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六年級、七年級的現代詩歌單元學習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讀現代詩歌的方法——讀、想、品、悟(即通過對詩歌的朗讀,憑借詩歌的語言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再通過對詩中語言的分析品味,來進一步了解詩的內容,感悟詩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詩歌創(chuàng)作的體驗。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同學們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有了一定積累,對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原先只是幫助他們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情感的學習方法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要真正全面透徹地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那就必須學會鑒賞,懂得什么是詩歌的美,怎樣才能讓詩歌綻放她的美,這樣,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也會隨之上個臺階。因此,設計了這樣一個由“解讀——鑒賞——創(chuàng)作”的階梯性走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不僅在知識層面上使他們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內涵、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都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教學目標]
認知:理解詩歌中“意象”的作用及了解體現詩歌特色的“三美”: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
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具備鑒賞詩歌的能力并能進行簡單的詩歌創(chuàng)作。
情感:在朗讀、想象和品味中熏陶學生情感,從而體會、感悟詩人內心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在理解詩歌、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創(chuàng)作欲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運用已有的學習詩歌的方法來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情感。
2、學會如何鑒賞詩歌。
難點:1、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三美”并以此來鑒賞詩歌。
2、再選一個意象,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為“鄉(xiāng)愁”再添一韻。
[教法與學法]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總結舊知識;運用已有知識與學生互動;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并幫助學生在分析體驗中獲得新的知識;在新舊知識的交融中提升學生分析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學習詩歌;在誦讀、想象、品味、感悟中學會鑒賞詩歌;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詩歌。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整理關于作者與作品的相關資料;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回憶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2、談談作者,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二 、運用讀、想、品、悟的方法,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人的情感。
1、散讀(參考學習建議中的節(jié)奏,并運用朗讀的重音、語調。)
個別學生范讀——配樂(其余同學可以閉上眼睛展開合理想象)
2、鄉(xiāng)愁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詩人用了哪些具體的意象來抒發(fā)這種情感的?
3、詩人借助這些意象分別想表達鄉(xiāng)愁的什么特點?
4、詩人為何選擇這些意象?他又是如何通過這些意象來表達濃濃鄉(xiāng)愁的的呢?我們能不能根據詩人由這些意象所展開的聯想再結合我們剛才閉上眼睛所想象到的畫面,來說說你的理解。
三 、引導學生從詩的形式、語言、意境等角度去感受詩歌的美。
1、在意境中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2、在結構中感受詩歌的建筑美。
3、在語言中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四 、體會感悟,拓展延伸
1、欣賞羅大佑為《鄉(xiāng)愁四韻》譜寫的旋律。
2、創(chuàng)作練筆:給鄉(xiāng)愁添上一韻。
3、作品交流。
五、 課堂小結 渲染激情
1、談收獲
六 、作業(yè)
1、反復吟誦《鄉(xiāng)愁四韻》
2、在余光中和席慕容的同名詩作《鄉(xiāng)愁》中,任選一首,寫一篇四百字左右的賞析。
《鄉(xiāng)愁四韻》說課
由于學生在六年級、七年級的現代詩歌單元的學習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讀現代詩歌的方法——讀、想、品、悟(即通過對詩歌的朗讀,憑借詩歌的語言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再通過對詩中語言的分析品味,來進一步了解詩的內容,感悟詩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詩歌創(chuàng)作的體驗。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同學們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有了一定積累,對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顯然,原先只是用來幫助他們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情感的解讀詩歌的方法已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要讓學生真正全面透徹地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那就必須教會他們如何鑒賞,只有懂得了什么是詩歌的美,才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賞析它,這樣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才會深遠而透徹,并且還懂得如何讓詩歌綻放她的美,這樣,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也將會隨之提高。
因此,本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過程”的新課程理念,我給本節(jié)課設計了這樣一個由“解讀——鑒賞——創(chuàng)作”的階梯性走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在體驗感悟中習得了新的知識,并當堂進行了實踐——詩歌創(chuàng)作,這樣一節(jié)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晰,新舊知識的銜接、過度也很自然,學生也在體驗感悟中獲得了知識,并在實踐中運用了所學的知識。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訓練和提高。因為,在這這節(jié)課上,不僅在知識層面上使學生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內涵、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都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說課稿 篇2
1、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后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余四課是古代游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缎∈队洝肥橇谠乐莅擞浿械牡谒钠,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采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 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于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注釋及借助工具書學習,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探究閱讀法,創(chuàng)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1、 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 ,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 ,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 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队乐莅擞洝芬殉蔀槲覈糯剿斡浢。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 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jié)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借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注釋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并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yǎng)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 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 無從致書以觀 以中有足樂者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6、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7、 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
