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描寫金花菜的散文
在我們江南一帶,金花菜可謂是一種家喻戶曉的蔬菜。金花菜又名黃花苜宿,刺苜宿,三葉草,草頭。在錫地鄉(xiāng)下,金花菜俗稱“盤尼頭”。金花菜古稱苜宿,原本是馬吃的,據(jù)說還是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帶回的,這就是今日上海人所說的草頭。
金花菜屬豆科植物。見載于陶宏景《名醫(yī)別錄》。金花菜性味甘、平、澀、無毒。功用利大小腸、安中、和胃、舒筋活絡(luò)。可炒食、腌漬及拌面蒸食,味鮮美。金花菜防出血,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yù)防的效果。金花菜清內(nèi)熱,其是涼性的蔬菜,進(jìn)食之后,確能消除內(nèi)火,尤其在燥熱季節(jié),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于西洋菜。
從前,鄉(xiāng)村里都種金花菜,但種植比例比稻麥小,種金花菜只是作為一種付業(yè)。每年秋天水稻登場后,金花菜和小麥幾乎同時播種。農(nóng)人們稱種金花菜為澆“盤尼頭”,這是有根據(jù)的,因為金花菜確實不是種下地的,而是澆到地里去的。澆金花菜一般都由男勞力承擔(dān),由專人拌種。先罱一船河泥,人們只要將糞桶擔(dān)挑到船邊的河岸上,然后在那里等著。拌種人用糞勺從船艙里將河泥舀入糞桶,再加水將河泥稀釋得像泥水一樣,否則無法將種子與河泥拌勻。然后放入金花菜種子,慢慢將種子與河泥拌勻,澆金花菜的準(zhǔn)備工作比較繁瑣,大家挨個兒排著隊,拌好一擔(dān)走一擔(dān)。到了澆金花菜的地塊放下?lián)樱蝗艘惶,一趟六個稻桿樁,將河泥種子分別澆到兩個稻桿樁之間的空地上,澆好的金花菜就像插秧般成一行行。記憶中,那時我們生產(chǎn)隊一般每年都要澆上十來畝金花菜,全部澆完約需三四天時間。澆好后必須抓緊用過篩后的垃圾和草木灰復(fù)蓋種子,一是可以保濕,二是給種子施基肥。因為垃圾的主要成份是煤球灰,煤球灰和草木灰是尚好的有機(jī)肥料,在金花菜的生長過程中,無須再施追肥。蓋種子的活當(dāng)然就由婦女來完成。
來年春天,桃紅柳綠鶯飛草長時,金花菜地里必須除草,昔日農(nóng)田的除草都靠人工。除草這種活,婦女老幼都能干,每人拿張小板凳和一把小鐮刀,再帶上一只竹籃即可。大家一屁股坐下,邊除草邊說笑,東家長西家短,誰家娶了媳婦,誰家嫁了女兒,家長里短無所不談,嘻嘻哈哈熱熱鬧鬧,好一幅春光農(nóng)耕圖,讓人回味無窮。
金花菜是春日江南人家餐桌上的主要蔬菜,生產(chǎn)隊里種的金花菜主要外賣,有時也給社員們分一些。割金花菜是婦女干的細(xì)活,割長割短了都不好。割長了挑剔的城里人嫌老,割短了又嫌沒嚼勁,所以割金花菜時要掌握分寸,必須割得不長不短。人們將割好的金花菜挑到隊部,攤在一只只大籩里,然后開始仔細(xì)地揀草,草要揀得一根不剩,否則賣不出好價錢。揀好草后將金花菜分裝在一只只苗籃里,然后將其浸在河里,晚上睡前再從河里撈起拿回控水。次日天不亮,人們就挑著金花菜起程趕往無錫賣菜。據(jù)大人們講,一般步行兩小時左右到惠山街上,隨行就市賣給菜販子們后,就打道回府了。賣的錢都交到隊里,人們只是掙點工分而已。
