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琵琶行》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要點: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朗讀整體把握,積累部分字詞
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于樂府詩,簡介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后者。
4.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
《琵琶行》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詳敘事) (略抒情)
。〝⑹率闱槿诤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為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⑹陆Y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的圓型結構,體現(xiàn)了一種結構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耙拼本渲痢拔闯汕{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伴g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荩÷曌x。“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構”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內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容的詳略,則應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ㄒ唬、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②、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
、、用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fā)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yǎng)學生獨自領悟的能力!
(二)、課外拓展(預先印制好,下課時發(fā)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fā)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則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①、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課外拓展”設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
《琵琶行》教案 篇3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聽“曲”(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后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xiàn)“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jù)課文,學生先朗讀,后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么?(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
《琵琶行》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北磉_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靶小,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薄①p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爸魅恕彼木,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病①p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场⒃娙伺c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琵琶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可以敘述詩歌的基本內容。
2、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分析內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2、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
教學方法:
自讀、朗讀、點撥、研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詩歌作品,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長篇敘事詩,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師板書:《琵琶行》 白居易
二、朗讀小序
請一位同學朗讀序言。目的是從序言中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作品的緣由。
三、分析內容
1、作者創(chuàng)作《琵琶行》的由來。
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長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小序里說“歌以贈之”,要贈送給琵琶女。那為什么要贈送給她?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從她那里聽到了美妙的音樂,這是久違的事情。因為文中說“京都聲”,這是作者喜歡聽的京城流行的樂調;又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又說“舉酒欲飲無管弦”,這些琵琶女都一一滿足了她。另一個原因是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相似,流露出了同病相憐的情緒。詩中說“感斯人言,始覺有遷謫意”。
所以贈送她長句,一是為了表達感謝,二是為了安慰彼此的情緒。
這是詩人單方面的思緒,那琵琶女對詩人如何?對于詩人的情緒流露,琵琶女內心有沒有觸動?有。琵琶女的反應是“感我此言良久立”。這里的“此言”指什么?詩中說“如聽仙樂耳暫明”“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講就是身世的認同和音樂的贊賞。良久立之后琵琶女的反應,“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這樣一來兩個人欣慰的是他鄉(xiāng)覓知音,還有知音之外情緒的共鳴。
教師板書:知音 共鳴
而這種知音和共鳴,用詩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教師板書:同是天涯淪落人
2、“淪落人”的敘說
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師板書:琵琶女
請一位同學讀相關琵琶女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她的身世。
如:開始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裕,演奏技藝高超,容貌嬌美,受人捧愛;后來年長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獨。
既然我們說“淪落”,那身世前后肯定會形成對比,都是前面好后面不好的沒落,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琵琶女的前后形成了怎樣的對比?
京城——九江 貌美——色衰 捧愛——冷落
年少——商人 歡樂——孤獨
請同學們一起讀相關詩句,體會琵琶女的身世。
二是青衫男的`身世。
教師板書:青衫男
這個語言具有網絡風格,但在這里并不是戲謔詩人的說法,而是設想詩人現(xiàn)在并不會把自己作為一名官吏,而是作為一個與琵琶女有著相似命運的人,都是有著相似命運的淪落人。
請一位同學來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
如:辭別帝京,謫居九江,臥病潯陽,住地陰濕,風景單調,孤苦伶仃。
同樣可以形成身世的前后對比:
帝京——潯陽 健康——臥病 繁華——偏僻
絲竹——村笛 酬酢——獨傾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
以上就是淪落人的各自的身世命運,但作者說“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同”在哪里呢?
都是由京城流落到了偏僻的地方;都是身體受到了損傷;歡樂的往事都變成了郁悶和孤獨;當年的男女主角都已經失去了位置。
那么兩個人內心的郁結主要在于哪里呢?概括地講,現(xiàn)在身世獲得共鳴的同病相憐的主要精神上的孤獨。為什么這樣說呢?在詩中可以看出他也有朋友作陪也有酒有菜,那為什么對琵琶女這樣鐘情呢?為什么只有琵琶女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呢?因為琵琶女明顯地在抱怨自己獨守空船,對自己人生經歷的落差而遺憾。詩人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很孤獨。他處處流露出的是潯陽城環(huán)境的艱苦,沒有音樂的滋養(yǎng)。他們都注重的是精神快樂。眼前的朋友并不能派遣他的孤獨。主要在于他和她身世的相似,都是同病之人。
另外也可以設想,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也就罷了,如果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那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還是為了訴說身世淪落的悲苦,渴望尋得知音得到理解的精神孤獨。
教師板書:精神孤獨
3、揣測音樂的情緒流露
以上是詩人的心聲,也是琵琶女的想法。詩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琵琶女也同樣如此。那么琵琶女渴望理解的表達方式是什么?音樂,就是琵琶聲。那詩人能理解她的琵琶聲嗎?能。依據(jù)是為她寫歌詞,而且在詩中對她的音樂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那么詩人聽了幾次琵琶女的彈奏?兩次。兩次的感受相同嗎?不同。第一次聽后“嘆息”,第二次“掩泣”。程度上來講,第二次音樂對他的觸動最大。那他描寫琵琶女彈奏的音樂時,是第幾次聽到的情形?第一次。為什么不寫第二次的情形?也許是因為人的感情在失去控制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如嚎啕大哭也許并不會比偷偷掉淚的感情有厚度。
但我們知道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在描繪琵琶女彈奏的時候,其實已經明白了她的身世,所以他這時候回憶音樂的時候,已經帶有了情緒的共鳴。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揣測詩人在描寫音樂過程中的情緒流露。
思考:你能從琵琶女的音樂中聽出她的身世嗎?或者詩人自己的身世從音樂中可以得到印證嗎?如果沒有聽出來,那你聽出了什么?如果聽出來了,那么詩人是如何做到的?