4、研讀課文 分析品味
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
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
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zhèn)让婷鑼懀瑒屿o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yōu)美的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yōu)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信息)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 創(chuàng)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yōu)秀的導游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并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于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后有什么收獲,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 讀出節(jié)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紹 讀寫作背景 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 課外作業(yè)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fā)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游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yè) 。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yǎng)。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學執(zhí)教的一堂八年級美術課《巧做魚掛飾》。我將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重難點的設置,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及課后反思幾個方面說說這堂美術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擇: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是一堂自選內容的手工課。
這樣的選擇出于兩個考慮,一是想為各位老師展示一下我在平時手工課上怎么開展教學的狀態(tài),和老師們探討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課教學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學聽課兩周感覺美術課缺乏一些活力,想通過可以合作的課程營造相對活躍的課堂氣氛。尤其在臨近元旦的時候指導學生做一些裝飾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實用價值。
2、教學目標 :
現在的中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當前的美術教學往往也因為教學工具選擇的麻煩而忽略手工課的教學,所以我根據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 掌握用彩色卡紙制作魚掛飾的基本方法,能運用立體卷紙和點線面裝飾掛飾。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基本繪畫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手工操作細致性;通過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盡力讓學生獲得對手工課的興趣。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點線面裝飾和用卡紙卷、剪、貼、連的基本方法制作魚掛飾,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觀察、探討、實際操作完成制作。
教學難點 :
點線面的合理裝飾及如何通過小組協作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單純傳授者、灌輸者,這次培訓專家們的講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導教師營造輕松的,愉悅的美術課堂氛圍。所以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教師的引導和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力通過范例的展示和過程的示范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學法:示范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過程如下:
導入(注重方式)——講解(注意細節(jié))——示范(提示步驟)——輔導(講究方法)——展示(講求全面)——評價(注重亮點)
生:初步感知——交流體驗——實踐操作——展示評價
師:引導觀察——示范過程——分組輔導——評價總結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面對五十幾個初次接觸的學生,消除陌生感緊張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兩名學生畫出基本的魚形,然后用神筆馬良的神話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簡單明了的工藝和精美的視覺效果引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
2、知識點提示
這堂手工課除了魚外形的繪制,還涉及兩個裝飾,一是點線面的裝飾,二是卷紙條的裝飾,一個需要繪,一個需要剪貼。點線面本來是小學已經學過的知識,但是大部分學生估計已經淡忘,所以教師用幾分鐘時間和兩張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識點,并引導學生觀察魚掛飾上如何使用點線面來豐富魚形。(美術教案 )卷紙剪貼的部分教師提示讓彩色卡紙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鉛筆拉卷卡紙,并用卷紙卷成圓筒和紙片的方式裝飾大魚部分。
3、教師示范
手工制作課程教師的示范很重要,教師通過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過程,讓學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驟和一些制作細節(jié),教師在黑板上張貼文字步驟和制作注意事項,以便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給出提示。
4、學生分組操作
教師提示學生檢查課前分發(fā)的材料,分組開始制作,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分組巡回指導,盡可能關注指導到每個小組,在輔導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亮點或者問題及時鼓勵、提出并解決。問題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組再次犯錯,亮點的鼓勵更有利于調動課堂氛圍。教師除了使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關注學生,更需要根據時間提示學生操作進度,以便整體推動完成教學任務。
5、展示評價
盡管大多數八年級學生會害羞扭捏,但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讓別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組比其他組做的更好,讓每個小組都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展示他們的主體地位,所以展示評價的環(huán)節(jié)不可輕視,教師選擇幾位在輔導過程中有特點的學生點評作品,然后讓學生談談本次手工課的體驗或收獲也能更好的為課程畫上句號。
6、總結拓展
鑒于學生的動手能力,本堂課沒有讓學生設計魚形以外的掛飾作品,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狀的掛飾,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語學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裝飾我們的環(huán)境。
四、說教學反思:
盡管在官梨坪中學執(zhí)教的這堂課上得還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遺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時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細節(jié)的講解,比如整體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組的分工合作雖然在小組內做了指導,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評價的時候還可以多叫幾個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課后拓展可以展示幾個不同類型的范例作品。教師的輔導面關注面可以更廣一些。
其實這是一堂過于簡單的手工課,點線面的要素也是在學生小學階段學過的內容,但結果是學生在畫的時候連一個基本的魚形也畫得縮手縮腳的,點線面的裝飾更是差強人意。還有一些學生更多的在打醬油,缺乏參與的熱情,積極主動尋求老師幫助的并不多,這一方面緣于我們日常美術課的過于沉靜,一方面緣于我們的教育過于嚴肅,老師高高站在講臺的局勢仍然沒有改變,學生沒有想去主動走近你的想法,好在課改在繼續(xù),我們在改變。這次的三個月國培學習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美術教學我們會努力做到更好!