舊時地產(chǎn)蔬菜沒有溫室大棚,所以金花菜上市大概要到三月底四月初。金花菜以炒食為主,要炒得好吃必須掌握要領(lǐng),將油入鍋燒熱,放入金花菜后,即刻加適量燒酒再批點水,翻炒幾遍后加作料再加點糖,炒出的金花菜鮮嫩可口。有一道名菜叫金花菜紅燒巴魚,巴魚鮮肥適口,多用于家常食用,洗凈后即可烹煮,最宜紅燒。金花菜紅燒巴魚,用各種醬料燒出的魚紅潤多汁,魚肉肉厚堅實,呈蒜瓣狀,味美,刺少。其皮還可大塊撕下單獨享用,對胃病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下面墊的金花菜就是江南一帶盛產(chǎn)的特色菜,吸收了巴魚的鮮美之后更加鮮香。此外,金花菜還能包餛飩、燒菜粥菜飯。金花菜多得吃不完時還能腌成咸菜,金花咸菜很鮮很好吃,從前鄉(xiāng)下農(nóng)人家,暮春時節(jié)總不忘腌點金花菜,現(xiàn)在這種咸菜吃不到了。
印象中最深的莫過于金花菜救饑荒了。六十年代最困難的年月里,人們瓜菜代飯,甚至吃樹皮草根,這并非空穴來風(fēng),上點年紀(jì)的人都親身經(jīng)歷過。俗話說:荒春三,苦八月。困難時期,人們在這兩個階段最難熬。那時農(nóng)村都吃食堂,一日三餐訂飯制。用金花菜做“解放團(tuán)”,解放團(tuán)俗稱“拋團(tuán)”,一斤面粉能做二十多個,各家根據(jù)需求,吃多少訂多少。每次做解放團(tuán)時場面很熱鬧,因為做團(tuán)子的數(shù)量大,隊里的婦女幾乎都參加。解放團(tuán)的做法是:將許多金花菜洗凈,然后用開水焯一下,剁碎后擠干水加點鹽和油,油少得可憐,因為那時食油也和糧食一樣定量供應(yīng),每人每月只有二兩油。將油鹽拌好的金花菜攥成一個個團(tuán),把面粉攤在大邊里,將一個個菜團(tuán)在面粉里來回翻滾,瞬間一個個雪白的大團(tuán)子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其實那只是外表一層有面粉。蒸熟起鍋后,那大團(tuán)子煞是惹眼令人饞涎欲滴,扳開實是一個大菜團(tuán),是名付其實的“繡花枕頭一包草”,騙騙人的肚子而已。
那時一天三頓粥,一頓只有二兩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粥,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整天肚子餓得咕咕叫,人長得面黃肌瘦。母親在家偷偷養(yǎng)了幾只鵝,將鵝養(yǎng)在空豬圈里,下的鵝蛋舍不得賣,留著給我們兄弟姐妹充饑。我們出去割點野金花菜,有時割不到野的,就偷割生產(chǎn)隊里的,偷割隊里的金花菜,一旦被抓要扣工分的,偷割的風(fēng)險確實很大,但為了填飽肚子活命,有時也只能豁出去了。母親常給我們做金花菜鵝蛋湯,以金花菜為主,鵝蛋只是搭搭色,盡管如此,我們?nèi)猿缘锰貏e香。如今,金花菜鵝蛋湯成了一種補(bǔ)食,有興趣者不妨試試。
金花菜,江南人家的鄉(xiāng)土菜,吃著永遠(yuǎn)讓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描寫金花菜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描寫大雁的散文06-04
描寫勞動散文09-23
描寫夏天的散文10-27
描寫孤獨的散文10-18
描寫愛情的散文精選06-03
描寫風(fēng)景的散文06-17
描寫美的經(jīng)典散文09-11
描寫春天的散文10-03
描寫炊煙的散文09-08
描寫雪的散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