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家筆下的臘八節(jié)
臘八一般指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即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又稱為“法寶節(jié)”“佛成道節(jié)”“成道會”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家筆下的臘八節(jié),歡迎大家分享。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到,年的味道就開始蔓延開來了。在這個芳香彌漫的臘月時分,品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讀作家筆下的“臘八佳作”,別有一番滋味。
一谷一粟,濃縮一年的生活味道;一粥一餐,香氣中氤氳新年期待。桌上擺滿了大米、糯米、薏仁、紅豆、綠豆、蓮子、紅棗等等食材,孩子們跑進跑出蹦蹦跳跳,大人們忙著煮米熬粥,匯集八方食材和米共煮一鍋,有“合聚萬物,調(diào)和千靈”的吉利之意。
將新一年的祝福心意都融入一碗香噴噴的臘八粥中,分到每個人的手里,臉上洋溢著過節(jié)的喜悅。讓我們舀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坐下來品一品名家筆下的臘八佳作,充實過臘八!
沈從文的臘八粥:聞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鍋中的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多了,它會起鍋巴……”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喝臘八粥的樣子,躍然紙上。
冰心的臘八粥:蘊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
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yōu)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柜,把這些剩余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jié)約的好辦法!白詈螅龂@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F(xiàn)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nóng)歷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干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边@篇文章,質(zhì)樸而感人。原來,最深的懷念,就是平實地講述,字字珠璣,貼切恰當。
老舍的臘八粥:粥里有各種豆,像“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中這樣寫道:“按照北京的老規(guī)矩,過農(nóng)歷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D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墒,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xiàn)。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逼纷x此文,老北京人過臘八的熱鬧場景,便浮現(xiàn)于眼前。
梁實秋的臘八粥:祈求團圓,家家熬粥送親友
臘八節(jié)的內(nèi)涵,在梁實秋筆下是祈求團圓的心愿。他在《粥》中寫道,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我父親的二舅父)就開始作業(yè),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后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谷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的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兩鍋內(nèi)容不太一樣,大的粗糙些,小的細致些,以粥果多少為別。此外尚有額外精致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盡量加紅糖,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里,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自從喪亂,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興致未減,材料難求,因陋就簡,虛應故事而已。
周紹良的臘八粥:溫暖滋補,甜咸粥各具特色
作家周紹良在《記臘八粥》中說,有的地方,只認為吃了臘八粥,也就是說春節(jié)將臨,農(nóng)事已完,帶有慶豐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蓮子、紅棗、板栗諸般果實,和上姜桂調(diào)味品,摻在米中煮成,謂其溫暖滋補,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臘八這天,除了燒煮甜臘八粥外,還有用青菜、胡蘿卜、豆腐、雪里蕻、黃花、木耳切絲炒熟合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謂之咸臘八粥。周紹良這里,臘八粥不再只是一味食品,里面還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呢。
王蒙的臘八粥:兼收并蓄來者不拒是粥中之王
