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唐詩中的請詩
總覺得唐詩中的情詩相對于婉轉纏綿的宋詞而言,讓人體會到的是另外一種風格。仿佛多情的宋詞是淡雅多彩、細細描繪的工筆畫,而唐詩之言情,更像是氣度嚴謹、凝練簡潔的國畫。于寥寥數(shù)筆中勾勒出巴山楚水,古柏青松,更留出山水之余的空白,只覺遠天之外余味未絕,別有一番風采。
先說說李白的'詩吧,他的詩作中雖說情詩不多,我卻覺得那不多的幾首真是篇篇精品,縱然只有一篇傳世亦足以揚名。就拿他的《秋風詞》來說,開篇四句的神來之筆,“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便立時讓人覺得氣度非凡,想來已經(jīng)有人忍不住將那四句化為丹青妙筆了吧。最后兩句“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更是將心中的反反復復尋尋覓覓化作了一聲長嘆,把握之準,入木三分,說是千古名句也不為過吧。
至于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語淺情深,看似平淡無奇,卻如老酒一般,初時并無異處,然歷久彌香。高手之作,大抵如此。這本是贈友之作,可是人們平時更容易把它當做情人之間的寄語來理解。其實想想也無不可,酒意既然并無二致,又何必在乎酒杯呢。管它是什么樣的酒杯,有此好酒,便已足夠。
讓人為之驚嘆為之傾心的優(yōu)秀詩作也不僅僅只出于李杜等人之手,其他人的大名在文學史上、在中文系的教科書上自然都是有的,只是我們這些非專業(yè)人士不太了解罷了。在這些我們本來不了解的詩作之中,卻不乏精品。比如唐末張泌的《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在我看來,這正是典型的唐詩風格,凝練簡潔,余韻悠長,于尋常語言之中藏下了如此委婉細致的情感。佳作不須多,一篇驚天下!只看這首小詩便覺得,至少從這首詩的表現(xiàn)來看,張泌的“文詞清麗”只怕不弱于小杜。其實這一類作品真是不少,也可能是“越讀越多”吧,因為很多妙處是一時之間體會不到的,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出現(xiàn)讀不懂的情況,只有當自己懂得了,或者是有了經(jīng)歷,有了感慨,才能讀懂作者的感慨,才能讀出那些看似平淡的詩作的妙處。
幾年前看過王力先生的一首詩,《題中國歷代詩話選》,“詩家三昧不難求,形象思維孰與儔。南國永懷花似火,西樓獨上月如鉤。萋萋芳草添游興,滾滾長江動旅愁。情景交融神韻在,不須雕飾自風流。”王老形象地闡述中國古典詩歌重形象思維的特點。毛主席在給陳毅的信中也談論過這個問題,他說:“宋人多數(shù)不懂詩是要用形象思維的,一反唐人規(guī)律,所以味同嚼蠟!庇纱丝梢姡圃娭猿蔀樘圃,是有它的道理的,那種凝練簡潔,那種清麗自然,至今讓人高山仰止。查禮在《銅鼓書堂詞話》中說:“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贝搜源鬄橛欣,然而并非是說唐詩便無法言此等委婉細微之情,更何況并非所有心緒都要“委婉形容之”,像凝練含蓄的唐詩那樣,像善于留白的國畫那樣,要的就是那山水之后的空白。因為有的時候,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解讀唐詩中的請詩】相關文章:
唐杜牧:感懷詩11-07
江雪唐柳宗元的詩10-25
元稹的浮圖詩解讀11-11
解讀元稹的悼亡詩09-25
王維《雜詩》全詩解讀07-23
《木蘭詩》個人解讀12-02
《木蘭詩》文本解讀11-28
元稹悼亡詩解讀10-06
請找出楊萬里的詩10-29
你似詩中畫,我似畫中詩!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