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面積》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面積》數學說課稿1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69頁的例題2.
2、教材所處地位
圓環(huán)的面積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日常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準備。教材第69頁例2是求圓環(huán)的面積。教材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求圓環(huán)面積是利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的面積。
3、教學目標:
。1)、認識圓環(huán)的特征,掌握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方法,合理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概括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教學重點:圓環(huán)面積公式的推導。
5、教學難點:圓環(huán)面積公式的應用。
二、說教法
1、講解法2、討論法
三、說學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學法:1、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的教學,培養(yǎng)邏輯能力。2、通過指導看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為新課做準備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6 10 7 5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qū)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這部分知識在本單元學過,學生雖然不感到陌生,但也可能出現回生或遺忘。這樣通過復習提問,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也為下面的新課打下基礎。
(二)談話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圓的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圓的環(huán)形面積。板書課題:圓環(huán)的面積。
。ㄈ┬率
教學例子,講清算理和方法。
1、教學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huán),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教學此例時,教師可以根據題意準備實物或教具(一個圓中間可以取出一個同圓心的小圓),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確,求圓環(huán)的面積就是用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的面積。如果是分步計算,先分別求出大圓面積和小圓面積,再求出圓環(huán)的面積。當要求列綜合算式時,學生可能會列出教材上所給的兩種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兩者之間可以通過什么運算定律互相轉化,引導學生在計算圓環(huán)的面積時,盡量使用簡便算法,可以減少計算量。
2、小結: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 或 S=(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個圓形環(huán)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ㄋ模╈柟叹毩。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要加強訓練適當練習,確保學習效果。
1、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環(huán)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huán)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 S=r2
已知直徑求面積 S=( )2
已知周長求面積 S=( )2
。3)環(huán)形面積: S=(R2-r2)
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環(huán)面積的求法,同時也便于檢查教學效果。
。ㄎ澹┤n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贾米鳂I(yè)
課本P70第4、6、7題。
板書設計:
圓環(huán)的面積
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huán),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小結: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 或 S=(R2-r2)
《面積》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第53頁—54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ㄒ唬┬睦硖卣鳎喝昙壍膶W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lián)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ǘ┱J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鑒于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一)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 的過程來學習。
。ǘ┰O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ㄈ╊惐确ǎ赫叫蚊娣e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學具: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說學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觀察發(fā)現法 動手操作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情境導入
1.首先復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區(qū)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ǘ┳灾魈剿鳎I悟方法
2.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 1: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只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么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 = 長×寬。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后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然后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1:3行2列,圖2:2行5列,圖3:4行3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后再匯報結果。通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后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xù)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ㄈ├眠w移,探究知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fā)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最后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lián)系。
。ㄋ模⿷弥R,解決問題
1.競賽能手
2.足球場的長是80米,寬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學巧用
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把收獲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基本概況的本節(jié)課的內容。
《面積》數學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和章節(jié)中的作用是:《1.3.1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是高中數學教材數學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3節(jié)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幾何體的結構、三視圖和直觀圖為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在空間幾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
。2)能用公式求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
(3)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幾何體的表面積的實際求法,感知幾何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轉化化歸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是學生感受到幾何體表面積的求解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習積極性。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柱,錐,臺的表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柱,錐,臺展開圖與空間幾何體的轉化
二、教法分析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诒竟(jié)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探究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親自動手去給出各種幾何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特別注重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fā)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1)由一段動畫視頻引入:豐富生動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由引入得出本課新的所要探討的問題——幾何體的表面積的計算。
。3)探究問題。完全將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4)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5)例題及練習,見學案。
。6)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7)小結。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老師適時總結歸納。
《面積》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25~26頁第十冊《長方體的表面積》。
一、教材簡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五、教法、學法:
為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fā)展,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為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我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剪刀。
七、教學設計:
本著讓學生 “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chuàng)設如下情景:(今天是聰聰媽媽的生日)聰聰:“媽媽,生日快樂!”媽媽:“真乖,禮物包裝得真精美!媽媽考考你,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 聰聰“……”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一設計意在賦于教材以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實踐探索、獲取新知。(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這一做法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實物,建立表面積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第二個活動: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遍_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所以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為每組準備了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體,讓他們利用這個長方體,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結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積的意義,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期間,我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fā)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約經過10分鐘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會讓各小組匯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立體圖,有的小組沿著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fā)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電腦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后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從而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 = 長×寬×2+長×高×2+寬×高×2;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 從而發(fā)現: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老師及時的點撥,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如果學生沒能發(fā)現以下這種方法,我就適時地指導學生沿著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引導學生把長方體紙盒分成側面和上下面兩大部分,從而挖掘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底面周長×高+長×寬×2。至此,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
接著,我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并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yōu)化。
教材蘊含著許多有待學生發(fā)現的奧秘,因此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一理念。
第三個活動:運用公式,嘗試解題。
對于例1,我繼續(xù)放手讓學生從剛才發(fā)現的方法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初步嘗到成功的喜悅,變“教數學”為“用數學”。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應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我讓學生獨立完成 “做一做”,讓他們通過說理、比較,進一步鞏固知識,又為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回應情景,發(fā)散思維。
這時,我又巧妙地請出聰聰,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解疑。聰聰:“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同學們,幫我算算吧!看誰算得快,算得妙!”
