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巖多發(fā)生于層狀巖石,在風化過程中,巖石崩塌,形成孤立的柱狀巖體。在此基礎上,再經風沙的打磨與雕琢,蕈巖便逐漸形成。之所以能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狀,除了與巖石各層之間軟硬程度的不同有關外,與風沙流的高度也有著直接的關系。
風沙流是一種貼近地面的沙子搬運現(xiàn)象,在沙礫地區(qū),沙子最大躍移高度為2米;在沙面上,沙子最大躍移高度為9厘米。而且在沙礫地區(qū),90%的風沙低于87厘米,平均高度為63厘米,已知最高實測高度為6~19米。也就是說,在離地面2米高的范圍內,巖體受到的風沙吹打和磨蝕最為厲害,向上則逐漸減弱。久而久之,柱狀巖體就變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狀,狀若蘑菇。蕈巖就是這樣形成的。在多風沙的地區(qū),電線桿往往被 ’風沙從基部切斷,也是這個原理。由此可見風沙力量的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