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生歲月真少年散文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生不折——沈從文。
先生出生于湖南鳳凰縣,世外桃源之地,如其代表作邊城所言:
有山有溪,白塔孤人家,老人、女孩與大黃狗。
祥和而安寧。
事實上他的筆下,從來的主題都是唯此“愛”與“美”二字。
得意高足,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對先生的評價余以為最為獨到:
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后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象里。
他的文字,沒有魯迅的冷峻孤傲,不似老舍的市井幽默,也無趙樹理般的鄉(xiāng)土味道。
卻獨一份清新自然,令人不禁莞爾。
難怪他都曾抱怨其畢生所愛,愛他的信超過他的人。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
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fā)!聫堈缀颓闀
是了,一生所愛,張兆和。
他同她相識與中國公學,彼時好友徐志摩向胡適推薦沈從文,胡適正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在讀到沈從文的作品后大加贊賞,破格聘請只有小學文憑的沈從文擔任教師。
張兆和便是他的學生,出生安徽名門望族,氣質出眾,為當時中國公學;。
追求的人不甚其數(shù),對于給自己寫情書告白的人,她編了個號: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
沈從文是青蛙十三。
面對沈從文的瘋狂追求,張兆和很是無奈,甚至跑到校長胡適面前告狀。
胡適微微一笑: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啊。
張兆和不甘示弱:我很頑固地不愛他。
或許是沈先生的`文字太美,又或是過于執(zhí)著,漸漸的,張兆和接受了沈從文,并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9月9日宣布結婚。
只是看似幸福的兩人,卻也貌合神離,或許她本不愛他。
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寇全面侵華后,沈從文輾轉去了昆明,張兆和卻并未隨行。
第二年沈在赫赫有名的西南聯(lián)大任教時,張才來到云南,只是住在離沈從文很遠的呈貢。
內心痛苦的沈從文有了婚外一段感情。對象是高韻秀,才女詩人,仰慕沈從文甚重。
深愛的妻子家庭,理解自己的紅顏知己,沈從文徘徊而掙扎。
最后,他選擇與妻子坦白,回到張兆和身邊。
對于高韻秀,他發(fā)乎于情,止乎禮,如同一片云,飄過而已。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驈奈募視
民國五十八年(1969)冬,時代的洪流已如紅色的瘟疫席卷而來。
沈從文夫婦被迫兩地分隔,張兆和姐姐張允和在沈從文即將下放湖北咸寧時前去看望。
走的時候先生將其攔下,顫顫巍巍從口袋里拿出一封皺巴巴的信:“這是三姐(張兆和)給我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
說完,年近七十的沈從文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先生走的比妻子早,晚年張兆和在整理從文家書時,回憶與先生的一生歲月,恨不能早點理解他,更加理解他,不禁動容,悔之晚矣。
她終究,還是原諒了他,也終究,是愛上了他。
沈從文一生以文字著稱于世,兩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后,他再也沒有寫過一篇小說。
打壓與污蔑并不曾磨滅他的意志,先生早年什么苦沒吃過呢。
貧寒交加,舉目無親,無人問津。
只是那個年代尚有重義之人,民國大師的風采與品格亦照亮人間,溫暖人心。
他便是得到不止一位的名士幫助,而成名后也不忘提攜后輩。
他只是,心灰意冷罷了。
晚年沈從文轉入對古文物的研究,三十年間,著成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深入介紹自殷商至滿清三四千年各個朝代服侍問題,以衣服為載體,論千年文明史。
他是在多動亂多困難的情況下才完成此作,在那場紅禍中,紅衛(wèi)兵指著沈從文收集多年的資料:
我?guī)湍阆荆瑹,你服不服?/p>
沈先生從容而道:沒有服不服,要燒就燒。
困病交加中他仍不忘為此書增訂副本,出版也是幾經波折,總被當作牛鬼蛇神或封建余毒。
民國八十二年(1993)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史增訂本問世,沈先生已與世長辭,其五年矣。
豈曰無衣,勿忘先生。
民國七十七年(1988)5月10日,沈從文病逝北京,歸葬鳳凰,墓地沒有墳冢,唯一天然五彩石,正面乃先生手跡:
照我思文,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一生歲月真少年散文】相關文章:
白衣少年與歲月有染散文03-29
情感散文:歲月,歲月07-05
歲月之上的散文04-23
歲月生香散文04-25
歲月的遺忘散文04-15
歲月之門的散文04-16
鄉(xiāng)村歲月散文04-16
備忘歲月散文04-16
歲月流光散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