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沁園春長沙》賞析及知識點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代表作,其影響頗為深遠。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高中《沁園春·長沙》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誦讀提示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跡展開誦讀
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長沙》有一種氣韻貫注的流動美,風格瀟灑豪放。可以將誦讀與欣賞結合起來。
2.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要抓住“獨”“立”“洲”等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據(jù)《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nóng)代表大會日刊》載:“毛澤東先生……去歲回湘養(yǎng)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nóng)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入粵。”
2.內(nèi)容大意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jié),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天空中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端,不禁問道: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的博大胸懷。
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jīng)和許多革命戰(zhàn)友聚會、游賞,度過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詩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鑒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只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后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船只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這里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三鑒賞要點
1.寫壯景,抒豪情
這首詞寫的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壯麗的。原因在于越是寫山河的壯麗,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這種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于明處對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孛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三鑒賞要點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詩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fā)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醞詞用字都非常大氣,比如,“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就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是提醒學生鑒賞詩詞一定要朗讀。詩詞的朗讀背誦可以通過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的方法,加強記憶。如《沁園春·長沙》中的“立、看、悵、問、憶、記”這些動詞具有貫穿全詞線索的作用:通過“立”“看”等詞寫出江山的壯麗和萬物的自由自在,這些是明寫;通過“悵”“問”等詞暗寫出國內(nèi)外反動派的飛揚跋扈,廣大人民的災難深重。再由此回憶起曾一起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激起了革命者的歷史責任感。抓住這些詞語后再背誦全詞就容易多了。這兩首詞都是通過描寫秋天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改造舊世界的壯志豪情。
二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來把握內(nèi)容大意。上片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下片寫了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表現(xiàn)了詩人和他的戰(zhàn)友們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革命戰(zhàn)斗精神。
三詩歌欣賞是一種個性化行為,讀者對詩歌的理解多有不同,喜愛它的原因也不同。這道題主要是調(diào)動學生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幫助他們欣賞詩歌。答案可以各不相同,但教師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古今中外的其他文學作品,在參照對比中提高鑒賞能力。答案參見“課文鑒賞說明”。
四秋天,在許多古代文人筆下都出現(xiàn)過,而且大多是以凄清、蕭條、落寞的情態(tài)出現(xiàn),“悲秋”是常見的感情基調(diào)。這道題主要意圖是,一方面讓學生搜集與秋天有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增加閱讀量,開闊視野;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對比,理解毛澤東詩詞的藝術特點。學生可以讀寫結合,自由發(fā)揮。
教學建議
一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欣賞、品味新詩,進而能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課的教學也不例外。毛澤東的詩詞內(nèi)容是現(xiàn)代的,但形式卻是傳統(tǒng)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要注意。
二做好預習。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并把字面的意思讀懂,在課堂欣賞時應該不再有文字障礙。
三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但欣賞中不必搞字字對照,句句落實。如“糞土當年萬戶侯”,在當時有許多事件可以印證,如1915年袁世凱稱帝,毛澤東曾印發(fā)反袁小冊子,開展斗爭;1916年直接組織和領導了驅(qū)逐軍閥張敬堯出湖南的運動等。不必給學生一一比照,理解要寬泛些。
四詩歌教學要注重形象性,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展開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要組織學生反復誦讀,把握住關鍵詞語,迅速熟讀成誦,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有關資料
一《沁園春·長沙》賞析(向明)
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xiàn)于外在方面,體現(xiàn)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shù)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lián)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澤東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xiàn)得最為鮮明!肚邎@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片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lián)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shù)山岳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qū)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雄奇?zhèn)惖娜笆斤L景畫。
風華正茂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xiàn)于內(nèi)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片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fā)。這種抒發(fā),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nèi)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于是,發(fā)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nèi)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于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云。”(李賀《致酒行》)詩人和同伴們的拿云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于“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zhuǎn)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后仿佛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片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zhuǎn)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片的抒情樂章。
下半片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梢哉f,《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jīng)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fā)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沁園春長沙》賞析及知識點】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賞析04-06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06-11
沁園春 長沙 賞析09-12
沁園春·長沙賞析01-19
優(yōu)秀《沁園春·長沙》賞析09-22
《沁園春.長沙》全文賞析06-21
《沁園春.長沙》逐句賞析01-19
《沁園春長沙》賞析及答案06-15
沁園春長沙原文與賞析06-11
《沁園春·長沙》課文賞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