這一題既回應了情景,又打破了學生思維的定勢。使學生明白:當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乘4加正方形的面積乘2來計算,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是很多的,培養(yǎng)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我還及時地教導學生要學會感恩,懂得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第三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
1.制作一個長10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長方體玻璃魚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魚缸的上面沒有玻璃。)
2.要涂漆一根長0.5米、寬0.2米、高4米的長方體柱子。
、僖康拿娣e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涂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涂漆多少千克?
、廴绻1千克的涂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讓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找出制作魚缸和涂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幾個,再進行計算,然后通過評講,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緊接著,我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我?guī)ьI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yǎng)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的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突出應用中學數學。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評價體驗,歸納提升: 我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并進行學習評價。
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然后,我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拓展創(chuàng)新,課外延伸。
歡度國慶節(jié),十月初五餅家舉辦“買一送一”的酬賓活動,為了吸引顧客,想用彩紙把兩盒杏仁餅包裝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幾種包裝方法嗎?想一想,哪種方法最省包裝材料?
課后,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
八、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
整個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面積》數學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平形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一、教材分析
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貫穿始終的。本冊教材則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形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而平形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形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形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jié)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對教學效果進形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并掌握平形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實踐探究;在公式推導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及多種感官并用的綜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公式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培養(yǎng)其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點:平形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形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形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lián)系現實生活,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北竟(jié)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求知的學習狀態(tài)中展示個性。同時,我將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使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設計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特結合本班學習特點,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ㄒ唬┙Y合生活設疑激發(fā)情趣導入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導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中開始探究活動。
以前,有個老財主給兩個成年兒子分地。他根據平日收成及地壟大小,把這塊地分給大兒子,這塊地分給二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認為分給自己的那塊地小,都說老財主偏心。這可把老財主氣壞了,可他又說不明白。只知道這兩塊地的壟數和收成相同的。所以,老財主就想找一個聰明人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嗎?學生會躍躍欲試,議論紛紛。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在這樣一個濃厚的探究氛圍中,就為學生動
腦加大了馬力,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巧妙的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組織動手實踐多維嘗試探究
依據學生對上述故事中的生活實際問題,感興趣這一可貴資源,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助老財主想辦法。
我首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大的!澳敲醇僭O這兩塊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學具卡片,你們將怎么辦?可以小組討論!边@樣引導可以使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來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大的,這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接著,我利用從小組匯報中得來的信息,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形性。學生或許會想出很多辦法,如:數格子(學生有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能力)、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寶貴的,因為,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獲。
最后,在學生多種答案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辦法,并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學生在認真、細致的操作中會認知到長方形與平形四邊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并得出面積相同的答案。
這一組實踐操作,看上去是幫助老財主證明分地公平,實際上是組織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長方形的長與平形四邊形的底、寬與高相同的內在聯(lián)系。為下一步推導平形四邊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的準備。
。ㄈ┳プ≈攸c環(huán)節(jié),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個卡片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和平形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個結論之間并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lián)系。我抓住這個重點,組織學生深入推導。我是這樣做的:利用實踐割補法小組的匯報,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么平形四邊形的面積又怎樣求呢?順勢學生就梳理出了平形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公式的順利推導,都源于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實踐操作。這樣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到此,我并沒停住,仍然借助老財主分地的情境,給出兩個圖形的個體數據,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老財主徹底解決問題,老財主開心的笑了。在鞏固平形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ㄋ模┓謱舆\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層練習題:
1、運用新知識,學生自學課本66頁的例1
目的是讓學生自學,解答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例題,使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并養(yǎng)成自學學習習慣及掌握自學方法。
2、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做一做第一題)
出示的幾個圖形底和高的數值都很簡單,但圖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形四邊形底和高。
3、提升練習:量出平形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并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練習十六第三題)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的要求。使這兩道題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整個習題,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而且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歸納總結:
1.小結時,主要圍繞下面的問題進行:
(1)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2)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強調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2.作業(yè):練習十六第1、2題。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面積》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在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課時!懊娣e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提供了思維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來展開的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并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2、情感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的價值。
3、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表象。
2、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法、學法。
1、活動教學法:
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行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2、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識的起點。教學中要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直觀經驗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兩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長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
。ǘ┨剿髅娣e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觀察身邊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紅旗、桌椅、書本等,讓學生指出他們的表面在哪?
