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古詩原文及賞析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古詩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古詩原文及賞析 篇1
子夜四時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
【賞析】
這一首是冬歌,通過敘寫一個女子連夜趕制征衣的情景和復(fù)雜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她對出征在外的親人的深厚感情。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的方式塑造了思婦的群體形象,那么《冬歌》則集中地刻劃了思婦的個體形象,兩首詩都表達(dá)了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同樣具有很強的典型意義。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詩人把事件特意安排在運送征衣的驛車即將出發(fā)的前夜這一特定的時刻,從而使女主人公一出場就處于矛盾的漩渦之中。時間緊迫,征衣尚未完成,她內(nèi)心的焦急也就可想而知了。別無他法,只有連夜趕制,她多么希望驛車能遲點出發(fā),好讓自己能把對親人的深情厚意,一針針,一線線,密密地縫進(jìn)征衣里呵! 詩句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趕”或“急”這樣的字眼,但是通過“明朝”和“一夜”兩個時間詞的對舉,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當(dāng)時那緊張的氣氛,想象出那個女子焦灼的神情和緊張勞作的情景。在結(jié)構(gòu)上作出的這種精心的安排,不僅大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情節(jié)性和戲劇性,而且也有力地突出了女主人公可貴的'品格,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一夜勞作,可以寫的東西很多,但作者不去寫女主人公如何裁、如何絮、如何縫等具體過程,而是選取拈針把剪這樣一個細(xì)小的動作,突出女主人公的感覺——“冷”。這樣寫有三個好處:一是切合時令。素手抽針已覺寒氣逼人,更何況還要握那把冰冷的剪刀。二是寫出了女主人公焦急的情態(tài)。由于天氣寒冷,使本來十分靈巧的雙手不那么得心應(yīng)手了,可是驛車馬上要出發(fā)了,時間緊迫,這又怎么能不叫女主人公焦急萬分呢?三是揭示出女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她從自己的冷,必然會想到親人所在的邊地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驛車早一點出發(fā)。這種效果正是通過拈針把剪這一細(xì)小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此正所謂細(xì)微之處見真情。
“裁縫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是征夫所在之地。經(jīng)過一夜的辛勞,征衣趕制出來了,女主人公本可松口氣了?墒,一想到離臨洮的路程是那樣的遙遠(yuǎn),不知幾日才能把征衣送到親人的手里,女主人公又情急起來,就擔(dān)心驛車行進(jìn)緩慢,誤了時間,這急切的一問,包含著女主人公對親人多么深厚的情意呵!
這首詩的語言自然天成,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不失民歌的風(fēng)韻。然而表現(xiàn)力卻很強,成功地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語淺而情深,詞近而意遠(yuǎn),表現(xiàn)出詩人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古詩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
譯文
明晨驛使就要出發(fā),思婦們連夜為遠(yuǎn)征的丈夫趕制棉衣。
纖纖素手連抽針都冷得不行,更不說用那冰冷的剪刀來裁衣服了。
妾將裁制好的衣物寄向遠(yuǎn)方,幾時才能到達(dá)邊關(guān)臨洮?
注釋
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
驛:驛館
驛使:古時用馬傳遞文書的人
絮:裝棉
英語翻譯: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WINTER
The courier will depart next day, she's told.
She sews a warrior's gown all night.
Her fingers feel the needle cold.
How can she hold the scissors tight?
The work is done, she sends it far away.
When will it reach the town where warriors stay?
賞析:
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xiàn)出社會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強。其語言的明轉(zhuǎn)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diào)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彼此并無二致,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yuǎn),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nèi)編》卷二)的佳作。
《冬歌》則全是另一種寫法。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現(xiàn)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個有意味的時刻──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fā)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jié)性和戲劇味。一個“趕”字,不曾明寫,但從“明朝驛使發(fā)”的消息,讀者從詩中處處看到這個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guān)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寫拈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節(jié)的生動性。天氣的嚴(yán)寒,使“敢將十指夸針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應(yīng)手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fā),人物焦急情態(tài)宛如畫出!懊鞒A使發(fā)”,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夫戍邊關(guān)妾在吳,西風(fēng)吹妾妾憂夫”(陳玉蘭《寄夫》),她從自己的冷必然會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驛使早發(fā)、快發(fā)。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著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耙灰剐跽髋邸,言簡而意足,看來大功告成,她應(yīng)該大大松口氣了?墒牵安畔旅碱^,卻上心頭”,又情急起來,路是這樣遠(yuǎn),“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回卻是恐怕驛使行遲,盼望驛車加緊了!安每p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含多少深情呵!肚锔琛氛鏆w結(jié)到懷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卻純從側(cè)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jié)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dá)了詩歌主題。結(jié)構(gòu)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結(jié)得意遠(yuǎn),情節(jié)生動感人。
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xiàn)出社會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強。其語言的明轉(zhuǎn)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diào)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彼此并無二致,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yuǎn),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nèi)編》卷二)的佳作。(周嘯天)
【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子夜吳歌·秋歌》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07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全詩翻譯賞析09-27
李白《子夜秋歌》詩詞08-08
古詩荊軻歌原文賞析08-17
大德歌·冬景原文及賞析10-25
《敕勒歌》古詩原文賞析06-28
子夜吳歌·夏歌唐詩08-04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及賞析08-22
長恨歌的原文賞析06-20
《長恨歌》原文與賞析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