最后感謝所有給我支持、幫助和關愛的同學和老師!謝謝你們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編寫特點
在1——4冊書的編寫基礎上,五年級上冊從詞匯量、聽說讀寫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方面對五年級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冊教材編寫的總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力求創(chuàng)設各種語言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1)強調語言運用
本套教材體現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貫徹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和語言應用的基本原則,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了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
。2)注重能力培養(yǎng)
本套教材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了“學會學習”的主題。在設計上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 listen , and act. Wr with ur friends. L and write. Self-assessent等等。力求用簡單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滲透學習策略,鼓勵他們能動思考,主動做事,自動調整學習方式,發(fā)掘他們積極求知,努力進取的潛能。
。3)注重興趣培養(yǎng)
本套教材在內容、形勢、方法、插圖設計方面較前幾冊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比如第一單元就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介紹家鄉(xiāng)重慶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與外來客人的交流能力。通過介紹不同國家名稱、展示不同民族服裝到介紹重慶的風景名勝,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感知語言、習得語言,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和啟發(fā)性。
2、本課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選自重大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lessn 3的第二課時。本單元的前兩課主要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名稱,讓孩子學會用“I’ fr …”“Where are /is u /he/she fr?”進行交流,第三課就貼近學生生活,設計了和平與外國小朋友談論家鄉(xiāng)的教學內容。我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為基本的設計理念,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要途徑,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活動。本堂課是Lessn 3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新單詞,以及讓學生熟悉第二課時中所需的語言點——地名的表達方法,(可參照Lessn 4 中的Culture Garden )第二課時就可以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交際能力。
二、說教學對象
情感是教學成功的第一要素,中底段小學生傾向于學習的直接動機,而高段學生則趨向于間接動機,我們要恰當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內在的情感。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單詞量,能初步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子進行交流。隨著年齡與認知水平的增長,孩子們對三四年級常用的一些教學手段和方法不再感興趣,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設計課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充分考慮他們的需要,課堂活動不能太簡單,太低級,而應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為出發(fā)點。比如本堂課中我設計的頭腦風暴游戲,在操練I lie …best.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他們以前學過的單詞短語進行歸類然后不斷替換出新句子,這個活動有一定難度,因為它有一個橫向與縱向的信息差的交錯,橫向學生要不斷練習這個句子,縱向學生必須對前面的知識進行歸類梳理,學生必須必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它比單純的操練游戲更能激發(fā)五年級同學的興趣,學生們也比較喜歡這類游戲。
另外,設計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就比如一個沒有見過猴子的人你怎么給他描述他都不能理解猴子是什么東西,同樣我們要盡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運用,我所教授的學生因為都生活在市中心,對解放碑、朝天門、三峽廣場十分熟悉,所以本堂課我就以同學們倍感親切的景點作為教學材料,同學們自然能做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當然,如果學生對重慶市區(qū)的情況不熟悉,(比如云陽的孩子們)我認為完全可以以生活經驗為準繩,運用孩子們所熟悉的家鄉(xiāng)的景點作為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說教學方法
1、對話教學策略
對話教學這一板塊一直是我們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領域。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積累了一定的體會,在這里拋出來和大家共享,同時也懇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1)明確教學任務——立魂
在設計一堂課前,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要明確我們是為了什么而教,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這堂課提高學生某方面的學習能力或學習興趣,把這個問題放在首位我們設計教學就有了方向,也就是使我們的教學有了魂。比如這堂課,我希望能提高學生待人接物的生活能力以及提高他們運用語言交流的水平。
。2)把握教學內容——凝氣
在設計前,教師必須通讀全本教材,細讀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單元,做到心中有數,將教學內容按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然后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文化與文化意識去制定目標。同時我們要樹立一種思想:尊重教材,但決不依賴于教材,由于各校校情、學情的差別,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靈活處理教材,適當安排教學內容。如在我設計的這堂課中,我就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我把對話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卻又比較生僻的句子留到后面的復習課中處理,將第四課中的”Culture Garden”中的重慶著名景點作為教授內容引用進來,豐富語言點的外延范圍,同時也是課堂的整個氣凝聚起來。
。3)豐富教學手段——養(yǎng)生
確定好教學內容后,我們就進入設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運用怎樣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習得語言?我本人比較偏好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語言教學下的課堂活動應該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以小組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鼓勵為主的現代教學模式。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營造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chuàng)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chuàng)造,同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思想的火花。“激情、互動、平等”是我們英語課堂教學的永恒的“主題”。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地實現了教學的意義,我們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因此我認為一個良性的教學過程也就是一個養(yǎng)生的過程。在這堂課中,老師完完全全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指導者,老師和陌生人打招呼、穿上紙做的韓服和學生配合表演節(jié)目,使自己也扮演了一個參與學習的角色,這對拉近師生的心靈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有很大幫助。
2、本課設計策略
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契機,往往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當天有外校老師來學校聽課這一實際情況進行活動設計,讓聽課老師扮演客人,學生是小導游,開展介紹家鄉(xiāng)的系列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傊寣W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是最好的教學途徑。
。1)本次教學在形式上以活動為主,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重,特別強調交際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強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
。2)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TPR教學法、交際操練法
(3)教學評價: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奔向亞太市長峰會——乘坐時間火車”的評比欄,將學生分為4個大組,每個組有一張手工制作的日歷,當在各種活動中獲得成功時,就由組長揭開一張,看哪個組最先迎來峰會的開幕這一天。這種方式比較新穎,同學們在獲得一個個成功時都開心地撕下日歷,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說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同時學會與人交流,發(fā)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2、認知目標:
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口語,并能熟練進行問答:Hw d u lie…?It’s… 能用“I lie… best”正確表述。
3、技能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及交際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War up
開課以一首“Hell”烘托氣氛,師生一起跳上一支集體舞可以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和隔閡,同時讓學生情緒高漲,迅速進入角色。
2、Lead—in
。1)復習
唱歌后,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三組圖片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第一組:穿著不同特色服裝的小朋友,讓學生們回答:“Where is he /she fr?”
