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并掌握了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中連續(xù)進位加和連續(xù)退位減法、及學生在以往學習加、減法計算中已經初步感受到加、減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xiàn)在采用加、減法驗算集中編排,加法和減法的幾種驗算方法集中出現(xiàn),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xiàn)方法多樣化。教材設計了兩幅有聯(lián)系的買東西的情境圖:①媽媽買一套運動服135元和一雙運動鞋48元,付出200元。②售貨員找給媽媽17元。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集中教學加法的驗算,針對一套 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計算結果提出: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學生提出了三種具體的驗算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
。1)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shù),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驗算能有效糾正錯誤,提高計算正確度,因此比較重要。
。ǘ┙虒W目標: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交流加法驗算的方法,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學會用減法驗算加法。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滲透加法交換律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掌握用多種方法驗算加法。3、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意識和學習習慣。
。ㄈ┙虒W重難點:驗算能有效糾正計算中的錯誤,是計算教學中不可或者的內容,因此我確定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加法的驗算方法,能正確進行驗算。由于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驗算檢查的習慣,再說習慣也不是一促就會的事,因此,我確定教學難點是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的習慣。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中我將采用嘗試教學法和討論法。
從哲學角度看,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本課通過創(chuàng)設買運動服的情境,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證明計算是否有誤。嘗試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進行嘗試驗算,再討論,把學生推到主動的地位;嘗試練習中遇到困難,學生便會主動地自學課本或尋求教師的幫助,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同時,本課也較適宜用談話法來組織教學,由于學生都有一些生活經驗支撐他們的驗算活動,在交流方法時,學生有話可講。在交流中發(fā)表自己意見,學習他人意見,相互促進,用談話法教學是既簡單又有實效。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下列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主體具有主動探索的意愿時,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活動。本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情鏡,讓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筆算退位減法的知識,獨立嘗試驗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方法,體驗和感悟用數(shù)學的成功,從而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陬^表達能力的訓練對培養(yǎng)思維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課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驗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然后討論交流方法,在交流匯報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是在互動中,沖擊成見、已有知識和思考習慣,從而產生新知識的。本課中,可讓學生小組內說自己的驗算方法,再組織匯報交流,相互糾錯,突破難點。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得到知識,還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說教學設計
一、準備鋪墊
計算并觀察,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5+56= 101-45=36+58=94-58=
56+45= 101-56= 58+36=94-36=
交流: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ㄟ@樣的復習,滲透加法交換律和加減法的關系,在思路上為新課作鋪墊,達到隱而不漏,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小明要參加學校運動會,媽媽帶他去商店買運動服和運動鞋。課件出示第27頁情境圖。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預設:①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估算一共要多少錢:135+48140+50=190元。
2、選擇問題,獨立解決。
筆算:實際上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板書:135+48=183
135
+ 48
183
3、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通過估算,我們感覺這次計算很可能對,到底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來證明剛才的計算是對或者錯了呢。這就是今天學習的加法的驗算方法。(板書:加法的驗算)
三、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
【在合作交流之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同時也為合作交流作好思想準備,這樣的合作學習才不會流于形式。】
2、小組合作,交流思考。
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用不同方法驗算的同學要讓小組內的其他成員聽懂你的方法。
【合作學習可以優(yōu)勢互補,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驗算方法,能夠體現(xiàn)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全班交流,反饋方法。
二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驗算,并說明理由。
預設:
、儆183-135看得數(shù)是不是48.
、谶可以用183-48看得數(shù)是不是135.
③用48+135看得數(shù)是不是183.
師指①問:為什么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呢?如果183-135的結果不是48,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明白要么驗算時出錯,要么當時的計算出錯。)如果是48,說明什么?(如果驗算沒出錯,一般認為剛才的計算正確。)
師指③問:為什么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如果檢驗沒有出錯,計算出的結果不是183說明什么?(說明剛才計算有誤,需要重新做呢)
【若有學生提出重新算一遍,這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一種檢驗方法,教師要給予肯定!
