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1-17 11:26:56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56頁主題圖及第57頁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頁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3題。

  2、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景——花卉展提供計算題,并呈現算法的多樣化;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yǎng)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三個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整十數加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口算的算理。

  二、說教法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在教學中借助帶學生去看花的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jié)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算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請學生喝飲料,吃蘋果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

  三、說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激勵并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說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在研究教材時,我以去花園賞花———參觀苗圃基地——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動手擺一擺——獎勵喝飲料和吃蘋果等環(huán)節(jié)來展開教學,環(huán)環(huán)緊扣。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春天來了,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吸引了許多人們去觀看,大家想不想去湊湊熱鬧?(出示花園們賞花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叔叔阿姨,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接著由“這么美麗的鮮花是花農爺爺從苗圃基地里運來的,現在咱們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這一過渡語引出例1,進而引導學生觀察,獲得信息,提出問題。

 。ㄓ筛挥星槿さ那榫骋龑W生認真觀察,獲取信息并

  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增強了問題意識,激發(fā)了解決問題的欲望。)

 。ǘ、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師:要求“紅花和黃花一共多少盆?”該怎樣列式呢?

  計算1020時你是怎樣想的?結合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逐一板書:

  (1)十個十個地數。

 。2)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

 。3)因為32=5,所以3020=50。

  隨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提升算法,進行優(yōu)化:如果沒有圖或小棒,看著算式你會怎么想?請學生同桌說一說。

 。閷W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樣化的局面。這樣既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手的時間和空間,又開闊學生的思路,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運用同桌討論、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理念。接著教師的及時板書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算法進行確認、理解和修正,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交流,并為下面的減法算式提供優(yōu)化后的算法,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

 。ㄈ、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擺一擺,算一算。

  師:通過剛才的表現,我發(fā)現大家不僅聽得認真,說得更棒,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的動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以充分贊揚的語言和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注意力集中,激發(fā)他們好勝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級的孩子還不會有序地觀察圖,所以教師先指導學生看圖,然后生再獨立完成。我在設計教案時將墨水改成了飲料,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連教學。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3、算一算,比一比。

  教材呈現的是六道算式,我在設計教案時給算式穿上了“外衣”,加了大蘋果當背景,目的也是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更好地串連教學。讓學生在獨立算后匯報是如何算的,然后進行比較,抓每個大蘋果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算法。在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實際上只算整十數上的幾加幾或幾減幾就行了。

  4、填一填,算一算。

  對于這道題的處理我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在學生做的時候老師下來巡視,肯定會發(fā)現某一個或某些同學的錯誤,進而讓學生匯報自己填的結果,對于錯誤進行剖析,重點說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白計數單位不同不能進行相加或相減。整十數加一位數,一位數只能加在整十數的個位上;整十數加整十數就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只要整十數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個位不變,仍然是0。

  以上的練習設計,既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又能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符合《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ㄋ模、總結

  在全部練習完成后,我著重讓學生自己來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在親切的師生交流氛圍中慢慢陳述自己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最后教師再講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的闡述。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學內容

  《可愛的企鵝》這一課是在“跳繩”這一課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和提高的。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36~37頁。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鞏固8或9的加減法,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

  二、說教學目標

  1、理解問題情景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

  2、學會做有關的加減法。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8和9的加減法。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從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并能用8和9的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

  四、說教學難點

  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表達圖意;知道圖中大括號、問號的含義。

  五、說學情

  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學習了8和9的加減法,并初次接觸圖畫應用題,根據教材情景讓學生提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樂與提問題,激發(fā)學生關心生活,關注身邊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眼光。因此,我們在出示“企鵝圖”以后可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提出不同的看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創(chuàng)“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課堂新局面。

  六、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根據本節(jié)課教材特點,我采用情境引入法——猜謎語引入或播放企鵝奔跑視頻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接著采用引導觀察、直觀操作等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法、問題牽引法來教學,使學生充分理解問題情景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鍛煉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這樣就能較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問題解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索、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合作和機會,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留足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讓他們的個性得到滿足,限度地發(fā)揮自主性和潛在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書上“試一試”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有的學生可能會有困難。我們可以用學具代替實物動手分一分,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能力。對于“練一練”中的題目,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鞏固已有的知識,發(fā)散思維、拓寬思維。例如:第3題就是一題開放性問題,只要學生的解釋合理,教師應予以肯定。