第二組:依次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國旗,讓學生回答“Where are u fr?”; 對前面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同時為后面布置本課任務:市長峰會來臨,同學們要承擔外國小客人這一接待任務,學習介紹家鄉(xiāng)埋下伏筆;
第三組:出示中國和重慶的地圖,引導學生說出“I’ fr Chngqing , China.”最后出示地圖并在地圖上找到同學們的學校,結合當天有老師來學校聽課這一實際情況開始新課。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而且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教學重點。
(2)布置任務
結合峰會即將來臨,老師設計了一個招募“英語小導游”的任務,同時也出示日歷表并介紹了分組以及評比的方法。這樣,就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并大大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Presentatin
(1)利用生成資源,將教學內容的難點分散并巧妙地呈現,結構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
如教學“Hw d u lie ur schl ?”時,老師在開始新課時就利用有客人來學校這一真實的環(huán)境,通過和客人現場交流引出新句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同學們在和客人打招呼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這句話。
然后,教師把“ur schl”替換成“Chngqing”,學生就容易掌握并理解了。同時在教學“Hw d u lie Chngqing?”時,老師還讓同學們觀看一組家鄉(xiāng)的圖片,讓學生的愛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句型自然就順手拈來。
。2)在這句話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家鄉(xiāng)組圖引出“I lie …best”.鼓勵學生舉一反三,自己根據自己的喜好在組內造句,使每個同學得到充分的鍛煉。這里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老師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學生看圖片的一角猜地點,并用“I lie …best.”描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張重慶具有代表性的風景照片,先全遮住,然后點一下露出一點點,第一下再露出一點點,讓學生用“I lie …best”來竟猜,大大刺激了學生說的欲望,效果也比較好。
4、Drill and cnslidatin
本堂課的操練以機械操練和意義操練相結合,設計一些實踐性強的活動,鞏固新知,并使學生的認知得以拓展。
(1)在“I lie …best”新句型教授完后,讓學生替換句型中的單詞,設計了“頭腦風暴”這一游戲,老師在多媒體上分類展示了“城市”“景點”“國家”等名詞或名詞短語,同學們分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說句型,看誰說的句子又多又正確。本組不能重復,但可以用老師提供范圍外的單詞,很多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時就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有的同學說水果,有的說體育用品等等,這樣我雖然只教了一個句子,學生卻學會了成千上百個句子,同時學生在玩的同時也對新舊知識進行了縱向的梳理,知識體系得以歸納補充。
。2)聽讀課文,回顧本課重點。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話教學中讓學生總結學習內容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無論我們的活動有多么的豐富多彩,多么的有創(chuàng)意,回歸書本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3)老師當場穿上韓服表演外國客人,給學生作示范,
然后讓學生表演課文的對話,
進入模擬語言環(huán)境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與客人交流,請客人參與教學活動,上臺扮演外賓,選出優(yōu)秀的“志愿者”,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真實地運用了語言,完成任務的同時素質得以提高。
最后達到本課高潮,每個同學都扮演志愿者,走到聽課教師中間去和客人大膽交流,每個客人手里都有一朵我事先準備好的紅花或者是小貼畫,如果同學能較好地進行交流,客人們就會把禮物送給同學們,這樣我把評價的放手了,讓聽課老師和同學們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達到我最終的教學目的。其實通過這一活動,對同學們的身心發(fā)展極有幫助,首先他學會了怎樣待人接物,怎樣運用新知識,再者,他們的自信心也樹立起來了,因為客人老師們都是寬容而耐心的,當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老師們都能進行細心的引導,雖然同學們的程度不一樣,有的起先還有點羞澀,但最后每個人手里都握著禮物,臉上都洋溢著同樣開心的微笑,我當時的心情和他們一樣快樂。我想只要孩子的自信心能樹立起來,那么學習英語對他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而這就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成功。
(4)師生隨著歡快的節(jié)奏唱兒歌,在放松的同時對本課知識進行歸納,梳理以及鞏固。
老師將課文的重點句型巧妙地串成一首兒歌,在快節(jié)奏中帶領同學唱起來、跳起來,讓學生再次對本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至此,本課的教學內容已經接近尾聲,我重放重慶的圖片,在悅耳的音樂中結束新課,布置作業(yè)并鼓勵學生熟練掌握語言,以新世紀小主人的風貌迎接客人,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一點膚淺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各位專家領導和同行們指正。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在平時的每堂課中多想、多做、多嘗試。我們的外語教學必將不斷迎來教育的春天。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體系
蘇版教材第八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生命的壯歌》。本次說課以第二篇短文的教學程序為例。
蘇版教材的基本特點是凸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所選課文都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極力倡導學生關心自然,關愛生命,促進人類和環(huán)境的和諧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這篇課文就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組成的生命壯歌。雖然兩篇文章的題材不同,主題卻相似,都是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像特寫鏡頭一樣的再現了動物逃生的悲壯場面。謳歌了區(qū)區(qū)弱小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生精神。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從容赴死的壯舉,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生命橋”這篇文章真實的再現了羚羊頑強的品格和極好的群體精神。面對著強大的敵人,他們常常誰也不愿獨自逃生,寧肯同歸于盡,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凄慘景象。課文中以樸實、蒼涼的筆調勾畫出了一副“生命的橋梁”圖,深深的揪痛人們的心。