4、學習教材,并練習。
翻開課本第27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方法?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出示練習題:檢驗下列計算有沒有出錯?(把做一做改編成計算出錯的題,讓學生去驗算)。
師:引導學生說說驗算時注意什么?提醒學生要注意驗算時也仔細,別抄另一個數(shù)。(這樣有效防止學生抄結果,而不驗算。)
5、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討論,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三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②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shù),看差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
。ㄕ麄教學過程,采用放手讓學生嘗試交流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僅學會驗算,而且還用估算等已學的知識來幫助檢驗結果是否明顯出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教學中,老師在關鍵處提示驗算的注意點,既簡單又有實效。)
四、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1、做一做,計算下面各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84+307= 512+394=
你用什么方法驗算的?通過驗算看出你的計算結果正確嗎?
校對后,老師補充:如果一位同學計算512+394=806,你也用列豎式去驗算它是不是有錯嗎?(引導學生估算結果比800要大得多,明顯出錯)如果512+394=905呢,從哪看明顯出錯(引導發(fā)現(xiàn)從個位是6這題是5明顯錯了)
【這是幾道基礎題,目的在于讓學生能鞏固、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補充估算、特殊位上數(shù)來判斷是否出錯,花時少,效果好,啟迪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掌握檢驗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
1、練習七第2題兩道加法題。用驗算的方法進行檢驗。
【讓學生用驗算的方法判斷計算是否正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驗算方法!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呢?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收獲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并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聽聽,秋的聲音》。
2.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師把握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
3.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點,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出發(fā),依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4.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xù)寫詩文。
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
二、說學情
秋天,對廣東的孩子來說是不太明顯的,所以就要激發(fā)學生受及相關資料的積極性。三年級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讓學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創(chuàng)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關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就成了這堂課的設計依據。學生初次接觸現(xiàn)代詩,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了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生本班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是比較強的,比較喜歡閱讀,喜歡講自己的所思、所得與大家交流、分享,所以,這節(jié)課他們應該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三、說教法
。ㄒ唬、情境創(chuàng)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苯處熗ㄟ^網絡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ǘ、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疚奈淖謨(yōu)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ㄈ、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fā)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動力口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ㄋ模、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痹谧寣W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搜集信息、摘錄匯報等環(huán)節(jié)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ㄎ澹、“直觀教學”法
通過投影、錄音的配合使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四、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采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罢f”自己所收集的資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白x”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jié)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采用范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皩憽蓖ㄟ^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展示資料(創(chuàng)設秋天的情境)
老師展示課件,學生看圖說課前收集的與秋天相關的詞、句、古詩或文章。
。ㄟ@樣是講課外所得引入課堂,使課內、外相結合。)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的認讀(做游戲)
3、老師范讀(配樂、課件展示)
4、小組內自讀
5、感知內容:師: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落葉、昆蟲、大雁、秋風的聲音。
6.選讀。
[ 教學略讀課文時,應著重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讀自悟。]
師:找出你喜歡的聲音,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師:把最喜歡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賞。
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邊聽邊想:他讀得怎么樣?
