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湖心亭看雪》作者生平及原文注釋
導(dǎo)語:《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是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張岱的代表作。張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公認(rèn)的散文大家,文筆清新,時(shí)雜詼諧,作品多寫山水景物、日,嵤,有些作品表現(xiàn)了明亡后的懷舊感傷情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原文摘錄及注釋,歡迎大家學(xué)習(xí)。
作者生平
張岱(1597-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xué)家,還是一位精于茶藝鑒賞的行家,他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著有百科全書《夜航船》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張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蘇、浙、魯、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jīng)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后披發(fā)入山,安貧著書。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shí)非常注意社會(huì)上的各種人物、動(dòng)態(tài)、人民生活、風(fēng)俗習(xí)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shí)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志銘》,非常坦率的承認(rèn)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鑒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茶”一節(jié)贏余得極為生動(dòng):余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遂定交。張岱不愧為辨茶識水的行家。
張岱精于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xiāng)的日鑄茶,創(chuàng)制出一種“蘭雪茶”。“日鑄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yù)。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寧松蘿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時(shí),蓋過一時(shí),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jìn)而他又探究泉水,發(fā)現(xiàn)“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余戲呼之蘭雪。”(《陶庵夢憶·蘭雪茶》)如此四五年后,蘭雪茶風(fēng)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xí)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后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明時(shí),紹興已開出游少茶館,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實(shí)玉帶,茶實(shí)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shí)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shí)有天合之者。”張岱對這家茶館特別喜愛,并親為其取館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還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風(fēng),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灶生塵,更兼賞鑒無人,致使羽經(jīng)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fù)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zhàn)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內(nèi),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廬仝茶不算知味,一壺?fù)]塵,用暢清談,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聲名遠(yuǎn)播,一時(shí)名重虎跑、惠泉的紹興名泉棗禊泉,一度掩沒,已不為人知了,是張岱重又發(fā)現(xiàn)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記述其經(jīng)過:
甲寅夏,過斑竹閹,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fā)。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張岱的文集中記述甚多。張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風(fēng)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劇談謔笑,十三年于此“的會(huì)稽魯云谷,有每與他嗓茶“輒道白門閔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顛石,子奠竹,桑茶,東坡肉”的季弟山民和與他茗戰(zhàn)“并驅(qū)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癡”。
岱還好玩賞茶具。他弟弟山民獲得一瓷壺,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壺銘:“沐日浴月也其色澤,哥窯漢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飲食。”還有一只宣窯茶碗,張岱有銘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傳靜夜。”另有一把紫砂壺,未鐫制作者印,張岱確認(rèn)出于龔春之手,特作壺銘:“古來名畫,多不落款。此壺望而各為龔春也,使大彬骨認(rèn),敢也不敢?”
寫作背景:明亡之后,表達(dá)作者對故國濃濃的思念之情。
原文摘錄
崇禎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⑶矣,余挐⑷一小舟,擁毳衣爐火⑸,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⑹,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⑺。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⑻,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⑼”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⑾。
及下船,舟子⑿喃喃⒀曰:“莫說相公⒁癡,更⒂有癡⒃似相公者。”
原文注釋
1.強(qiáng):勉強(qiáng)
2.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3.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點(diǎn)左右。更:舊時(shí)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2小時(shí)。
4.挐:通“橈”,撐(船),劃(船)。一作“拏”。
5.擁毳衣爐火:穿著皮毛衣,帶著火爐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xì)毛。
6.霧凇沆碭:形容雪夜寒氣彌漫。霧凇,云、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fā)的水汽,霧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沆,形容大水。
7.一白:全白。
8.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9.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huì)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10.白:古人罰酒時(shí)用的酒杯,這里指小白玉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喃:象聲詞。
14.相公:舊時(shí)對士人的尊稱。
15.更:還。
16.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dú)特個(gè)性。
17.痕:痕跡
18.俱:都
19.而已:罷了
注釋
文中重點(diǎn)字詞注釋
1.余:我
2俱:都
3.絕:消失
4.是:這,這樣
5.更:古代夜間的計(jì)時(shí)單位
6.定:完,結(jié)束
7.拏(ná):這里指劃動(dòng)
8.擁:穿著
9.毳(cuì):鳥獸細(xì)毛紡織的衣服
10.霧凇(sōng):指冰花
11.沆碭(hàng dàng):白氣彌漫的樣子
12.芥:原意指小草,這里比喻微小的
13.而已:罷了
14對坐:面對面坐著
15.焉:怎么
16.更:還
17.客:名次作動(dòng)詞,做客,客居
18.及:等到
19莫:不要
20.癡:癡迷
21.者:……的人
22.強(qiáng)(qiǎng):痛快
23.癡似:癡于,癡過
通假字
拏:同“拿”持,引申為撐(船)
詞類活用
1. 大雪:名詞作動(dòng)詞,下大雪。
2.客此:名詞作動(dòng)詞,在此地客居。
3.爐火:名詞作動(dòng)詞,帶著爐火。
4.一芥:名詞作狀語,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古今異義
1.余:古義:我。(例:余住西湖)今義:剩下。
2.白:名詞,酒杯。今義:白色。
一詞多義
是:1.是日更定:這
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dòng)詞,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jì)時(shí)單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一:1.余拿一小舟:數(shù)詞,一
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全
2.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杯
大:1.見余大喜:非常
2.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大
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稱單數(shù)
2.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多
【《湖心亭看雪》作者生平及原文注釋】相關(guān)文章: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及翻譯08-01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賞析04-12
《湖心亭看雪》前言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3-30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賞析和鑒賞03-19
張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3-31
張岱《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翻譯及鑒賞03-29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11-23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釋03-18
《湖心亭看雪》重點(diǎn)詞句注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