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魯迅主要內容
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鄉(xiāng)魯迅主要內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xiāng)魯迅主要內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xiāng).“我”在故鄉(xiāng)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xiāng).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xiāng)的心情和感受.
魯迅作品故鄉(xiāng)的中心思想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xiàn)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目睹的故鄉(xiāng)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xiàn)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筑成的高墻,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不同:
《故鄉(xiāng)》中有我們所熟知的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對比,少年閏土活潑可愛,機靈能干,中年閏土則麻木、畏縮,反映了傳統(tǒng)思想對人的深刻影響,還有豆腐西施楊二嫂的形象,由一個美麗的女子變?yōu)橐粋庸俗、自私、刻薄的人,這不僅是作者對當時中國農村生活現(xiàn)實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對統(tǒng)治中國農民的思想的歷史文化的不滿,所以要“逃異地,走異路,去尋求別樣的人生”,也希望年輕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麻木”的詞義:
本義:指身體某部分感覺發(fā)麻或喪失感覺:腳在冰冷的水里,不多時便麻木了。
引申義: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不靈敏:他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
“畏縮”的詞義:膽小的樣子
魯迅的《故鄉(xiāng)》結構劃分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和作者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第二部分又分四層,第一層次(從“第二日清晨”到“收不起錢來”)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層次(從“你休息一兩天”到“我得去看看”)寫“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在這一層次中,作者首先介紹了當時“我”家與閏土家的情況:“我”家的家境不錯,“我”是一個少爺;閏土家境雖然不算好,但也還算過得去,“頸上套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說明閏土的家境還可以,也可以看出當時帝國主義的勢力還沒有來得及滲透到中國的農村。接著作者寫到自己與閏土相交的幾件事,并且和閏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第三層次(從“母親站起身”到“出去了”)寫作者見到了“圓規(guī)”楊二嫂。楊二嫂本來被稱作“豆腐西施”,但現(xiàn)在在作者的眼中,她已經成了一個自私、刻薄、尖酸、愛占小便宜的小市民的代表!拔摇睆乃耐饷病⒄Z言、動作等方面刻畫了這樣一個人物。第四層次(從“此后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于未來和下一代。第三部分又分兩層,第一層次(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竟也跑得這樣快”),寫“我”及家人乘船離開故鄉(xiāng),其中插敘了楊二嫂的細節(jié)。第二層次(從“老屋離我愈遠了’’到全文結束),寫“我”坐在船上遠離故鄉(xiāng)時的感受。
魯迅的《故鄉(xiāng)》描寫手法
氛圍描寫這篇小說中有兩種氛圍,一種是沉重、灰暗的,一種是輕靈、歡悅的(前者如開頭和靠近結尾的景物描寫,后者如寫到閏土在月下的西瓜地里的情景),這兩種氛圍仿佛明暗兩種光同時投射到一個物體的兩面,給人一種復雜、豐富而美好的體驗和感染。
對比藝術這篇小說通篇采用對比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結構的安排上。首先,人物形象自身形成鮮明對比。其次,形象與形象之間也形成了鮮明對比,閏土和楊二嫂,在思想性格和生活作風上就有鮮明對比。再次,小說在結構上,前后形成鮮明對比。
《故鄉(xiāng)》通篇采用了對比藝術,但并不簡單的生硬拼湊,而是把人物刻畫同景物描寫巧妙的穿插、溶匯在一起,使整個作品構成一幅色調十分和諧、鮮明的圖畫,蘊含深沉,意味雋永。小說的對比藝術主要有三個特點。首先,《故鄉(xiāng)》的對比是用純一色的白描手法來體現(xiàn)的。作者的語言精確樸素,不加任何雕琢,運用白描手法,再現(xiàn)了“我”回故鄉(xiāng),同親友鄰居各類人物相處的生活場面,揭示了生活變故和人事變故。其次,《故鄉(xiāng)》的藝術對比中,滲透著濃郁的詩情。作者對故鄉(xiāng)、對勞動人民的真摯的熱愛,都熔鑄在作品里。再次,《故鄉(xiāng)》的藝術對比里,蘊藏著深沉的人生哲理。
魯迅的《故鄉(xiāng)》名家點評
茅盾《評四、五、六月的創(chuàng)作》:過去的三個月中的創(chuàng)作我最佩服的是魯迅的《故鄉(xiāng)》。我覺得這篇《故鄉(xiāng)》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中間的不了解、隔膜。造成這不了解的原因是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
拓展:魯迅《故鄉(xiāng)》的抒情線索