  七、說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盒等

  八、說教學過程

  (一)、口算復習(課件以游戲的形式出示,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避免了計算的枯燥乏味。)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猜謎語引入或播放可愛的企鵝奔跑視頻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揭示課題————可愛的企鵝)

  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

  師:猜猜是什么動物?你們喜歡企鵝嗎?你們知道企鵝生活在哪里?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著小朋友們到南極走一趟,去瞧瞧“可愛的企鵝”。

  (三)、探究學習,獲取新知

  1、活動一:觀察討論,學習新知1

  指導學生觀察主題情境圖——————第一幅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從圖中還能發(fā)現什么?說說圖的意思。

  2、理解大括號和問號,解決問題。

  (1)、求和。

  師:想一想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問號又表示什么?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6+3=9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自由交流)

  3、活動二:加深理解,強化新知。

  (2)、求部分數。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二幅圖與第三幅圖。

  (1)仔細看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總共有幾只企鵝?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完整地說一遍圖意。

  (2)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問號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樣算出藏起來多少只企鵝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3)、比較圖1與圖2和圖3的異同。

  (四)、反饋、強化

  1、鞏固練習,啟發(fā)思維:完成練一練1———3題。]

  2、數學游戲(書P37下)“猜一猜我蓋著了幾個”

  (五)、小結

  1、這節(jié)顆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2、這些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兔請客》,《小兔請客》選自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個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兔請客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習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這節(jié)課為學生繼續(xù)學習加減法計算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認識加減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則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三維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而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我運用多媒體,采用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的基礎上,體會算理,掌握多樣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具體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溫故、知新、鞏固、拓展,體現了我!耙欢摹苯虒W模式中的四個步驟,從復習到作業(yè)的布置展示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五、說教學程序

  引入情境、仔細觀察、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列式解答、進行小結這樣一個流程完成知新這個環(huán)節(jié)。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三項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點難點。接著設計了闖關活動進行鞏固練習,最后一關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了總結,并且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六、說反思

  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拖了幾分鐘;總結計算方法時語言不夠精準,忘了布置作業(yè)。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確立目標,分析內容――說教材

  《猜數游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第三單元第四課34、35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5以內加減法及0的認識,對加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了解,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通過猜數游戲歸納出6的加減法,讓學生繼續(xù)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習本節(jié)內容后,為后面加減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學習好本節(jié)內容十分重要,它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將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正確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6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的計算。

  二、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說學情

  由于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尤其是正式上課時間才一個月,很多的習慣和學習方式還不能與老師的要求同步。所以,組織教學會占用老師很多的時間,影響上課的進度。從思維方式來看,他們的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于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抽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由于本課是游戲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遵循規(guī)律,合理運用――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比起看屏幕和活動,學生活動更利于老師掌控一些。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活動引入。即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活動引導學習有關6的加減法及6的組成→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得出6的組成的結論→教師總結→學生練習反饋

  四、合理安排,循序漸進――說程序

  本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高效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原則,為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互動探究的新課改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5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復習鞏固、猜數活動、總結、實際應用。(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五、查漏補缺,自我提高――說反思

  作為一名新調入青東小學的教師,第七周我上了一節(jié)匯報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這一節(jié)課進行自我反思。

  成功之處:

  1、本節(jié)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學游戲貫徹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游戲中激發(fā)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孩子們主動地參與。

  2、組織教學:我班的課堂組織教學在一個月時間的不間斷的強化訓練下,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基本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較好。學習時,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態(tài)度端正。

  3、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給予評價。

  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對6的加法的探索學生掌握加法的意義就行,但為了后面整個單元的內容有序學習,我又加入了探索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教學效果來看,雖然使教學內容有了深度,但這部分教材的整合有些畫蛇添足。更應該把這部分內容放到課后的練習或者思維練習中。因為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完成,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夠完整嚴謹,練習的容量也有些小。因為練習少,所以少了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學生對6的減法基本掌握,但對減法的意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應用和理解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3、基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擔心,對學生抓的過緊,課堂還不夠活,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從收開始到放,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藝術性要進一步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1—5各數的認識”。

