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談詩歌為題目的文章
也談詩歌為題目的文章
詩人、文化評論家葉匡政,他曾經(jīng)在10月發(fā)表《文學死了》,而在網(wǎng)絡上掀起一波波江湖血腥。最近他探討汶川地震之后地震和詩歌之間的關系,對詩歌作了很好的詮釋。揮哥頗同意個中觀點與看法。
何為詩?詩者,情性也;根情,苗言,華實,實義。詩是一種能集中表現(xiàn)其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和抒發(fā)復雜情感的最簡短文字形式。表達對世界、對心靈最豐富的感知。詩貴在真,欲赤裸裸,則毫不加掩飾;欲含蓄,則繞意纏思,余味無盡……如:姐和小郎打大麥一轉(zhuǎn)子講得聽不得聽不得就聽不得打完大麥打小麥。當然詩要講究金石書法的神韻,詩的意境和音樂的旋律。
那么好詩的特征是什么呢?好詩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獨創(chuàng)性,我想這是各種風格的詩人都會認可的一個條件。獨創(chuàng)并不是指極端,當然極端是最容易讓人感到有獨創(chuàng)性的一種方式。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創(chuàng)作出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人人都能喜歡、境界又獨特的詩歌,但這是詩歌最高的境界,是大多數(shù)詩人難以抵達的境界。另一個特征是需要有豐滿的形象。朱自清的《背影》雖是一篇散文,但他為父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豐滿的形象,這個形象中國人在談起父親時,往往很容易想起。就像人們在思鄉(xiāng)時,很容易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樣,他已成為中國人情感表達的一個符號了,這時你要想超越它就很難了。
一首詩既讓專業(yè)的詩人認為好,同時又讓從來不讀詩的人一看就覺得非常好,這種境界是很難達到的?赡芎W拥囊恍┒淘娪羞@個效果。這種境界可能是一些詩人的目標,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就能達到。就像一首能夠傳唱幾十年的歌曲的一樣,每個人音樂家都希望自己的歌能夠傳唱幾年、幾十年,但其實這個目標是極難實現(xiàn)的。周杰倫的歌和另外一個美聲唱法的歌,雖然人們認為它們都是歌曲,但喜愛的人可能完全不是一個群體。一首歌做到人人都喜歡,我覺得是很難的。詩歌也是這樣。
我們看歌曲,因為一談歌曲大家都懂。美聲往往看不上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也看不上美聲,它認為美聲是假聲。因為歌手一般不用文字表達,所以我們看到的爭斗就少些,他們的爭斗是在心里。我們現(xiàn)在打比方,不一定準確,但起碼是這樣的道理。我不是從專業(yè)角度談這個問題,是從能讓大家能夠理解的角度。其實知識分子的話語就相當于詩歌里面的美聲唱法,口語詩就相當于通俗唱法,當然中間還有民族唱法、搖滾唱法、爵士唱法等等。其實現(xiàn)在歌曲里面的分界和詩歌的分界是差不多的。我就問過一個唱美聲的歌唱家,他說他不會唱流行歌曲。我說,一個歌唱家怎么可能不會唱流行歌曲呢?他說他們的發(fā)聲方式不一樣,美聲是用腦部發(fā)聲的,而通俗唱法用嘴巴或喉嚨發(fā)聲。我不會唱歌,這就是我很難理解的一個事情,但我會認為美聲唱法、通俗唱法都是歌曲。其實美聲唱法有美聲唱法的標準,通俗唱法也有自己的標準。詩歌里面的分野與歌曲是差不多的。
詩歌就像唱歌。有一部分人是專業(yè)歌手,有一部分人也喜歡唱歌,可能喜歡唱卡拉OK或者經(jīng)常到處表演,但這些歌手因為他們對音樂沒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貢獻,所以他們也就不會被音樂史記住。
詩歌其實跟現(xiàn)在的歌曲是一樣的,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這個樣式有自己的發(fā)展歷史,有它在這個發(fā)展歷史中所形成的標準。我們在判斷一首詩的好壞的時候,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是不是有獨創(chuàng)性,鄧麗君的歌曲非常好,但在今天我作為歌手如果唱得跟鄧麗君一模一樣,你就不一定會覺得好了。因為這種唱法,鄧麗君已演繹得很好了,我像她那樣唱,唱得再好,對于音樂這門藝術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當然,我個人很享受這種演唱,又是另外一層意思了。
