如果你的心是快樂的,那么,你在哪里都是快樂的;如果你的心是喜悅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悅的,有時候決定我們心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心情隨筆勵志日志二:舒適區(qū)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在大城市里,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wǎng)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以自己為圓心,自己的手為半徑,開始畫個圓。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在這個圓圈里。
這個圈,叫做舒適圈。
這一個月我一直在全國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見到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剛剛被公司解雇。我問他,一個月沒見,最近忙啥呢。
他說,沒忙啥,呆著呢。
我問他,啥叫呆著。
他撓了撓頭,說,我也不知道,就覺得時間好快,這一個月啥也沒干就過去了。
旁邊的朋友在創(chuàng)業(yè),整天焦頭爛額,于是問,啥意思,還能有這種狀態(tài),一個月不知道做了什么?我要給你點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
他說,滾。
我說,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你,你這個月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得特別無憂無慮,恨不得連電話都想丟了。
他說,電話還是得要的,不過確實電話每次響起還是有點緊張,總覺得自己安穩(wěn)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點點頭,想起了《肖申克救贖》里的一句話:這些墻挺有意思,一開始你抵觸它,然后你習慣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賴它,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體制化)。
人有一種習慣,就是總喜歡在舒適熟悉的環(huán)境呆著,這種“舒適區(qū)”一旦被建立,就會變得無比依賴,慢慢地愛上了周圍的墻,戀上了這舒適的小屋,從而不愿意飛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實舒適區(qū)本身沒問題,就像家一樣,溫暖舒服,每個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強而放棄了去外面看看的夢想,是挺可惜的。我們都有過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媽叫停的時刻,但大多數(shù)堅持出遠門的孩子,也沒有忘記過回家的路,回家后,不過眼界開了,知道世界變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著手下一次旅行的計劃了。
勵志感悟系列空間經(jīng)典說說日志:舒適區(qū)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看,他們的舒適區(qū),就這么變大了。
我想起另一個朋友,畢業(yè)去了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發(fā)條一樣,有規(guī)律無意義,只有周末,才像被賦予了靈魂一樣,穿著打扮逛街約會去了。
我跟她聊過舒適區(qū),她告訴我,我這才不是舒適區(qū),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時工作的,而且我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很規(guī)律很努力的。
我說,那工作一年了,感覺到自己有什么變化嗎?
她想了想,說,你別說,好像還真沒有。
其實,舒適區(qū)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義有規(guī)律的循環(huán)。而后者,更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態(tài):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累很忙,不過是重復無意義的循環(huán)著,這樣的生活,過著過著只會覺得舒服,卻沒有本質(zhì)的變化。
我曾經(jīng)見到一個在醫(yī)院門口收費的哥們,每天擺著一副臭臉,誰也不能多問他一個問題,否則他會大發(fā)雷霆?墒撬幌掳,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后來,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qū),開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個人舒適區(qū)被打破,才能見到突破和卓越,從而帶來持久的幸福。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沒有功勞,也就沒有苦勞》,說這個時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所以,那些總是在舒適區(qū)中溫水煮青蛙的人,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不過是時間問題。
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墻,甚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圍城,就像每個遠行的人,也都記得回家的路。不過,人的區(qū)別不過是圍城的大小而已。
人應該要有一顆愿意挑戰(zhàn)的心,有一個喜歡探索的心態(tài),學著做一些沒做過的事,嘗試見一些沒見過的人,試著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別怕自己在年輕的日子里,把日子過成發(fā)條,只剩下滴答滴答。于是,從開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沒有坐過班,即使是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董事會非要求坐班,我也斷然拒絕。甚至有一段時間鬧得很僵,他們問我為什么這么不愿意全心投入這份工作?
我跟他們說,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時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個小時的活,搞得自己也郁悶。而我給我自己安排時間,是主動的,工作十個小時,效率可能是二十個小時的。
后來,我拿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屬于自己的時間做許多事情,跨了幾個領(lǐng)域,這些領(lǐng)域能互相協(xié)作,而且都做得不錯。
其實,我還有個原因不愿意坐班,就是我特別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變得循規(guī)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這么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闖勁兒。我怕自己習慣了一種生活模式,換了環(huán)境就不適應了。
不過是想趁著年輕,趁著還沒定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想讓自己更強大點,強大到能在任何一個環(huán)境都能活得下來。
至于舒適區(qū),等我老了,拼不動了再回去過吧。
我其實不贊同年輕人剛畢業(yè)就走進寫字樓的一個辦公室參與寫字樓政治,我希望他們能多出去看看,哪怕這個業(yè)務很累很忙需要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剛畢業(yè)就用青春年華在辦公室建造起了一個舒適區(qū),然后讓這個舒適區(qū)一點點的殘害著本應躁動的青春。
關(guān)于走出舒適區(qū),并不是盲目的辭職,相反,你應該有一份保底活下來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沒吃過的超辣雞翅;去表白一個只見過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書;和閨蜜去一個不是的地方;去毫無保留的爛醉一次;去看一場能喚起回憶的演唱會。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那只被監(jiān)獄防護網(wǎng)攔住的氣球,和那對父親和女兒渴望自由的眼神。這世界上還有這么多人奮力去追求著自由,而我們已經(jīng)有了這么自由的軀體,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維里的墻,自由地飛出去看看這世界的模樣。
所以,別讓舒適區(qū)毀掉青春,相反,應該趁著青春,去圍墻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適區(qū)會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世界早無安腳之處。真正的強者,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jīng)歷了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療傷,他們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適區(qū),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輕的我們,都是后者,能不顧一切的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