(2)讓學生比較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便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各種規(guī)則及不規(guī)則封閉圖形,讓學生說出什么是封閉圖形。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
通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和封閉圖形大小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ㄈ┱J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fā)認識沖突,怎么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偻蓝烁鬟x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②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比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傩〗M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谙扔脠D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谶呴L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垡螅喊阎匾恼Z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谀靡荒茫簭膶W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菰囈辉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指定不需要學生的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lián)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ㄋ模┙Y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huán)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五)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表面
封閉圖形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積的概念和常見的面積單位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這樣板書不僅突出教學重點,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概念。
《面積》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征,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的編排不同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沒有安排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用轉化的方法思考。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繼續(xù)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學生理解。在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概括總結,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學的計算公式,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過例題進一步說明怎樣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相應的練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我采用了“活動探究”、“小組合作”“猜測—驗證”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相互合作,主動探索,通過猜測,驗證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學法:與教法相結合,主要通過復習舊知——提出猜想——檢驗猜想——抽象概括——鞏固提高——概括小結過程,使新知識轉化為舊知,新知、舊知有機的融為一體,讓學生把新知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事實說話
三、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鋪墊誘導
復習求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要求學生回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復習提問,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奠定基礎。
復習梯形的特征。拿出梯形的圖形,回憶梯形的特征(上底,下底,高,面積)。
2、誘發(fā)猜想,主動探索
啟發(fā)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給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師提出疑問:你們如何去求梯形面積。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生:打算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用兩個相同的梯形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3、驗證猜想,體驗成功
根據猜想,給出多個相同或不同的梯形模具和記錄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并讓不同的驗證方法在實物投影儀上加以演示,使學生感受“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并敘述梯形與轉化后圖形之間的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
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
4、抽象概括,總結提高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感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于“悱”、“憤”狀態(tài)。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nbs
p;
所以兩個相等梯形面積=
因此一個梯形面積=
字母表示:
5、加深感受,完善結構
學生對一般梯形的面積推導已經有了深刻認識,但對梯形的知識結構還不夠完善。這時老師就應繼續(xù)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提出問題:是否任意梯形面積都可用這個公式計算呢?出示不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模具,讓學生小組動手實驗,自己研究,分析,記錄。感知“任意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且任意的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6、鞏固應用,強化提高
1)出示例3,理解題旨,學生嘗試。
2)、練習p89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運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7、總觀全課,找到收獲
利用2分鐘時間小組內交流本堂課自己的收獲,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補充。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自己的努力下有了這么多的收獲,你們快樂嗎?
同學們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梯形的知識,因此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愿同學們都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
