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說課稿范文合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歌聲與微笑》是由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為a小調,4/4拍。本曲以樸實的語言表現(xiàn)出當代少年兒童講文明、懂禮貌、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團結友愛、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旋律采用自然小調寫成,親切而甜美。在兩個樂句的第一樂節(jié)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裝飾的八度大跳,它與歌詞的音調十分貼切,因而增強了口語化的色彩,唱起來很容易上口。第二樂段為二部合唱,兩個聲部間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種豐滿、和諧的和聲效果。因此,這個樂段具有熱情洋溢、充滿希望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
教學目標
1、充分感受、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聲與微笑》。培養(yǎng)珍愛友誼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聲與微笑》,表達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中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意識,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教學設計
有感情的復習歌曲《我們美麗的祖國》。
初聽歌曲《歌聲與微笑》引入新課。
有表情的朗讀歌詞,要求吐字清晰、靈巧。
認識變音記號“!。
練習二聲部,要唱得和諧、統(tǒng)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邊唱邊律動。
小結。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科學》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6節(jié)《眼和視覺》第2課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下面我從七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將透鏡中物理一章的內容濃縮到一節(jié),并提前到七年級開設,內容多、難度大。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在該節(ji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對透鏡了解的延伸,又是凸透鏡應用的理論基礎。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有別于以往驗證式實驗,它需要學生自己去尋找規(guī)律,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特別是對分界點的尋找。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的學習中對像有了一定的認識,會從三方面描述像的性質,學習了凸透鏡的相關概念及三條特殊光線的畫圖。
學生早已熟知放大鏡成放大像,因而對“凸透鏡成像”的認識也受此局限,對它能成很多性質的像不易接受,且易混淆。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科學思維的啟蒙階段,特別是分析歸納能力不足,對規(guī)律的概括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兩點分析,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用光具座找到凸透鏡成的各種像,會描述像的性質并記錄物距和像距,學會從記錄中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2)會初步將生活中的凸透鏡與成像規(guī)律聯(lián)系起來。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經歷提問、猜想、實驗、歸納等探究過程。
(2)學習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體驗發(fā)現(xiàn)的喜悅。
。2)使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科學原理。
四、重點、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組織、指導學生完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探究實驗。
難點:引導學生歸納并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五、教學法
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問題導學,推進探究;充分探究,自主建構;利用軟件,突破難點;口訣總結,幫助記憶。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5分鐘)
師:找出教室中的凸透鏡。(聯(lián)系生活、復習凸透鏡的概念)
生:投影儀、放大鏡、攝像頭、裝水杯(透明、圓柱形、已裝水)、一滴水、眼球……
讓學生拿起身邊最熟悉的水杯(或放大鏡)做一組實驗:
、偈治账,觀察手指所成的像;②將手緩慢遠離水杯,透過水杯觀察手指所成的像。
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用水杯近距離看手指,看到正立、放大的像;用水杯遠距離看手指,像倒了,有時放大、有時縮小。
【提出問題】
同樣是凸透鏡成像,為何差別如此大?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此時學生心中充滿了疑問,請他們把自己的疑問說出來交流,學生可能提出:①凸透鏡什幺時候成放大的像,什幺時候成縮小的像?②為什幺會有時成正立的像,有時成倒立的像?③凸透鏡成像究竟有何規(guī)律?……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自然地引出課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樣從學生身邊抽象出科學問題,拉近了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帶著疑問,能較快進入探究狀態(tài)。
(二)問題導學,實驗探究(27分鐘)
1.實驗準備(9分鐘)
如何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刻學生對實驗思路還不清晰,為了顯化“物距”這個自變量(雖然焦距、像距也是自變量,學生目前只對物距有感性認識),我設置了下面的環(huán)節(jié):
【猜想假設】
請同學們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與什幺因素有關?請說出猜想的根據(jù)。
結合水杯分析,學生很容易找出:“物距”會影響凸透鏡成像的性質。為了驗證猜想,實驗思路是:改變物距,找到不同物距下的像,觀察比較像的性質,找出變化的規(guī)律。
【實驗探究】