王蒙在《我愛喝稀粥》中寫道: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北方農(nóng)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蕓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于一鍋之中,敖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干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fā)一點重農(nóng)愛農(nóng)思農(nóng)之心。
臘八節(jié)的由來
臘八起源的第二種觀點,稱“本土說”,認為是由臘祭而來,先民們臘月歲末用獵獲的禽獸祭祀眾神和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避災迎祥,到南北朝時,將這一日定為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jié)的形成,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古代的“臘祭”,一是佛教文化的影響。這一節(jié)日可謂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的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產(chǎn)物。
按古書記載,“臘”,古時也稱“蠟”。臘(蠟)是古代歲終的一種祭禮。《風俗通》上說:“臘者,獵也。因獵取禽獸祭先祖也!薄队駹T寶典》上也說:“臘者祭先祖,蠟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薄讹L俗通·祀典》又說:“《禮傳》日:‘夏日嘉平,殷日清祀,周日大蠟,漢改日臘’。”“臘”、“蠟”、“獵”三字,指古代人們?nèi)ヒ巴猥C取禽獸,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的儀式,以求來年五谷豐登,家人平安、吉祥,謂之“臘祭”。因為這種祭禮是在歲終之月舉行,人們就把十二月稱為臘月。臘月之義,含義有三:一日“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之意(《隋書·禮儀志》):二日“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以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日“獵者,逐疫迎春”(《荊楚歲時記》)。這種“臘祭”據(jù)說在神農(nóng)時代就開始了,夏、商、周時代的帝王都很重視這一祭祀,屆時都要殺雞宰羊以祭百神和祖先,希望天地祖宗保佑來年豐收。但是,“臘祭”之日并不固定,有時在十二月初,有時在十二月底。到了漢武帝統(tǒng)一行夏歷以后,才把“臘祭”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戊日,正好第一年的第三個戊日是臘月初八,人們便把這一天訂為“臘祭”之日,稱為“臘八節(jié)”。
但在民間并未普遍推行“臘八”祭祀,直到南北朝時,才真正固定在臘月初八進行“臘祭”。另一種說法是,“臘祭”的神有八位,即先嗇神(神農(nóng)氏),因其教民務(wù)農(nóng)和發(fā)明醫(yī)藥;司嗇神(后稷),因其教民種植各種糧食作物;農(nóng)神(古代田官),因其管理田土;郵表畦神,因其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道路、劃疆界;貓虎神,因其吃野鼠、野獸,保護了禾苗;坊神(堤防神),因其防止了江河洪水泛濫;水庸神(水溝神),因其灌溉了農(nóng)田,獲得了豐收;昆蟲神,因其免除了農(nóng)田的蟲害。從所祭“八神”中,可以看出先民們對保護農(nóng)業(yè)豐收、人畜康健的美好愿望。
“臘祭”除了祭祀先祖、神靈和慶豐收之外,還有驅(qū)除疫鬼和初迎新春之意。漢時規(guī)定臘It以豬羊祀社稷、逐疫鬼,吏民宴飲,迎接將到之新春。晉時臘日飲祭后,老人兒童常做藏鉤(拔河)之游戲,以示歡樂。六朝時,村民們要在臘日擊鼓、戴假面、扮儺,以逐疫。如南朝(梁)宗懔撰寫的《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沐浴,轉(zhuǎn)除罪障!奔创迕褚谶@一天,擊鼓扮儺,載歌載舞,以金剛力士之威勢來驅(qū)逐邪神,迎接新春,祈望來年五谷豐登和吉祥平安。應該說在殘冬之際,新春將臨,人們擊鼓以逐春天易發(fā)之疫病,也是合符科學道理,并帶有預防性質(zhì)的。到了唐代,帝王要在臘日這天召集群臣,賜食口脂、臘脂、面藥(涂在口唇和皮膚上的御寒防凍的護膚之藥),謂之“賜臘”。宋神宗熙寧(1068)以后,沿襲了唐王朝“賜臘”的舊例,皇帝也在“臘日”給群臣賜臘脂、面藥等防凍護膚之藥,以保身體安康。歷代沿襲,無論宮廷、寺院、民間都要在“臘日”進行祭祀活動。
臘八節(jié)的習俗
1、臘八節(jié)祭祀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nóng)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2、臘八節(jié)臘八粥
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3、臘八節(jié)吃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
4、臘八節(jié)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5、臘八節(jié)吃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6、臘八節(jié)吃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名家筆下的臘八節(jié)】相關(guān)文章:
筆下的作文08-03
朱光潛筆下的陶淵明01-13
筆下的輝煌優(yōu)秀日記10-01
夢在筆下飛舞散文09-24
名家名言08-06
名家經(jīng)典美文05-23
名家經(jīng)典散文06-11
經(jīng)典名家散文08-24
名家散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