指名讀后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7、想像說話
出示秋景圖片及句子: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黃葉說:“_______”
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自己的想象的內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朗讀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用想象表演來促讀。]
8、美讀。
過渡:(配樂,深情地)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讓我們把這美好的一切讀出來吧!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師:誰有自信能讀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讀,學生大膽展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樂朗讀
9、[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讀中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感受秋天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感受秋天
。▽W生發(fā)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美景……
聞聞,秋的味道……
這樣方式來說。)
四、四人小組合作,寫詩,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引導孩子用心去觀察秋天、感受秋天,F(xiàn)學現(xiàn)用,在閱讀感悟文本中學習它的表達方式。)
板書:
12 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為》是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內容。自然界中的動物,它們每時每刻都要對體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而動物完成某種行為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對于人和動物體而言,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tǒng)來完成,所以本章節(jié)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后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動物的運動突出人體的支持和運動,因此,本節(jié)知識安排在學習“人體的支持與運動”之后,使學生先從自己熟悉的人作為實例,再到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動物,其運動和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相適應的,對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
本節(jié)知識點清晰,一是動物的行為及其類型,另一就是生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呈現(xiàn)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再呈現(xiàn)圖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建構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種族,表現(xiàn)出越復雜多樣的動物行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特點以及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及其特點。
(3)歸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能力目標1)通過對動物各種行為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能力。
(2)通過“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逐步培養(yǎng)分析處理資料和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到只有人類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整個地球表現(xiàn)出盎然生機。
。2)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huán)境。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xù)的意義”是重點又是難點;
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是重點也是難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yǎng)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jié)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fā)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的行為特點和意義。
2.本節(jié)“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后進行,課上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一般探究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并視頻播放“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示范實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xiàn)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活動的參中。
五、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逐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后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創(chuàng)設“鵝在水中游”的情景,引導學生聯(lián)想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優(yōu)美詩句,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感受動物行為的美。繼而轉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麗景觀,各種動物的體形、體色、行為豐富多樣,使人著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對生物奧秘探究的興趣,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動物的行為
“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xù)的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和課件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先對動物的行為概念和類型(例如:覓食行為、爭斗行為、繁殖行為、社群行為等)有個粗略的了解。
第二步:再通過指導學生觀看每一段視頻介紹后,讓學生討論動物的這種行為的特點和動機,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表現(xiàn)的行為類型的特點和對生存繁衍的意義。創(chuàng)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fā)展的肥沃土壤。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三步:啟發(fā)學生還能找到其他動物行為類型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第一步:引導學生總結上面列舉的動物行為的實例以及視頻的解說,從行為獲得過程來看,動物的行為又分為哪幾類。
第二步:通過“資料分析1—5”,進一步討論分析獲得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及其特點。
3.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上述有關動物行為實例類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指導學生從動物行為的動態(tài)過程、與環(huán)境的關系、行為的結構基礎等方面總結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4. “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
新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探究性學習的一般方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探究活動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在本節(jié)課堂上,通過演示“螞蟻的覓食”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作出的假設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計劃最周詳可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步:播放視頻“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實驗范例,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
第三步:讓學生課后再對探究方案進一步討論完善并實施。
第四步:選擇適當?shù)臅r間為學生提供表達交流和展示學生研究成果的機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
這樣安排體現(xiàn)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xiàn)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
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shù)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學生的假設,有利于認識動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huán)境。
(三)、作業(yè)練習:(見教材和課件)
作業(yè)練習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使學有所用。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50-51頁例5例6例7
教材分析:簡單的計算這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制關系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
教學目標:
1.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知道物品價格的表達形式。
3.通過模擬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說學情】
人民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又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許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上超市并讓他們在一定范圍自由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讓許多學生較早有了錢的概念,會看價格標簽,部分學生甚至有了實際購物經驗,因此,這節(jié)課設計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又好又快的進行學習。
【說設計思路】
1.從學生實際經驗入手, 喚醒學生的思維,把生活中的經驗轉化為知識,輕松突破元和角之間的換算難點。
2.創(chuàng)設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價格標簽,在學生回憶平時看到的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通過已經知道價格表示方法的學生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3.人民幣的計算離不開購物,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完成簡單的加法計算。通過選購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錢方法,深刻體會進率的換算,讓知識在操作中得以內化,學生學了也不易忘記。
4.教學中所設計的游戲和購物活動,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帶動。
5.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利用教材,同時通過完成填空回憶整理本課所學知識。
【說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具圖片、卡片;
學具準備:學生學具袋(內裝各種面值的模擬人民幣)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人民幣,你能說說人民幣的單位有那些嗎?按質地可以分為哪兩類?