教師出示實驗器材進行介紹,燭焰是被成像的物體,凸透鏡焦距為10 cm,光屏用來承接實像。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光具座,我首先讓大家觀察它的結構特點推測各部分功能。學生首先注意到標尺,它能測物、鏡、像的位置,進而算出物距和像距;其次是滑座,用它改變物距,很方便;最后是導軌,它能保證物、鏡、屏在一直線上。
接著用幻燈片出示實驗注意事項和操作順序,以幫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隨時能得到參考和提醒。但學生“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因為他們并不理解“為什幺要這樣做”。為了落實操作要求,我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深化實驗注意事項,培養(yǎng)探究精神):(1)如果鏡或屏偏高或偏低,像會出現(xiàn)在光屏的什幺位置?(2)怎樣找到成在光屏上的清晰像?(3)如何找到所有類型的像而無遺漏?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一一演示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操作。如,鏡偏高、鏡面傾斜、蠟燭不豎直、凸透鏡太靠邊等情況,讓學生觀察結果。學生切身體會到:物、鏡不動,光屏前后移動時,屏上圖像會出現(xiàn)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細微變化,而像是指輪廓最清晰時的圖像,且位置是唯一的。為了保證實驗數(shù)據(jù)完備(讓蠟燭和光屏都有較大的范圍移動),凸透鏡應固定在標尺中央,蠟燭應由遠及近逐一找像。最后用口訣總結實驗順序:標尺中央固定鏡,根據(jù)焰心調鏡屏,將物移到最遠處,移動光屏找到像,由遠及近移蠟燭,不同物距像找全。
實驗準備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教師要充分預設,排除可能的障礙,除了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還要引導他探究為什幺要這樣做?這樣才能將實驗要求內化為規(guī)范操作,進而減小實驗誤差、提高實驗效率。
2.分組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18分鐘)
學生每四人一小組,按下面的5個問題進行探究,并在表中進行相關記錄。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自官當中學的參賽選手,我說課的標題是《中國石拱橋》。我說課的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等。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石拱橋》是篇事物說明文,它是按總分總的結構順序來說的。先總說石拱橋的特點,接著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久、美、堅的共同特點,最后說我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本篇課文是八年級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說明文,因此要作好說明文的入門指導工作。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特點以及初二學生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說明的順序。
(2)學習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3)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fā)學生贊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1)說明事物應抓住事物的特點。
(2)選取代表性事例說明事物。
二、教法與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演示、投影、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法、討論法、歸納法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達到不但使學生愛學,還要使學生會學,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適當輔以多媒體技術,嘗試一種較為寬松的學習方法,使語文學習具有開放性。
三、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我遵循“教學——探究——歸納——應用”的原則,為了落實教學的重、難點我的教學將按照“整體感知——研讀品味——自由探討——拓展延伸”這一流程進行。
A、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教師出示一組橋的圖片,讓學生自由說出橋的名稱
……是啊,橋的出現(xiàn),方便了交通,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讓學生自然、親切的走進語文課堂,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ǘ┙處熍錁贩蹲x課文或聽錄音
朗讀要求:①明確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②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1、石拱橋的特點是什么?
2、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
3、本文按什么順序說明的?
聽讀之后,學生討論明確三個問題,教師用投影片或課件顯示。
B、研讀品味: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說明。那么作為杰出代表,它們又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自然過渡到趙州橋的學習)
研讀④⑤小節(jié)趙州橋部分。展示課件:趙州橋圖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2、以上四個方面的特點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結合“不僅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分析。
3、這兩段文字運用了什么說明順序?哪些說明方法?
4、畫出趙州橋平面示意圖,標上各部分數(shù)字,評選十篇優(yōu)秀作品展示,找出五篇較差的作品,讓學生互相糾錯,找出存在的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有的可能畫在兩端,進而讓學生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歸納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繪制平面圖,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享受成功的歡樂。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重點解決第1、2問)
弓形獨拱
拱肩加拱結構堅固(而且)
拱圈拼成
。ㄕ故28道拱圈剖面圖)
結構勻稱形式優(yōu)美(不但)
教師用課件顯示趙州橋的特點
C、自由探討:
1、運用學習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動,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特點?
