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林清玄:繁華落盡真淳自見
【導讀】林清玄的一生可謂是個傳奇。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作為一位當代文壇舉足輕重的大家,林清玄對自己的生活有著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林清玄:繁華落盡真淳自見
“ 當代散文八大家 ” 之一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臺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 8 歲立志成為作家, 17 歲正式發(fā)表作品,才情敏慧,受到文壇矚目。 32 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jīng)藏。 35 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的“身心安頓系列”,是 90 年代的暢銷作品。 40 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shù)百萬冊,是當代具有影響力的書。同時創(chuàng)作“現(xiàn)化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 45 歲錄制《打開心內(nèi)的門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聲書,被譽為有聲書的典范。 50 歲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稱為青少年最佳讀本。 52 歲完成寫作奧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的林清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賞最多的一位。 20 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后一發(fā)而不可收。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xù)七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yōu)秀獎和報導文學優(yōu)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 30 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等,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
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xiàn)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在 25 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 150 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 5 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大陸、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 14 歲之前都在農(nóng)村生活,他的祖先來自福建漳州,來到臺灣臺南旗山定居后世代務農(nóng),到林清玄已經(jīng)是第 11 代,從沒有走出農(nóng)村的,難怪他說自己是農(nóng)家苦孩子出身。
究竟有多苦有多窮?林清玄說,他家里一共有 18 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 12 ,如果生活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他可以稱為林十二少。不過這個“林十二少”對小時候的印象卻是從來沒有吃飽過,除了過年以外。平常吃飯,每一個小孩只添三分之一碗飯,吃完就沒有了,小孩拿到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吐一口唾液進去,拌一拌,這樣吃得就比較安心,否則眼睛一眨飯就不見了,被哥哥姐姐拿走了。
窮鄉(xiāng)僻壤教育條件自然也不好。林清玄記得初中學校開始教英文,“匆促上陣”的英文老師教一個單詞“ today ”,老師說這個很難記,你們寫兩個字就很好記了,叫“土堆”,那么 yestoday ,“也是土堆”,那么明天 tomorrow 就是“土馬路”。這樣你就永遠都會記住,過了四十幾年,林清玄還牢牢記住,“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到了明天就是土馬路。”
后來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美國人,林清玄上廁所,發(fā)現(xiàn)所有的英文老師都在那里,因為沒有一位“英文老師”會講英文,大家都躲起來了。
不過,雖然在偏僻的鄉(xiāng)下長大,林清玄卻異常熱愛文字,每讀一本書,都感覺珍貴異常,抱著、枕著,很用心地看。小學三年級以后,他每天都要抱著一本書才睡得著;每天一定要讀到一段好文章,才肯睡覺。漸漸地,他立下了一個志向:長大要當作家。
林清玄從小立志要當作家,還挨過父親的一巴掌,父親問他長大要干什么,林清玄說要當作家,父親問作家是干嘛的?林清玄說,作家就是坐下來寫字寄出去,人家就把錢寄過來。父親很生氣當場給他一巴掌,罵道:“傻孩子,這個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事情,如果有這么好的事情,我就先去做了,不會輪到你了。”
林清玄還有一個志向,長大要去環(huán)游世界。他小學五年級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送給他一本世界地圖,林清玄很開心。有一天,他打開地圖看,正好翻到埃及那頁,邊看邊感慨世界的遼闊,想像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埃及艷后。
那一天,輪到林清玄給家人燒水,父親走出來問他在干什么,林清玄說在看埃及的地圖。父親過來就是一巴掌,看什么地圖,趕快生火。父親走開之前跟林清玄說:“我給你保證,你這輩子絕對不可能去到埃及那么遠的地方。”
20 年后,林清玄第一次出國就到了埃及,跑到金字塔下面買了一張明信片寄給爸爸,上面寫到:“親愛的爸爸,我現(xiàn)在就坐在埃及金字塔前面給你寫信,記得小時候你打我一巴掌,保證我不可能到埃及這么遠的地方,現(xiàn)在我就在這里寫信。”
林清玄一邊寫一邊掉眼淚,據(jù)說他父親收到那封信,剛剛從田里回來,他父親回去跟他媽媽說“哎呦,這哪是一巴掌啊,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后來很多朋友問林清玄為什么到埃及,他說因為他的生命不要被保證。不過,去過很多國家以后,林清玄卻覺得家鄉(xiāng)旗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了百余本著作的林清玄,自 17 歲起每日堅持寫 3000 字,須發(fā)皆落的他給孩子“作家很辛苦”的印象——盡管他的頭發(fā)是年輕時因失戀而掉的。
林清玄的兒子小時候回答老師提問“我的志愿”時,想當醫(yī)生,想當科學家,想當工程師,就是不想當作家,老師好奇,你爸爸不是作家嗎?為什么不想當作家?他跟老師說:“老師,你別逗了,我還要保護我的頭發(fā)呢!”
