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天景色的古詩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樣干枯炎熱,不像秋天那樣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樣寒冷。而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天景色的古詩句,歡迎參考閱讀!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譯文
夏天已過,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與浩瀚的江水相連,暮色中秋風吹起碧波。比翼的雙燕各奔東西,貼著高寒的云天,遠遠飛去。我獨倚在小樓東邊的欄桿。
人生應當飲酒盡歡,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長安大雪漫天,阻斷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樓遠望,盼望我的歸來。江南春來早,請贈我梅花一枝,讓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溫暖和明媚。
賞析
詞的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败饺芈浔M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盡,時當夏末秋初。秋風江上,日暮遠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背飛雙燕貼云寒”,視角由平遠而移向高遠;正當獨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向云邊飛去!氨筹w雙燕”尤言“勞燕分飛”!队衽_新詠》卷九《東飛伯勞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后即用來稱朋友離別。
“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lián)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蔼毾蛐菛|畔倚欄看”是補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的視線收聚到一點,對準樓中倚欄悵望之人。“獨”字輕輕點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笔钦f光陰荏苒,轉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長安,借指京城!把M長安”,既點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肮嗜嗽缤砩细吲_,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表槃荻龉嗜,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里為隨時、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這兩句是虛寫,從對方著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思念著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句以寄范曄的故事!肚G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句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边@里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賞析
這首詩句,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zhí)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句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作者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xiàn),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句的綿聯(lián)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tài),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jié),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chuàng)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huán)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贝尉洳粌H象征作者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tài),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xiàn)得更為曲折入微!按盒Q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xiàn)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墒,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zhí)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huán),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作者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xiàn)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表明他的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lián)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痹煲馀c《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稛o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xiàn)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xiàn)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lián)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lián)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霸启W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fā)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作者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xiàn);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huán)、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xiàn)著痛苦而執(zhí)著的心曲!耙挂鳌本涫峭萍杭叭,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句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fā)感到環(huán)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xiàn)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句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xiàn)。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句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xù)下去。
這首詩句,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詩句中每一聯(lián)都是這種感情狀態(tài)的反映,但是各聯(lián)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xiàn)著融貫全詩句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lián)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xiàn)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句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句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chuàng)作的薰陶和啟發(fā)下,作者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xiàn)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chuàng)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xiàn)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句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久別離
唐代:李白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
云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
東風兮東風,為我吹行云使西來。