。ń處熡谜n件展示盧溝橋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參考課文內容來介紹。對學生說明文的口語訓練)
用課件展示盧溝橋的特點。
2、討論:從內容、順序及說明方法比較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教師小結:以上我們通過介紹趙州橋、盧溝橋的特點,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下面進一步分析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D、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
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書或筆。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不僅起到了復習所學內容的作用,還訓練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
附、板書設計
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獨拱)
中國石拱橋
盧溝橋(聯(lián)拱)
長虹大橋
解放后
雙曲大橋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筆算整數(shù)加減法已經熟練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shù)的形象支撐,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shù),也為學習本課做了有力的鋪墊。加、減法結合元角進行教學,以便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來初步學習小數(shù)的加減。本節(jié)課內容是為以后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打下基礎。小數(sh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可以迅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學生體會處處有數(shù)學,融生活課堂于一體。數(shù)學的價值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根據(jù)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知識來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購物”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能用小數(shù)的相關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排囵B(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我班學生的知識基礎,我認為教學重點是主要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shù)點對齊”就“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的道理。教學難點就是在計算過程中體會算理,加深對小數(shù)加減法的理解。
四、說教法和學法設計
我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以及現(xiàn)在的孩子接觸錢的計算方面經驗比較豐富的條件下,我準備這節(jié)課主要用演示法和講授法,借助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數(shù)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教師主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诖苏J識,本課教學注重活化教材、強化體驗、深化應用。采用“課前鋪墊——課中探索——課后延伸”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整體建構的自學指導、檢查點撥、探究規(guī)律、回歸系統(tǒng)。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以及他們所學的整數(shù)極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都能在本課的學習中發(fā)揮積極的遷移作用。課前進行已有知識的鋪墊,課中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形成能力。在學習中體驗競爭、合作的快樂;課后延伸體現(xiàn)知識的價值,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五、教學程序
。ㄒ唬⿵土曚亯|。
1.復習幾道名數(shù)互化題。
2.利用商店里文具價格復習整數(shù)加減法的筆算題,.復習整數(shù)加減的法則?吹綀D片,你們了解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看到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能自己列豎式解決嗎?指名匯報。,注意選擇性的指名叫兩名同學上黑板板書。叫同學們當小老師,你們認為這兩位同學的豎式對嗎?為什么?然后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歸納整數(shù)的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并一起來讀兩遍。(我這樣做,主要是讓學生讓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重新喚醒,讓學生利用遷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識。找準本課學習的切入點。)
。ǘ┞(lián)系生活情境導入
師:還是剛才這家商店,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jié)的到來,商店的商品打特價,你們仔細看,原來的這些文具的價格有了什么變化?(變的便宜了)。這些商品的價格你們都認識嗎?想想你們剛才的問題在結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試著在作業(yè)本上算一下?梢杂酶鞣N方法來計算,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來。指名叫學生口答,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同樣請兩名學生來黑板上板書,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鼓勵學生的'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只要算對就要予以肯定。)仔細看看現(xiàn)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對了,現(xiàn)在的算式是小數(shù)來加減。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ㄈ┤n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小數(shù)加減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相同數(shù)位對齊 小數(shù)點對齊
0.8+0.6=1.4(元)
說課稿 篇5
一、分析教綱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新入選的一篇閱讀課文,它講述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這兩樣小朋友們都喜歡的東西,讓松鼠和小熊這兩種可愛的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維系、發(fā)展他們倆之間友誼的紐帶。
新的《語文課程規(guī)范》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以同學閱讀為前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同學的閱讀。倡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著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讀中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內心變化過程正是其友誼加深的過程。
3、展示同學的扮演才干,讓同學在扮演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根據(jù)同學情況確定教學方法
根據(jù)低年級同學生性活潑的個性特點,我采用了“讀中感悟、探究明理、扮演體會”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以讀為主,多讀少講,讓同學在讀中感悟、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同學為主體,布置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規(guī)范》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同學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同學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老師的導入語,激發(fā)同學讀書的興趣,同時引導同學對課題質疑,可以讓同學在讀書的時候能帶著問題去讀,這樣讀書就能夠讀得更仔細、認真。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讓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自身讀課文,對全文有個初步印象,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而且在讀書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讀要求,讓同學明白自身應該怎樣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這樣就能夠讓同學在讀書時做到有的放矢。
