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顧城《麥田》賞析
顧城《麥田》主要寫的是什么呢?要如何進(jìn)行賞析呢?下面來看看!
麥田
你在很多個中間看我
看過
你很小
閉上眼睛的時候很藍(lán)
我知道你在一本書里站著
前邊有木板
怎么也不知道
春天看不見只有一次
花全開了
開得到處都是
后來就很孤單
都知道海子喜歡寫麥子麥地,而顧城的這首《麥田》卻鮮有人提起,賞析的文字更是難覓。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首詩,一如既往的干凈、澄澈,還有骨子里的孤單和悲涼。
顧城的詩歌語言向來以簡單透明獨樹一幟。他是人和詩歌完全合一的典型。他腦子里沒有艱深復(fù)雜的詞語,只有透明的澄澈的世界,所以我覺得讀他的詩歌不能過度闡釋,什么象征引申的讀法都會遠(yuǎn)離真正的顧城。他很早就建立了一個自足而封閉的小世界,他的性情都體現(xiàn)在這個世界里了,他感受世界和思維的方式,都在這里。
回到這首《麥田》。整首詩用詞極其干凈簡單,但是呈現(xiàn)出的詩歌意蘊很豐富。標(biāo)題是“麥田”,但是通篇沒有出現(xiàn)一個“麥”字,所以讓讀者很是費解。尤其是詩歌的第一二節(jié),感覺不太好讀,帶著太鮮明的個人記憶和體驗,讀者要進(jìn)入這一情景的細(xì)部很難。這大概就是為什么這么美的一首詩卻找不到賞析文字的原因吧。我的解讀也只是揣測式的盡量接近他而已。“你在很多個中間看我/看過”,“你”應(yīng)該就是指麥子,所以說“你很小”。第一句就出現(xiàn)“你看我”這樣的場景,是很直接的寫法,顧城真的是個單純的人,或者說有著單純的感受。這種“看我”或“互看”的場景不止一次出現(xiàn)在他的詩里。“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遠(yuǎn)和近》)“她永遠(yuǎn)看著我/永遠(yuǎn),看著/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們坐在樓板上/我們挺喜歡樓板/我們相互看著/我們挺喜歡看著”(《海的圖案》)但是這種“看”的場景永遠(yuǎn)是和單獨的一個對象,而且是一種安靜悄然的“看”,沒有旁觀者。顧城是不喜歡人群的,也不喜歡眾人的眼光,在他的詩歌里面你幾乎看不到人群的出現(xiàn),都是由“我”和“你”構(gòu)成的一個安靜而有些封閉的小世界,這個小世界里有可愛的房子、花園、大海、鮮花、小動物及善良純潔、美麗的女孩。“你”有時候是他喜歡的人,有時候連人都不是,因為他更喜歡自然,他可以和花朵、天空、海洋互相“看”,躲開眾人。這里他就和麥子互相看著,安靜地看著,和麥子心意相通。這種意境似曾相識:“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顧城《門前》)。一種簡單、純粹、寧靜、自然的狀態(tài),這是顧城最喜歡的狀態(tài)。顧城少時曾在山東東北部一個荒涼的村落度過了五年左右的時間,在這里他和自然建立了親密而永久的關(guān)系,一生未曾改變。“閉上眼睛的時候/很藍(lán)”。藍(lán)色是顧城喜歡的天空和海洋的顏色,高遠(yuǎn)而有些寂寞的顏色。藍(lán)天下,一株麥子和詩人靜靜守望著,這是一個多么孤單而令人憂傷的場景。而“看過”這兩個字,更加強(qiáng)化了這種孤單,那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了,即便是和麥子的心意相通也成為了回憶。
第二節(jié)說“我知道你在一本書里站著/前邊有木板”。有人說“一本書”就是指麥田,“木板”是指麥田和詩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這是否有些深究過頭了。前面說過顧城寫東西是很直接的,這和他的單純有關(guān),他不會去想很復(fù)雜的事情,也不會用復(fù)雜的手法。他曾在《學(xué)詩筆記》里說過:“一句生機(jī)勃勃而別具一格的口語,勝過十打華美而古老的文辭。”他的比喻都是靠想象和感覺生成的,決不是艱深晦澀的隱喻。他的語言從來都是極簡單透明的。所以我的理解是,第一節(jié)寫的是曾經(jīng)的凝望,這里則是寫悲傷的回憶。“你在一本書里站著”,麥子已經(jīng)成為書中的抽象存在了,或是文字描述,或是一幅畫,“前邊有木板”,類似書架一類的東西,或者是書的硬硬的封面,加深了“你”和“我”的距離感。“你”已經(jīng)不可能像從前那樣“看我”了,“你”站在一本書里,成為固定而沒有生命的存在,隔著冷硬的木板,你再也看不見我,也沒有了籠罩我們的藍(lán)天。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傷,詩人也不說,但讀者會讀到悲傷。我知道你的所在,可我卻觸不到你,也捕捉不到你的目光了。
