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古詩說課稿

時間:2022-11-05 15:04:1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說課稿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xiàn)代新詩相對應。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說課稿

古詩兩首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課《鋤禾》和《憫農(nóng)》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兩者相比,《鋤禾》難度較之《憫農(nóng)》稍大些。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nóng)》。然后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春曉》。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難易適中,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所以,學好古詩《鋤禾》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根據(jù)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

  第一教時:

  把《鋤禾》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學《憫農(nóng)》,補充學習《詠鵝》、《春曉》。

  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重。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畫面并板書:鋤禾)

  《鋤禾》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古郎月行》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而《鋤禾》這首古詩也比較簡單,但在理解意思時必須適當調(diào)換詞語的順序。那么,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nèi)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nóng)民在烈日下?lián)]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同情。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后的練習題,同時針對我校一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五個教學目標:

  1、 掌握5個生字:禾、午、粒、辛、苦,著重理解“鋤禾”“當”、“皆”“辛苦”這些字詞的意思。

  2、 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練背誦古詩。

  4、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5、 懂得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共享知識,在交流中得到知識。

  三、 基本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側重地作個解說。

  1、解詩題

  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行弄懂“鋤禾”的意思。教師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在這里,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說,學《憫農(nóng)》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憫農(nóng)”的意思。

  2、知詩人

  接著,向學生介紹本課兩首古詩原題就叫《憫農(nóng)》!朵z禾》原為第二首。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同時強調(diào)李紳是我們無錫人,他的詩很有名氣。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jīng)學了哪些古詩以及在課外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因為實驗班的孩子對于古詩的積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包c撥”在什么地方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說說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閱字典,聯(lián)系詩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于“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3?纯磮D,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在這里,要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后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課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學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于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誦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分4步進行教學:

  1、教師示范朗讀,確定基調(diào):嚴肅、較沉重。(教師范讀)

  2、采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shù)募记芍笇В罕热纾鹤x“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我要求學生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減慢速度進行朗讀。(教師范讀)

  4、反復練讀,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直至熟讀成誦。最后,教師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nèi)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當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夠大概說出意思就行了。因為畢竟才一年級,還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后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四、 作業(yè)設計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設計作業(yè)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計了這些作業(yè):

  1、 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

  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積累一些古詩詞,準備進行古詩朗誦大賽。

  板書:

  鋤禾

  解詩題:鋤禾

  知詩人:李紳(唐)

  明詩意:當、皆、粒粒皆辛苦

  誦詩句:嚴肅、較沉重

古詩兩首說課稿2

  教學要求: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chǎn)生的地名為曲調(diào)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diào),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

  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tǒng),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二課時

  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1)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zhàn)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zhàn)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1)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zhàn)亂不斷發(fā)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xiàn)英勇善戰(zhàn),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7、布置作業(yè)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板書設計 :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聯(lián)想言志)

古詩兩首說課稿3

  一、說設計理念

  古詩的教學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自由、充分的對話,在閱讀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再現(xiàn)詩中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二、說教材分析

  王維的《鳥鳴澗》和白居易的《暮江吟》。《鳥鳴澗》描寫詩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靜謐意境!赌航鳌吩娙诉x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后兩句寫新月東升的夜景。

  三、說教學目標

  1、理解《鳥鳴澗》和《暮江吟》兩首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鳥鳴澗》和《暮江吟》兩首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蕾p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乙呀(jīng)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ǘ⿲W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jīng)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ò鍟簹堦;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xiàn)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xiàn)碧色。你們看。ㄑ菔菊n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2句)邀請學生來讀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槭裁床挥谩翱蓯邸倍谩翱蓱z”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ㄈ⿲W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zhàn)賽”。

  總結我們學習的古詩學習的方法步驟

  1、讀熟練

  2、猜意思

  3、提疑問

  4、背熟練

  (四)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五)課堂檢測

  學習與鞏固

古詩兩首說課稿4

  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古詩教學與信息課程整合的意義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到:“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我上的《古詩兩首》是千古傳送,膾炙人口的送別詩,同是送別詩,但是詩人內(nèi)心的情懷卻截然不同。因為孟浩然要到柳如煙,花似錦的揚州去,詩人李白在詩中流露出的是欣羨之意。而元二即將出使的安西乃西塞邊陲,是不毛之地,前途茫茫,生死難料,所以詩人內(nèi)心自然無限凄涼。整首詩從語言文字上看,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練,節(jié)奏快,跳躍大,從敘寫的內(nèi)容看,它離現(xiàn)在的時代較遠,寫的人和事都和學生實際相距甚遠。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被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fā)揮。我在教學中,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我將信息技術與古詩詞的教學充分整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古詩教學中的優(yōu)勢,拓寬古詩教學的領域,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古詩教學與信息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有利于解決古詩教學中的難點;

