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對月二首》鑒賞
對月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 張喬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鑒賞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币馑际谴藭r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么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fā)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并不取決于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為是的,也要敢于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云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唐詩《對月二首》鑒賞】相關文章:
《詩二首》唐詩鑒賞11-14
《青樓曲二首》王昌齡唐詩鑒賞10-30
小學生唐詩鑒賞-《感遇十二首》01-04
唐詩詩詞鑒賞-《感遇十二首·其四》01-04
《擬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唐詩鑒賞04-06
《春山夜月》唐詩鑒賞11-15
《題木居士二首》韓愈唐詩鑒賞11-01
杜牧《潤州二首》唐詩譯文及鑒賞10-31
《潤州二首(其一)》杜牧唐詩鑒賞10-31
《春思二首其一》唐詩鑒賞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