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的周至縣尉生涯及同期詩作
看過前輩詩人盧綸所做《過仙游寺》后,白居易就對仙游寺的景色非常向往,曾一生中多次去仙游寺旅游、住宿,不僅在仙游寺留宿時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更與周至縣結下了很深的緣分。白居易的周至縣尉生涯是怎樣的呢?在這時期有什么詩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的周至縣尉生涯及同期詩作,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居易的周至縣尉生涯及同期詩作
陜西地方志叢書《周至縣志》載:“由于周至是京畿重要的縣份,”“元和元年(806)四月,”“朝廷選派白居易……出任周至縣尉,”“次年……十一月五日離任回京,”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稱醉吟先生。原籍太原,祖上遷居下(今陜西渭南),生于一個中小官僚家庭。其出生前后,父親正于外地做官。
不尋常的縣尉生活
白居易為周至歷代最負盛名的一任縣尉,千余年來那里的志書記述和人民對他的傳頌,猶如人們心靈中升騰了一盞永不泯滅的明燈。他在周至縣短暫而不凡的政治仕途雖鮮為人知,但留存下的詩篇,卻都成為人們認識和研究白居易的珍貴資料。
白居易晚年自撰《醉吟先生墓志銘并序》中說:“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喪、所經(jīng)、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開卷而盡可知也!卑拙右自谥苤疗陂g,勤于寫作,于從政之余,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歌,這些詩歌幾乎成了他周至足跡的一個記錄。他“所感,所得……所經(jīng)”的縣尉生涯,多半表現(xiàn)于其文學作品中。當我們讀完他作品中的“一事一物”,亦仿佛讀了一部白居易于周至縣尉期間的心靈歷程史詩。
白居易入試未能如愿,卻被補任周至縣尉,這是他做后首次政治打擊,亦為他被迫首次離別朝廷,出任縣尉,為升為貶,在他的詩歌中是不難看出的。如《周至縣北樓望山》詩中,縣尉道出心中的哀傷:“一為趨走吏,塵土不開顏。辜負平生眼,今朝始見山!痹凇都念}周至廳前雙松―兩松自仙游山移植縣廳》詩中,白居易又為自己道出這樣的悲嘆:“憶昨為吏日,折腰多苦辛……悔從白云里,移爾落囂塵!”
諸如白居易任縣尉伊始創(chuàng)作的這些詩歌,語言質樸,直抒胸臆,將自己被貶官的凄楚和郁郁不平的心聲,淺淺地傾注于筆端,使赴縣尉的悲傷心境,表露得十分逼真貼切,充分再現(xiàn)出白居易的才華及剛直不阿,心底坦蕩,“詩言志”的現(xiàn)實主義情操。
在唐朝統(tǒng)治機構中,“縣尉”為最低層小官。任其職即要對上官吏阿諛奉承,又要對屬下黎民施以壓迫掠奪。盡管封建社會中讀書人的出路是為取得功名利祿,但對白居易這樣有遠大政治抱負,且具深厚而廣博文化修養(yǎng)的人,被貶為縣尉,顯然是他所不樂為,卻又無奈何于不為的。
白居易才華盈溢,既為縣尉,卻從不于周至官場及民間目空行事,更不肯粉飾揚威,這在地方志及白居易的周至詩作中多有反映。苦難的身世,很高的造詣,他依如謙謙君子。達到他的詩歌藝術成就和學問難,達到他被屈才使用時不忘本、不蛻化、不變節(jié)及練達的縣尉高格亦更難。
《周至縣志》記述:“自古道天下衙門朝南開,官官相沿。白居易到任,令差役在北墻另開新門,兩邊各栽松樹,連掛在衙外的堂鼓,也移往他的臥室窗前。” 白居易并未停留于這些外在形象的修飾,而更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他在社會實踐中,將施政與情感緊緊地揉和在一起,在周至這塊土地上寫出人生的新篇章,形成自己的政治及文學新坐標。之后的長時間,白居易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他的新衙門還被人們稱頌為“雙松署!
