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臺城》及杜甫《悲陳陶》的詩詞鑒賞
韋莊《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賞析:
臺城,舊址在南京雞鳴山南,原為三國時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自此至南朝結(jié)束,一直作為朝廷臺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南朝消逝后,臺城也就隨之衰敗,到晚唐詩人韋莊出現(xiàn)在它面前的時候,早已破敗不堪了。
但詩歌并沒有直接向讀者展示臺城的破敗情狀,相反倒是呈現(xiàn)出了一幅頗具江南風味的圖景:江雨霏霏,江岸小草細長,鳥在清亮鳴叫,江堤楊柳茂密如同煙籠。這四樣景物的組合,便是典型的“正是江南好風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了。然而當我們細細品味,注意到幾個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態(tài)度的“關(guān)鍵詞”,就會發(fā)現(xiàn)本詩的內(nèi)蘊并非“點染風景”可盡。
先看“空”。最容易使我們想起詩圣杜甫《蜀相》里的“隔葉黃鸝空好音”。為什么“空”?杜甫言“空”,是因為丞相祠堂無人來拜,黃鸝啼聲雖美,卻無人來聽,進而叩出:諸葛武侯功業(yè)雖著,卻已為人所忘。韋莊言“空”,則是因六朝繁華早已“如夢”消逝,人事不再,啼聲雖美,同樣無人來聽。此一“空”字,立時點出了臺城的不勝蕭瑟之狀。再是“無情”,草木本就無情,又何故指責它無情?可見詩人實際上是把臺城柳當成有情之物來寫的。而從傳統(tǒng)的物象運用上來看,“柳”也的確與人情相關(guān):在離別時分折柳相贈(蘊一“留”字),離別后睹柳傷情(如柳永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個時代的告別,近人毛澤東有詞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在韋莊眼中,為六朝的離別作見證的柳也該“老去”才是,但卻“依舊煙籠十里堤”,一片枝繁葉茂。要注意此句中“依舊”兩字,它使人油然想起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中的“還”字,它們都形成了今昔對比,并在里面蘊含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深沉感喟?忠舱驗椤傲痹趥鹘y(tǒng)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會使詩人用上了“最是”一詞!盁o情最是”的正常語序是“最無情是”,倒裝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強化臺城柳“無情”的同時,又凸現(xiàn)了一個回顧歷史帶點“怨”氣的`詩人的形象。
而如果考慮到詩人生活在晚唐,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人與其說是在感喟“臺城”,還不如說在感喟自己這個與當年六朝越來越相像的朝代;與其說柳對六朝“無情”,還不如說柳還將“無情”地見證又一個時代的消逝。
杜甫《悲陳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⑶,四萬義軍同日死⑷。
群胡歸來血洗箭⑸,仍唱胡歌飲都市⑹。
都人回面向北啼⑺,日夜更望官軍至。[1]
詞句注釋
、抨愄眨孛,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
、泼隙恨r(nóng)歷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從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菬o戰(zhàn)聲:戰(zhàn)事已結(jié)束,曠野一片死寂。
、攘x軍:官軍,因其為國犧牲,故稱義軍。
、扇汉褐赴彩放衍。安祿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們的部下也多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人。血:一作“雪”。
⑹都市:指長安街市。
、讼虮碧洌哼@時唐肅宗駐守靈武,在長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長安的人民。[1][2]
白話譯文
初冬時節(jié),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一戰(zhàn)之后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
藍天下的曠野如今變得死寂無聲,四萬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內(nèi)全部戰(zhàn)死。
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
長安城的百姓轉(zhuǎn)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
創(chuàng)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里作戰(zhàn),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此詩題注:“陳濤斜,在咸陽縣,一名陳陶澤。至德元年十月,房琯與安守忠戰(zhàn),敗績于此。”來自西北十郡(今陜西一帶)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zhàn)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zhàn)事而作。[3][4]
文學賞析
這是一場遭到慘重失敗的戰(zhàn)役。杜甫不是客觀主義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橫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使“十郡良家子”給人一種重于泰山的感覺。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zhàn)罷以后,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聲息也沒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詩的后四句,從陳陶斜戰(zhàn)場掉轉(zhuǎn)筆來寫長安。寫了兩種人,一是胡兵,一是長安人民!叭汉鷼w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眱删浠瞵F(xiàn)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tài)。胡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么也辦不到的,讀者于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蕩。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向而哭,向著陳陶戰(zhàn)場,向著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長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間著一“更”字,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情緒。
陳陶之戰(zhàn)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zhàn)士的犧牲中,從宇宙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fā)現(xiàn)并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xù)斗爭。
從這首詩的寫作,說明杜甫沒有客觀主義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他根據(jù)戰(zhàn)爭的正義性質(zhì),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現(xiàn)出他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韋莊《臺城》及杜甫《悲陳陶》的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悲陳陶詩文鑒賞11-16
杜甫《悲陳陶》詩詞賞析10-14
《悲陳陶》杜甫11-10
杜甫《悲陳陶》08-29
杜甫詩詞《悲陳陶》的詩意賞析09-14
杜甫唐詩《悲陳陶》09-19
賞析杜甫《悲陳陶》10-14
杜甫《悲陳陶》賞析10-15
悲陳陶詩歌鑒賞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