  3、有利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局限;

  4、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

  三、古詩教學與信息課程整合的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描寫的景和情,感悟詩句描繪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想象和移情體驗,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四、古詩教學與信息課程整合的方法

 。ㄒ唬、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的最佳情境

  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在古詩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利用音樂、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情自然融入詩的境界。

  1、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時,配上一曲《陽關三疊》,那優(yōu)美蒼涼的旋律一下子就能滲透學生大心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詩人由于朋友遠去的惆悵,音樂與詩那種天衣無縫的結合,創(chuàng)設了古詩學習的良好情境,讓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拓展了思維空間。

  2、借助畫面,感受情境。一首好詩,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畫面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很多詩人追求的境界,而李白與王維的詩所表現(xiàn)的畫面感就越強,我在教學時,為兩首詩都設置了相應的畫,用豐富的色彩,整合的畫面,將詩中無形的形象變換成有形的視覺形象,讓學生感受畫中的情,畫外的音,領略文字的內(nèi)涵,體會古詩的意境。

 。ǘ、運用媒體,自主學習

  新課程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古詩教學中,我們也應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1、課前查詩人及寫作背景。上課前,布置學生查詢李白和王維的資料以及寫詩的背景,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教師幫助梳理總結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而且為學習古詩打下了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

  2、運用媒體,自主理解詩意。傳統(tǒng)的古詩的理解就是老師詳詳細細講,學生原封不動的記,老老實實的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我在教學時,利用一個古詩學習的資源庫,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入不同的界面獲取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學生經(jīng)過合作學習,互學互補的過程,體會到了嘗試的快樂、合作的快樂。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真正做到了學生學習古詩的幫助者、促進者。

  3、借助媒體,領悟詩情。在上課的過程中,因為有了多媒體的介入,所以學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很容易從柳如煙、花似錦的美景中體會到李白的羨慕之情,也能從他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體會到詩人對朋友的這份友情。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體會到詩人的這份凄涼與傷感。

 。ㄈ、拓展情境空間,使用古詩寫作。

  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我是將《送元二使安西》作為重點來學習的。當學生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體會到詩人與朋友的這份難舍之情時,我趁勢而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败囻R已經(jīng)備好,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從渭城到安西,中間整整相距了三千多公里啊,橫穿了大半個中國。陽關以西那可是除了荒漠還是荒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滿眼的荒野,滿野的凄涼,即使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得走整整半年啊。而我的好朋友元二要到遙遠而荒涼的安西去了,這一去,也許幾年,也許十幾年,你有什么話要叮囑元二嗎?”學生此時將所有的體悟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補充:王維在元二走后的幾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別竟成了絕別。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誰記下了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請站起來,讓我們一起背誦讀這首古詩,銘記這份的送別的情意吧!

 。ㄋ模⑦\用信息技術,拓展閱讀。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利用多媒體,為那些有余力的學生拓展閱讀空間,使學生嘗試個別化的拓展閱讀,這節(jié)課我主要要求進行同主題的拓展閱讀,同時要求學生將搜集下來的送別詩放在班級的學習交流平臺上,作為大家學習交流使用。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推動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tǒng),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對一線教師駕馭整合的技術與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愿借此學習的機會,以此為新的起點,在這塊實驗園中求索、奮進。同時也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指點與幫助。謝謝!