白居易任縣尉期間常為老百姓辦實事,這在周至歷代志書及白居易詩作中亦不難看出。他為官不尚空談,不僅思想貼近人民,還經(jīng)常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情、了解民心。農(nóng)忙季節(jié),他還累累躬耕于野,和百姓一起吃住,一起田間勞動,與衣食父母分享生活的甘甜苦樂,與達官貴人所不齒的下層人民建立了樸實真摯的友情。其周至詩作《縣西郊秋寄贈馬造》、《醉中歸周至》、《縣南花下醉留劉五》、《宿楊家》、《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等,至今仍力透紙背,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白居易“累月揣摩當代之事,”及“以民為天”的感人生活軌跡。他周至詩作中的“葛衣御時暑,蔬飯療朝饑。持此聊自足……”就是他任縣尉期間儉樸生活的寫照和記錄。
白居易清正廉潔的凜然正氣,《周至縣志》中亦有記述。如城南李財主與城西趙鄉(xiāng)紳為訛田官司,互托衙役以送西瓜、鯉魚為名,卻內裝銀子賄賂縣尉,而于過堂時卻皆被白居易判為“買衙賄官”罪等。白居易周至《官舍小亭閑望》詩中的“人心各自在,我是良在茲。回謝爭名客,甘從君所嗤”,正是描繪了自己為官拒賄方面的自在心態(tài)。
白居易追求真理,善于用唯物主義觀點剖析社會現(xiàn)象。他于周至的一些詩作,以唯物論的觀點對愚弄禁錮人民的迷信思想,亦給予了有力的鞭撻。
白居易在遭貶失意的縣尉生涯及孤寂的個人生活中,以唯物論的世界觀和求實精神統(tǒng)領自己,使他莫能平庸更沒沉淪,反到力頂逆境勤奮作為,為人民傾注心血。成為周至志書濃墨重彩記述和世代傳頌的惟一突出縣尉。他的建樹及難能的品德風范,正是周至文人秉筆直書,留給后人深沉的思念及傳統(tǒng)的必然依據(jù)和理由。
偉人的周至詩作
白居易出任周至縣尉一年半多的時間,感到“歸家(下)不自適,無計慰心神”(《寄題周至廳前雙松……》),而無奈于為的官職,又使他“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種春”(《戲題新栽薔薇》)。在縣尉任期間,他于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開擴了視野,目睹了唐統(tǒng)治集團在地方上對黎民的橫征暴斂,在深入生活中又進一步了解到下層人民的許多疾苦,聽到了人民的強烈呼聲。這對豐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源泉,推動他走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實現(xiàn)“為民請命”的政治及文學主張,都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社會題材和機遇。
白居易在周至創(chuàng)作了諸多詩歌,但由于千余年歷史的散失,現(xiàn)存僅30余篇。這些作品普遍帶有縣尉、詩作家融于一體的氣質和風格。白居易的周至詩作,正像他說的“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那樣,事理明了,文筆輕松自然,文字既不艱澀,又無花哨和造作之嫌,以平易通俗婦孺皆能吟誦著稱。
白居易詩歌分為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及雜律詩四大類。其價值最高、他自己也最重視的是第一類諷喻詩。
白居易的諷喻詩繼承了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傷民病痛,指斥時弊,主題專一明確,對比鮮明強烈,不一味“嘲風雪,弄花草”。其詩取材廣泛,但思想內容多從“惟歌生民病”出發(fā),反映農(nóng)民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與悲慘遭遇,從而揭示出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剝削壓榨的殘酷性和虛偽性,揭示出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基本方面。白居易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之作,為他周至文學作品中最為精華的一部分,和最能代表詩人積極一面的作品。它把詩人的文學主張及政治態(tài)度皆積極地張揚了出來。
《觀刈麥》為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次年夏忙時所作。詩以“田間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發(fā)端,極寫農(nóng)民在麥收季節(jié)田間勞動的辛苦:“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h尉獨有鐘情,針砭時弊,描寫了一個貧苦農(nóng)婦的形象:“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白居易情系于民,情感真摯熾熱,貧苦農(nóng)民的悲慘景象,民生的疾苦,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使詩人撼心搖肺,惻然悲傷,并歉疚地對比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該詩通過對“貧婦人”悲慘遭遇的描述,反映了封建課稅的嚴酷程度,勾劃了當時廣大貧苦農(nóng)民的生活處境:終年辛苦勞動,卻不得溫飽。
白居易在周至還寫了不少閑適詩,這些詩深受陶淵明、韋應物的影響,多方面反映了詩人的社會經(jīng)歷,抒發(fā)了他與朋友之間的友誼與情感,描繪了周至的自然景物和美麗風光,多為情悅性,流連光景之作。在這些作品中,屢見佳篇,不少還成為膾炙人口之作。
周至南倚秦嶺,北臨渭河,山水川原俱秀,自古有“金周至”之美譽。三千多平方公里上秀美山水的靈性,成了詩人閑暇藝術追求的源泉。老子《道德經(jīng)》誕生的樓觀臺,白居易賦予了美的贊譽;海拔3767米的秦嶺最高名山,隋文帝楊堅避暑行宮“仙游寺”,詩人“曾于太白峰前住,數(shù)到仙游山里來”;魏蜀出兵交戰(zhàn)地駱口壁文:“拙詩在壁無人愛,鳥污苔侵文字殘。惟有多情元侍御,繡衣不惜拂塵看”(《駱口驛舊題詩》)。詩人在對周至諸多山川景物描繪中,傾注了濃濃的情和深深的愛,在“父母官”的筆下,作品更具明朗圓熟和自然流暢的美。
拓展
白居易的仕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今屬鄭州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與李白、杜甫并稱的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白居易自幼聰慧,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詩,在他16歲那年,因他的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讓他到京城去見見世面,結交些名士。
