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的語言運用特點
一、從遣詞造句的角度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用詞、句式,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
有人統(tǒng)計,《荷塘月色》一文中用了26個疊字。這些疊字錯落有致,朗朗瑯上口,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音韻和諧的美感。在動詞的使用上,本文堪稱典范。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一“瀉”一“浮”。便運用巧妙恰當。再次是富于變化的長短句、整散句的交錯運用。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些句子避免了單純用整句或散句的死板,使文句參差交錯,節(jié)奏明快,顯得極為活潑、自然。
二、從修辭方面提升,最常用的有:比喻、排比、引用。這三種修辭手法是高考散文的三大法寶。
1.比喻這種修辭手法本身的表達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從而使文章的語言活潑。這里介紹其中兩種。 (1)暗喻,用“是”“等于”“成”等比喻詞。如:北京的隆冬干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臉上,等于火星迸上樣,灼辣辣地痛。(本體“等于”喻體)
。2)借喻,本體不出現(xiàn),只出現(xiàn)喻體。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社會的隔閡,本體不出現(xiàn)于字面)
2.排比在散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種類有:
。1)成分排比。如:我們總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總希望所有的機緣都能在同時出現(xiàn),總希望整條路上都是和風麗日、鳥語花香。卻沒想到,追求完美的我們,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極端的不完美。
(2)句子排比。如: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大河,你只要無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純凈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要無愧地做了云朵中的最祥和的一朵。
這種修辭手法本身的表達效果就是增強語言氣勢,有時可以使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更加強烈。這一點最適宜散文。
3.“引用”這種修辭手法是寫散文時常用到的。在文章中引用別人的話或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煞譃槊饕c暗引兩種。
。1)明引,明白寫出引用的出處。如: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鬃诱f的“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2)暗引,沒有寫出引用的出處,直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服輸?shù)木!熬硬辉固,不尤人”運動家正是這種君子。
引用這些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會增強文章的文采。
三、在段落上拔高
1.名句串聯(lián),即根據(jù)表達需要,將一些名言名句鑲嵌在文句中,串聯(lián)成文,造成一種前呼后應、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爸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這弱小女子!皸盍,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扒∷埔唤核驏|流”的憂慮只為李后主吟唱嘆息。蘇東坡是“關西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信手拈來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蘇軾等人有代表性的詩句串聯(lián)成文,既避免了使用形成事實論據(jù)的繁瑣,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張力和質感,給人以內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詩意回味。
2.夾敘夾議法,即一邊對自己選用的材料進行簡要的概括敘述,一邊根據(jù)材料的內容進行議論。
如: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v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于“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鄧小平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jīng)Q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以屈原、毛澤東、鄧小平作為論據(jù),證明“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边@一觀點。每個事例后都有一兩句精辟的議論,既深化了所敘述的內容,又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和強烈的震撼。
3.素描列舉,即用概括凝練的語言把所引事例講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體展開敘述。
如: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fā)現(xiàn)大量奉承王郎、侮罵自己甚至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yè)。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yè)之基。
作者對鮑叔牙多分給管仲黃金、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這兩件事情,沒有更多地展開鋪寫,而是千方百計地加以濃縮,以素描的形式出現(xiàn),從而較好地證明了寬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藝術效果。
4.正反展示,即正反列舉,使所論述的內容正誤分明,是非顯豁。
如: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唐太宗虛心納下,開創(chuàng)“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于不顧,無奈客死他鄉(xiāng);齊威王善于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諫如流”勢在必行。
文段選用了商紂王、唐太宗、楚懷王和齊威王四個論據(jù),反正結合,對照鮮明,充分說明了對待進諫不同的態(tài)度,必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證明了“從諫如流”的重要意義。
【散文的語言運用特點】相關文章:
余光中散文語言有何特點08-30
朱自清散文的特點10-10
論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8-21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7-31
散文的特點和含義08-03
魯迅的散文基本特點10-11
論朱自清的散文特點08-06
古代游記散文特點06-06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點01-12
朱自清的散文的藝術特點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