二、新課教學
(一)聯(lián)系生活,經驗轉換知識
小凡喜歡吃奶糖,小賣部里1角可以買1顆,今天媽媽給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買幾顆奶糖?(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說課稿 篇5
1、“電磁感應”是在第三冊“電流的磁效應”和第五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后進行的教學,使學生對“電與磁相互作用的內容”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識的自然延續(xù);“電磁感應”為以后學習發(fā)電機的內容打下理論基礎,并為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識,具有啟后作用。
2、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fā)現(xiàn),為電能的大規(guī)模應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二年半自然科學的學習,已具備了電、磁的初步知識,知道了電能產生磁和磁場對電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識,也初步具備了電學實驗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理性思維的能力還不強,在分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是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2、能描述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3、列舉影響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和影響電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
2、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記錄實驗現(xiàn)象的態(tài)度。
3、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理解電磁感應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1、對“切割磁感應線”的理解。
教學策略:
1、變演示實驗為演示與學生隨堂實驗并進。
2、采用實驗探究法。
3、輔助于多媒體課件解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提出問題
實驗設計
實驗觀察
歸納
交流
實驗設計
實驗觀察
歸納
交流
新問題提出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多媒體播放“電的使用”問題產生(電從何來)
學生提出猜想:(電池?發(fā)電機?摩擦起電?)
2、復習電流產生的磁場(奧斯特)導引學生猜想,問題2能用磁場產生電流嗎?
二、設計、操作實驗并交流結果
(教師引導實驗設計、操作)演示實驗與學生隨堂實驗同時進行。
交流實驗結果(1):能用磁場產生電流。
問題3:利用磁場產生電流是否需要條件;(學生提出假設:“要”或“不要”)
實驗條件控制:
(1)閉合或斷開電路
。2)不同方向移動導線(與磁感應線垂直、斜、平行)
交流結果
。1)電路斷開不能產生電;導線運動方向與磁感應線方向平行不能產生電流。
“利用磁場產生電流”需要條件。
閱讀課文,描述電磁感應現(xiàn)象,
難點解釋: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重點演示切割和沒有切割。
學生列舉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一部分、切割)
。ㄑa充指出如果電路沒有閉合,導體兩端會產生感生電壓)
問題4: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師提示考慮因素(磁場方向與導線切割方向)
學生自已設計實驗、操作。
交流結果
。2)感就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切割磁感應線方向有關。
小結: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從而為發(fā)電機的發(fā)明打下了理論基礎,使人們對電的大規(guī)模利用成了可能。
學生交流對電磁感應的看法。(現(xiàn)象、條件、結果、應用、體會等)
提出思考題:電磁感應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互相交流、并閱讀課本)
作業(yè):
1、配套練習相關作業(yè)。
2、完成調查報告:電在我家中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級第一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這首詩畫面明麗,情感歡悅,語言形象,音韻暢達。依據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朗讀吟誦,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以達到培養(yǎng)讀悟能力,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根據上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展開想象,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培養(yǎng)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細細體味詩人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說教法】
為了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重點,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讀釋義——繪畫會意——品味誦讀”這四大主要步驟進行教學。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新《課標》這指出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說明學習方法遠遠比學得的知識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讀書,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參與,充分地合作。主要學習步驟為:自讀、交流、質疑、繪畫、品讀。
【說程序】
操作程序分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創(chuàng)新激情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取決于興趣。教學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詩意圖(出示圖)由此而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哪一首詩?”由畫中的荷花和蜻蜓,學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詩《小池》,讓學生背誦后,我接著說:“這幅畫是我們班同學學習古詩《小池》后為它配的一幅圖,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詩《宿新市徐公店》學完后,讓你們也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圖畫!边@樣導入很自然地把學習帶籬新知識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覺得挺新鮮,躍躍欲試,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讀畫結合,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分2個步驟進行教學。
1、自讀釋義