《面積》數學說課稿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環(huán)形面積,我將從這幾方面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
一、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節(jié)課,我以“探究式學習”理論,作為理論依據。
二、 教學背景分析
在教學中,我倡導有效學習,有效學習等于把握教材的本質加研究學生。
對教學背景的分析,我從教材內容和學情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環(huán)形面積》是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1冊93頁例3的教學。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過了直線圖形及圓面積(曲線圖形)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能進行熟練的求圓的面積,這些都是學習環(huán)形面積的基礎。學習環(huán)形面積既是對圓面積公式的鞏固,又能使學生把成圓環(huán)的本質,在計算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靈活正確的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中,例3承載了三個教學任務:
1、通過一個茶杯墊的外形,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環(huán)形,環(huán)形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環(huán)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用簡潔的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避免知識的枯燥,教材資源的貧乏,教師要力求讓學生經歷過程,自主發(fā)現,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學情分析:
1、了解學生已有經驗對環(huán)形面積公式推導有何影響。
2、了解學生對環(huán)形這個圖形的初步認知。
3、了解學生在計算環(huán)形面積時所產生的困難。
所以在課前,我對六二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我發(fā)現:
。1)圓的各部分名稱學生非常熟悉,任意給出圓的半徑、直徑或者周長,學生都能正確、迅速地求出圓形面積。
。2)對于“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圓,你能組合成什么圖形”這道題的測試,班中有50%的學生畫出了環(huán)形,并且知道該圖形的名稱。
。3)對于計算題的檢驗:3.14×5.5×5.5- 3.14×4.5×4.5,學生大部分都能應用乘法分配律把3.14提取出來,但是5.5×5.5-4.5×4.5就單純的利用計算求出得數。
(三)我的思考:
基于對學情的調研和分析:我發(fā)現圓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掌握環(huán)形面積是個很好的基礎,可以直接進行遷移,但是學生對于環(huán)形憑已有經驗雖然有些了解,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環(huán)形中兩個圓位置的關系。另外學生對于平方差公式的遺忘,直接對于計算的簡潔和正確起了制約作用。
如何利用學生已有的教學經驗,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探究學習的情境,如何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現問題并能用簡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 教學目標的制定
。ㄒ唬┙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環(huán)形,掌握環(huán)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和創(chuàng)造。
。ǘ┙虒W重點:理解環(huán)形的形成過程,掌握環(huán)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用簡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環(huán)形的空間觀念。
四、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實踐操作,引入新知
1、復習圓面積公式
我們每人的桌上都有半徑是10厘米的圓,誰能告訴大家,求一個半徑是10厘米的圓的面積是多少?怎樣列式計算?引導學生說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練習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用S=Пr2公式計算圓的面積,為學生探求環(huán)形面積計算的教學做好鋪墊準備】
2.提出小組操作要求。
。1)在半徑10厘米的圓中畫一個半徑5厘米的圓。
(2)把這個半徑5厘米的圓剪下來(不要求完整),求剩余圖形的面積。
(3)你能給你的新圖形起個新名字嗎?
【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提高速度】
3.展示學生作品。
這里就有個要求,教師一定要巡視,把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展示到黑板上。
學生依次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并且給自己的圖形命名。
4.找不同、找相同。
通過剛才學生的表述,你發(fā)現這三幅圖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
不同:剪出的圖形形狀不一樣。
相同:計算結果都是相同的。
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列式?偨Y出板書:
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ΠR2-Πr2
Π(R2-r2)
前兩個公式,學生總結起來比較容易,而第三個公式,通過課前測試,學生也能理解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
預設:如果有的組能利用平方差公式解答這道題,教師就叫其展示。如果沒有出現這種做法的話,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課件閃爍“(R2-r2)”看到這個,你想到了什么呢?進而復習平方差公式,告訴學生在計算的時候,這樣可能有助于幫助你提高速度。介紹這個公式也可以幫助學生盡量減少錯誤的出現。
Π(R2-r2)
=Π(R-r)×(R-r)
5.學生發(fā)現
通過我們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了什么呢?
【課前設計這個操作,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無論這兩個圓的位置怎樣變化,只要小圓在大圓內,求剩余部分就是求他們的面積差!
6.拓展
學生得出結論后時候,教師出示
你知道這兩個圖形中,大圓面積和小圓面積的差是多少嗎?
進而通過大圓、小圓的六種:內切、內含、同心、相交、外切、外離等不同位置關系說明了:無論兩個圓的位置怎樣變化,只要求它們的面積差,都可以運用這個公式。
【教師引導學生從變化的圖形中找到不變的規(guī)律,得出陰影面積計算的一般求法。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認識環(huán)形
你們都給你們的圖形起了名字,能說說嗎?
學生很快能說出環(huán)形
教師馬上追問:這幾個都叫做環(huán)形嗎?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才叫環(huán)形呢?環(huán)形有什么特征呀?
你在生活中哪里見過環(huán)形呢?
【通過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只有半徑不相等的兩個同心圓面積的差,才是環(huán)形。并且感受到環(huán)形的廣泛應用。】
2、認識環(huán)形的各部分名稱
因為有了圓的基礎,環(huán)形的各部分名稱,學生理解起來沒有問題。但是對于環(huán)寬這個概念,為了以后實際應用掃清障礙,要明確:
環(huán)寬=大圓半徑-小圓半徑
環(huán)寬=(大圓直徑-小圓直徑)÷2
【環(huán)寬的深入研究,也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圓形面積的求法,提供依據】
3、判斷:
。1)在圓內剪去一個小圓就成為一個環(huán)形.( )
。2)一個環(huán)形,外圓半徑是4厘米,內圓半徑是2厘米,計算這個環(huán)形的面積列式為: 3.14×4 -3.14×2 ( )
4、變化延伸,探尋規(guī)律
下面,那個圖形是環(huán)形?陰影的面積相等嗎?如何求呢?