二、學情分析
在學生學完“蟻國英雄”之后學習“生命橋”這篇短文時,學生已經能初步感受動物之間的這種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在學習方法上,他們基本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將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但是,羚羊生活的實際離學生的生活是很遙遠的,平時又很少涉及這種哺乳動物的知識,尤其是對他們的生活習性和良好的群體精神缺乏認知,因此對羚羊的認識不夠全面,這都將影響著他們的閱讀和感悟。
三、重點難點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小羚羊,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兩個只識不寫的字“澗”“瞪”。能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一篇短文。
2、通過閱讀感悟,能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
3、把課堂內的學習向課外拓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廣泛、深入地閱讀有關文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目標:
1、在閱讀中感受羚羊合作團結,勇于獻身的精神。
2、通過學習,樂于去了解羚羊以及其他動物的感人故事,增加對動物的了解和對生命的感悟。
五、課前準備:
搜集羚羊的資料,了解這一瀕臨滅絕的動物。
六、教學程序設想:
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適當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的發(fā)展。
為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采用“以讀促講,以講促悟”的教學方法,并努力構建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與探究中朝著預期的目標邁進。
這是一篇扣人心弦,催人思考的文章,在學了“蟻國英雄”后,學生的靈魂深處已經受到了較大的震撼。在這時,如果教師要一味的堅持以煩瑣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思考與感悟反而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嚴重的是強占了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權利。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1、以讀促講,讀中感悟。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學應該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創(chuàng)造的情趣。
。1)以個性化的閱讀取代煩瑣的分析。“生命橋”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詞語,是能讓每個讀者流淚滴血的題目。在學習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借助前一節(jié)課學習“蟻國英雄”的學習方法,自己選擇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動的,并在空白出適當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在書旁批注,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直接跟作品與作者對話的機會,同時也把學生推進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個性化的閱讀,選擇性的學習,是尊重生命個體的表現。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認識上的一種差異,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傾聽不同的心聲。在各種各樣的讀中,他們記憶中的相似模塊被震醒激活,深藏在體內的激情被點燃。此時,教師聲情并茂地闡述,娓娓的深情,就把學生、作者和文本一起帶進那蒼涼、悲壯的一幕之中。
。2)以多樣化的朗讀渲染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則是學生直接抒發(fā)情感的最佳時機。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過懸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壯神圣的場面出現在讀者眼前的時候,怎么能不為之動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墜落換取了年輕的羚羊的重生,這是何等的從容、令人震驚呀!年輕羚羊那種一心想著別人,心中裝著他人的可貴的團體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輕讀、默讀、齊讀、引讀、小組讀、個人讀以及聽、評、想中,學生的心與那些命運坎坷的羚羊連在了一起,他們不禁為人類的殘酷舉動而感到鄙棄,發(fā)出強烈的控訴。
。3)以課題為靈魂提高語感能力。課題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在課堂教學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為什么說“蟻國英雄”和“生命橋”是一首生命的壯歌呢?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再引領學生再回到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刻體會課題的含義。比較內容與主題時,學生發(fā)現兩篇文章都是再現了動物在面臨逃生的悲壯場面,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正是因為他們的壯舉才贏得了他人的生命的。這才是一首真正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的獻身壯歌呀。
2、舉一反三,遷移延伸
遷移是高素質的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力的表現,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核心。在學習“蟻國英雄”這個故事時,學生就已經總結出了學習的方法:初讀感知文章內容,精讀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讀表達情感。這時學習“生命橋”,學生就能把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從而激活大腦中儲存的以有的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學生在課內習得的策略又將推動課外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生活實踐中,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自主合作,持續(xù)探究。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實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學生有探究、獲得新體驗的需要,有被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有承擔責任的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還要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思維能力,在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潛能。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放學生的身心,教學才會有源頭活水噴涌而出。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材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質疑,討論,研究。在學生讀過文章畫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對話過程。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聆聽同學的發(fā)言中生成新的觀點,真正走上了學習的主導地位。