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分析《故鄉(xiāng)》時,抓住其抒情線索,不僅教師容易講授,學生易于理解,而且在加深體味魯迅先生的寫作意旨方面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鄉(xiāng)》寫于1921年1月,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災難深重的舊中國農村日趨凋敝、農民生活日益破產的歷史真實。
按常規(guī)的講析法,這篇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的活動為線索,依照時間順序,根據“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故鄉(xiāng)”的情節(jié)安排將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剖析“在故鄉(xiāng)”遇見的人和事。這樣講析誠然無可非議。但筆者認為:在理清這條明線的同時,還必須突出講好一條被忽視的抒情線索──這是一條暗線,但又是主線。
文章開頭,作者在描寫了家鄉(xiāng)蕭條冷落的景象之后,緊接著有一段精彩的感情獨白:
“我所記得的故鄉(xiāng)全不如此。我的故鄉(xiāng)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xiāng)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
這一段感情獨白,是貫串全文的一條線,它統(tǒng)領全篇。我們可以這樣來簡化一下:
全不如此……也就如此……本也如此
(悲涼凄楚)(失望疑惑)(無可奈何)
這段文字巡回跌宕,叫人蕩氣回腸,表現(xiàn)了作者變幻不定、動搖懷疑、悲涼而又無可奈何的思想情感。這不僅是魯迅早期民主思想的真實反映,而且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了當時知識分子階層彷徨的心緒。
再看“在故鄉(xiāng)”這一部分,作者突出地寫了三個人(實際是兩個人):
第一個是少年閏土活潑可愛的形象。作者寫了“藍天,圓月,沙地,西瓜”寫了“圓臉,氈帽,銀項圈”,還寫了“捉鳥,刺猹,揀貝殼”,通過對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作者發(fā)自內心地寫道:“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xiāng)了。”讀到這里,我們再對照開頭描寫的故鄉(xiāng)破敗冷落的景象,對作者呼出的“全不如此”的慨嘆能不由衷地共鳴嗎?
接下去,便是楊二嫂的出現(xiàn)。20年前,人稱“豆腐西施”的楊二嫂憑著艷姿粉黛招徠顧客,本是社會的畸型兒。20年后,她成了“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變得舌尖嘴利,貪小潑辣,“西施”之名未絕,但小市儈習性更加惡劣。作者發(fā)出了“我愕然了”的驚嘆,可見其“失望,疑慮”之情何等濃烈。故鄉(xiāng)20多年“也就如此”罷了。
等到我們看到了一張“臉色灰黃,皺紋很深,眼睛腫得通紅”的面孔,見到了“頭戴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象是松樹皮”一樣的“木偶”人──中年閏土時,聽到他叫一聲“老爺……”時,我們也禁不住隨著作者“打了一個寒噤”。美好的記憶一下子破碎了,故鄉(xiāng)可愛的影子也茫遠了。故鄉(xiāng)“本也如此”:一直在制造無數(shù)的悲劇,人依然愚昧麻木,社會仍是世態(tài)炎涼,我們怎又不隨著作者“非常的悲哀”的憂傷情感而欲淚又止呢?
這一部分中的三個人的典型形象描寫,完全是按照第一部分中的感情獨白而刻意選取,精心設計的,成了感情線索的最好注腳。現(xiàn)在我們不妨來簡略地歸并一下:
文章第三部分“離故鄉(xiāng)”的三個小節(ji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作者由現(xiàn)實生發(fā)開去,發(fā)出了無限的感慨,隨著抒情的調子,把主題升華到一個新的深的高度。
文中寫道:“我在走我的路!欢矣植辉敢馑麄円驗橐粴猓既缥业男量噍氜D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這里作者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強烈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但,他又接下去寫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他覺得閏土崇拜偶像,過于愚昧;他擔心希望落空而動搖不安。這種情感上的回旋,反復,實在令人回味沉思。
文末在重新寫“碧綠的沙地”,“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后,作者詠嘆道:“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激昂充實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啟迪,號召人們團結抗爭的熱烈情緒已透過紙背,脫穎而出。主題思想的揭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言自明。
在第一部分感情總線索的指導下,最后三小節(jié)中作者的情感已有了新的飛躍,大致是這樣的狀況
綜上簡述,筆者認為,”講析《故鄉(xiāng)》抓住這條抒情的線索,不僅容易講授文章的內涵意義,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魯迅先生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這對于學好名家名篇也許有一些實際意義。
【故鄉(xiāng)魯迅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故鄉(xiāng)魯迅10-21
魯迅《野草》主要內容12-16
故鄉(xiāng)魯迅教案08-30
魯迅《故鄉(xiāng)》教案10-26
故鄉(xiāng)魯迅課件10-21
魯迅的故鄉(xiāng)賞析10-15
魯迅故鄉(xiāng)說課稿11-13
魯迅筆下的故鄉(xiāng)12-06
魯迅的故鄉(xiāng)在哪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