那時,正是朱泚(cǐ)發(fā)動“涇原兵變”攻陷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都城,自從“安史之亂”后,連年戰(zhàn)亂,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白居易到京城后,打聽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顧況,他就帶著自己的文稿向顧況拜訪求教。
顧況是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他看到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少年前來拜訪自己,心里不禁有些輕視。
顧況看到這位少年遞來的名帖上寫著“白居易”三字時,就皺著眉頭打趣地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但是,當顧況翻開白居易的文稿后,看到里面的一首小詩《草》(即《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由肅然,他信口讀出聲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罷,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熱情地對白居易說:“剛才,我對你戲言‘長安米貴,居之不易’,認為你在長安不容易長住。但是你能寫出這樣的好詩,我得改一下說法了,應該是‘長安雖然米貴,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顧況這樣的稱贊以后,名聲隨即在京城里一傳十、十傳百,少年的白居易開始在長安城里聲名大震。
幾年后,白居易考取進士,唐憲宗聽聞白居易的名氣,就讓他做了翰林學士,不久又讓他擔任了任左拾遺。
白居易雖然進入了仕途,但他可不是那種爭名奪利、向上級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在一面不斷創(chuàng)作大量反應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的同時,還一面在唐憲宗面前直言相諫,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特別是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
然而,白居易諫阻唐憲宗封宦官做統(tǒng)帥,令唐憲宗感到不快,他向宰相李絳抱怨說:“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
李絳卻勸阻唐憲宗說,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如果辦他的罪,只怕以后沒人敢說真話了,李絳也乘機勸諫唐憲宗廣開言路。
但是,沒多久,唐憲宗還是把白居易的左拾遺職務撤掉,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
白居易寫了很多詩歌,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現(xiàn)實的,比如《秦中吟》和《新樂府》詩集中,有的是揭露了宦官仗勢欺壓百姓的罪惡,有的是諷刺官僚們奢華的生活,有的是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痛苦遭遇。白居易因為這些詩文,也觸犯了不少掌權的大官僚和宦官,這些人對白居易充滿了嫉恨。
元和九年(814年),白居易在太子的東宮里做了左贊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因主張強勢對抗割據(jù)的藩鎮(zhèn)勢力,被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殺。
由于武元衡被刺案件有復雜的政治背景,朝廷里的官僚誰也不敢聲張,只有白居易站了出來,首先向唐憲宗遞上了奏章,強烈要求緝拿兇手。
然而,令白居易沒想到的是,那些宦官和官僚們卻抓住這個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做主張,批判白居易越職言事。
緊跟著,又有一批仇視白居易的官員造謠說:白居易的母親是因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而白居易居然還寫《賞花》、《新井篇》的詩,這不是大不孝嗎?
經(jīng)過這樣羅織的罪名后,白居易終于被貶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當司馬去了。
白居易無辜被貶謫到江州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白居易是以“達則兼濟天下”為志,希望自己能對國家對人民做出有益的貢獻;而至此之后,白居易的行事漸漸轉向“窮則獨善其身”,雖然仍有關懷百姓的心,但在行動上卻已無過去的動力了。
所幸,白居易被貶謫到江州后,某一夜在江邊送友人,聽到江上傳來哀怨的琵琶聲,一番交談后,再結合自己的遭遇,為我們創(chuàng)作出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
后來,唐憲宗暴斃,唐穆宗繼位,穆宗十分欣賞白居易的文采,又詔令白居易回京城任職。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之間爭權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白居易極力請求外放,他又出任過杭州、蘇州刺史,在任上也做出一些對當?shù)匕傩沼欣氖隆?/p>
白居易在仕途上的不順,他便把全部精力傾注到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他的一生共寫了二千八百多首詩,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錢塘湖春行》等,這些詩歌成為我國文學寶庫里十分珍貴的遺產(chǎn)。
【白居易的周至縣尉生涯及同期詩作】相關文章:
白居易詩作《觀刈麥》賞析09-05
白居易詩作《錢塘湖春行》說課稿07-30
沁園春·和吳子似縣尉賞析01-30
白居易的古詩06-15
白居易介紹04-16
白居易詩歌06-21
白居易的詩句11-06
草白居易03-16
閑聊白居易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