11 月 22 日 ,林清玄來到深圳,進大中小學授課、到中心書城簽售,他說自己已經(jīng)到了“繁華落盡”的時期,未來要為祖國大陸的孩子們做點事,為人們的身心安頓寫點文章。
30 歲要覺悟
14 歲的時候,林清玄要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求學。臨走的時候,母親送給林清玄一個黑乎乎的大瓶子,母親說,瓶子里面裝著的是 3 樣東西,一樣是祖先從福建故鄉(xiāng)帶過來的泥土,另一樣是廟里的香爐灰,還有就是家鄉(xiāng)的井水。母親還說,帶著這 3 樣東西,無論走到什么地方都不會水土不服。
林清玄的確沒有水土不服。幾年后,他順利考取了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盡管他的分數(shù)只比錄取分數(shù)多 0.5 分。
在大學期間,林清玄創(chuàng)辦了兩份報紙、一份雜志,畢業(yè)前一年,他接到了 3 份臺灣著名報社的聘書,他選擇了最年輕的《中國時報》。
林清玄在報社整整干了 10 年。從普通記者做到新聞主管。他在新聞界有個綽號叫“林大俠”,因為他寫字飛快,報社凌晨兩點鐘截稿,半夜 1 點鐘發(fā)生的新聞肯定是林清玄去,因為他每小時可以寫 4000 字,那時候林清玄也已經(jīng)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有一個夸張一點的說法稱他是華人作家寫作第二快,第一是香港作家倪匡,每小時 6000 字。
林清玄這個時期的散文寫得飛揚浪漫,充滿一個從小做著文學夢的青年人的激情,他稱之為“旭日初照”時期。
當了報社的新聞主管,林清玄并沒有感覺到快樂,反而覺得很煩惱。他那段時間每天都要開 5 個會,他經(jīng)常想: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我從小的理想還能否實現(xiàn)呢?
此外,感情上的挫折,也使林清玄對人生有所反思。林清玄在回答深大學生時說,他在成長過程中覺得最快樂的回憶,都是跟戀愛有關(guān)的?鞓泛屯纯,是一個銀幣的兩面,他在成長過程中最痛苦的回憶,也是跟戀愛有關(guān)的,第一次失戀不僅讓他一夜之間須發(fā)皆落,他還為此制定了一個“唯美的自殺計劃”。
所謂“唯美的自殺計劃”是這樣的:林清玄來到臺灣最美的海灘——花蓮,他想穿著白衣跳入大海融進晚霞。
在林清玄正準備“壯烈”的時候,他看到海邊的亭子里面有個和尚在念佛,林清玄覺得有人看到不好,準備過兩小時后再來“壯烈”,幾個小時過去了,亭子里的和尚一直換班守候,林清玄好奇地問和尚為什么要值班,和尚跟他說,這里常有人自殺,他們是來勸說他們放棄自殺,而放棄自殺的人中,許多后來出家當了和尚。
林清玄說,現(xiàn)在想起來,那一次失戀,對于人生來說只是一件小事。歷盡滄海后才會發(fā)現(xiàn):當年覺得過不去的大河,也就是一條小溪而已。年輕人面對這樣的小溪,一定要想遠一點,跨過去就好了。
生活的迷茫和感情的挫折,讓林清玄對哲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印度的《奧義書》里面有一段話,讓他的人生產(chǎn)生變化:“一個人到了 30 歲,要用全部時間來覺悟,不覺悟的話,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林清玄說,“覺悟”這兩個字,當時給他極大的震撼,他到處查書要了解“覺悟”究竟是什么,最后,發(fā)現(xiàn)佛家講得最多,“覺”就是省覺學習,“悟”就是看見我的心。“覺悟”就是學習看見我的心。從那個時候開始,林清玄開始讀佛經(jīng)。
1984 年,林清玄干脆辭掉了工作,找了個地方隱居,專心“覺悟”。
為學佛理送南懷瑾一箱煙
當然,“覺悟”離不開老師。
林清玄前后共拜了一百多位老師學佛,他說自己發(fā)揮了“記者”的本色,誓要找到最好的為止,不過后來他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最好,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著名佛家南懷瑾老先生,也是林清玄的老師之一,當時老先生在香港,林清玄特意跑到香港去求學問道,林清玄記得南懷瑾老師當時住在香港太平山下一座大廈 33 樓,去之前,林清玄問熟悉南老師的人,南老師喜歡什么?有人說,南老師最喜歡抽三五牌香煙。
林清玄就抬著一箱香煙去拜訪南懷瑾,結(jié)果,南懷瑾老先生特別高興,因為一般的人拜訪他,都帶高雅的禮物,沒有人帶香煙。林清玄說,大師也需要一點人間煙火。
