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詩詞鑒賞
《小至》詩詞鑒賞1
《小至》原文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小至》譯文
自然界的節(jié)氣和人世間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
刺繡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內(nèi)的灰相應(yīng)飛出則知冬至已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diǎn)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山中的臘梅沖破寒氣傲然綻放。
此地自然景物與故鄉(xiāng)相差無幾,讓小兒斟滿美酒,一飲而盡。
《小至》注釋
小至:《全唐詩》于題下注:“至前一日,即《會要》小冬日!
天時人事:自然界的節(jié)氣和人世間的事情。天時,指自然變化的時序。人事,人世間事。
日相催:逐日相催。
陽生:陽氣初生,古人認(rèn)為到冬至那天陰氣極盛而新的一線陽氣剛剛產(chǎn)生。
五紋:五色彩線。紋,一作“文”。
添弱線:據(jù)史書記載,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漸長,刺繡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線之工。
吹葭(ji。┝g(guǎn)動浮灰:古代為了預(yù)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樂律(分別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的'玉管內(nèi),每月節(jié)氣到來,相應(yīng)律管里的灰就自動飛出。葭,初生的蘆葦,詩中指代蘆葦內(nèi)膜燒成的灰。
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制成的確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呂,故稱。浮,一作“飛”。
岸容:河岸的容貌,詩中指水邊景象。
待臘(là):待到臘月時分。臘,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
舒柳:指柳葉萌生,枝條柔和。舒,舒放,萌發(fā)。
放:一作“破”。
云物:本指太陽旁邊云氣的色彩形狀,這里就是指景物。
不殊:沒有區(qū)別。鄉(xiāng)國:即家鄉(xiāng)。
覆杯:盡飲。覆,傾,倒。
《小至》賞析
這首詩首聯(lián)交代時間,一個“催”字奠定了全詩愁悶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寫人的活動,頸聯(lián)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讓人感到天氣漸暖,春天將近的一絲喜悅,尾聯(lián)轉(zhuǎn)而寫詩人想到自己身處異鄉(xiāng)而不免悲從中來,于是邀兒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詩選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此詩開篇的“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二句是總起,以詠嘆筆調(diào)點(diǎn)明“陽生春來”,與詩題緊扣,同時給人以緊迫感:時間飛逝,轉(zhuǎn)眼又是冬去春來。中間四句是分承,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和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里孕育著春天的景象。
其中,“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二句直承首聯(lián)“冬至”的自然節(jié)令特征,別出心裁,用刺繡添線、葭管飛灰,進(jìn)一步點(diǎn)明季節(jié)變化。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征,用柳葉“將舒”承一“容”字,使人產(chǎn)生柳葉如眉的聯(lián)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給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覺,富有動感特征,蘊(yùn)含著生命的張力,體現(xiàn)出春臨大地的蓬勃生機(jī)。雖然春天容易引發(fā)鄉(xiāng)愁,但詩人的鄉(xiāng)愁卻是樂觀向上的,故詩最后的“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二句以抒情作結(jié),奉勸世人干盡杯中酒,享受美好的生活。
全詩立意高遠(yuǎn),選材典型,遣字鑄辭,精工切貼,緊緊圍繞冬至前后的時令變化,敘事、寫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漸次由開端時光逼人的感觸演進(jìn)為新春將臨的欣慰,過渡得十分自然,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小至》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66年(大歷元年)或公元767年(次年),當(dāng)時詩人漂泊在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逢冬至日,想到自己漂泊異鄉(xiāng),不禁感慨萬千。
《小至》詩詞鑒賞2
《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翻譯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zhuǎn)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diǎn)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沖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
我雖然身處異鄉(xiāng),但這里的景物與故鄉(xiāng)的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賞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節(jié)氣和自然環(huán)境,詩人墨客們都會感嘆時光與人生,感嘆歲末與寒冬,謳歌冬至節(jié)。詩圣杜甫《小至》詩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說前一天)。
《小至》寫冬至前后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里孕育著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xiāng)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xiāng),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里孕育著春天氣氛的基調(diào)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全詩緊緊圍繞“小至”的時令,敘事、寫景、抒感,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開篇二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說冬至后白晝漸長,陽氣漸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yuǎn)了。作者以詠嘆筆調(diào)點(diǎn)明“陽生春來”與冬至的詩題緊扣,作為總起。中間兩聯(lián):“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是分承:頷聯(lián),直承首聯(lián)“冬至”的自然節(jié)令特征;頸聯(lián),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聯(lián):“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結(jié)。
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讓兒子取酒來盡飲吧!“事”、“景”、“感”三者烘托,從中可自然地悟出詩人寫的只能是“小至”時令,而斷非其他什么節(jié)候,這正是詩人感受敏銳,立意高遠(yuǎn),選材典型,熱愛生活的不俗體現(xiàn),正是:“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小至》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冬至詩詞《小至》譯文及賞析11-05
杜甫 小至08-27
杜甫《小至》11-11
詩詞鑒賞精選11-25
詩詞鑒賞11-27
詩詞鑒賞11-23
詩詞的鑒賞11-08
《小至》詩歌賞析11-14
冬至唐詩《小至》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