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譯文
自從分別以后,不知幾個春天沒有回家了,又是個溫暖的春日,隔窗望去,櫻桃花已經開放了。這時遠方又有書信傳來,開啟后不禁讓人嗟嘆不已。至此傷心腸斷,悲痛欲絕。女子頭發(fā)濃密如云,因為她愁緒萬千,像旋風吹動雪花那樣綿綿不斷,她實在懶得梳理。去年寄書回來,就說要回來了;今年寄書重新訴說將要歸來之意。東風啊,你捎去女子的思念,使他早些歸來吧。等待他歸來他卻遲遲未歸,實在是百無聊賴,只見滿地落花堆積,青苔蔓延整個臺階。
青門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譯文
柳樹的青色卻是讓人傷心的顏色,多少個離別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分別。
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賞析
這是一首折柳贈別詩句,因“柳”與“留”諧音,離別贈柳表達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這里的柳是別離之柳,表達了作者傷春嘆別之情。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代:王實甫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譯文
自從和你分別后,望不盡遠山層疊隱約迷濛,更難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見柳絮紛飛綿濤滾滾,對著璀璨桃花癡醉得臉生紅暈。閨房里透出香風一陣陣,重門深掩到黃昏,聽雨聲點點滴滴敲打房門。怕黃昏到來,黃昏偏偏匆匆來臨,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傷心?舊的淚痕還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淚痕,斷腸人常掛記著斷腸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體瘦了多少,看衣帶都寬出了三寸。
鑒賞
全篇按寫法可劃為兩層。前六句為前一層,寫了女主人公面對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緒。句法對仗工整,每句后兩字疊用、以襯托情思之纏綿。遠山近水,楊柳桃花,香風暮雨無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視角由遠及近,由外及里的轉移,實質上是對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層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態(tài)。前四句在寫法上是每句重復兩三字,有一唱三嘆之妙,說明主人公柔腸寸斷的相思之意。而這種日復一日折磨的結果就是玉肌消減、衣帶漸寬。末尾摹擬一個局外人的口吻詢問,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純情堅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別后”可以說是點明了曲的內容——離別相思之情,為下文定下感情基調。接著作者運用了對仗的手法,展現(xiàn)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遙山,水是遠水,由遠及近,寫了楊柳、桃花、內閣、重門。其對仗句中用了“隱隱、粼粼、滾滾、醺醺、陣陣、紛紛‘這些疊音詞來修飾”遙山、遠水、楊柳、飛棉、醉臉、香風、暮雨“起了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隱”和“粼”,“滾”和“醺”、“陣”和“紛”押韻,使作品音響聯(lián)結而成和諧的整體增加了作品的音韻之美,讀起來瑯瑯上口;二是加強了寥廊冷落的感覺,加倍地渲染了使人發(fā)愁的景色,間接抒發(fā)了閨中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一種渺茫的希望,可謂情景交融。
而在《堯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達方式,連環(huán)與夸張的手法寫少婦相思之苦。其中的語言雖不乏典雅的一面,但從總體傾向來看,卻是以俗為美。如“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表達的是少婦的閨怨情緒,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臨了,竭力想抑制憂傷,又不可能不憂傷。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顯豁,明白如話,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語的運用,讀起來使人感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少婦等待歸人,每天以淚洗臉,“新啼痕壓舊啼痕”,實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過去了,瞧,少婦身體又瘦損了,連腰帶都寬了三寸。
結句塑造了一怨婦的體態(tài),增強了形象感。在韻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對仗中的兩句對,使曲子在優(yōu)美音韻中結束。
全曲大量運用疊字、疊詞,含情脈脈、如泣如訴,情致哀婉動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望驛臺
唐代: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撲地花 一作:鋪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譯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對著窗前的碧柳,凝眸念遠;望驛臺前,春意闌珊,花兒紛紛飄落到地面。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里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
賞析
這是白居易應和好友元稹的詩句。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住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當時就住在那里,作者寫元稹的住宅,詩句句就自然聯(lián)系到元稹的妻子!爱敶傲币饧磻讶。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游子,這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這詩句句里,表現(xiàn)出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的懷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驛臺前撲地花”是寫元稹。元稹當時在四川廣元,春意闌珊,落紅滿地。元稹一人獨處驛邸,見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聯(lián)想,也饒有詩句情。三句“兩處春光同日盡”,更是好句!氨M”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強烈,它含有春光盡矣、人在天涯的'感傷情緒!按汗狻辈粏沃复禾,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按汗馔毡M”,也就是兩人預期的歡聚落空了。這樣,就自然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來,思念決不只是限在這一天,但這一日既是春盡日,這種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感情的暗線把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
詩句的中心是一個“思”字。全詩句緊扣思字,含蓄地、層層深入地展開。首句“當窗柳”,傳出閨中綺思,次用“撲地花”,寫出驛旅苦思。這兩句都通過形象以傳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見。三句推進一層,寫出了三月三十日這個特定時日由希望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沒有直接點出,只用“春光盡”三字來寫,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進一層,含蓄變成了爆發(fā),直點“思”字,而且迭用兩個思字,將前三句都綰合起來,點明詩句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詩句詩句格與原作一樣,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與原詩句不同,開篇便用對句,而且對仗工穩(wěn),不僅具有形式整飭之美,也加強了表達力量。因為,在內容上,這兩句同時寫雙方,用了對句,就表現(xiàn)出雙方感情同等深摯,相思同樣纏綿,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對局開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也就增加了詩句的聲情之美。
【春天景色的古詩】相關文章:
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大全09-07
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詩句06-23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40首10-24
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精選115首)10-23
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句110句09-16
春天的景色古詩詞介紹(精選36首)10-22
描寫西湖景色的古詩07-03
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07-03
描寫景色的古詩10-22
描寫景色的古詩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