在林清玄眼中,南懷瑾老師是一個很自在的老人,當時他八十多歲,鶴發(fā)童顏,一根根抽香煙,完全沒有什么執(zhí)著和固執(zhí)。
那一天,他們談了一整夜。林清玄問,為什么南老師寫的很多書都只有上冊,沒有下冊。
南懷瑾說,當年他拜虛云法師門下,也問過這樣的問題,虛云法師捐助蓋了很多廟宇,可是,都是蓋好框架就完了,南懷瑾很不解,虛云法師說,如果都蓋完了,弟子們蓋什么?南懷瑾同樣解釋:“如果都寫完了,你們寫什么?林清玄,我的下冊就留給你寫吧。”
在諸位佛學大家的幫助下,林清玄開始走上“覺悟”之路,但他沒有寫“南懷瑾下冊”,而是開始寫“林清玄上冊”,他的寫作從“旭日東升”進入“鏡花水月”時期,受到佛學的影響,他的文字變得含蓄和內(nèi)斂,文章追求出塵出世、清凈淡泊,寫作態(tài)度也走向靜觀,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人世。
在這個時期—— 1985 年到 1995 年期間,林清玄的散文集“菩提系列”、“身心安頓系列”為人們傳遞著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樂逍遙的生命境界,一時洛陽紙貴,為他贏得“世紀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的美譽。
快樂活在當下
林清玄說,他并不認為書的暢銷是他人生的大成功,他認為真正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包容,今天比昨天更知道怎么去生活。所以要樂其心,心要常常保持快樂。
讀者看到他的文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都是喜悅的、快樂的,充滿著希望的,那并不表示他的人生沒有辛酸,而是這些辛酸,經(jīng)過“覺悟”,到了更理想的狀態(tài)。
很多人都覺得佛理很難懂,林清玄跟記者說,其實不是這樣的。例如說快樂活在當下,佛家也講究這個。“當下”是佛經(jīng)里面最小的時間單位, 1 分鐘有 60 秒, 1 秒鐘 60 個剎那,也叫做“剎摩”,一剎那有 60 個當下, 1 秒鐘有 3600 個當下,把時間切到很小很小的單位,當下就是永恒。
林清玄還講起了佛偈,他說,有位禪師修行很好,弟子問他,師傅啊,怎么修行才會那么好?師傅回答說,我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徒弟就覺得很奇怪,一般人不也是這樣嗎?這個師傅就說,一般人吃飯的時候百般拘束,睡覺的時候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吃飯的時候,還在想昨天那頓比較好吃,或者明天還要吃更好的,所以百般拘束;睡覺的時候想,明天要賺更多的錢,明天要更有成就,明天有很多想象,所以睡覺千般計較。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qū)P乃X,戀愛的時候?qū)P膽賽郏俚臅r候也專心失戀,那你也會快樂的。
讓窮孩子可以上學
進入新世紀,林清玄更多的時間回到祖國大陸,他給記者的名片沒有印著“著名作家”,而是印著“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他說自己已經(jīng)到了“繁華落盡”的時期,他要為跟他當年一樣的“窮孩子”做點事情。
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隨著林清玄的著作引進祖國大陸,林清玄就把所得的版稅零散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不久,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成立,他首先用自己的版稅所得,在黃河邊建了一所希望小學——貴和希望小學,以他岳父方貴和的名字命名,亦取富貴和平之意。
他親自到黃河邊為小學落成剪彩,夜晚,他與村民們一雙筷子夾菜,一個酒杯喝酒,一個土炕睡覺。在窯洞前,聽村民質(zhì)樸粗獷的陜北爬山調(diào),給村民唱臺灣的民歌。
林清玄說,貧苦孩子有兩種,一種是長大以后,完全沒有辦法抵抗現(xiàn)代社會的誘惑,因為他小時候從來沒有滿足過;另外一種,是小時候就對欲望有清楚的認識,有理想有志氣,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少第一種可能。