3、 細讀課文,探究明理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充沛利用課文的三幅插圖,讓同學能夠更形象生動地理解課文 。而且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考慮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不讓同學的思維限制于一個固定的方框里,更有利于激發(fā)同學獨特的想象力。
4、 整體梳理,加深印象
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因此,讓同學在細讀課文以后再一起回憶梳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鍛煉同學整理歸納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5、 扮演體會,鞏固提高
設計扮演課文內容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因為低年級的同學活潑好動,喜歡表示自身。而且在扮演的過程中,同學融入了自身獨特的體會,能夠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的內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同學在邊動邊說邊演的過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書設計,突出重點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108頁的數(shù)學廣角例1,也就是重疊問題。我先說說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1. 數(shù)學廣角是新課程增設的內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實它是屬于小學奧數(shù)的一個教學內容,但是現(xiàn)在要拿來面對班學生進行教學,無疑在內容上要進行簡化,在教學上要進行細化,不然的話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節(jié)課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shù)學知識。 集合的知識體系集合是比較系統(tǒng)、抽象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數(shù)學中最基本的思想。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shù)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對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但還沒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而以后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圖形分類,需要一定的標準,這種分類思想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這些都只是單獨的一個集合圈。本節(jié)課教材例1借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了集合的有關思想,并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shù)。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用直觀圖(集合圈)表示“重疊現(xiàn)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觀圖各部分的意義,特別是重疊部分(交集)的意義,掌握根據(jù)直觀圖列式計算總數(shù)(兩個集合的并集)的方法。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2、 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并能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 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初步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3、說重點與難點
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都是: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并能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描述。
二、 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 三年級學生 來說, 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 向 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幌胂竽芰σ灿赡7滦院驮佻F(xiàn)性向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過渡;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學生對重疊問題的理解,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我用:
提問誘導法。
直接觀察法
操作發(fā)現(xiàn)法
來組織學生開展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在獲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 、學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建構知識。因此我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本節(jié)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為:
動手操作法
觀察發(fā)現(xiàn)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讓他們在猜一猜,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來理解重疊的含義,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下面我說說我的教學程序
一)【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腦筋急轉彎,激趣導入
我先出示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這里誰的身份最特殊?為什么?估計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學生能夠回答出來。而其他學生在這幾位學生的解釋下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身份特殊的媽媽既是媽媽,又是女兒的重疊身份。這樣,通過腦筋急轉彎為后面學生理解重疊打下基礎,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
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具@個環(huán)節(jié)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 】
(一)、認知沖突,直觀感悟
1、觀察表格、收集數(shù)據(jù)
我用課件出示一張參加語文、數(shù)學課外小組情況表,讓學生觀察
再問學生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估計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來報語文的有8人,報數(shù)學的有9人,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8人,9人。對學生進行肯定的評價以后,我指著板書又問那你們說報語文小組的和報數(shù)學小組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我估計一部分學生會說17人,8+9=17.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說不是17人,這時,我請這些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為什么說不是17人。學生會說有些人是兩個名字的,不能算兩次。我首先對這名學生給予贊賞:你觀察得真仔細!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點
2、發(fā)現(xiàn)問題
我引導其他學生觀察有幾個學生是兩個名字的以后,問學生兩個名字是什么意思?學生會說說明他既報了語文組,又報了數(shù)學組。對回答的學生,我會及時表揚:你這句話說得真好。 既……又……
