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題及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題及答案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知識梳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文學(xué)常識: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時(shí)期。文章僅80余字,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清冷皎潔的藝術(shù)世界,傳達(dá)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詞積累
1、生字
無與樂(lè)者 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釋詞:
解衣:脫。月色入戶:門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 念無與樂者:考慮,想到。 遂至承天寺:就。
亦未寢:也。 睡覺。 相與: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橫:交錯(cuò)。 蓋:原來是。
但:只。 閑人:清閑的人。 耳:罷了。
三、譯句:
1、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我考慮到?jīng)]有交談取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子里的地面上,就像積水一樣清明澄澈,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四、理解:
1、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月光(月色)
2、讀第一層,找出記敘的要素:
時(shí)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點(diǎn):承天寺 夜游原因:月色入戶
3、文章描寫月下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寫出了月下景色的什么特點(diǎn)?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
賞析: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diǎn)染出一個(gè)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寫出作者怎樣的胸襟和感慨?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的胸襟,也傳達(dá)了作者微妙的心境。這心境包括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5、如何理解文中的“閑人”?
即清閑的人,首先指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也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情。
6、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shí)際不符,因?yàn)椴⒎敲恳苟寄芤姷皆律�,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shí)時(shí)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7、就全文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變化?
“月光入戶,欣然起行”,寫興奮喜悅之情。
“念無與樂者”,轉(zhuǎn)憂,寫孤寂之情。遂至承天寺
“相與步于中庭”,寬慰。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欣喜,悠閑。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種種滋味盡在其中。
五、層意與中心:
1、層次結(jié)構(gòu):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記敘:交代了時(shí)間、地點(diǎn)和夜游原因。
第二部分:描寫:描繪了庭中月光的澄澈。(四字概括:庭下月色)
第三部分:抒情:惋惜無人賞月,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2、中心思想:短文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見的清明澄澈的月下美景,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的胸襟,也傳達(dá)了作者微妙的心境。這心境包括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1.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呢?
因?yàn)樵律苊溃?ldquo;月色入戶”所以“欣然起行”
2.文中哪些句子表達(dá)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寂寥苦楚,見月排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lǐng)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潞6y以自拔,何曾得暇領(lǐng)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dāng)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3.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欣然”欣喜之情 “念無與為樂者”有點(diǎn)遺憾 “遂”、“尋”急切、激動......“相與步于中庭”從容閑適
4.總結(jié)
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清冷皎潔的意境。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個(gè)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寒光,都傾訴著作者皎潔而悲涼的情懷。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題及答案】
閱讀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題。(共7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題目:
7、解詞。(1分):念( )
8、翻譯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譯文:
9、品析文中劃橫線句子的妙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
10、本文寫作時(shí),蘇軾已被貶黃州。當(dāng)時(shí),他備受監(jiān)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7、考慮、
8、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9、“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cuò)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diǎn)染出一個(gè)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對即可)
10、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身的感慨;被貶的無奈寂寞;雖屢遭貶謫,但仍樂觀豁達(dá)。(至少說出兩種情感,意思對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題及答案05-18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要點(diǎn)及中考題09-02
記承天寺夜游的閱讀答案09-19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7-11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9-14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習(xí)題及答案09-08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xí)題及答案08-08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xí)題及答案07-01
記承天寺夜游評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