現(xiàn)在,林清玄在祖國大陸也名氣很大,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收錄了他的 3 篇文章,初步估算大約有 1.5 億人在讀他的作品,林清玄說他蠻感動,如果自己的文字,能對孩子們的成長起到一點作用,他很安慰。
在深圳中心書城,有讀者問起林清玄未來的寫作計劃,他回答說,現(xiàn)在中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價值多元,像他在深圳逛商場,看到一雙皮鞋還不錯,一問價錢, 9800 元還是打了折的,他認為人們已經(jīng)迷失了對事物的真實的判斷,這是一個向欲望傾斜的時代。
林清玄說,在這樣的時代,人們會有很多的情緒滋生,這些情緒需要得到安撫,需要出口,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扮演一個安撫和出口的角色。
另一位讀者問,怎樣才能解除欲望的捆綁,看到人生的真美?林清玄說,一天有 24 小時,人最好每天有 24 分鐘來靜心,把你的心安定下來,放松,就好像聽到木魚在敲響,心如果放松就可以聽到那更細微的、更敏感的、更動聽的聲音,就會看見人生的美。
愛情 感情生活只對家人負責
曾有人評價林清玄說,“如果不是那場婚變,林清玄幾乎就是個完人。”“那場婚變”指的是當年林清玄與結(jié)發(fā)妻子離婚,然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新太太。
此事,當時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臺灣的婦女團體甚至在大街上當眾焚燒林清玄的書,以示抗議。很多人指責林清玄虛偽,甚至有讀者感到自己受了愚弄。
曾幾何時,他的《打開心內(nèi)的窗》、劉墉《螢窗小語》、席慕容的《無怨的青春》等,成為一代人的“床頭書”,不讀難睡。林清玄更是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靈導師”。
但數(shù)年前的一場婚變,卻使林清玄在眾人心目中的“光輝形象”頓時坍塌,林清玄也因此從大眾視線中“淡出”。
當舊事重提,林清玄十分平靜。
“事情過去那么久了,不應該再成為話題。我的婚姻產(chǎn)生的影響,我覺得意外,也感得好笑。我的感情生活只對家人負責,新聞效應是暫時的,生活卻是一輩子。如果一生有一件事可以用幸運這個詞,那就是遇到了現(xiàn)在的太太,我很愛她。”
連續(xù)多年來穩(wěn)坐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的寶座。在人們的心里,林清玄似乎已不再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世俗男子,而是為大眾指點迷津的“圣人”和精神領(lǐng)袖,大眾容不得他有半點的瑕疵。
于是,當林清玄因感情破裂,與發(fā)妻離婚,娶了小自己十余歲的少妻方淳珍,并在婚后三個月即生下兒子時,大眾暴怒了:林“圣人”豈能犯凡夫俗子的錯誤!
林清玄偕新婚妻子上電視傾談“我眼中的另一半”后,有人打來匿名辱罵電話;接受平面媒體專訪,喜氣洋洋報告自己即將得子,希望大家分享他的喜悅,第二天報紙出來,卻又是罵聲一片——報道的內(nèi)容竟和事實差了十萬八千里,顛倒是非,一派胡言亂語。
然而,面對謾罵和攻擊,林清玄一律保持緘默。
歲月匆匆流過,時間幫林清玄夫婦驅(qū)散了愛情的烏云,日光重現(xiàn)。
林清玄終于面對大陸媒體,重新袒露了心聲:“找到淳珍,找到我一生的幸福。”他坦誠地向記者細述了自己那條縱使充滿艱難困苦,也依然無怨無悔的愛情婚姻之路……
【林清玄:繁華落盡真淳自見】相關(guān)文章:
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閱讀答案及賞析02-05
林清玄03-23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全文及鑒賞07-22
繁華的句子04-23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全詩賞析03-12
林清玄語錄03-24
林清玄經(jīng)典語句04-09
林清玄經(jīng)典名言04-20
林清玄名言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