  一、說教材

  “1—5各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谝陨险J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基數、序數的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1—5各數的基數、序數的含義。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二、說教法

  在本節(jié)課中我運用了三種教學方法來實施本節(jié)課教學的: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如新課開始時,出示課件“野生動物園”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說一說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含義以后,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1—5中的任意一個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說明,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fā)現法

  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教師發(fā)給學習小組一些圓片,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圓片,讓學生發(fā)現在1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從而了解數的順序,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fā)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么,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主要由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情境導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說有1頭大象,那么,除了大象,還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于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 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

  學會運用數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后,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數一數,并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系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后,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滲透了自然數的計算單位和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1。

  2、認識數的大小以后,進行猜數游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后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后學習寫數。寫數是本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guī)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搭積木(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搭積木》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加減法(二)》中的第二課時。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認識、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是學生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要學會2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都是學習其他計算知識的基礎,對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系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明確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③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重點:學會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4.難點:明確計算方法,了解計算算理。

  5.教學準備:積木(教師用)、計數器(每個學生一個)

  二、說學情

  學生基已經可以比較準確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十加幾的加法,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還認識了數位中的個位和十位,對數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但入學只有三個月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借助課件輔助教學,借助教具積木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學具小棒和計數器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學著解決數學問題。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究與范例教學相結合。

  學法:發(fā)現法

  四、說教學過

  (一)復習

  1.利用卡片進行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看圖列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3.通過填空讓學生復習11~20的數的組成。

 。ǘ┨骄啃轮

  1.教學課本70頁“說一說”。

 。1)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探究13+2的計算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2)引導學生探究18-2的教師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3)教師小結優(yōu)化算法。

  2.反饋練習

  課本第70頁“試一試”和“說一說”。(學生在書上和草稿本上完成)

  (三)課堂總結

 。ㄋ模┱n堂作業(yè) (學生在書上完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通過搭積木的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玩中也能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準備積木,我讓學生利用計數器撥一撥、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理解計算的方法,通過計算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為了照顧幾個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課堂進度稍慢,沒能滿足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所以,自我感覺課堂效過良好,但是課堂效率不高,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不充足。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數學《左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xù)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

  “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我共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大綱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

  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是本單元的訓。

  三、說學生

  從能力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四、說教法和學法

 。ㄒ唬┱f教法

  本節(jié)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fā)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并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fā),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ǘ┱f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qū)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于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一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通過談話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如果你愿意請舉起你的小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嗎?(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然后隨著學生的舉手,我相機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我說你做。感知左右。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qū)別左與右。

  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fā)言,還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擺一擺,說一說。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與順序。

  通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并說一說、問一問”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跋朐趺磾[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通過同桌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再通過“小判官”游戲及與老師面對面一起做動作的活動設置,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通過幫小貓找小兔子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于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通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ㄈ┚毩。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因此,我在講授完新知后,立即讓學生做課后練習題。

 。ㄋ模┤n小結

  通過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自己的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知識的梳理能力。同時相機對學生進行走廊行走右側通行的習慣培養(yǎng)訓練。

 。ㄎ澹z測

  課后題第三題作為測試題,能夠有效的反應本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應教學效果,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依據。

  六、板書設計

  清晰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數學教學的思想性。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數學(北京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圖形》第一課時。教科書第75—76頁的內容。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

  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四、說準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f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圖形,你還認識么?看課件說名字。

  再看桌面的立體圖形,說給大家聽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立體圖形?

  規(guī)范語言:我手里拿的立體圖形是長方體。

  剛才大家認得都很清楚,記憶力真不錯!

