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一剪梅古詩李清照朗誦及賞析

時間:2024-07-23 16:34:59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一剪梅古詩李清照朗誦及賞析

  一剪梅,是詞牌名。雙調(diào)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一剪梅古詩李清照朗誦及賞析,一起來看看。

一剪梅古詩李清照朗誦及賞析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谟耵。阂鬱iàn ,光華如玉的精美竹席。

 、垩阕郑褐秆闳猴w時排成“一”或“人”形。相傳雁能傳書。

  詞牌

  一剪梅

  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有一體只須前后闋的一、三、六句用韻。

  作者

  李清照

 。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xué)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瑯?gòu)钟洝氛f:“易安結(jié)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xí)兑患裘贰吩~以送之!彪娪啊独钋逭铡费匾u了伊世珍之說,當(dāng)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于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傲_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么,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lián)系的呢?因此,應(yīng)該以《花庵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jié)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xué)術(shù)和藝術(shù)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jīng)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鐘情,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詞的開頭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紅藕”,即紅色荷花!坝耵 ,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jié),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現(xiàn)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同樣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陳廷焯贊賞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保ā栋子挲S詞話》)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是事實,并非過譽。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nèi)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zāi)兀看丝,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dāng)泣,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xiàn)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yīng)上句的“輕”字的!傲_裳”,是絲綢制的裙子!疤m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里用“羅裳”和“蘭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這兩句的涵義,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寫湘夫人乘著桂舟來會湘君;也不同于張孝祥的《念奴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睂憦埛褐墼趶V闊的洞庭湖上的興奮心情。而是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閑情逸致的游玩。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像“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shè)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前兩句是倒裝句。這幾句意思是說,當(dāng)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誰”,這里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板\書”,即錦字回文書,這里指情書。作者這么寫,看似乎淡,實則含蓄有韻味:一、它體現(xiàn)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象“云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fā)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這里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傳書的傳說,寫道:“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到,摸得著。雖然這種寫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飛雁傳書,顯然畫面更為清晰,形象更為鮮明,這種點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在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書,無疑是高興的。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fā)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寬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后,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霸聺M西樓”句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guān)鍵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么,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像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白浴弊郑恰翱兆浴被颉白匀弧钡囊馑。它體現(xiàn)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讀者仔細玩味,就不難發(fā)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fù)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xiàn)。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么,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她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gòu)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體現(xiàn)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憶江南》);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牛希濟《生查子》)一類文字。像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lǐng)會到她內(nèi)心的綿綿痛苦的!安畔隆、“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guān)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語胎出,李特工耳!闭\然,李作比之范作已勝一籌!懊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shù)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杰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xiàn)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tài)成份;既像蜜一樣的甜,也像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tài)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瑯瑯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

  李清照的人生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再嫁時李清照46歲,張汝舟是一個年輕的公子。他并不為傾慕于李清照的才情,而是一心沖著她和趙明誠的金石收藏!當(dāng)婚后發(fā)現(xiàn)李清照家中并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最后惱羞成怒對她拳腳相加,甚至想把她打死,甩掉這個年老色衰的包袱。

  然而李清照的剛毅與智慧是這個該死的男人萬萬沒有想到的!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當(dāng)李清照偶然得知張汝舟行賄以獲取官職的證據(jù)后,她檢舉上告,經(jīng)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將張汝舟送進了監(jiān)獄。并要求離婚。宋法有:妻子控告丈夫,證據(jù)確鑿也要入獄3年。故亦身陷囹圄。幸虧她得到了李,趙兩家的幫助,只關(guān)押九天就重獲自由。他們的婚姻,不過才百天。

 。▽τ诶钋逭崭募迯埲曛壑,后世學(xué)者頗有爭議。其實,婦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見,且不影響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談及此事,應(yīng)當(dāng)可信。古人辯誣之說,實際是受封建禮教觀念束縛的結(jié)果。)

  她的詩的確很具影響力,但想想,歷史上少數(shù)幾個留名的女子,她們的歷史即使不被正史所記載,但畢竟還有這種叫做野史的東西存在。

  被人忘記這是不可能的。要不然,還有人可以這么詳細地知道這段悲劇婚姻的細節(jié)嗎?

