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碾子經(jīng)典散文
近日回老家,看見躺在我家院子里的碾子,半截埋在土里,半截露在外面,周圍長滿野草,渾身長滿青苔,這個有著輝煌歷史的碾子把我的記憶也碾成了零落的花瓣,散發(fā)著記憶的馨香。
四十多年以前,落后的生活方式,我們北方地區(qū)的麥子、谷子、黍子、玉米等等糧食的脫殼、去皮及碾碎加工都使用這碾子,然后方能入口裹腹。碾子是由碾臺、碾盤、碾滾和碾架等組合而成,碾盤中心設(shè)豎軸,連碾架,架中裝碾滾子,多以人推或畜拉,碾盤和碾滾上分別由石匠鑿刻著很有規(guī)則的紋理,其目的是增加碾制糧食時的摩擦力,通過碾滾子在碾盤上的來回滾動達到碾軋加工糧食作物的目的。在農(nóng)家,壘一個土臺子,高不足一米,把這碾子放在上面,人抱著碾棍使勁地推,那沉重的碾滾便隨著人的腳步圍著木軸在碾盤上作圓周運動,碾滾下的谷子就變成了小米,麥子和玉米就變成了面。別小看它,它就是千百年來百姓們賴以生存的家什。
我家后面就是碾子房。碾子就放在一間破屋子里,好的時候能折光避日,破的時候就露天而放。碾子是村里的集體財產(chǎn),誰家需要誰家用。到你用的時候,還得首先去打掃碾盤上的鳥屎和那層鋪了厚厚的土塵,然后把你要磨的糧食鋪在上面,開始你的圓周運動。
記得我小時侯,大概也就六七歲的光景,媽媽每次磨面,都是我在前面抱著碾棍,因為個矮又沒有力氣,媽媽總是很吃力的在后面推,還要用一只手負責碾盤里的糧食。每逢過年,都要排隊,媽媽半夜就得起來占碾子,因為年下家家需要磨米磨面,十分繁忙。在我的印象中,我從記事開始就和媽媽一起推碾子,這碾子伴隨我走過了童年,頑皮的我們這些男孩子們,捉迷藏都是在這古老的碾子旁邊,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同在碾子旁邊的還有石磨,它是專門磨面用的東西。碾子的性格內(nèi)向而又沉穩(wěn),不象石磨那樣的張揚,一旦推動便發(fā)出很大的吼聲,碾子不聲不響,只有軸部間歇的發(fā)一些微弱的咯吱、咯吱的響聲,有點默默無聞的感覺。
用碾子磨米面多在休息的時間,比如雨天、夜間或者凌晨,那個時候是人民公社的生產(chǎn)隊,正常的時間都要參加生產(chǎn)勞動。雨天用的話,得有屋頂?shù)哪胱硬拍苡。人們多?shù)的時候是晚間或者凌晨用,當時用提燈(過去一種燒煤油的帶玻璃罩燈具,不怕風吹)來照明。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都必須用這碾子來磨面碾米,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家什。當時的生活條件差,村里窮,可是人們在推碾子磨面的時候還是很高興的,因為有糧吃就不會挨餓啊。
這碾子在一次一次地轉(zhuǎn)動中滿足人們的生命需求,大地上一圈一圈畫著人們的辛苦足跡。潮濕的月光和著玉米、高粱、地瓜干的混雜,被碾成銀白色的碎片,也碾著那個時代人們饑時的哭,飽時的笑,睡時的夢,醒時的歌。今人不見古時月,那月光曾經(jīng)照射著人們圍著碾子轉(zhuǎn)的喜怒哀樂和辛酸苦辣,碾子的軌跡碾出了人們世代的繁衍和生命的頑強不屈。
七十年代初,我們村有了電,家家有了電燈,隨之電磨也進到農(nóng)家,百姓們終于擺脫了推碾子的辛苦勞動。如今,放碾子的地方早已沒了蹤影,只有放在我家院子里的碾滾還默默的躺在那兒,昭示著千百年來百姓們的辛酸歷史。
記得讀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里面有“舂米便舂米,割稻便割稻,撐船便撐船”的句子。舂米就是對著窩搗米,我覺得可能也是用石頭做的東西,那是南方人用的家什,我不會用,也沒見過。
我想,社會總是要進步,歷史總是要在人們的不斷創(chuàng)造中前行,古人發(fā)明的東西也在一代代被淘汰,一代代被更新,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更新?lián)Q代。人的思想不也如此嗎?隨著時代的進步,歷史的變遷在不斷的更新,這大概就是與時俱進,也才有了今日社會的發(fā)展,觀念的進步,繁榮的生活。
端詳撫摸著這早已被人們遺棄的碾子,似從遠古走來,又向遙遠走去。真的,真想給這歇了很久的碾子鞠上一躬,因為它曾經(jīng)滋養(yǎng)了我們祖先多少代人。
【碾子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藥碾子閱讀理解 藥碾子閱讀答案12-13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yōu)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優(yōu)美散文精選:琥珀散文06-08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6-13
優(yōu)秀抒情散文:散文12-01
散文鑒賞:我愛散文07-12
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讀后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