  它們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大家庭里,除了立體圖形,還有另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立體圖形,豐富學生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還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體會圖形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ǘ┎僮鹘涣鳎骄啃轮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就藏在你的立體圖形上,它的某一個面就是平面圖形,請你找一找、摸一摸,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追問:你的手掌上是什么感覺。(滑滑的,平平的。)摸:平。對了這就是平面圖形。(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是北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象形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數據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2、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讓學生幫小熊調查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在班內展示;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分三部分進行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本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第60-61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前后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方位感不強,不一定能準確的加以判斷。而“上下” “前后”“左右”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 認識物體的 前后相對位置關系,教材借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用“前、后”描述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日后學習方向與位置做好鋪墊。

  3、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學生年齡的特征,本節(jié)課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讓學生能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ǘ┻^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良好習慣。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描述物體的“前、后”位置,而教學難點定為讓學生體會“前、后”的相對性。

  5、教具準備方面,(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小紅花、動物圖片等、課前還為學生準備了卡丁車圖片作為學具。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币荒昙壍男W生更喜歡用形象來思維的。在本節(jié)課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貫穿于整節(jié)課,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森林運動會”這一情景,仿佛身臨其境,便于學生充分地 感知物體間的前后位置關系。

  同時,<<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采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體驗前后的含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三、說教學設想

  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充分挖掘現場資源來啟發(fā)學生學習,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一個自主的空間中觀察、操作,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 學習的主人。

  學生將通過說、找、擺、做、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前后”位置關系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探索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結果是——對!小兔子驕傲自滿,結果輸給了小烏龜。小兔子為此很不服氣,今天,又找到了烏龜,非要再賽一次,烏龜明白,這次小兔子肯定不會睡大覺了,就對小兔子說:“比賽可以,但這次的路線必須有我來定!毙⊥米舆B想都沒想就答應了,F在我們就到賽場去看一看。

 。ǘ 觀察交流,獲取新知

  同學們,今天森林之王老虎給我打電話說森林王國有一場運動會,邀請我們一年級二班的同學去觀看。還等什么,趕緊去看看吧:百米賽跑都快要開始了,我用電腦出示動物賽跑圖,問:同學們,你們看到哪些小動物?老師最喜歡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動物?學生在觀察中很容易發(fā)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烏龜。同時也可能有學生會發(fā)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后面是小烏龜和小蝸牛。 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給予表揚說“你真棒”、“觀察得真仔細”等等,并用小紅花作為獎勵。

  通過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tài)。同時,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從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介紹給其它的同學,這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的自主權。

  然后,我激發(fā)興趣,看完了緊張的百米賽跑,可惜我們錯過了卡丁車比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時利用笑笑發(fā)來的短信

  2號車排在最前面,3號車排在4號車的后面,1號車在最后面。

  請各小組同學根據短信的內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車圖片在小組內說一說,擺一擺。小組交流匯報,然后請一組同學到前面利用圖片邊說邊擺。這里我會給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評價。學生匯報后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回放,讓學生對照自己擺的對不對。

  卡丁車大賽的情境新穎時尚,同學們團結合作,認識字的同學讀信息,其他同學擺圖片,在小組內觀察與交流中,解決了這樣一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ㄈ┙Y合實際,啟發(fā)思維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讓中間一橫排同學起立,說說前后分別是誰,向后轉再說一說前后分別是誰,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明確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前后順序就變了。然后我繼續(xù)問學生:前在哪兒?后在哪兒?方向轉一轉,前后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小臉)對著就是前。(后背)對著就是后。方向轉一轉,前后就(改變)。最后根據問題和學生的回答編出下面這首兒歌:

  小朋友們告訴我,前、前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小臉)對著就是前。

  小朋友們告訴我,后、后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后背)對著就是后。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后怎么樣?動腦想一想。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后就會(改變),就會(改變)

  這樣的設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前后的意義,體驗到前后的相對性,同時更深一層理解到以什么為標準,確定前后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學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義,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使學生再次獲得愉快、成功的數學情感體驗。

  (四 )拓展應用,培養(yǎng)能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明和同學們去兒童樂園買票的情境圖。在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明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一共有多少個人在買票?