  這樣說,估計只是人們不想在這位奇女子身上留下污點吧。

  九龍寶劍乃世間奇物,可是近代卻被盜走了。成了一個未解之謎。據(jù)說該寶劍還存在這世間?還是已經(jīng)化為紫金山下的一抔春泥?價值連城的寶劍你究竟在哪呢?

  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又當(dāng)了四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死后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dāng)屬放在他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然而,這件國寶被軍閥孫殿英盜出東陵后,顛沛流離,最終化為紫金山中的一抔春泥。

  讓九龍劍重回人間的是土匪出身的軍閥孫殿英。1928年7月2日,孫殿英以演習(xí)為名包圍了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一夜之間連掘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將陪葬的金銀珠寶等洗劫一空,裝了滿滿二十大車返回駐地。

  據(jù)《南京日報》報道,孫殿英自詡此舉是繼孫中山辛亥革命﹑馮玉祥驅(qū)趕溥儀后,對滿清的“最后一擊”,因此并不諱談所盜寶物。他告訴別人,乾隆墓堂皇極了,棺材里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乾隆頸上的一串朝珠和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此劍共五尺,劍柄特長,上雕九條金龍,象征“九九歸一”。劍鞘用名貴鯊魚皮制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鉆,堪稱價值連城。

  一個月后,南京的《中央日報》在頭版報道了“匪軍掘盜東陵的慘狀”的消息,震驚全國。各界人士要求法辦孫殿英。此時孫殿英方才慌了手腳,他用盜陵得來的贓物,四處打點當(dāng)朝權(quán)貴,把乾隆朝珠中最大的兩顆送給戴笠,將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寶珠送給了宋美齡,將“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

  一番打點后,法辦之事不了了之。1939年孫殿英又將最珍貴的九龍劍交給戴笠,請他轉(zhuǎn)送蔣。當(dāng)時正值抗戰(zhàn),戴笠命令軍統(tǒng)特務(wù)馬漢三設(shè)法將寶劍送往重慶,呈獻給蔣。馬漢三深知這把九龍寶劍價值連城,所以他想利用戰(zhàn)亂的形勢,尋覓機會擁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馬漢三在張家口活動的時候,被日軍逮捕。

  李清照詩詞特點

  一、歸納特點

  1. 語言清新簡美,善用倒裝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為婉約經(jīng)典之作。主要在于她的語言清新簡美,善用倒裝,賦予物詩意。在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語言中,往往能體會到一種高雅之韻。比如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掙渡,掙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中并沒有加以精雕細琢,但在意境與心情上卻拿捏得準(zhǔn)確而到位。只有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動靜結(jié)合的場景,清秀淡然。其中“溪亭日暮”這僅有四字之言,便在讀者面前鋪開了一幅美妙的畫面:天邊的晚霞與水中的倒影交相輝映,清澈小溪環(huán)繞著古老的亭子靜靜地流淌……這樣簡約的語言留給了人們很大的空間去想象,反而比細致刻畫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處”也是如此,她并沒有說明藕花怎樣多,怎樣密——個“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現(xiàn)得一目了然。從而也為她“驚起一灘鷗鷺”作了鋪墊。然而,這里的“鷗鷺”不是“一群”而是“一灘”,雖僅有一字之差,卻使語言更加雅致。一灘白色的鷗鷺從碧綠繁茂的荷葉中起飛,似有一種云煙升空之感,從而使得本句的語言沒有破壞前面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體現(xiàn)了自然之美。這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獨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詞中,也常常見到倒裝句式。比如《醉花陰》中的“瑞腦銷金獸”, 瑞腦是一種香料,“金獸”是獸形的香爐,應(yīng)是“金獸銷瑞腦”;“簾卷西風(fēng)”,本是“西風(fēng)卷簾”。然而這樣不僅壓了韻腳,而且給人一種特別的詩句韻味。又如《新荷葉》中的“繞水樓臺”與“東山高蹈”都賦有倒裝色彩。