數(shù)學最重要的是思考,沒有思考的課堂是無效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不斷深入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在解答出現(xiàn)分歧時, 激發(fā)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
(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集合是系統(tǒng)抽象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對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是不現(xiàn)實的。這需要老師幫學生搭好思考的舞臺。因此,我本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先畫好了兩個不同顏色的集合圈,分別表示報語文小組和數(shù)學小組,讓學生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從生活實際中親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們親身體驗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1、 貼一貼,請一個小組的學生上臺把我事先準備好的寫好姓名的小紙貼到對應的圈里面。
2、議一議,畫一畫,小組之間商量一下遇到兩種都報的同學,應該把名字放到哪里?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
在學生畫的時候,我在課堂巡視,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
3、小組匯報兩樣都報的同學應該在哪兒,得出結論。
通過前面的活動,我想學生這時會移動兩個圈,把它們交叉在一起,把兩樣都報的同學放在交叉處。這時,我讓全體學生一起表揚上臺演示的小組,讓學生體驗生生互評的快樂。
4、我在黑板上指著學生擺好的集合圖問一問:藍圈表示什么?(報語文小組的)黃圈表示什么?(報數(shù)學小組的)中間交叉的部分呢?(既報數(shù)學小組,又報語文小組的)左邊表示什么? 更明確地應該怎么說?(只報語文小組的。)右邊表示什么? 更明確地應該怎么說?(只報數(shù)學小組的。)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嚴謹性是數(shù)學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數(shù)學的教學,最重要的不是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而是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所以,從小就給學生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嚴謹性的培養(yǎng)。因此,通過五個問題,引導學生整理思路,明晰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只報語文小組的,只報數(shù)學小組的,既報語文小組,又報數(shù)學小組的。這樣,既美觀又直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
(三)、思維碰撞,掌握算法
1、根據(jù)黑板上的板書,讓學生算出總人數(shù)。
有了前面的基礎,我估計學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8+9-3。這時,我請學生反饋自己的算式,并讓他說一說是怎么想的?重點說一說為什么要減去3。說話其實是整理自己思路的一個過程,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明晰為什么要這么算。
2、歸納揭題
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數(shù)學廣角中的一個重疊問題,同時板書 數(shù)學廣角 重疊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畫一畫這樣的重疊圈,幫助理解。它又有另一個名字,韋恩圖,是100多年前英國名叫韋恩的邏輯家想到,后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讓你的名字流傳千古。
三、鞏固練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要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1)書本110頁第一題,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答案。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天鵝為什么要放中間?
。2)一群小朋友在操場排隊做操,小明排的位置從前往后數(shù)排第4,從后往前數(shù)也排4,這對一共有幾個同學?
(3)書本110頁第2題
。4)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數(shù)學小組的有15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13人。既參加數(shù)學小組又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數(shù)學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
這四個練習,從易到難,逐步遞進,我相信,學生通過這幾個題的聯(lián)系,可以很好地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
我提問學生今天我們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都有什么共同特征?都通過了什么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的?引導學生回顧整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概括。
這就是我這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
五、說說板書設計
我整節(jié)課的板書就是這樣(用手指黑板)。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本節(jié)課比較抽象的內容有簡潔的文字和圖解表述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課本第77頁。在學習本知識之前,學生通過學習,已經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幾個幾、幾的幾倍。掌握了乘法口訣,因此,本節(jié)課新的地方是:當每一份的個數(shù)相同時,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來算,滲透乘法分配律的思想。但本節(jié)課又不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從教材的意圖來看,本節(jié)課應該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進一步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自己的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理解5個3加3個3等于8個3的算理,充分體驗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故我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情景,提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進行相應的計算。
2、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生養(yǎng)成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并形成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
教學重點: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進行相應的計算。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思想。
為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并能很好地與課題聯(lián)系起來,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1、在解決問題情景中,計算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出發(fā),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所以一開始,我以圣誕節(jié)引入,請學生計算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的?
設計一連串的問題情景,蘊含了對學生而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即如何計算幾個幾加幾個幾,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
2、在自主探究算法中,充分體驗理解算法的算理。
所以在探究算法的時候,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中,我也充分放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然后幫助學生把思考的過程通過板書展示出來,但當學生表述不完整或錯誤時,及時給予幫助或糾正。讓學生在群體中呈現(xiàn)自己的算法,從中使學生體會到算法多樣化,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3、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在計算一共有多少個蘋果的過程中,我提供了三個類似的情景