  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排隊的思考題作為這節(jié)課的拓展延伸。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由于一年級學生識字少,對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我采用了這種圖文結合的板書,使教學內容更加美觀實用,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小節(jié)6和7的認識及加減法中的用數學部分,主題圖為課本47頁插圖:金色的秋天。

  教材簡析:

  1、 主要內容: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里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 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并在生活中去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志著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梁。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 技能目標: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于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 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并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采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學過程:

  共分四大環(huán)節(jié):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同學們,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著給勤勞的人們送去豐收和喜悅呢!看,她給咱們每個小組也送來了一份禮物(電腦出示)你能根據算式猜想一下,這些禮物各屬于哪個小組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用到哪些知識呢?我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借此復習6和7的加減法,為后面學習它的應用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好,咱們還是隨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轉一轉,看一看吧。ǔ鍪静鍒D,導入新課)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1、 讓學生對著插圖,進行觀察和交流。

  具體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有序地觀察,借此培養(yǎng)他們初步地自主學習的意識,至于學生觀察到什么,我不去做過多限制,不管是藍天、白云、還是房子、小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雙眼來認知大自然的寶貴素材。

  接著安排小組交流觀察的內容,并嘗試提出疑難問題,在互通知識中,也給每位學生提供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然后,由小組代表在進行交流,并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做到知識共享。

  而這觀察、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感悟體驗的過程,學生從中感悟到自然美、家鄉(xiāng)美,進而激發(fā)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用空洞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

  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解答一些疑難問題,并最終將重點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教學上,比如說:圖中還有哪些你以前從沒見過的數學符號?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嗎?或者說:老師這兒有兩個新朋友,你想認識一下嗎?這些導語都是可行的。

  接下來,我主要借助多媒體演示,先引導學生分別認知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號的尖朝向各個方向,以避免學生認為大括號的尖總是朝上的誤區(qū)。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導他們理解大括號和問號合在一起表示的意義,并能對著情境圖敘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復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么。在引導學生敘述圖意的過程中,其實已孕伏了應用題的結構,即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這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題是非常有益的。

  3、 針對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在學生理解了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之后,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說不難解決。用左邊的4人加上右邊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決不就此滿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列出多種算式,如扎小辮的3人加上不扎小辮的3人;低頭的1人加上不低頭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兩堆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樣做,我認為有利用于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況且,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當然算式的選擇也得視題而定。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并與第一幅圖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不同之處,自己去表述圖意,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沒必要過多講解。如此反復之后,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個向日葵盤?是求一部分,根據減法的意義,應該列式為7—2=5。利用電腦的優(yōu)勢,我也可將問號移到另一邊,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這是兩道容易混淆的減法算式,應加以辨析。而當問號移到算式中得數的位置時,這幅圖則有上述兩種列式。這兩道應用題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從中感悟兩點:

  1、問號的位置決定著列式方法。

  2、問號既然是要求的問題,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數。

  同時輔以清晰明了的板書設計,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至此為止,我認為本節(jié)內容的重難點已真正突破。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新教材蘊含著許多有待學生發(fā)現的奧秘,我認為只要教師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可以滿足他們這種強烈的需要。

  4、 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了剛才的分析驗證,對于做一做中的兩道題目,我放手學生自己進行辨析,從中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學生信息的基礎上,我也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二、應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本51頁插圖《美麗的小湖》與前面的知識點是類似的,因此,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對著圖畫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小鴨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領》、《小金魚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從而能夠正確列式解答問題,并輔以可行的獎勵機制,如評選故事大王、速算冠軍以及優(yōu)勝小組等,意在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逐步培養(yǎng)自己善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時機可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當然,這項活動也可視教學情況放到第二節(jié)課或者課外進行,畢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四、及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發(fā)現庭院里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這樣,就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引向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總之,我在教學中,不光利用多媒體,還要利用多種媒體,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相信,這金色的秋天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好,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2

  5、4、3、2加幾是在9加幾和8、7、6加幾的基礎上設置的,經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都是與前兩節(jié)內容相關的小數加大數的式題,都可以用交換加數的位置來計算,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完成這些計算。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湊十法,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再是研究怎樣湊十,而是算法的多樣化。

  因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習5、4、6、2加幾的遷移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負責的品質.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悟出5、4、3、2加幾的最好的計算方法就是交換加數的位置,想大數加小數.