  2. 表達真摯感情

  李清照的詞,不論前期還是后期,都是以抒發(fā)感情為主,而她的語言在這方面起了絕對重要的作用。在眾多李清照的詞中,體現(xiàn)出了她的語言功底頗深,她擅長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將她纏綿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表達閑適之情(早期)

  李易安早期的作品,幾乎全是以閨情為題材。她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閨情,自然情真意切,這一時期的詞作,往往體現(xiàn)著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時而豪放灑脫,時而活潑開朗,時而乖巧可愛。先來看看她的《點絳唇》:“就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漢輕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鄙掀瑢懯庍^秋千的小憩場面。從“蹴”字可以想象出,少女時的李清照用力踏秋千,全身心投入,玩得痛快淋漓的高興樣子!袄w纖手”是說自己的手柔美,說明她還在滿意地自我欣賞!奥稘狻奔日f花上沾有露水,又比喻“薄漢輕衣透”的少女好似花嬌嫩的花瓣,沾了露水一般,格外美麗。下片“襪刬金釵溜”,客人突來引起的慌亂場景,卻又“倚門回手”以嗅青梅作掩護看看客人是誰,活潑而好奇的頑皮少女在此筆墨之間勾畫出來了。顯然,她此時的心境充滿了快樂與歡笑。

  再看《浣溪沙》中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是易安情竇初開之作,“眼波”繪出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從那晶瑩的眸子里瀉出。表達了她對情人預(yù)掩不得的喜悅、激動,又帶有一些羞澀與靦腆的神情,從而充分表現(xiàn)了一位純情少女復(fù)雜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

  (2)表達嘆息與傷感(后期)

  至于后期,李清照的詩詞語言往往是冷色調(diào)的,筆墨濃重而深沉。她在《醉花陰》中寫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其中“消魂”形容了日日相思,以致于神思恍惚,仿佛魂魄要離開軀體一樣。而“簾卷西風(fēng)”更加烘托了離愁與相思的凄涼之意。在這瑟瑟秋風(fēng)中,菊花似乎也已失去許多,但人比這菊花還要消瘦,以花喻人,寫出了她斷腸的思緒,可使讀者同她一起黯然神傷,一起盼著故人的歸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是《聲聲慢》的首句,開篇便把“鏡頭”引入了一個蕭索而凄慘的畫面:一個略顯憔悴的女子孤零零地佇立在空寂的院中,尋找著愛與溫暖,但迎來的只有失落、傷心與孤獨。從而形成了較大的心理落差。運用“迭詞”巧妙地將意境、心情,環(huán)境交織在了一起;寫出了國破家亡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痛,定下本詞感情基調(diào)而且字與字之間融入聲韻,顫動人心,倍顯凄涼孤寂。在此時的詞賦中為罕見佳句。接下來“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fēng)急?”天氣忽冷忽暖,自己虛弱的身體已經(jīng)適應(yīng)不了“曉風(fēng)來急”此處曉風(fēng)也比喻當(dāng)時的時局繁亂多變!把氵^邊,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庇纸铓w雁之哀鳴表達自己的淪落異地,思鄉(xiāng)之情。下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得生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其中“憔悴損”借花喻人,一寫花在秋風(fēng)中的凋零,一寫人在亂世中度日如年的苦悲;雨打梧桐,淅淅瀝瀝,似心中之淚,悲涼頓顯!霸跻粋愁字了得!”將所有的情感一瀉而出,傾吐了人生曲折凄慘和苦難時的痛心疾首。這首詞以高超的語言手段細致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將意境、心境融為一體,乃千古佳作。