【出示一組題,引導觀察思考,檢測學生對環(huán)形的認識、面積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畫出環(huán)形,并求面積
(1)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圓規(guī)畫出一個環(huán)形,并且量出必要的數據,求環(huán)形面積。你有幾種測量方法呢?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兩點考慮:首先,讓學生通過“畫”感受環(huán)形的特征。同時也糾正了剛才把兩外兩種情況也叫環(huán)形的錯誤認識。其次,通過測量讓學生自主了解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出環(huán)形的面積】
。2)小組交流
。3)集體反饋
預設1 知道大圓半徑,小圓半徑
預設2 知道大圓直徑,小圓直徑
這兩種情況是學生最常選擇測量的,計算起來比較簡單。
預設3 知道大圓半徑,環(huán)寬
預設4 知道小圓半徑,環(huán)寬
預設5 知道大圓直徑,環(huán)寬
預設6 知道小圓直徑,環(huán)寬
這四種情況在以往的教學中也出現過,但是這樣測量的人不多。教師可根據出現情況,靈活引導。
預設7 知道大圓周長,小圓周長
因為是現場測量,學生不會選擇這種方法,周長用學生手中的工具,無法準確測量。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
出示練習題:外圓周長31.4米,外圓周長18.84米,如何求環(huán)形面積。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先求出大小圓的半徑,再利用公式求面積。
課外公式的補充:如果一道題給出大小圓的周長,又給出環(huán)寬了,還可以利用這個公式進行推導。下課想一想,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來的。
環(huán)形面積=(大圓周長+小圓周長)×環(huán)寬÷2
【讓學生了解這個公式是有局限的,但是如果滿足這三個條件,這種方法在計算上比較簡單。通過課外公式的補充,豐富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愛學數學的興趣!
2、開放性練習
兩個同心圓構成一個環(huán)形,以O為頂點,大圓半徑為邊長畫一個大正方形,再以O為頂點,以小圓半徑為邊長畫一個小正方形,圖中紅色陰影部分的面積為50平方厘米,求環(huán)形的面積。
四、反思體驗,總結提高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 我的思考
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來說,單純的利用公式解答環(huán)形面積問題,沒有什么難度,但是怎么能使學生從枯燥的套用公式,繁瑣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充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呢?
課堂一開始就給學生布置操作任務,把適合環(huán)形公式解答的圖形真實地顯露在學生眼前,再通過小組合作經歷過程,自主發(fā)現,得出這些陰影部分的面積。在變中求不變,把這些圖形中的一種特殊形式“環(huán)形”單獨進行學習。最后讓學生給出已知條件求環(huán)形的面積,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獲得知識。
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自己以往的教學有三點不同:
1、教師引導學生從變化的圖形中找到不變的規(guī)律,感受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練習顛覆了以往教師出題,學生計算的狀況,而是從學生課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學資源中,選擇合適的題目類型進行教學。這樣既解決了學生自主探索中的問題,又讓所有習題類型貫穿于一個情境之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3、進行了課外知識的延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
《面積》數學說課稿9
教材分析:
本課屬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有利于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電腦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并借助生活經驗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但思維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組合圖形的面積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思考,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構建新知。正好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fā)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不需要電腦操作,所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能將組合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通過歸類比較,優(yōu)化出簡單的方法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題策略、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結合具體的例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滲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簡、最優(yōu)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流程:
一、拼一拼,動手操作充分感知,認識組合圖形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它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應用、思維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彼匀绾文芨玫恼J識“組圖圖形”并很好的對后面的知識進行銜接呢?在這方面網友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尤其是木秀于林和輝煌老師,他們希望我采用“直接出示外部輪廓,讓孩子們從資料袋中找基本圖形把它填滿”的方法,其實之前我是不太贊成這樣做的,一方面感覺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同時有局限孩子思維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采用后發(fā)現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感覺樂趣盎然。這樣就為后面學習組合圖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議結合,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兒童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維特點。在了解了什么是組合圖形的基礎之上,我提出:“這樣的組合圖形面積該如何計算呢?”這一問題,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先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師下發(fā)的題單和圖形學具,通過畫、拼、擺等方式,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以前所學習過的幾個簡單圖形,再通過把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展現的非常充分。那么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學們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總結出不同的有效的計算方法。(出示課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補法③ 割補法。
前兩種方法學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試講中并沒有出現割補法,要知道這也是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于是我及時調整預設,在后面“做一做”中進行彌補。這個練習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割補法的作用和優(yōu)勢,學生會很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通過這樣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由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體匯報,再到練習補充的形式體現了探究知識的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優(yōu)化方法,突破難點
新課程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但多樣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優(yōu)化的基礎,如何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是一個新的生長點。學生動手進行分割、填補方法探究的時候,多數學生都能把它分成兩個基本圖形,有的同學又繼續(xù)分成了3個部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漸漸讓學生體驗、感悟,總結出分成兩個圖形分法比較簡單,且計算步驟少,優(yōu)越性體現的比較充分,在這種認知過程中揭示了組合圖形的本質;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計算的數據,合情但不合理,這樣仍然不行。深刻體會利用數據時轉化圖形的重要方面,實際上也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學生所進行的思維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圖形時要盡量考慮簡便的方法計算,同時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解。發(fā)展學生有效分析數據的能力。
四、練讀結合,鞏固提升素養(yǎng),拓展心靈視野
在練習中體現基礎、提升、綜合等不同層次,并且在練習過后與孩子一同回顧課后練習題,在總結中讓學生更加宏觀的體會到不同問題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通過介紹兩千年前古代數學家劉徽的相關知識,讓數學彰顯歷史文化。
《面積》數學說課稿10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關于《組合圖形面積》。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基于對教材的認識,因此我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fā)展。