  在設計本課時,依照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同時注重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我的整節(jié)課設計,要體現以下設計意圖: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合作交流。

  有關20以內進位加法,學生已經學過9、8、7、6加幾,所以,整堂課我沒有像前面那樣教學怎樣去湊十,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討論、交流。在出示5+7=后,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說一說。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一個合作交流的氛圍,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小組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補充、完善,使每一個人都取長補短,同時也養(yǎng)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在開放自主的環(huán)境里,讓學生的思維開闊和活躍起來。在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5+7=教學后,我進行了算法統計和優(yōu)化,明確:在計算時,只要計算準確,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就用哪種方法。在學習完例4后,我引導學生想:5加幾、4加幾、3加幾、2加幾的題還有哪些?并適時地給出兩個提示,這樣學生就能迅速、準確地想出來,比起老師直接給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記憶更深刻。

  3.尊重學生的思維多樣性,鼓勵算法多樣化。

  小學生的思維是靈活多樣的。他們在課堂上時常會冒出許多智慧的火花,我們應給予保護,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學生想出很多種方法,我適時引導,鼓勵創(chuàng)新,提倡學生算法多樣化。學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習的興趣變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

  1.2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jié)課著重點應放在借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后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進率關系。

  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厘米和米。本節(jié)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于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fā)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jié)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扎)。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后,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

  (5)練習 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后,讓學生來總結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fā)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 “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數數數的組成》(板書課題),該內容的知識基礎是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又為20以內讀數、寫數以及萬以內數的認識作鋪墊,就像一座彩虹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在此處安排100以內的數數、數的組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認知發(fā)生一個飛躍,那就是引領學生的思維從一個一個數發(fā)展到一十一十數,感悟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十組成幾十幾。

  二、說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教材內容,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會一十一十數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在具體情景中從一個一個數發(fā)展到一十一十數,并感悟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幾組成幾十幾,掌握“數群”策略,體現數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動平臺,營造寬松愉悅氛圍,讓學生感受數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

  這樣一來,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形成一種活力。其中讓學生會一十一十地數數及數的組成是重點,建立“10個一是一十”的數群策略是難點。

  三、說學情

  為了能較好的落實這些教學目標,在上課之前,我還將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從1數到100,但只是淺層次的數,沒有思維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臺,做到個性發(fā)展和群體提高。對于那些平時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中。當然,對于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養(yǎng)成善于展示、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品質。

  四、說教法

  但是這一切的關鍵是要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針對100以內數數及組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采用觀察法、發(fā)現法、合作法、展示法、歸納法等。不過,教無定法,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和選擇教法。

  五、說設計思路

  我的設計思路是啟動、互動、自動、整合。啟動就是激起數數興趣和動力,互動就是探究出數數方法,形成“數群”策略,自動就是運用數群策略感悟數的組成,整合就是鞏固、拓展、升華。

  六、說教學流程

 。ㄒ唬﹩

  數學知識從那里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已知發(fā)展而來。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了數數平臺:四人一組,每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們,請數一數你們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這是學生們已經擁有的知識和能力,每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數著小棒,并爭先恐后地說著最后的結果“46根”。在學生數的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能閑著,要到他們中間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學生的思維脈搏,那就是大多數學生的數數方法是“一個一個地數”。這是學生思維從一個一個地數發(fā)展到一十一十地數的生長點,探究活動就從這兒開始,接下來進入互動部分。

  (二)互動

  1、肯定:老師微笑著肯定著學生的成功,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數數方法:一根一根數(并板書:一個一個數)

  2、再次提供數數平臺:(出示10枝裝的鉛筆整整4盒,盒子外面還零散著6枝鉛筆)你能數出這些鉛筆一共有多少枝嗎?