“釋義”包含“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這些內容。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在課堂的教學中實現(xiàn)主體自主學習,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學要求:①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②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③標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借助手中的工具書或課后注釋或插圖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了解古詩的作者,詩句的意思。其次讓學生把自學的成果在小組交流、討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筆記下來;接著全班同學交流,匯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糾錯等,最后學生質疑進行合作學習。
課堂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立體交流,使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傳播信息。幫助學生自學、自悟、理解古詩。
2、體驗意境
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學生理解詩文大意后的升華。把學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最終受到思想教育。
怎樣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通過自學基本了解詩意時,我適時提出:“你覺得詩中應該有哪些景物”?同時鼓勵學生想到了什么就說什么,學生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拓展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學生的回答除了詩中描寫的景物“籬落、一徑、樹頭、兒童、黃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說:“我覺得還應該有藍天、白云”。還有的說:“我覺得應該有一只小鳥和一只小貓,就更真實了!钡鹊取o@然學生對詩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為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拓展,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所說的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現(xiàn)在,請你們把這富有情趣的兒時生活畫下來吧!”于是,學生在歡快的音樂陪伴下,開始了繪畫,畫完后要求學生為這幅畫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覺地進入詩人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三)品味誦讀
俗話說:“熟讀詩歌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有感情地誦讀,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還可更好的使學生領會詩的意境,學生對繪畫評價之后,我接著說:“詩人也被這幅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會怎么想呢?”這時,學生不言而喻地會想到這首詩,之后請學生站起來,加上動作和表情一起朗誦這首詩。
(四)總結拓展
課末,我整理板書并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xiāng)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最后布置課下作業(yè)。①默寫古詩②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教學大綱,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活動中,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使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四章S和N的化合物中的《SO2的性質和用途》。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教學的觀點:
展PPT-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定一個詳細且針對性強的目標是上好每堂課的第一步。我是沿著這樣的思路來確定目標的:
首先是分析課標要求:(PPT-3)課標要求教會學生了解SO2的性質及用途,認識到SO2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然后分析教材設計:(PPT-4)1、本課題銜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2、通過介紹SO2的化學性質,能加深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認識;
3、教材對本課題的設計注重聯(lián)系生活,旨在致少于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另,當前學生的情況是這樣的:(ppt-5)
他們:已具備對物質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還原的知識。
但缺乏:對知識挖掘的邏輯性和對知識理性而系統(tǒng)的認識。
故需要:老師引導他們學會提取信息,加工所學信息并歸納新知識的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ppt-6)
知識與技能:了解、掌握SO2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與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學會化害為利的思想。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標,我預設這樣的教學方法:P-6-2。
一堂脈落清晰的課,一個嚴謹?shù)暮暧^構想是必須的,我的教學框架分為三步:(PPT-7)最后實現(xiàn)情感的深化,讓學生用之前所學辯論SO2對人類是“功大于過”、“過大于功”?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我的具體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SO2。
古希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砂、喚醒和鼓舞!蹦敲矗绾螁拘褜W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習動機與好奇心呢?我覺得創(chuàng)設情境是最好的手段,因為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景化的真實活動中,能讓其通過參與真實問題求解而喚醒其學習激情。
上這節(jié)課時,剛好在圣誕節(jié)前,為了迅速抓住學生的思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儀式來引入:“全體起立,拿出一只火柴,聽口令,準備,劃燃!痹邳c點星火烘托的節(jié)日氣氛中,我問:“同學們聞到一股什么樣的氣味呢?”“有刺激性氣味。”學生馬上回答!澳沁@種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是什么呢?”我追問。學生對火柴的成份是了解的,有說S的,有說SO2的……這時我引導他們,氣味來自于S+O2=SO2。從而讓他們近距離的走近了SO2。(P-8)
我可以開始接下來的教學了。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SO2是一個什么形象呢?有說“酸雨——死神”,“空氣污染”“漂白銀耳”的,七嘴八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SO2在學生的心里單純地是一種“惡魔”氣體,但實則并不是這樣的,所以為了讓孩子們真正認識它,也為了讓它們有興趣去挖掘它,我設置了一個“委屈孩子”的形象,帶著孩子們去為它平反。(P-8)
我告訴他們:同學們,實際上SO2并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它就像一個“委屈的孩子”,想聽聽它自己是怎么想的嗎?請聽“委屈孩子”的告白,并提煉它的性質。
這時“委屈的孩子”已經完全在學生的思想里,開始了它的告白:圣誕,劃火柴,引入SO2在你心目中的形象,SO2自己怎么想怎么想呢。
。≒-8)視頻。
通過這段告白,學生們提煉了SO2有如下性質(P-8)。我告訴他們,要為它平反,就要充分認識它。接下來,進行第二步:實驗探究。因為物性是他們能直接感知的,但水溶性及化性卻無法直接體會。故而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P-9)。