古詩兩首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jīng)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nèi)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二、說學法教法

  (1)學法

 、儆欣诩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fā)展。

  ③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yǎng)、閱讀經(jīng)驗等)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經(jīng)驗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nèi)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chǎn)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nèi)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fā)式。問題要精簡,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lián)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

 、圩兘讨R為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yǎng)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nèi)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古詩兩首說課稿6

  說教材

  《望天門山》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中的第一首古詩。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舟順江而東,在經(jīng)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的。當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全詩從“望”字著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只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xiàn)了生動優(yōu)美的意境,使讀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锻扉T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nèi)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jù)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斷、楚、孤、帆”四個生字。 2、能正確背誦和并試默寫《望天門山》。 3、了解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教學重點正確讀寫“斷、楚、孤、帆”四個生字。能正確背誦。教學難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默寫《望天門山》。

  說教學法

  眾所周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只有多種形式的讀才能讓學生讀通課文,才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所以本課教學我采用以讀為主,以練習為輔的教學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讀練中讀熟課文,能背誦課文,體會詩意,并達到鞏固所學知識。

  說教學過程

  如何讓學生學有所獲,學得扎實,我以這一教學理念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背誦本首詩《望天門山》,因為之前在誦讀古詩中已讀過,有的學生也已會背誦。當學生背之后,根據(jù)學生的背誦情況,組織學生再讀古詩。

  二、以讀為主,并結合練習題加強讀和寫。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的時間會多些,目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讀課文。同時交給學生任務去讀,這樣讀書更有效。因此我交給學生讀書的目的是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讀順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畫一畫,做上記號。學生讀時,我巡視指導了解情況。之后檢查讀書的情況。采用師生互對詩句,生生互對詩句,男女生比賽背誦。學生讀時組織全班評價。接著出示改正題。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清山相對出

  狐帆一片日邊來

  詩句中少了標點符號和學生容易寫錯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讓學生從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幫助學生改正在書寫和默寫容易犯的錯誤。最后,指導學生背誦。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題,并試寫出字來。

  天門中( )( )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 )( )一片日邊來。

  這道練習題目的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四個生字,達到在學習古詩中學習生字。

  經(jīng)過多種方式的訓練讀背和識記,學生已能順利地背熟古詩。

  三、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試根據(jù)詩意默寫古詩

  課程標準指出,第二階段對古詩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詩意,不必要做過多的解釋。所以當學生已能正確地背誦了古詩,我相應地出示本首詩的詩意,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意來說詩句,讓學生在讀詩意和詩句中鞏固古詩也從中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能體會詩人的感情。

古詩兩首說課稿7

  【教學目標】

 。、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病⒆宰x古詩,自學生字。

  ⑴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茰蚀_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師生對讀。

 。、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ㄗ⒁庾x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抛杂捎浬。

 、乒餐接懽R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認讀生字卡片。

 。、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古詩兩首說課稿8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能背誦并任選一首默寫。

  3.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課上或課外學過李白、蘇軾的哪些詩或詞。

  2、收集一些描寫山水的古詩讀一讀。

  三、學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首,第二課時學習第二首。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描寫水的詩

  2、自己把《望天門山》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里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要說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后,到講臺前說一說,重點說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并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并熟讀成誦。

  6、根據(jù)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想象,寫一篇短文。

  第二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蘇軾的詩,描山水的詩。背誦《望天門山》。

  2、自己把《題西林壁》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里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要說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后,到講臺前說一說,重點說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并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特別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可以用張開的手來幫助理解——“橫看”五個手指像五座山峰;側看就是一座山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則要想象:遠處看到的可能是什么樣——崇山峻嶺,連綿起伏;近處看到的可能是——一座或幾座山峰;高處看到的可能是——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頭;低處看到的可能是——懸崖峭壁,仰頭看那山是十分雄偉……

  5、那么,廬山到底是什么樣呢?為什么始終看不出呢?小組討論。

  6、大組交流,明白:作者寫景中寄寓了一個深刻而又普遍的道理——當局著迷,旁觀者清。

  7、背誦和默寫。

古詩兩首說課稿9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鋤禾》和《憫農(nóng)》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兩者相比,《鋤禾》難度較之《憫農(nóng)》稍大些。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nóng)》。然后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春曉》。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難易適中,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所以,學好古詩《鋤禾》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根據(jù)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一教時:把《鋤禾》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學《憫農(nóng)》,補充學習《詠鵝》、《春曉》。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重。

  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畫面并板書:鋤禾)

  《鋤禾》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古郎月行》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而《鋤禾》這首古詩也比較簡單,但在理解意思時必須適當調(diào)換詞語的順序。那么,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nèi)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nóng)民在烈日下?lián)]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同情。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后的練習題,同時針對我校一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五個教學目標:

