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促織聲聲話秋鈴
立秋一到,涼意漸濃,夜里的蟋蟀也分外的喧鬧。久居城市,聽得這或洪亮或清脆或沙啞,此起彼伏的天籟之音,自是未名的興奮。特別是浸潤于冰涼的夜息里,徹耳聆聽這大自然的交響曲,仿佛又回到那久違的故園。
故鄉(xiāng)的鳴蟲不多,大抵有蟈蟈、蟋蟀、螞蚱之類,最為常見的當數(shù)蟋蟀。不論山里、平原、農(nóng)田亦或沙地,場院角落乃至磚瓦碎石堆積處、草叢里,都有它的藏身處。每當七、八月,整個鄉(xiāng)村都能聽到蟋蟀“織織,織織……”的鳴唱;難怪古人稱其為促織,這大概意為蟋蟀秋鳴催人織寒衣吧。蟋蟀又名蛐蛐,其取名亦由鳴音擬聲而來。但在我們土默川,人們都管蟋蟀叫“秋鈴”!扒镡彙边@個形象的詞匯把蟋蟀鳴音及歌唱季節(jié)的`特點一語道盡。
秋鈴歌聲優(yōu)美動聽,但它的歌聲卻非喉中而發(fā),而是一對翅。雄蟲其翅紋凹凸不平,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便可發(fā)出悅耳的聲響,雌蟲翅紋平直不鳴。雌雄二蟲區(qū)別明顯,雄蟲尾部有一對尾須;雌蟲除了一對尾須,還多了一根矛狀的產(chǎn)卵器。每到繁殖期,雄秋鈴就會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可謂為愛而歌吧。秋鈴善用不同音調(diào)、頻率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響亮的長節(jié)奏鳴音,代表宣示領地,同時又是求愛。當同性闖入,便發(fā)出威嚴而急促的鳴叫,以示警告。一但通牒失效,雙方便蹬腿鼓翼,張開大口戰(zhàn)在一處;其激烈程度有如肉搏,極其慘烈。秋鈴雖是小蟲,但其捍衛(wèi)家園的意識頗強,為愛為家而戰(zhàn),從不退縮。秋鈴因其能鳴善斗,自古便為人所飼養(yǎng)。文人聽其鳴以娛,余眾者則觀其戰(zhàn)。特別是斗蟋蟀,上至宮庭權貴,下至庶民百姓,幾千年來不絕。對于畜養(yǎng)蟋蟀,講究頗多,捕、選、養(yǎng)、斗都有標準;各種養(yǎng)蟲器皿繁多,紫砂、澄泥、葫蘆,鑲牙、玉、金、銀,不一而足。宋代的賈似道著有《促織經(jīng)》,更是詳細地介紹了捕捉、收買、喂養(yǎng)、斗勝、醫(yī)傷、治病、繁殖等方法。明清以來,斗蟋蟀之風甚烈;許多文人為之著文撰書,《畜促織》、《蟋蟀秘要》、《蟋蟀譜》等專著頻出,使蟋蟀成為一種流行的賞蟲文化。
蟋蟀雖是小鳴蟲,卻是一個古老的物種,距今至少有1.4億年,比起人類的歷史要久遠的多。蟋蟀隸屬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一生經(jīng)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成蟲體長2厘米左右,黑褐色,體型圓桶狀,有粗狀的后腿,善跳躍。觸角絲狀,翅革質(zhì)平疊于背部。蟋蟀穴居,夜間活動。成蟲活躍于7、8月間,10月雌蟲開始產(chǎn)卵于田埂、草叢等土下,翌年四、五月間卵開始孵化,若蟲經(jīng)6齡,20--25天發(fā)育為成蟲,成蟲壽命約4個多月。成蟲以雜草及農(nóng)林作物芽、莖、葉、果實、種子及根系為食,對農(nóng)林生產(chǎn)有一定影響。但其鳴音悠揚,十分招人喜愛,且全蟲可入藥。取成蟲開水燙死,用瓦片焙干,研粉沖服;可醫(yī)小便不暢、尿路結石等癥。蟋蟀不僅愉悅了人們的心靈,還奉獻了自己;但對人類卻沒有一絲的苛求,這樣的品質(zhì),也足以讓人欽佩。
童年時,我也喜歡畜養(yǎng)秋鈴。每逢入秋,秋鈴鳴叫時節(jié),手持蒙網(wǎng)玻璃瓶,同小伙伴們在田埂、草叢鳴聲處翻弄。一但發(fā)現(xiàn),懸掌扣落,捉入瓶中。回家安放在躺柜上,飼以西瓜、青椒、西紅柿等物?粗镡忂呄硎苊牢,邊鼓翅而鳴,心中美極了。夜里伴著秋鈴悠揚的琴音,姊妹幾個在炕上欣然入睡。那種美妙的感覺,至今都難以忘懷。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一晃,三十多年的時光就過去了;曾經(jīng)少不更事的伙伴都已不惑。 許多的人和事都成過往,只有窗外秋鈴的琴音未變,仍在“織織,織織……”地歌唱。
【散文:促織聲聲話秋鈴】相關文章:
促織教案04-29
《促織》教學設計06-23
《促織》原文及翻譯04-01
促織原文翻譯04-01
促織原文及翻譯06-12
促織-課件設計06-12
《 促織》閱讀答案11-26
話秋散文04-20
促織全詩鑒賞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