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覽古教案
《越中覽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懷古之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越中覽古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居秋螟》《越中覽古》《登高》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山居秋螟》
《越中覽古》《登高》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吟味中體會詩歌意蘊含蓄的物點。
3.學習詩人的精妙構思,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2. 難點: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意蘊、風格及寫作技巧。
2.誦讀一討論一質疑一答難一領悟。
媒體設計
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準備與詩歌內容相近的風景圖片及相關的詩詞、資料,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并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三百》到堪稱百世之師的《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從剛健清新的漢魏樂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頂峰,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師,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兩河并流。今天我們選讀三首唐詩。
二、解題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今天我們學習《山居秋螟》和《登高》分別是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越中懷古》是絕句。
三、研習課文
1.理清文意,整體把握
、賹W生朗讀課文,結合文下注解與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②背誦全詩,理清文意,整體感知。
。ń庹f: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要想深入挖掘其內在的神韻,首先要從最淺層的字面上把握每句詩的意思。朗讀是有聲的語言藝術,它能展現(xiàn)詩歌中的畫面。)
《越中覽古》教學設計A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
2.學習通過對比,表達情感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意象。
2.難點:學習對比手法。
三、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當李白南游吳越想起這段歷史的時候,他的感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越中覽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從二十五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其間曾因吳鈞等推薦,于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xiàn),使他對當時政治腐敗,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著平亂的志愿,曾為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于當途。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其七絕作品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yōu)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師范讀,學生背誦。
四、詩歌講解
1.師問:一般的絕句,一、二句為一組,或寫景或敘事,三、四句為一組,或議論或抒情,用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去劃分層次的話,一般是一、二句為一層,三、四句為一層,本詩在結構上與以前學過的絕句有何不同?誦讀時應注意些什么?
《越中覽古》《石頭城》比較閱讀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后,企圖進一步吞并楚國,他看中了位于現(xiàn)在南京中華門的長干里一帶,召見他的謀士范蠡監(jiān)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當時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積也只有6萬平方米,稱作“越臺”。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又在南京清涼山(又叫石頭山)筑城,稱為“金陵邑”,這也是南京又稱“金陵”、“石頭城”的來歷。到了公元前211年,孫權又在金陵邑故址構筑“石頭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歷史遺存“鬼臉城”,這是當時的軍事要塞,它依山為城,因江為池,地勢十分險要。
石頭城
在南京的清涼山西麓,自虎踞關龍蟠里石頭城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城墻逶迤雄峙,石崖聳立,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頭城。同治《上江兩縣志.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皆無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督ǹ抵尽芬舱f:“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边@里所說的“城”,也就是石頭城。
關于石頭城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書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都城吳,即今蘇州),楚威王設置金陵邑,并在今清涼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破曹大計。據(jù)說,諸葛亮途經(jīng)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 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于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于是發(fā)出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贊嘆,并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 孫權在赤壁之戰(zhàn)后,遷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稱秣陵為建業(yè)。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后數(shù)百年間,這里成為戰(zhàn)守的軍事重鎮(zhèn),南北戰(zhàn)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
越中覽古(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 導入
背誦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二. 解題:
這首絕句是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于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fā)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
三. 關于懷古詠史詩
(一) 什么是懷古詠史詩
余秋雨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這類作品內容與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 懷古詠史詩的思想內容
1抒發(fā)感慨,感傷興衰
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常常使詩人親臨舊地或回想史實時觸景生情, 感念物換星移、物是人非,慨嘆昔盛今衰,獨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詩的一個專題。如
劉禹錫《石頭城》
越中覽古(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越中覽古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 學習通過對比,表達情感的寫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把握意象。
教學難點 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合,討論、講析相互結合 學法設計 問題探究法
一、導入
“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當李白南游吳越想起這段歷史的時候,他的感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越中覽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其七絕作品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yōu)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師范讀,學生背誦
四、詩歌講解
1、一般的絕句,一、二句為一組,或寫景或敘事,三、四句為一組,或議論或抒情,用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去劃分層次的話,一般是一、二句為一層,三、四句為一層,本詩在結構上與以前學過的絕句有何不同?誦讀時應注意些什么?
這首詩前三句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誦讀時,本詩二、三兩句間的停頓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讀,其后應作一頓,然后徐徐吐出“鷓鴣飛”三字,以示其中含無限感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