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觀音豆腐》
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正在清洗鮮嫩碧綠的“觀音葉子”,說是準備做“觀音豆腐”。
觀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它的原料來自于我們家鄉(xiāng)大別山區(qū)特有的一種野生木本植物的莖葉,俗稱“觀音草”,是一種綠葉灌木,春天發(fā)芽長葉,到了夏天枝繁葉茂,正是采摘制作的好時節(jié)。
它的制作也比大豆豆腐的制作簡單,將山間采來新鮮的嫩葉洗凈,倒入裝有清水的瓷盆里,用雙手反復揉搓,直到盆中的水變成深綠色的糊狀液體,再用干凈紗布將葉渣過濾掉。最后再抓一把適量的草木灰,用水調和均勻,反復過濾雜質后,倒入葉汁中不停地攪拌,等到葉汁漸漸變稠凝固,再將鍋蓋蓋住盆口,約摸十幾分鐘后,新鮮的觀音豆腐就出爐了,其色澤幽深墨綠似翡翠,口感細嫩滑口、清香甘醇像果凍。
婆婆告訴我,制作觀音豆腐并不復雜,其中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是加入草木灰,沒有它就像做豆腐沒有石膏一樣,不能凝固,而草木灰的多少也有講究,放多了不好吃,放少了不能凝固,全憑個人的感覺與經驗來處理。
觀音豆腐的吃法很多,可涼拌、烹炒或燒湯,這都取決于個人的口味。我最喜歡糖拌觀音豆腐,將剛做成的觀音豆腐沿縱橫方向打成一塊塊正方體,再切成小丁,加入紅糖或白糖拌之。盛在碗中,那般的青綠,看著就覺涼意漫溢,舀一塊送入嘴里,頓時一股清香纏繞舌尖,那份清涼滑膩的味道簡直妙不可言。
關于“觀音豆腐”,還有一個頗為神奇的傳說。傳說在古時經常發(fā)生饑荒,民不聊生,人們時常挨餓,被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知道后,便親自教人們采摘一種野樹葉,做成豆腐充饑,挨過了饑荒,觀音豆腐因此而得名。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觀音豆腐確實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饋贈。婆婆說,過去在鄉(xiāng)下生活艱苦,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名目繁多的瓜果飲品,大人們就去山中采來觀音葉子做豆腐消渴解饞,而現(xiàn)在人們生活好了,便很少有人做觀音豆腐了,偶爾食之,也多半是為了換換口味,嘗嘗新鮮罷了。可是婆婆總是忘不了那味道,每年夏初時節(jié),她總會親自回鄉(xiāng)下采回新鮮的觀音葉子,做成豆腐給我們解渴消暑。我們有時候也勸她,年紀大了,別那么勞神費力了,現(xiàn)在想吃什么,去街上買現(xiàn)成的,應有盡有。每當此時,婆婆總會感嘆,這來自山野里的東西才是最美味解渴的,最天然的綠色食品!
炎炎夏日,細細品一碗婆婆親手做的“觀音豆腐”,一切暑熱喧囂皆拋之腦后,剩下的,只有裊裊醇香中那一脈清幽幽的母愛溫情。
【散文《觀音豆腐》】相關文章:
觀音豆腐作文04-13
觀音蓮經典散文05-09
觀音土散文07-12
觀音粉的記憶散文04-25
西施豆腐散文07-12
梁實秋散文《豆腐》05-16
白菜·豆腐散文05-12
油豆腐散文06-06
東莞觀音山游記經典散文07-12
豆腐之鄉(xiāng),竹園寨散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