在新授部分展開過程中,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說一說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拼一拼七巧板
3、看一看拼出的圖形像什么?有哪些圖形拼成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ǘ┳灾魈剿鳌⒑献鹘涣
1、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出示例題4,請學生自主獨立嘗試解決“這面墻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先進行獨立思考,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交流是無效的,那樣只能是學優(yōu)生、思維敏捷孩子表演的領地,只有建立在每個孩子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每個孩子才有話說,那樣的小組合作才有效。在這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匯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
。2)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學生邊匯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后隨即板書。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并及時發(fā)現錯誤并糾正過來。
3、師生總結分割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后,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這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ㄈ㈧柟虘,理解新知:練習是為了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能用學到的新知進行遷移。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a、模仿練習,以割補法為主。P93做一做
b、變式練習,滲透“添補法”。P94練習十八1、2
練畢校對,及時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于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交流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選擇最優(yōu)的方法。
(四)、全課小結,擴展延伸。
學習這節(jié)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心得?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生談自己的收獲,接著教師做小結談話,使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知識化,促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就在自己生活中,從而培養(yǎng)數學學習的情感。
《面積》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fā)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下面立體圖形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于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于方法的交流、借鑒、反思及優(yōu)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fā)展。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并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分割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直觀形象,印象深刻,計算方法水到渠成,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jié)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開門見山引出課題
1、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數學問題(課件演示:淘氣的家)
(1)淘氣家物體表面是什么圖形?圖形的面積如何計算?
(2)引出組合圖形
(二)自主學習中探討組合圖形的面積
2、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1)、小組分工合作將組合圖形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2)、學生總結出組合圖形的轉化方法:分割和添補
(3)、分小組計算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鞏固練習
出示淘氣家墻面的縮影圖,計算出粉刷墻面時所需的涂料
(四)、拓展學習
分小組合作,動手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計算出所拼圖形的面積
(五)、本課小結
你學到了什么?
《面積》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知識之一。因此,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后繼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教材的編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計算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說明:這里強調“過程”,即:讓學生親身經歷三角形面積公式探索與獲得的過程,而不是要教師直接把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講明給學生,讓學生處于接受的狀態(tài)。這樣設計,符合了新課程學生的現代學習觀。)
。2)通過多種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學習活動,通過圖形的拼擺,滲透圖形轉化的數學思想,在探索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會根據公式進行計算。難點是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積與拼合而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之間的關系。
四、說教法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采用:
1、實驗法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課件演示,配合啟發(fā)。
學生動手實驗,交流匯報之后,再看課件演示,教師給予點撥,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耄沂菊n題
1、請學生回憶并指名學生說明上節(jié)課同學們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過程。(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完整地說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繼續(xù)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面積,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對于表達不清楚、不完整的同學,教師顯示課件,啟發(fā)其完整的表達,并給予鼓勵。)
2、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ǘ┨剿餍轮
出示問題:怎樣把三角形的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填寫實驗報告單。(說明:學生準備直角、鈍角和銳角三角形各兩個,且兩個直角、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三角形的形狀分別完全一樣。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之中感悟出“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拼擺的前提,通過學生親手拼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有助于“用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等概念的建立。)
2、小組代表匯報實驗成果,并演示拼擺的操作過程,說明拼擺的方法!拔业陌l(fā)現”這一欄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大膽地發(fā)言,說出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教師給予鼓勵。(設計意圖:讓學生匯報實驗成果,教師給予表揚肯定,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設置“我的發(fā)現”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課件演示三角形拼擺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動手拼擺,再播放課件演示這一順序必須把握好。先讓學生自由做實驗,有利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由發(fā)揮,而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匯報實驗成果之后,再觀看課件演示,這就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了圖形拼擺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4、小組合做,討論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問題: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
學生借助手中的圖形討論問題。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學習成果。
教師結合課件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討論、交流中發(fā)現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積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的關系,幫助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ㄈ╈柟掏卣
