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理與自傳體小說散文化探微
臺灣作家鐘理和的自傳體短篇小說《貧賤夫妻》寫的是貧困艱苦的生活中夫妻間真摯,忠厚的感情。一般認為這篇小說有以下幾個特色:1,濃郁的自轉體色彩;2,現(xiàn)實主義的筆法,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有力的批評;3,故事的真實性強于虛構性,作者在敘述中注重對事件的敘述和交代;4,作者注重用生活場景,生活細節(jié),人物對話來展開情節(jié),使人物形象和性格刻劃有個性;5,小說語言樸實流暢,口語俗字的運用使得小說人物的身份和情感得到充分表現(xiàn)。我個人認為以上五點歸納很好,但有一重要缺漏,缺漏之處在于沒有提及這篇小說的散文化風格。
先看《貧賤夫妻》中的片斷文字:“我離開家到醫(yī)院里,整三年了,除開第二年平妹來醫(yī)院探病見過一次,就再沒有見過,三年間無日不在想念和懷戀中捱過”,“我們的愛來得不易,惟其如此,我們甘苦與共,十數(shù)年來相愛無間。我們不要高官厚祿,不要良田千頃,但愿一所竹籬茅舍,夫妻倆不受干擾靜靜地生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如此盡足”,這些語段,直接就是抒情性極強的散文段落。直剖心聲,直抒胸臆,創(chuàng)作中不再客觀描繪,而是主觀抒情。
無獨有偶,郁達夫的小說《沉淪》也有濃郁的散文化傾向。那么,自傳體小說為什么多帶有或明或淡的散文化傾向呢?
我認為,自傳體小說的散文化傾向的原因有如下三點:
1,自傳體小說真實性強,自身經歷訴于小說,情感濃烈不可避免。自傳體小說在取材上主要來自自身,自身的經歷情況與情感體驗是從第二方,第三方體驗無法比擬的。作家創(chuàng)作時,只真情流露,作家本身就是情感豐富的人,回顧自身經歷,以自身經歷為材料寫作牽引出作家的深層情感!敦氋v夫妻》可以說是作家本人的實際生活處境。鐘理和年輕時與同姓女工平妹相愛,但遭到當時封建家庭的反對,憤而出走到祖國內地,漂流輾轉,貧困坎坷,這樣的親身經歷訴諸筆端,自然感情強烈,是其它小說所不能比的。
2,自傳體小說與其它小說相比,創(chuàng)作目的上更偏重抒情。小說創(chuàng)作早已跳出傳統(tǒng)觀念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功能界定,它可以用來抒情,甚至是純粹的抒情。作家寫自身經歷,也是希望表現(xiàn)自身情感,心理活動和心理歷程,這同時就是自我的展現(xiàn)!敦氋v夫妻》寫出作家鐘理和和妻子在苦難生活里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真情。郁達夫的《沉淪》寫出作家青春時代留學日本的苦悶與壓抑。這種抒情性的目的,將小說帶入散文化的'傾向。因為散文化的抒情性,往往更能打動人心,更容易取得成功。
3,作家生活環(huán)境,性格導致;蛟S你會認為,寫自身情感與經歷未必就注定散文化傾向。是的,寫自傳體小說也可以平緩舒展,感情淡定從容不迫。可是,得考慮作家生活環(huán)境與性格。鐘理和自年青戀愛起就富極強的反封建婚姻斗爭精神,一生與疾病,貧困作殊死斗爭,這性格與環(huán)境使得情感,內心向外露發(fā)展。郁達夫留學日本期間生活寂寞苦悶,潦倒孤獨,又有一份與生俱來的叛逆,這性格,體現(xiàn)在小說中總會出現(xiàn)新題材,如性苦悶,性壓抑,性幻想,而作家的目的是抒情,也需要美化自身情感。感情受環(huán)境壓迫,噴發(fā)時由性格決定了方向,加上抒情的目的,形成了散文化的風格。
我認為,散文化傾向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上看,因為情真意切,輕松流暢,更符合普通大眾的觀賞心理。
【鐘理與自傳體小說散文化探微】相關文章:
英國自傳體小說《簡愛》讀后感06-29
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讀后感04-07
“原道”文化探微及教育闡述的論文03-30
近年來小說擬題新趨勢探微(教師中心稿)12-06
汪曾祺小說的散文化特征12-06
秦鐘之死--《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12-06
《自傳體小說閱讀指導》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2-05
尋幽探微的美文04-25
《邊城》藝術探微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