5盤青蘋果 3盤紅蘋果 每盤3個
5盤青蘋果 3盤紅蘋果 每盤2個
5盤青蘋果 3盤紅蘋果 每盤4個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加了體驗的機會,也在腦海中對解決這個簡單的生活問題的數(shù)學模式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記。如果說一共有多少個蘋果?還是解決生活問題的話,我接著引導學生觀察3個算式,比較等式兩邊,什么不同,什么相同?通過板書整理,有意識的在生活問題和數(shù)學問題之間搭建起了橋梁。
4、認知構建體現(xiàn)算法優(yōu)化過程中。從剛幾個情景問題中,學生能出不體會到算法多樣化中存在的規(guī)律性,但這種規(guī)律有沒有普遍性呢?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題。
3盤青蘋果 每盤4個
2盤紅蘋果 每盤3個
讓學生的認知產生沖突,從而理解,當每份的個數(shù)相同時,才有5個3加3個3等于8個3這樣的規(guī)律。
5、在學生掌握了以上知識后,我又設計了書上題2這類的題目,從倍的關系上學生再一次體會乘法分配率的思想。
6、練習鞏固
在練習中,我先設計了讓學生直接計算結果,通過比較體會左右兩邊在計算過程的不同和結果的相同,體驗到選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的計算更
快速。而接著兩題的設計,便是今天所學內容的應用及拓展。探究感悟幾個幾加幾個幾等于幾個幾。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經歷從生活問題――數(shù)學模型建構過程構建認知,也讓學生從知道――體驗――理解,經歷具體――抽象――構建的過程。
說課稿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以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教材,從標題來看,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從內容看,學生學習了有價值的數(shù)學,教材在創(chuàng)設數(shù)學活動的主題與情境中,很自然的滲透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及人與自我等關系的價值。
【教學目標】
1. 通過事例體會生活中的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 通過熟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shù)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通過估一估、擺一擺等活動對大數(shù)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3. 培養(yǎng)學生克服數(shù)學活動中的困難,感受克服困難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感受大數(shù),認識千,萬。
【難點】充分感知一千,一萬有多大,理解單位之間的進位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 大正方體
【教法】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興趣。本課數(shù)正方體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聽為主動探究,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jié)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學法】學生是主體,本節(jié)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大數(shù),在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大數(shù),培養(yǎng)動手能力,體驗數(shù)感。
【教學程序】 課標指出教學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的自身缺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里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將數(shù)學活動置身于實施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現(xiàn)的機會。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置了如下四大環(huán)節(jié)。
一) 聯(lián)系生活,體驗新知
1.出示數(shù)幅圖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數(shù),激發(fā)學生了解探究大數(shù)的欲望。第⑴幅圖片是全校集會的圖片,可以讓學生試著估一估大約有多少人。第(2)幅是東方電視塔,讓學生讀數(shù),先比劃一下一米有多長,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約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長度。緊接著出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讓學生讀一讀,相機滲透愛國情感。接下來出示萬里長城和南京長江大橋的長度。讓學生在讀數(shù)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大數(shù)。
2.象這樣生活中的大數(shù)還有那些?與同桌說一說。
3.請同學匯報。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shù),板書課題:生活中的大數(shù)。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個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請同學們估一估,數(shù)一數(shù)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生經歷數(shù)的過程,出現(xiàn)了100,600,1000的結果,先聽學生匯報自己數(shù)的結果。不馬上否定學生的結論。
2、屏幕演示數(shù)的過程,先出示一列有10個,板書:一列是10個 。課件演示一層又由10列組成。板書:一層是10個10列 100個 演示:一個大正方體又由10層組成,帶領學生一起數(shù),100、200、3001000 讓學生理解10個10是一千。
3、認識萬 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生:1000個。二個呢?三個呢?(課件出示)九個呢?那么十個呢?生:一萬。
4、進一步理解千萬的實際含義。
1)我們的數(shù)學書大約有多少頁?生:100頁。10本這樣的書約有多少頁?生:1000頁。實際操作一下,讓學生比劃一下一千頁、一萬頁大約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團的圖片,10個這樣的千人合唱團共有多少人。生:一萬。請學生閉眼想一想那個場面。說感受。生:壯觀 熱鬧
5、填寫數(shù)位順序表
1)卡紙出示沒填完的數(shù)位順序表,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計數(shù)單位?生:個位,十位,百位。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認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萬位。請學生填寫完整。告訴學生萬后面還有很多數(shù)位,以后再學習。
3)體會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如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他們的進率都是10。
三) 應用新知,學以致用
我們運用今天的新知來解決問題。
1、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木塊組成。(教材31頁的說一說)
1)請學生先獨立數(shù),試做,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shù)的?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2、紅色涂出238個小方格。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方格的排列規(guī)律。生:用紅線圍出來的一個大正方形里面有100個小正方形。
2)涂出238個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來。
3)作品展示。
四) 回顧評價
1.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關于大數(shù)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的17頁。
【設計意圖】
綜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shù)學的緊密聯(lián)系。突出了實物感知,動腦數(shù)數(shù),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境中,認識了千萬,建立了良好的數(shù)感。鼓勵學生嘗試用數(shù)字刻畫出事物。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書簡潔有效,學生印象深刻。增加了運用,盡量讓學生去說數(shù)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