  學生一會兒就能報出準確的結果:46枝!這時老師千萬不能只關注“46枝”這個結果,一定要把住學生思維的跳動:他們會一根一根地數嗎?應該不可能!因為學生只能通過觀察,發(fā)現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數,而是一群一群地數,即采用“數群”策略,得出“46枝”。這個情景把學生逼到了思維的邊緣,在潤物無聲的思維沖突中從“一根一根數”突圍而出,發(fā)展到“十根十根數”,可謂一個飛躍,全新的教學理念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jié)上。

  3、導出“數群”策略:“十根十根數”

  當老師追問學生的數數方法時,學生會驚喜地發(fā)現自己居然采用了“十個十個數”的方法,學生能不高興嗎?(并板書:一十一十數)在快樂的學習中,學生“創(chuàng)造”了數數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數群

  ”思想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這樣,我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正體現了一種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而不是教師教會,是讓學生想懂而不是老師講懂。自己學會才是真會,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動

  當得出“一十一十數”是數數的好方法時,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更加強勁,一切水到渠成,進入自動狀態(tài)。

  1、數小棒(請小朋友們拿出開始的46根小棒):這時我們來數這些小棒,你準備采用什么數數方法呢?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學生大多數會認可“一十一十數”的方法。此時此刻老師組織每組學生合作將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組4捆零6根。學生會在觀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個一是一十。這種有觀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動就是“做數學”。捆完之后,請他們看著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數一數,學生會興高采烈地數著: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體驗著數數的快樂。

  2、數動物:出示例2的主題圖(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數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讓學生說出各種動物的只數,彰顯數數方法及數的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數的?(十只十只數)你知道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嗎?(2個十和8個一)……

  當說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時,老師要特別留心,因為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四種動物的只數相加(28272322=100),另一種是在圖上數,剛好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這時老師要把住學生的思維,不否定“只數相加”的方法,但要張揚“10個10個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十一十數”的基礎上感悟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還可以安排學生一捆一捆地數小棒,深化知識: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這是從10到100的飛躍,是“數群”策略的進一步發(fā)展。

 。ㄋ模┱

  1、數數活動:一個一個數,從66數到88;一十一十數,從10數到100,再從100數到10。感受著兩種數數方法的策略。

  2、數的組成:例3的情景圖(乒乓球、鋼筆、月餅),運用、鞏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幾個一組成幾十幾的認知。

  3、說說生活中你用到的數(幾十或幾十幾),學生激動地說著。

  4、延伸:老師話峰一轉,如果我們遇到很大很大的數,你還會采用一十一十數的方法嗎?請小朋友們課外去交流交流。此時讓學生的思維又有了一個新的生長點,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數,能一十一十數嗎?假如不能,又會是怎樣的數數方法呢?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能呈現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數數數的組成

  一個一個數:

  一十一十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這節(jié)課我講的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的第一課時“認識整時”。本節(jié)課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目標為是: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學習習慣。

  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認識整時,會用兩種形式表示同一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等多種形式,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想猜嗎?(出示課件)“滴噠滴噠,滴噠滴噠,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能告訴我謎底是什么嗎?(鐘表)答對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鐘表”(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鐘面。

  a、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表,仔細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發(fā)現說給小伙伴聽聽。(學生玩學具,觀察鐘面。教師指導。)

  b、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請同學們放下手中的學具,一起來看黑板上的大鐘面。把你的發(fā)現說給大家聽聽。(貼鐘面)

  *鐘面有兩根針,一根長的,一根短的。

  *還有12個數,我們數一數。

  *鐘面上還有12個大格。

 。ń處熜〗Y)我們把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板書時針、分針)

  同桌拿學具表互相指一指“時針和分針”

  (二)認識整時

  1、認識

  (過渡: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針,你知道這些表的時間嗎?)

  課件出示7時、3時、6時(學生說出時間)

  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3個鐘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發(fā)現分針都指向12。

 。◣熜〗Y: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2、撥一撥

  同桌合作,二人一組撥鐘練習,一人說時間,一人撥。

  (教師小結:像這樣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我們把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

  (三)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ㄟ^渡: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表)

  1、認識電子鐘。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電子表。

  學習同一時間用鐘表和電子表怎么表示。師板演7時,7:00,學生板演8時、3時、6時用電子表表示

  小結:小圓點后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7時和7:00是一個時刻的兩種寫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老師和學唱“找朋友”。頭飾上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萬不要找錯呀。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個好朋友吧。問:“1:00,你的好朋友呢?”老師戴上1:00的頭飾,原來在這兒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數學樂園》說課稿07-14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說課稿范文02-06

數學的說課稿02-22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3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9-24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數學一年級《生活中的數學》說課稿范文11-05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說課稿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