每個環(huán)節(jié)均采取“回顧視頻”→“啟發(fā)”→“提問”→“學生小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
首先:問題一。(P-9)怎么證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與水反應呢?學生很快想到了往集滿SO2的軟礦泉水瓶中加水,看瓶子是否變癟?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觀察是否變紅的方法,從而得出結論:SO2易溶于水旦溶于水后生成酸的結論。
問題二: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SO2可做抗氧化劑。緊接著,我讓學生設計實驗快速證明SO2具有還原性。(P-11)視頻中曾提到,SO2為什么能做葡萄酒的配料呢?設計一個問題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SO2可做抗氧化劑。緊接著,我讓學生設計實驗快速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有的學生選擇了KMnO4,有的選擇了Br2水,但結論都是一致的,加入SO2中的試劑顏色很快褪去,證明SO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
問題三:展示書本,SO2作用于書本體現(xiàn)什么性質?帶著前兩個活動勝利的喜悅,學生已有了探索SO2漂白性的強烈欲望,故趁熱打鐵,我?guī)е鴮W生用品與紅花進行了實驗,從而啟發(fā)學生認識到SO2是一種有利于HClO的暫時型漂白劑。(對比紅、白花PPT)。
實驗探究后,歸納、總結、落實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歸納、應用。我要求學生書寫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應的方程式,然后從性質分類的角度引導他們從兩個方面分析:橫向:不變價,漂白性,酸氧定性?v向:變價,既具氧化性,又具還原性,但主要體現(xiàn)還原性。從而使學生在整理知識的問題上加立起了系統(tǒng)的思維模式。
活動二,讓學生帶著對“委屈孩子”的深入認識,了解不為人知的背后它默默地為人類的奉獻(P-16、17)。
此時,我能感受到學生們的思想認識正在發(fā)生變化,他們對SO2的認識似乎想為“孩子”平反。從單純的“惡魔”在向“天使”轉變,但它們無疑是帶著感性的,做為人格的喚醒和塑造者的我們,此時更應該做的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理性地、辯讓地看待一個問題。故而我大膽地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
小組辯論:極端的話題SO2對人類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學生們經過激烈地辯論,得到了這樣的結果:(PPT-18-視頻)。
此時,學生的觀點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們需要告訴學生,萬物都是發(fā)展的和矛盾的。認識化學物質也一樣,必須認識到它的兩面性,有功的地方,我們大加利用,有過的地方,加以抑制,只要人類能夠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對象和使用的劑量,它也是人類的朋友。
(插入視頻。背景音樂→二重唱)。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筍芽兒》位于本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以春天為專題,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fā)現(xiàn)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秘!豆S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fā)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fā)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因為二年級識字是重點,而且本課語言優(yōu)美生動,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認本課14個字,會寫9個字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而教學難點則是通過朗讀學習,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fā)向上精神。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認讀14個字,會寫“筍芽”兩個字。精讀1—3自然段。第二課時,正確書寫本課剩下的7個生字,學習4—7自然段。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解讀與安排,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14個字。會寫“筍芽”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筍芽兒的成長歷程,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
1、2目標是本課時學習的重點,3是本課時學習的難點
【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學習、積累,已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
2、朗讀感悟法
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序】
我的第一課時,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情境導入,揭示課題;二是組初讀課文、認寫生字;三是品讀課文,仿寫句子;四、指導書寫,教以方法
第一版塊,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用課件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第畫面版塊,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第畫面版塊,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么樣兒的。然后,啟發(fā)學生:小小的筍芽兒不到二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筍芽兒》,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本角色。
第二版塊,初讀課文、認寫生字
第一步,鼓勵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去認識它,注意把字音讀準。
第二步,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第三步,讓學生將自己認為難讀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并讀給同桌聽,在互評。
第四步,指名讀自己最喜歡或認為最難讀的一個自然段,同學交流評價基礎上教師評價。
。ǔ踝x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借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對容易出錯的地方則多讀幾遍,體會讀好課文的竅門。在初讀的過程中,通過生生評,師生評,使師生的評價成為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為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第三版塊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尊重學生
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fā)情感、培養(yǎng)語感。
第一步,聽課文朗讀,啟發(fā)思考。
我首先播放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部分,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并茂的朗讀,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接著,讓學生反饋筍芽兒得到過誰的關心與幫助?