詩歌其實也是這樣。對于一個沒有很長時間的詩歌閱讀史與專業(yè)訓練的寫作者來說,他可能關于某一種情感或某一類認知的詩寫了一首不錯的詩,但在詩歌的歷史上可早就有過這種表達了。從詩歌史的角度或者詩歌專業(yè)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好詩。因為對于詩歌這個專業(yè)或藝術樣式來說,這是已經(jīng)有過的表達。當然它可能有別的意義,比如像卡拉OK一樣,能緩解人的情緒、能增進人與人的溝通交流。
除了獨創(chuàng)性外,詩歌還有很多別的指標來衡量它的好壞。比如它表達情感或意義是否飽滿等等。
詩歌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分行,我們一看到分行的文字感覺似乎就是詩了,也就是講新詩發(fā)展到今天,似乎只留下了分行這個特征。新詩與古詩詞不同,古詩詞有很多非常嚴謹?shù)囊。于是很多人認為分行的、語言比較抽象的文體,基本就是詩了,其實詩歌的概念比這個復雜得多。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詩肯定是這樣的一種載體,一端是作者的感受,中間是詩,另一端是讀者的感受,基本上傳播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從中間的語言來圻,因為詩是關于語言的一種藝術。從語言的角度來講,詩的語言首先呈現(xiàn)的是一種多義性。
“地震一震,震出了好多郭沫若、郭小川”。解讀這句話,我們就會知道一句話它會呈現(xiàn)很多層面的意思。
第一,你要了解地震,地震一般人都知道。第二,假如你從來沒讀過文學史,不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干什么的,這句話你就看不懂。第三,如果你稍微知道點文學史,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詩人,對這句話就會有一定理解。他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地震震出了好多詩人,會用郭沫若、郭小川替代詩人這個概念。
而對文學史有比較多了解的人,或者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的人,會知道郭沫若、郭小川寫過很多應景的詩歌。這時,他對這句話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地震震出很多喜歡寫應景詩歌的詩人。再進一步的話,郭沫若、郭小川可能在一部分文學批評家或者詩人心目中屬于另一類人,這時他又會得出更為不同的結論。
這句話不是詩,但從這個比方可以看出,其實一句簡單的話它也有很多層面的意思。詩歌語言往往就如同這句話,它是用形象說話,所以會呈現(xiàn)出豐富的多義性,也就是說詩句的意思會有很多的指向。
最后,談到作詩要有詩興。詩興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沖動。所謂“詩興大發(fā)者”,就是說詩人的創(chuàng)作沖動已經(jīng)到了難以抑制的程度。詩興從何而來?詩興是客觀事物對詩人的主觀世界的感染、觸發(fā)、激勵,使詩人的情緒或與某一經(jīng)驗結合,或與某一觀念結合,或與某與哲理結合,或與某一美感結合,兩者相撞,迸出火花,于是便產(chǎn)生了詩興。詩興往往象一道閃電,轉(zhuǎn)瞬即逝。誰能捕捉到它,誰就能捕捉到詩。故爾有人勸言:切忌無興強作詩!
【也談詩歌為題目的文章】相關文章:
以談誠信為題目的作文01-27
夜為題目的詩歌11-18
奶奶為題目的詩歌05-10
也美麗為題目的作文01-28
以春天為題的詩歌03-02
以青春為題的詩歌09-15
冬天如你為題目的詩歌11-12
以我的媽媽為題目的詩歌06-23
秋天來了為題目的詩歌06-23
以我的心為題目的詩歌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