  1.掌握5個生字:禾、午、粒、辛、苦,著重理解“鋤禾”“當”、“皆”“辛苦”這些字詞的意思。(智能目標)

  2.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智能目標)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練背誦古詩。(技能目標)

  4.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目標)

  5.懂得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愛惜糧食。(情感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

  為了更好得完成教學目標。我作了以下的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先預習古詩。盡自己能力弄懂古詩。

  2.制作好《鋤禾》的講解課件以及生字教學課件。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同時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

  【說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出示投影)。下面我有側重地作個解說。

  1.解詩題

  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行弄懂“鋤禾”的意思。教師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在這里,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說,學《憫農(nóng)》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憫農(nóng)”的意思。

  2.知詩人

  接著,向學生介紹本課兩首古詩原題就

  叫《憫農(nóng)》!朵z禾》原為第二首。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同時強調(diào)李紳是我們無錫人,他的詩很有名氣。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jīng)學了哪些古詩以及在課外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因為實驗班的孩子對于古詩的積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包c撥”在什么地方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說說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閱字典,聯(lián)系詩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于“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在這里,要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后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課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學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于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誦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分4步進行教學:

  1.教師示范朗讀,確定基調(diào):嚴肅、較沉重。(教師范讀)

  2.采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shù)募记芍笇В罕热纾鹤x“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我要求學生重讀“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減慢速度進行朗讀。(教師范讀)

  4.反復練讀,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直至熟讀成誦。最后,教師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nèi)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當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夠大概說出意思就行了。因為畢竟才一年級,還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后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作業(yè)設計】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設計作業(yè)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計了這些作業(yè):

  1.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

  2.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積累一些古詩詞,準備進行古詩朗誦大賽。

  現(xiàn)在我簡單來講講第二教時的教學安排。

  我先進行《鋤禾》的復習檢查,然后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憫農(nóng)》,質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并能體會詩人對于勞動者的同情。然后我放手讓學生學習《詠鵝》、《春曉》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進一步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掌握知識。當然,對于補充的《詠鵝》、《春曉》兩首古詩,要求放寬,只要基本理解古詩意思就行了。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謝謝。

  附板書:

  鋤禾

  解詩題:鋤禾

  知詩人:李紳(唐)

  明詩意:當、皆、粒粒皆辛苦

  誦詩句:嚴肅、較沉重

古詩兩首說課稿10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從小到現(xiàn)在一定會背不少詩吧,今天我們就來比比誰會背的多,指名背古詩,不能重復。

  二、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huán)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4)小組內(nèi)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了。

  3.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fā)現(xiàn)。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宿、菜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匯報學生查找的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2.學生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jié)奏感。教師隨機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xiàn)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diào)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diào)平穩(wěn)有力,表現(xiàn)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diào)可平穩(wěn)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nóng)村寧靜、柔美的環(huán)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wěn),表現(xiàn)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4.引導學會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想象力。

  (1)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xiàn)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5.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6.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nèi)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于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古詩兩首說課稿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ㄒ唬┙翌}。

 。ǘ┏鍪緝墒自姼。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ㄈ┳杂勺x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

  人語

  返景

  深林

  復照

  朝

  辭

  白帝

  輕舟

  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ò耍└惺茉娗。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2.作者在《早發(fā)白帝城》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ň牛┯懈星榈乩首x全詩。

  (十)嘗試背誦。

古詩兩首說課稿12

  一、 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這一課安排了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門山》和號稱東坡居士的北宋詩人蘇軾所著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兩者相比,都是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前者寫所見,抒發(fā)贊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詩中有畫。后者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說理,借物喻理,詩中有理。根據(jù)本組教材安排2課時教完,我想第一課時先教《望天門山》。下面我就重點分析《望天門山》這首古詩。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句。全詩從“望”字著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字詞來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非身歷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只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水點綴得活潑了起來。展現(xiàn)了生動優(yōu)美的意境,使讀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nèi)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jù)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境,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的之一。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ㄒ唬 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二) 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對詩的初步感受能力,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ㄈ 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和默寫課文(課后要求兩首古詩任選一首默寫,可在第二課時再讓學生作選擇。)

  五年級了,學生對學習古詩已不再生疏。根據(jù)學生實際,我認為理解詩句含義,準確解釋字義,合理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應該做為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就是通過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二、 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幻燈、掛圖、錄音機、