  3. 采用口語

  在李清照的詞中,常有口語熔煉其中,這也是她比較突出的特點之一。這種語言對于當(dāng)時華貴典雅的詞風(fēng)無疑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fēng)格,但這種語言的通俗使詞的情感表現(xiàn)得更親切而直白。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紅肥瘦”(《如夢令》)這幾句語言簡單樸素,卻十分寫實,表現(xiàn)了女主人與侍女的一段間斷應(yīng)答,“卻”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李清照對侍女漫不經(jīng)心的回答的失望與質(zhì)疑。海棠花怎么會依舊呢?于是,“知否,知否”,“綠肥紅瘦!”,這一句對侍女的反語,乃十分平實的家常之言,卻生動地使得情景再現(xiàn),兩個人似乎已浮現(xiàn)了眼前,讀詞的人就像看著她們在說話一樣。這就是運用口語的妙處——把生活中的場景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這樣的作詞手法也可以使思想感情一目了然,正如《臨江仙》中的“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边@十分直白的俗語,了無雕飾,卻一筆繪出了她的心情。坦然地,李清照將她所有的思緒都縛在這簡單到了極點的兩句上,是那么豪爽,那么毫無顧忌,她只想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然而正是這種表達方式,毫無折扣地敘出了她面對人生曲折、世態(tài)炎涼的心境。又如“金尊倒,弁了盡燭,不管黃昏!边@是《慶清朝慢》中的敘情之筆。在整首詞贊喻花之后,用如此帥真而不加修飾的言語,表現(xiàn)了她盡情賞花之后的暢快。其中“弁了”與“不管”又體現(xiàn)了她已陶醉于繁花之中,希望自己能同這榮華淡雅、自然純真的牡丹在一起。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前的少女情懷的流露,然而只用此句一筆勾出。所以用這樣的語句,雖無多少雅趣,但十分傳神。除李清照這樣“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的詞人的確少有,因此突出了別具一格的詞風(fēng)。

  二、探究:李清照語言特點形成原因

  李清照出生在一個學(xué)者仕宦家庭,是位標(biāo)準(zhǔn)的大家閨秀,她與生俱來的少女情懷,造就了她秀美典雅的語言風(fēng)格。在李清照的詞中,不論寫人,寫事,寫情,寫景,都不難體會到她貴府千金的氣質(zhì)。女子,生來就是性情溫潤,多愁善感的,這就是“易安之詞”集聚婉約氣息的原因。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官至禮部員外郎,精通經(jīng)史,聲聞齊魯,為“后四學(xué)士”之一,為人崇尚自然,強調(diào)詩文應(yīng)以“誠”為主,曾受蘇軾賞識。母親王氏,出生名門,也善詩文。李清照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從小受到文學(xué)熏陶,因而培養(yǎng)了她極強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使得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夠靈活自如地描繪出她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而且能將事物的特點表現(xiàn)得細致到位。李清照在十八歲時,嫁與宰相越庭之子、太學(xué)士趙明誠為妻。因此在她的生活中,文學(xué)氣氛愈加濃重,從而使她的詞賦語言“更上一層樓”。

  縱觀李清照的詩詞,大多是由生活中選取題材。她的愛恨情仇,多由生活瑣事引發(fā)而生。所以,在她的筆墨之間,一些生活化的口語時常出現(xiàn)。如:“香冷金 ,被翻江浪,起來慵自梳頭。”這一典型生動場景的出現(xiàn),就會自然而然地帶出平常的俗語。更加貼近生活,這樣使得她的詞在句與句之間相互照應(yīng),語言風(fēng)格融為一體,避免了內(nèi)容和語言形成的鮮明對比。

  李清照的語言帶有著文學(xué)美與藝術(shù)美,通過對身邊事物的細膩描寫體現(xiàn)或烘托意境,借助對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抒發(fā)真摯感情。她以高超的語言運用技能,贏得了當(dāng)時的文人與之后人的贊不絕口,在我國詩詞史上留下了驚艷的一筆。

【一剪梅古詩李清照朗誦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古詩賞析08-29

一剪梅李清照朗誦注音10-14

《一剪梅》 李清照賞析10-20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10-11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07-19

李清照的《一剪梅》賞析07-31

一剪梅李清照賞析07-27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06-08

一剪梅李清照朗誦技巧06-27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賞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