在全課教學結束之際,播放一段有關羚羊的現狀的資料,并意味深長地講述:對于任何一種物種都是地球的財富,更是我們人類的伙伴,切望避免,當我們的后代需要了解它時,卻只剩下皮毛、標本和照片了。學生才建立起的對羚羊的關切熱情就會促動他們自由地閱讀,積極地探索未知的領域,這樣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正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
在此基礎上,我提供了大量的人類的感人“生命橋”的故事。例如洪水中,美國的“9.11”事件中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不僅僅是動物,人類也是這樣的。
課本只是學習的載體,要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巨大教育功能,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我們要努力使每一堂語文課成為學生繼續(xù)學習探究的起點,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繼續(xù)學習,不斷認識生命的價值。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的第一篇課文《秋游》。
一.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tài)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 象,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yǎng)其語感。
四、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法與教法相適應,采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勗捈と,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炎熱的夏季過去了,秋姑娘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發(fā)現了嗎?(生自由說)在這金風送爽、天朗氣清的美好的季節(jié),有一群小學生,跟著老師去郊外游玩。想不想知道他們去哪游玩,看到了什么,玩的開心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感悟;
1、師范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漸漸”,指導讀好漸漸。用漸漸說一句話。指導朗讀。
2、(課件播放藍天白云畫面),你們看到什么?覺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樣?(美)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描寫秋天的天空? 女生讀課文。 生討論交流:(1)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樣的?(2)除了藍天還寫了什么?白云像什么?(3)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它們有時像白兔,有時像綿羊,聯系平時所看到的來說說天上的云還像什么?句式練習(課件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 ),有時像( ),有時像( )。指導朗讀。
3、(課件播放田野畫面)說說農田的景色。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農田的美景,男生讀。小朋友,你們覺得農田美嗎?美在哪里?(學生自由討論,師相機板書)你能來說一說,田野里稻子黃了,黃得怎么樣?高粱紅了,紅得怎么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嗎?可以只說一種,也可以說兩種,能說三種就更好了。(課件出示句式):農田里,稻子黃了( ) ;高粱紅了( );棉花白了( )。學生練說。(各自練,指名說)指導朗讀。
4、(課件播放田野畫面)同學們在郊外玩得怎樣? 書上是怎么寫的?師引讀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開心嗎?(板書:開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開心?請小朋友邊讀課文邊圈畫相關的詞語。指導理解。練習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ㄈ┱n外拓展,深化主題;
1、(課件播放秋天果園的畫面),看后練說秋天到了,果園里( ),( ),( )。
2、(課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畫面看后練說,秋天到了,大雁( ),楓葉( ),許多樹都( )。
3、欣賞了秋天的美景,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些什么?
。ㄋ模┡錁防首x,升華感情
說課稿 篇7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死攸關的燭光》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從三個維度設計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聯系課文內容對重點詞語進行解釋。
。2)技能目標: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zhèn)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3)情感目標:感悟母子三人的愛國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母子三人語言、神情、動作等所表現出來的沉著、機智、勇敢。難點: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二、發(fā)揮主導,說教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危機
由于本文是距離學生非常遙遠又特殊的時代的故事,對于毫無體驗的他們,唯有情境的再現才能使他們有更大的觸動。因此在新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a、播放二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施暴的畫面,配上音樂,加以收集來的資料解說,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軍的殘暴。b、以“如果生活在戰(zhàn)爭時期,你要為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引起爭論。并牽引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命懸于一燭”“戰(zhàn)斗的勝敗懸于一燭”“國家安危都懸于一燭”的危急形勢。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與文本相應的氛圍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為體會主人公的勇敢、機智、鎮(zhèn)定作好鋪墊,萌發(fā)探究故事發(fā)展的興趣!
