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春江花月夜》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析《春江花月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若虛的詩人借對春、江、花、月、夜這人生最動人的五種良辰美景的描繪,盡情贊美了大自然,構成了境界非凡的奇麗景色。“‘春江花月夜’五個字,各各照顧有情。詩真絕詩,才真絕才也”。
“月”是詩中生命的紐帶,全詩以“月”為主體,14個“月”字統(tǒng)攝全詩。在結構上月經歷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籠罩下,月與江水、沙灘、夜空、原野、花林、飛霜、扁舟子、恩婦、高樓、鏡臺、鴻雁、魚龍等組成了不同的畫面及場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一、該詩在創(chuàng)作上有三個重要特點: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洞航ㄔ乱埂芬源航彼驮乱棺鰹殚_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將“春江花月夜”組合成一個優(yōu)美完整的畫面,繼而又引出對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繪:“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猶如一股清爽之風撲面而來,剎那間便感覺到那種清爽美的存在!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痹谶@種淡靜如水的環(huán)境中,靈魂仿佛被凈化,使人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圣潔心情。
2、含蓄表述,意蘊悠長。
“淺淺說去,節(jié)節(jié)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面對象征著團圓的明月。詩的后半部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游子和思婦的離恨閨愁:“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種過渡非常的自然,沒有絲毫的牽強附會之狀,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種意蘊是非常深遠的。濃濃的離別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為淡淡的哀愁。這種離愁別緒始終透露出一種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營造了夢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婦“相望不相聞”的情思哀愁!翱蓱z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它并沒有直接書寫游子思婦的感情,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過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襯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長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3、語言清晰,結構嚴謹。
《春江花月夜》全詩語言清晰,對仗工整,韻律婉轉,濃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換一韻,共換九韻。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又由于頂針句式的靈活使用,使語言清新流暢,瑯瑯上口。
藝術中國
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藝術中國
二、該詩的藝術價值
藝術中國
1、對唐朝后期作家的影響
《春江花月夜》對民族審美積淀的形成,對后世的詩歌影響,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古來寫月亮的詩歌中,《春江花月夜》當屬第一。曹公的那句“何處秋窗無雨聲”與“何處春江無月明?”如出一轍。從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能窺見“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歷史上詠月名句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來月有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張孝祥的“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雖然都是曠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樣渾然天成。
2、對其它姊妹藝術的影響
唐詩《春江花月夜》對音樂,舞蹈等相鄰藝術也有其深遠影響,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還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樂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據(jù)說此曲用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唐詩《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為作者受到張若虛所作《春江花月夜》開頭的一段詩句的啟發(fā),樂曲形象描繪了月夜春江,花影層疊的迷人景色。盡贊大自然的綺麗美色,盡情贊賞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意態(tài)。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樂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國古典音樂中的杰作,她表現(xiàn)了祖國山川的秀麗雋永和優(yōu)美寧靜,她用中國特有的音樂旋律來表達了中國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一點,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備的。她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難得的佳作。張若虛僅憑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揚名。
歷代文人都給這首詩以高度的評價:
藝術中國
清末王凱運評此詩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較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響。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近代文人聞一多先生則評價這首詩: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壓全唐。贊揚張若虛的貢獻是“無從估計的”。
拓展: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游子象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閑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的。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的,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的,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的,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淺析《春江花月夜》】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試題10-23
《春江花月夜》賞析03-26
古詩春江花月夜08-11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08-11
春江花月夜詩歌03-21
《春江花月夜》教案06-08
春江花月夜賞析04-01
春江花月夜教案06-11
《春江花月夜》賞析07-05
(精選)春江花月夜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