1、課件出示兩道基本題的練習。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課件演示規(guī)范的板演過程。(設計意圖:基本題的設計,鞏固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2、課件出示兩道拓展題的練習。(判斷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敖鉀Q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三角板,實際動手量出三角板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提到。)
。ㄋ模┤n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經過大家親自實驗,歸納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真了不起!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jié)課,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設計意圖:一堂課的學習,不能讓學生產生錯覺,認為把本節(jié)課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產生了疑問,才會積極地去探究。)
六、說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字母表示:s=ah÷2
《面積》數學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圓是小學階段的最后的一個平面圖形,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圓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征,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以及學過了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圓的面積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和繪制簡單的扇形統(tǒng)計圖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fā)展到認識曲線圖形,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六年級學生以抽象思維為主,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并具有了轉化數學思想的能力。所以,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對“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能力為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它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滲透極限、轉化、以直代曲等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煉學生面對困難勇于克服、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說教法
針對六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采用啟發(fā)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為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學法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借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lián)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四、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認識,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的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出示課件“在一片綠草地上,一匹小馬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2米的繩子栓在一棵小樹上,它的主人想考考我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并對圓的周長進行復習,引入新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內在的需要和好奇心,懷著這份強烈的求知欲望走進學習新知識的課堂。
第二環(huán)節(jié) 轉化思想,推導公式
通過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分析,對比各個公式推導過程的共同點就是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接著幫助和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分一分、剪一剪、想一想、議一議來認識圓面積的推導過程。既充分利用教材,又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教師先將將圓平均分成4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并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8、16、32等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顯示將圓等分的過程及拼成的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教具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的科學美,并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tài)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教具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小學數學說課稿精品優(yōu)秀篇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完成例1、例2,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兩道例題由淺入深,由數學到生活,由具體到抽象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 活用新知,扎實練習。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是通過認真分析判斷正誤。這一組知識運用練習體現了一定的密度和梯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圓的面積的問題必須先知道圓的半徑,再求圓的面積。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 全課總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通過對全課的回顧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 實踐運用,拓展練習
出示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huán)。請同學們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huán)的面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圓的面積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理念為指導,以發(fā)展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為核心,以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為主線,著力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推導、應用圓的面積公式。努力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和諧發(fā)展,預計會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中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面積》數學說課稿14
一、教材:
1、說課內容:五年制小學課本第八冊第三章第3節(jié)。[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說課稿]
2、教材簡析: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梯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做圖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梯形面積公式。
難點:熟練正確的進行應用。
5、教具:課件、小黑板
學具: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二、教學:
在這堂課中設計過程中,我采用目標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解法:在本課教學中,梯形面積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學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
2、引導發(fā)現法:運用邊講邊提問的方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積極獲取新知。
3、討論法:由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熟練掌握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能將本節(jié)課的新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討論法、操作法,通過討論互相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法:通過各種形式分角度練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學法: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學習知識,讓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講解,提問教會學生觀察區(qū)分相似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總結、歸納、概括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應變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又促遷移: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過程。
〈一〉、前提測評:
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為了喚起學生的舊知識,促進遷移,上課一開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課件1)
師:看,老師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么圖形?