《琵琶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體會詩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學安排:
。闭n時
教學輔助:
幻燈片
開課時間:
。玻皒x年3月
開課班級:
高三(6)班
教學過程:
1. 導入
唐宣宗李忱曾寫詩贊揚白居易的詩,其中兩句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說說這兩句詩說的什么意思嗎?
。ㄗ⒁庾プ 巴印薄ⅰ敖庖鳌、“長恨曲”、“胡兒”、“琵琶篇”理解)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傳之廣,也由此可見它的感染力之強。
那么,《琵琶行》為什么有那么強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聆聽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間蘊涵的強大的情感力量。
2. 齊讀全詩,再次走進文本。
3. 分析:中學語文在線
、 教師提問:琵琶篇里說琵琶,全詩一共寫了幾次聽曲?幾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樣的感情?
三次:岸上聞曲 船上聽曲 船上再聽曲
第一次:只寫聲從水上傳來,且極富吸引力,并無特別的情緒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聲”,凄涼
、 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緒?
齊聲讀第三節(jié),說說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輕時色藝雙全,受人追捧;年長色衰,門前冷落;委身賈人,獨守空船。
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 聽了這支飽含著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聽了琵琶女的身世傾訴,作者有什么反應?
作者為什么要嘆息?
作者為什么會有“天涯淪落”之感?
這種“天涯淪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點?(四個問題分步提,學生答出第一個后再問第二個,依次類推)
齊讀第四節(jié),思考問題。
“我聞此語重唧唧” (落實“唧唧”一詞,“唧唧”即嘆息)。
“同是天涯淪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白居易的身世經歷:謫居 臥病 地僻 心苦
相似點:都從京城二來,都曾受盡恩寵如今備嘗冷落,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 第三次的演奏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聲”?
齊讀第五節(jié),思考問題。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鳴,這次的彈奏包含兩個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內涵更深重。
⑤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句的情感內涵?(討論進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強調本詩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聽了不禁潸然淚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們讀了唏噓不已。人生的沉浮誰能主宰?只可嘆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請同學們再讀2、3兩節(jié),找出最能打動你情感的語句,并說出你的體會。
教師預計學生可能交流的語句:
l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曾經年輕貌美,才藝出眾,卻不知年長色衰后竟有那樣凄涼的.人生!
l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l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回想曾經的青春年少,曾經的風光無限,有豪華奢侈的縱酒放歌,有醉生夢死揮霍光陰,和今日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年長色衰,無奈委身于重利輕離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獨守空船
看江水冰涼,明月無情,這時刻是何滋味?以景襯情。
l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
“忽夢”實非偶然。內心時刻被巨大的淪落感侵蝕著,那一道道縱橫的淚痕實在是無人傾訴而無奈時的一種情感釋放呀!白日的痛苦誰都不愿帶到夢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夢也痛苦,然則何時而樂也?
l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貶謫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有兼濟之志,后期則獨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連陰雨,雪上加霜。
耳不聞雅樂,眼不見令人賞心悅目之景,見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這樣的感傷之景,聽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從中來的杜鵑聲和猿哀鳴,怎能不時時被貶謫之意包圍?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良辰美景無人同賞,一人獨飲用孤獨寂寞釀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與“絲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顯然有寓意,流露對貶官的怨言。
l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興奮、激動中看出對絲竹之聲的饑渴,這實在是貶謫帶來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啊!
、 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以一副教師自創(chuàng)對聯(lián)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上聯(lián):琵琶女奏琵琶曲,彈者有心,聽者有意
下聯(lián):白居易嘆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涼
橫批:同是天涯淪落人
4. 小結本課重點,布置作業(yè),結束此課。
【《琵琶行》教案】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案07-21
琵琶行 教案08-27
琵琶行教案08-09
《琵琶行》教案08-31
琵琶行的教案08-31
琵琶行的 教案08-05
琵琶行(并序)教案08-22
琵琶行并序教案07-01
琵琶行 優(yōu)秀教案10-03
《琵琶行》并序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