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的特點
《沁園春·長沙》整首詞景物形象生動,情感熱烈奔放,詞風遒勁有力充滿豪氣,其中三位特點是什么?
《沁園春長沙》的寫作特點
1、寫景抒情。
一開頭,“獨立寒秋”四個字總領(lǐng)全篇。由于是寒秋,所以描寫了許多秋天的景色;由于是獨立,所以浮想聯(lián)翩,既“悵寥廓”,又“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是點題。題目是《長沙》,但是不需要明白說出長沙,只說代表長沙的山水就行了,這樣不但含蓄,而且合乎文學要求具體形象的原則。題目點明以后,作者就開始描寫景色。山水的景色多得很,詩人不是看見了什么就寫什么。詩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但主觀的思想感情要和客觀的事物統(tǒng)一于藝術(shù)形象之中,然后成為詩。毛主席在這里選擇了秋山的紅葉和秋水的綠波來加以描寫,正因為這些景色可以寄托革命的激情。又選擇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來加以描寫,反映了人民要求解放的愿望。《詩經(jīng)·大雅·旱麓》說:“鳶飛戾天,魚躍于淵”,這里改為“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不但起了推陳出新的作用,而且“擊”字比“飛”字有力量,“翔”字比“躍”字有力量(“翔”是夸張的說法)。“悵寥廓”以下,由寫景轉(zhuǎn)入寫情:“悵”不是真的惆悵,“問”不是真問,只是說得含蓄一些,但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已經(jīng)溢于言表。
2、靈活用典。
前段把游覽的`話都說完了,后段轉(zhuǎn)入“攜來百侶曾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處。這句的意思本是“曾攜百侶來游”,換一個說法令人有新鮮的感覺。古人說“崢嶸歲月”表示一種感傷情緒,毛主席靈活運用了這一個典故。這里的“崢嶸”語意雙關(guān):既表示了歲月崢嶸,又表示了頭角崢嶸,與下文“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相應(yīng),“揮斥”一詞出自《莊子》。這里附帶說一說,寫詩最忌生造詞語,我們讀毛主席詩詞,不但對于用典的地方,要了解它的出處,即使不是用典的地方,常常也都是有來歷的(例如“鷹擊長空”的“擊”字)。同時又要做到熟而不腐,例如詞中說“中流擊水”,不說“中流擊楫”,可見詩人也有避熟趨新的時候。如果一味搬用現(xiàn)成的詞句,那又成為陳詞濫調(diào)了。
3、對仗。
要欣賞舊體詩詞的藝術(shù),還需要懂得對仗。對仗就是對對子,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顏色對顏色,數(shù)目字對數(shù)目字。在這首詞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對“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對“魚翔淺底”;“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對“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對“激揚文字”。其中有對得很工整的,也有對得比較靈活的。詞的對仗,和詩的對仗稍有不同:詞有“一字豆(逗)”,像本詞的“看”字、“恰”字都是一字豆,要除開一字豆來看對仗,才能看得出來。對仗可以形成整齊的美。
4、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貫串上下闋。
這首詞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追憶往事,而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把上下闋貫串起來。從上闋的“誰主沉浮”引出了下闋的“糞土當年萬戶侯”和“到中流擊水”的豪情壯志,突出了同學少年的崢嶸歲月,這就含蓄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是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奮斗的熱血青年來肩負主宰大地的重。
沁園春·長沙原文
沁園春 長沙(1925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慈f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jīng)常攜手結(jié)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shù)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沁園春長沙的特點】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