第三節(jié)是全詩情感最飽滿,詩意最濃郁的一節(jié),卻也是最難用語言重新釋義的一節(jié)。“怎么也不知道/春天看不見只有一次”,誰“不知道”?春天為什么看不見?又為什么只有一次?說起來,傷春悲秋倒是中國文人自古就有的情緒,所以如果僅僅如此,顧城也就只是因襲古人而已,算不得什么。但是顧城對春天,對美麗,都有著自己特別的感受。他曾經(jīng)這樣表述過:“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固執(zhí),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刻,無論是愛情還是革命。……但是當(dāng)我說‘真美啊!’的時候,它們不會停留下來,它們就消散了。我接受不了的就是這個消散。歌德寫《浮士德》最后一句說:真美啊,你留下來吧!一切就結(jié)束了。”(顧城《從自我到自然》)顧城具有比一般人敏銳得多的對美的感覺,但同時這種敏銳也給他帶來了難以承受的悲傷。他總是先于別人看到美,卻也先于別人感受到美無可避免的消亡。春天是看不見的,看見的`只是春天盛開的花朵。顧城說過:“春天是看不見的,但是她的氣息創(chuàng)造了萬物。”(顧城訪談《筑一個小城》)請注意他用的是“她”。而花朵在詩人看見的那一瞬,在被詩人贊嘆“真美啊”的那一瞬,美麗就消散了,一切才剛剛開始就結(jié)束了。所以“怎么也不知道”,我理解是指“那時的我們怎么也不知道”,“在很多個中間”的“你”那時“很小”,你只是那么單純地“看我”,并不知道春天是看不見的,并不知道我們的春天是只有一次的,并不知道“看過”之后一切就會煙消云散的。作為抽象名詞的“春天”自然是去了又會再來,但是“你”只有一次生命,每一株麥子每一朵花都只有一次生命,所以“只有一次”,再來的已不是“你”。這不是一種應(yīng)景式的傷春,而是顧城的人生態(tài)度。“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這兩句口語式的寫法真是讓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的評論家們提不起任何興趣啊!但是卻是多么生動的寫法!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寫出“極目所見”的感覺,我莫名地想到古人“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句子,花全開了,可是卻看不見春天,到處都是鮮花,可是卻看不見你,思念漫山遍野。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個更悲傷的寫法。
最后一節(jié)只有一句:后來就很孤單。這孤零零的一個句子扔在這里,本來就給人一種悲傷的感覺。“后來”,這個詞也表達(dá)出一種難言的失落和悲傷。后來,后來,時間走了,誰還在等呢?“看過我”的那個小小的“你”再也不會重來了,生命的花開過一次,便永不再開,留“我”獨自在這里,“我”很孤單。面對麥田,“我”找尋的是“你”,所有的麥子都像你,但是又都不是你;ㄩ_得越多,孤獨就越強(qiáng)烈。
顧城是喜歡花朵的,他的詩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鮮花、野花、小花等,但是卻非常罕見“麥田”。在《不要在那里踱步》一詩中難得地出現(xiàn)了麥田,也是作為鮮花的背景:“燈光/和麥田邊新鮮的花朵/正搖蕩著黎明的帷幕”。而這首題為“麥田”的詩,卻從頭到尾沒出現(xiàn)一次“麥田”,倒是仍然寫了他喜歡的花朵。這首詩寫于1990年,此時的顧城已經(jīng)在新西蘭了,而“麥田”是記憶中的東西吧?有人提出要從隱喻、含混、歧義等修辭格來解讀這首詩,但是真的每一首詩都必須要有象征隱喻嗎?每一個簡單的句子背后都一定隱藏著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含義嗎?至少對于顧城的詩,這不見得是最好的最貼近他詩歌的讀法。顧城寫的是一種悲傷的感覺。麥田是他找到的能夠投射這種悲傷的對象。他也可以寫一滴水,一棵草。只要能夠表現(xiàn)同樣的寂寞大地上的悲傷,寫什么并不重要。他在《詩答問:東方藝術(shù)的靈性》里面說:“無所駐處是真心,一切過程都可能成為藝術(shù)。這個藝術(shù)過程的結(jié)果不是產(chǎn)生藝術(shù)品,而是產(chǎn)生一種趣味和心境。”所以顧城的詩歌就是他整個性情和心境的自然呈現(xiàn)。
《麥田》的寫法是獨一無二的。它只屬于顧城。像月光,像空氣,不可捕捉,卻彌漫得到處都是。顧城說過:“真的話都是非常簡單的,像用海水做成的籃子。”
【顧城《麥田》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顧城《生日》賞析09-14
顧城《白夜》賞析11-28
顧城《小巷》賞析09-10
顧城《安慰》賞析10-17
初夏 顧城 賞析12-05
顧城《石壁》賞析11-06
顧城《凈土》賞析06-30
顧城《初夏》賞析08-29
顧城的詩賞析11-15
顧城的短詩賞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