生: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這樣安排教學,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新知識打下了基礎。
2、引導發(fā)現,歸納總結。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一拼,和學生觀察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把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成以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師讓學生觀察課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總結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回答師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說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應怎樣寫?學生回答,師出示例題理解橫截面積,指名說出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集體練習訂正。
。3)為了鞏固梯形面積的計算,做“做一做”,學生練習集體訂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公式。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梯形面積的公式,從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正確求出面積。
3、多種形式練習。
1、做一做:(課件)
2、下面是河堤壩的橫截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課件)
3、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選擇:(將正確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求下圖的面積,正確的算式是( )(課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塊梯形草地,上底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為25米,計算它的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積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 )cm。
6、梯形的面積是70dm2,上底為8dm,高為4dm,則梯形的下底是( )dm。
7、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學生自己討論)(課件)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要達到的教學目的:(1)熟記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進行實際應用。(2)養(yǎng)成認真做題,正確書寫作圖的良好習慣。
《面積》數學說課稿15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面積和面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所要講的是人教版小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與面積單位》這部分的內容。
2、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計算它們周長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中從學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過現實生活來體驗面積的含義并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形成對幾個面積單位的初步感知。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培養(yǎng)能夠使用適當的參照物比較圖形面積的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數學思考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增強動手操作、歸納與進行合理選擇的能力。
解決問題
學會根據物體的大小合理選擇測量單位,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情感與態(tài)度
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樂學”,在實踐操作中感知與體驗面的大小,讓學生積累學習感情,享受在求知過程中的成功體驗。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分別是:
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對統(tǒng)一面積單位必要性的感悟。
本節(jié)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有三方面:
1、理解物體表面的這個“面”與它們的大小叫做面積的這個“面積”。
2、面積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
3、使學生從“線”的認識到“面”的空間飛躍,形成正確的表象。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也正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我以學生自己已有的空間知覺為基礎,在教學中安排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這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真正落實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上我主要采用的是活動教學與啟發(fā)式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方式就比較綜合了,有觀察、分析、操作、合作交流等,這些在教學過程中都會有所體現。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從以下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課一開始我盡量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我用一把米尺與一把卷尺,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這兩樣東西的用途,學生已經學過長度單位,所以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把心去動起來(板書:長度單位)這時再分別出示32開、16開、8開三張白紙,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張紙你來選一張,你將用來干什么?為什么?引出大小。(板書:大。┻@時學生還沒有一種表面的意識,再讓學生摸摸身邊的數學書、文具盒、桌子的表面并說一說自己的感覺,讓學生親自感知什么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為大家的這個發(fā)現起個名字吧,導出“面積”。(板書:叫做它們的面積)以上是我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ǘ﹦邮植僮,自主探索
學生通過觀察可以很快的分出數學書面、文具盒的面、桌子的面的大小來,這時出示兩個難以一下了分出面的大小的圖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此時課堂中定會起爭議,小組里商量一下,用你們討論出來的方法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圖形面的大小。正所謂“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這時學生的求知欲強、興趣濃。學生會用剪一剪、拼一拼來比較;或用圓片;或用三角形;或是畫格子來比較,這時就會出現有的用大格子的,有的用小格子的。這時學生對這兩個圖形的大小已經心中有數,匯報后教師故意不同意他們的意見,拿不同的兩個組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來比較,引出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并讓學生選出一種最簡便好用的形狀來做為測量單位。這時學生已經明白不同大小的格子來比較物體面的大小是不正確的,所以要找出一些測量面積的單位來請學生們自己設計一些看,引出的1平方厘米。這時就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大約1平方厘米大小的東西,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能親身體會到的,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如果大的物體也用1平方厘米來量是很麻煩的,學生就會想著去找更大的面積來測量,就會發(fā)現還有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又用類似的方法讓所有的學生對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有個認識。所有的這些活動都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做到師生互動、學生主動。這是我進行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ㄈ┯^察比較,促進遷移
通過上面的活動,學生對面積與面積單位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們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如果此時安排適當難度的習題,讓學生在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中層層深入,能使學生對所學印象更加深刻。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就是這個道理。對面積這一概念的強化中可以出示幾個簡單的圖形,并有些是不封口的,讓學生比較大小,這時學生就會明白只有圍成的平面圖形才能比較大小,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在面積單位的強化上,讓學生比一比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根本無法比較或者是每小組用同樣長的繩子圍出一個圖來,各組一比較就發(fā)現周長相等的不同形狀的圖形面積卻不相同等等,這些不但發(fā)展了智力、形成了技能,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使學生能從“線”到“面”的真正飛躍,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這是我設計教學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ㄋ模┓謱泳毩暎柟趟鶎W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安排得很靈活,教師可以使用課本中已有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做些選擇題或是填空題。其間教師可以進行巡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個大概的評價。全班交流時也可以適當地引導后進的學生。還可以在這里滲透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
。ㄎ澹┤n總結
這個總結可以讓學生來進行,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什么。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我的課就說到這兒,謝謝大家!
【《面積》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4-18
《面積》數學說課稿12-21
《面積和面積單位》數學說課稿08-20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數學說課稿02-07
《面積和面積單位》數學說課稿02-12
《面積和面積單位》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12
數學說課稿:面積和面積單位06-11
《面積和面積單位》數學說課稿01-18
小學數學《圓面積》說課稿10-23
小學數學《環(huán)形面積》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