2、以讀為主,師生互動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物我回響交流的過程”。由于各人經驗、體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對話”的結果必然也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在課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讓出來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使學生在自己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構建自己的認識。然后通過教師的“挑撥離間”引導學生再與文本對話,尋找說服對方的理由,讀中探究,以讀促悟,以想象補白促悟,在師與生的對話中得以引領,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并使學生在人物的品質面前怦然“情”動,這樣,教學重點已初步突破。
三、突出主體,說學法
為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法
組織學生交流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敵人周旋,他們各是怎樣表現,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表達,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想象。
2、情感體驗法。在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表演話劇,使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身臨其境,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
3、辯論法。絕密情報最終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到底是誰挽救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呢?通過這一問題的創(chuàng)設,生與生在討論中激發(fā)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在辯論中所積蓄的對人物的贊賞之情、敬佩之情噴薄而出,實現以情激情,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抗拒戰(zhàn)爭、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4、創(chuàng)造法。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yè),通過老師稍稍的把關后,做自己想做的,學生興趣倍增,使課文完而情不滅,并能通過一些實踐作業(yè)去感染更多的人!
我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流程
。ㄒ唬┣榫充秩 聚焦“危急”
1、播放二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施暴的畫面,配上音樂,加以收集來的資料解說,使學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軍的殘暴。
2、如果生活在戰(zhàn)爭時期,你要為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
3、母子三人現在處于什么樣的情境?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
(二)辨中感悟 感受形象
情勢是如此危急,母子三人的生命與這生死攸關的燭光生死與共,怎么辦?怎么辦?母子三人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
2、小組交流:三人的動作、神情、語言等方面的表現,強調重點詞語的作用。
3、班里匯報
。1)伯瑙德夫人的表現,“輕輕地”說明了什么?
。2)兒子雅克的表現,“從容地”說明了什么?
。3)小女兒杰奎琳的表現,“鎮(zhèn)定地”說明了什么?
4、思辨:“絕密情報最終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到底是誰挽救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呢?”
a、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b、學生快速讀課文,找需要的內容,仔細琢磨,尋找理由說服對方。
c、討論:母親,兒子,小女兒各自的表現
d 引導學生歸納是:全家人的貢獻,小女兒起了關鍵作用。
5、句式練習
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扣人心弦的戰(zhàn)斗中,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說一兩句話。伯腦德夫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女兒杰奎琳……
。ㄈ┛垲}抒懷 提煉重點
過渡:同學們,我們共同感受了一個驚險而感人的故事,你的腦海出現的最多是什么?
1、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如此危險的情勢卻被母子三人化解了,他們是靠什么做到的呢?(熱愛祖國)
3、此刻,你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呢?學生暢說。
。ㄋ模⿲W做導演 情感體驗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為可以安排幾個場景?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么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后設計表演的要領。
3.組織學生交流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輕輕地”,討論:為什么要輕輕地吹滅蠟燭?
4.在學生“導演”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表演。
。ㄎ澹┩卣寡由 作業(yè)開放
1、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1周年之際,讓我們發(fā)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zhàn)爭,擁抱和平!
2、猜一猜:下一次的絕密情報會藏到什么地方?
3、《生死攸關的燭光》永遠亮在我們的心里,帶給我們永恒的感動與震撼。知道了這個故事,同學們下課后最想干什么呢?學生自由設計作業(yè)。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十五章第四節(jié)——《動能和勢能》。本節(jié)教材在學生學過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學生對能量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本課內容為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動能、勢能的概念。
(2)讓學生掌握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了解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2)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歸納概括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
(1) 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 探究決定動能、勢能的因素。
。ㄋ模┙虒W難點: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ㄎ澹┙叹邔W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斜面、帶孔的小車、木塊、鉤碼、直尺、不同質量的小球、一盆松軟的泥砂等。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求知欲更強,認識事物的興趣更濃,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新課程理念認為: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的教法:實例教學法和實驗探究相結合。
學法: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的方法 。
教學手段:以實驗教學為主,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
四、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jié)課的設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中注重了知識點的條理性和層次性。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聯系實際,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結論的出現,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實驗探究為主線,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視頻(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學生看完后會感到迷惑不解:“小小的飛鳥為什么會撞傷堅硬的飛機?”由此引出課題:《動能和勢能》。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兩幅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分析:風、汽車是否做了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能量的概念。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能量的單位: 焦耳, 簡稱:焦, 符號是: J
2、動能
(1)在講解動能的概念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圖一: 風吹著帆船航行, 流動的空氣對帆船做功。圖二:流水推動水輪轉動,水對水輪做功)。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運動的物體能夠做功,他們具有能量”,引出動能的概念。