根據學生反饋板書:春雨姑娘,雷公公,媽媽,太陽公公。
第二步,走近春雨姑娘,體會關愛之情。
首先出示第一段,讓學生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春雨姑娘的,這樣寫美在哪兒?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這里把春雨擬人化了,而且將春雨的聲音比作了樂曲。同時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體會句子的美。然后相機體會沉睡一詞。
接著,我讓學生試著讀讀春雨姑娘呼喚筍芽兒的話,朗讀比較中體會“低聲呼喚”。
在朗讀活動中,要是學生讀出情,讀出神,不是把朗讀技巧強加于學生,而是教師用語言渲染,適當點撥。,只有通過反復的自讀自悟,才能使學生獲得語感的體驗,提高悟性。
第三步,抓住動作,品讀筍芽兒。
首先,我會拋出問題:小朋友們,在春雨姑娘的深情呼喚下,筍芽兒醒了嗎?它又做了什么呢?請自由讀第二段,劃出筍芽兒動作的詞。
然后引導學生抓住“揉了揉、伸了伸,撒嬌”等詞,表演讀第二段。
第四步,走進雷公公,展開想像。
首先,學生自由讀第三段,然后讓學生抓住“粗重的嗓音”展開想像,雷公公會怎樣呼喚筍芽兒。預設學生會說:筍芽兒,快出來吧,春天來啦?!等等。
這三、四步,抓住了兒童愛表演,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讓學生在表演中,在想像中,在朗讀中體會文字背后的形象和情感。
第五步,留下懸念:小朋友,在雷公公的呼喚下,筍芽兒又有什么反應呢?媽媽和太陽公公又給予筍芽兒什么幫助呢?以此激發(fā)學生下一次的閱讀期待。
第四板塊:指導書寫,教以方法
第一步,出示“筍芽”。學生自主觀察這兩個字結構上的特點。
第二步,我先示范寫:提示:筍芽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一個竹子頭一個草字頭。而且筍的中橫要長,右邊出頭。然后學生練寫。
我認為每節(jié)課都堅持認真指導學生書寫,不愁學生的字寫不漂亮,主要是寫字指導貴在得法,貴在持之以恒。
【板書】
3筍芽兒
春雨姑娘低聲呼喚(撒嬌)
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呼喚(?)
媽媽太陽公公
板書就是微型的教案。春雨姑娘,雷公公,媽媽,太陽公公都在筍芽兒的成長路上給予過關心與幫助。“低聲呼喚、粗重的嗓音呼喚”是幫助學生朗讀的關鍵詞。括號內的是筍芽兒的反應!?”是課后留下的懸念,激發(fā)學生下一次的閱讀期待。
【說效果】
本課,教學設計將“讀”的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讀、看、說、做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感悟春天的美好和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情感積淀。而且我盡量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音樂的美,圖畫的美,讓學生體會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幫助學生較好的感悟課文的內容。
說課稿 篇9
教學要求: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
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tǒng),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二課時
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1)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zhàn)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zhàn)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1)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zhàn)亂不斷發(fā)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xiàn)英勇善戰(zhàn),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7、布置作業(yè)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板書設計 :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聯(lián)想言志)
【【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9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8
【精華】生日教案模板匯總9篇03-12
【精華】環(huán)保教案模板匯總9篇02-20
【精華】學生實習報告模板匯總八篇02-24
【精華】周記初中模板匯總9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