  課件等)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如繪畫、配樂呤誦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并用舉一反三法來開拓學生視野,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更加喜愛祖國語言文字,更加熱愛祖國,以此來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通過讀讀畫畫,讀讀講講,做嘗試的練習 ,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

  三、 教學程序

  這首詩的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 →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遷移運用”這一模式作為教學步驟。

  下面,我就側重地作個解說。

  1、 詩人解題意。

  我首先以《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導入,(幻燈出示詩句和插圖)。學生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同是李白所著,又是從“望”字著眼,這樣讓學生結合回憶導入新的古詩《望天門山》的學習當中,既可復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lián)結點,為學習新課作平穩(wěn)的鋪墊。接著(板書課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完全讓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李白詩人的了解,對課題的解釋也自然明了。

  2、 抓字眼明詩意。

 、傩〗M合作通讀全文,感知古詩。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的插

  圖(幻燈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討論。

  與此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如:斷、開、回、出等)討論、品味,領悟詩意,這是本模式中關鍵的一步。字詞是古詩肌體的“建筑材料”,只有體會詞義的豐富性,才能創(chuàng)設想象的氛圍。

 、谕ㄟ^自學,你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 想意境悟詩情。

 、僮寣W生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并把

  自己的想到的畫面試著畫出來。(學生乘興作畫,再現(xiàn)詩境,加深理解,落實了重點)

  ②請學生(組內(nèi)推薦代表)結合自己畫的畫面,敘述美景。我尊重他們的不同的閱讀感受,把大概的詩意敘述好就行。(我在此也可根據(jù)他們的敘述,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讓他們也評一評)

  ③運用多媒體課件,邊播放長江壯麗景色,邊出示劃好節(jié)奏線的整首古詩,聽朗誦示范,以此創(chuàng)設他們想象的氛圍,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享受中。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動的字里行間的深信深邃雋永的思想和委婉復雜的感情。最后配樂誦讀,學生置身于詩的美境,體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誦。

古詩兩首說課稿13

  【說教材】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詩文.這一課安排了《草》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古詩!恫荨肥且皇自佄镌,是由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告訴人們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現(xiàn)象,從而贊美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全詩共四行,前兩行詩句描寫了春草茂盛的樣子,揭示了一歲一枯榮的規(guī)律;后兩行詩句歌頌了野草不可摧毀的頑強生命力!恫荨愤@首詩含義較深,耐人尋味,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已成為千古名句,流傳于世。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善于形象思維。

  【說教法】

  結合古詩特點和本班學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枯榮”2個生字,會寫“枯、燒、榮”3個字。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意思,體會野草的生命力很強。

  3.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能背誦。

  教學重點是圖文結合理解詩意。教學難點是通過理解詩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頑強。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步步深入,設計了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實物導入、激發(fā)興趣。二、初步感知,讀準字音。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四、讀背全詩,升華情感。五、課外延伸,鞏固拓展。六、指導寫字,美觀工整。七、小結全詩。

  【說學法】

  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

  【說教學過程】

  開課出示實物草,請大家說說你對草的認識,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讀準字音中我出示了標有停頓符號的詩文并范讀,渲染了氣氛,為學生朗讀詩文提供了示范。圖文結合,理解詩意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學生對“離離、枯、榮、盡”這些字詞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點撥。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中我注重學法的滲透。例如運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離離”是茂盛的意思。運用兩幅水粉圖自然而巧妙的解釋了“枯、榮”的意思。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盡的意思。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入詩境是關鍵。在分步理解詩意之后我讓學生加上動作、想象畫面生氣并茂的誦讀,讓詩文深深的印在腦海里。整體理解力詩意之后我設計了樸實能夠點明詩中心的過渡語:“一棵棵小草,低矮、平凡、隨處可見?删褪沁@貌不驚人的小草卻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怪不得詩人情不自禁的這樣贊頌小草。”指導學生引讀全詩,指導背誦。中國古詩博大精深,詩人筆下的草也各具特色,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內(nèi)外相結合,不僅有草的后四句,還逐句出示了課外的四句描寫描寫草的詩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草香)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草細)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草的顏色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草。┳寣W生欣賞到了不一樣的小草。寫字環(huán)節(jié)中只安排了本首詩的三個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說怎樣才能把字寫好。老師范寫,學生跟寫。

  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我以此課為例,請老師們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