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具有動能的物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探究一: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老師提出問題:狂風能撼動大樹,而微風只能搖動樹葉,說明動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先讓學生猜想(鼓勵學生,敢于猜想才會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此時,老師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然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展示本人在教學中的片斷)。記錄數據,分析思考,得出結論,最后進行交流評估。(整個探究過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重力勢能
(1)“重力勢能”的概念難以理解,我讓兩個學生做以下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分析:被舉高的鉤碼做了功,具有能量。引出重力勢能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具有重力勢能的物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探究二: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在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讓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實驗器材,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再讓兩個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實驗(學生邊演示邊講解)。然后記錄數據,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
4、彈性勢能
(1)啟發(fā)歸納:多媒體出示一幅射箭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彈性勢能的概念: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加深理解:你能舉出物體具有彈性勢能的例子嗎?(張開的弓、拉開的彈弓、彎曲的撐竿、壓彎的跳板、形變的網球及網球拍等。)
(2)老師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實例得出決定彈性勢能的大小的因素:彈性勢能的大小與材料及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勢能。 與其他形式的能一樣,動能和勢能的單位也是焦耳,符號是J。
。▽W習這一內容,始終是尊重學生的想法和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得出相關知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老師加以歸納總結。 (學生通過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回憶和概括,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第四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課堂反饋:
學生思考并回答引入課題時提出的問題:“小小的飛鳥為什么會撞傷飛機?”(使課堂首尾呼應)。
練一練:
1、下列物體具有何種形式的能量:
升空的火箭: ;
正在下落的雨滴: ;
被拉長的橡皮筋:________________;
在水平鐵軌上行駛的火車___________ ;
被起重機吊在空中靜止的貨物 _________。
2、 唐詩中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這動人的詩句生動、形象地反映
了這條大河蘊藏了大量的 能。
3、一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物體的( )
A.動能增加,勢能減小 B.動能、勢能都減小
C.動能不變,勢能減小 D.動能、勢能都增加
4、思考:如果一塊石頭靜靜地躺在高山上,它是否具有能量?
。ㄍㄟ^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分析資料:城市道路上的最高行駛速度v(km/h)
同車型的限制車速不一樣?(讓學生體驗學有所用的喜悅)
五、板書設計
為了使學生對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15.4 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能量的單位:焦(J)
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動能影響因素:質量、速度
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重力勢能
影響因素:質量、舉高的高度
3、
彈性勢能
4、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轉化法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層次性,注意了密切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研究新課標,深層次挖掘教材,虛心向同行學習,提高教學水平。我深刻地領會到“教無定法,學無止境”。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內容編排:“語言和宗教”是本章繼“人種和人口”之后的又一基礎人文地理知識,從日常交流用的語言和精神領域的宗教信仰兩方面介紹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主要語言”部分,講述了世界上使用人數較多,使用范圍較廣的語言是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學生應能結合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圖說出這幾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此外,學生應通過“閱讀”材料,簡要說出語言分布范圍的變化和與人口遷移有關。
“世界三大宗教”部分,闡述了三大宗教的源地、起源時間,又給出了典型建筑的圖片,學生要根據分布圖說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區(qū)域,并根據不同的宗教特色,進行尊重宗教信仰的教育。
本節(jié)內容與前面學過的相關知識與后面將要學的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聯系緊密,是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
2、說重點、難點、關鍵:本節(jié)重、難點合二為一,即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這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需要。關鍵是通過讀圖獲取地理信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本節(jié)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圖,說出六大語種的名稱及分布地區(qū)。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圖,說出三大宗教的名稱及分布地區(qū)。
過程與方法
(1)圖文對照,完成板書表格的填寫。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圖片資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資料,展示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討論:怎樣讓漢語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二、說教法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結合地理課教學實際,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讀書法與讀圖指導法相結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學法是讀圖法和填表對比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判別能力。
教具準備采用投影儀、掛圖等,以輔助教學。
三、說程序
1、情感交流,并用英語宣布上課,從而過渡到“語言”相關知識的學習。(約用2分鐘)
2、教學過程和方法:師通過板書畫表引領學生學習,并展開分組合作方式學習。(約25分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約5分鐘)每講完一個環(huán)節(jié)后,適時出示相關練習進行情感教育。尤其是討論怎樣讓漢語分布到全世界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情感教育推到高潮。
4、總結(約2分鐘):采取學生整理筆記方式進行總結,并提問本文講了哪兩個方面的知識,師根據生答板書課題--語言和宗教。
5、知識運用:采用問答式進行。(約10分鐘)
6、課外作業(yè):搜集宗教風俗的相關材料,同學間相互交流,進行合作。(約1分鐘)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一部分設計語言方面的表格,二部分設計宗教方面的表格,三部分是通過學生總結,師板書課題--語言和宗教。
這樣做使教與學條理清晰,對比明顯,有利于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利于對地理知識的整理和記憶。
五、附板書 略
【【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8
【精華】環(huán)保教案模板匯總9篇02-20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2-02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6篇01-11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五篇12-08
【精華】學生實習報告模板匯總八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