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哲理散文

時間:2024-11-08 20:20:48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哲理散文

  一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哲理散文

  我的怪癖是喜歡一般哲學史不屑記載的哲學家,寧愿繞開一個個曾經顯赫一時的體系的頹宮,到歷史的荒村陋巷去尋找他們的足跡。愛默生就屬于這些我頗愿結識一番的哲學家之列。

  我對愛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圖上,我早已標出那個康科德小鎮(zhèn)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歡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歡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準能喜歡他的這位朋友。

  作為美國文藝復興的領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師,愛默生已名垂史冊。作為—名哲學家,他卻似乎進不了哲學的"正史"。他是一位長于靈感而拙于體系的哲學家。他的"體系",所謂超驗主義,如今在美國恐怕也沒有人認真看待了。如果我試圖對他的體系作一番條分縷析的解說,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靈感的啟發(fā),隨手寫下我的感觸。超驗主義死了,但愛默生的智慧永存。

  二

  也許沒有一個哲學家不是在實際上試圖建立某種體系,賦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聲稱反對體系的哲學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會屈從于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一旦除去體系的虛飾,它們反以更加純粹的面貌出現在天空下,顯示出它們與陽光、土地、生命的堅實聯系,在我們心中喚起親切的回響。

  愛默生相信,人心與宇宙之間有著對應關系,所以每個人憑內心體驗就可以認識自然和歷史的真理。這就是他的超驗主義,有點像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學。人心與宇宙之間究竟有沒有對應關系,這是永遠無法在理論上證實或駁倒的。一種形而上學不過是一種信仰,其作用只是用來支持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立場。我寧可直接面對這種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立場,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學信仰。于是我看到,愛默生想要表達的是他對人性完美發(fā)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學是一首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的個性解放的贊美詩。

  但愛默生的人道主義不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單純回聲。他生活在十九世紀,和同時代少數幾個偉大思想家一樣,他也是揭露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的先知先覺者。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但在現實中卻成了碎片。"社會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每一個人都像是從身上鋸下來的一段肢體,昂然地走來走去,許多怪物——一個好手指,一個頸項,一個胃,一個肘彎,但是從來不是一個人。"我想起了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對人的異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話:"我的目光從今天望到過去,發(fā)現比比皆是:碎片、斷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沒有人!"他們的理論歸宿當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樣熱烈懷抱著人性全面發(fā)展的理想。往往有這種情況:同一種激情驅使人們從事理論探索,結果卻找到了不同的理論,甚至彼此成為思想上的敵人。但是,真的是敵人嗎?

  三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創(chuàng)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聽別人發(fā)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幾乎一切創(chuàng)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籍懷著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談到"文殛",即因讀書過多而被文字之斧砍傷,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叔本華把讀書太濫譬作將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愛默生也說:"我寧愿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衛(wèi)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許多人熱心地請教讀書方法,可是如何讀書其實是取決于整個人生態(tài)度的。開卷有益,也可能有害。過去的天才可以成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為壓抑自己的偶像。愛默生俏皮地寫道:"溫順的青年人在圖書館里長大,他們相信他們的責任是應當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的意見;他們忘了西塞羅、洛克與培根寫這些書的時候,也不過是圖書館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時圖書館的藏書比現在少得多,否則他們也許成不了西塞羅、洛克、培根了。

  好的書籍是朋友,但也僅僅是朋友。與好友會晤是快事,但必須自己有話可說,才能真正快樂。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后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

  我們讀一本書,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識",也就是說,只是外在于靈魂有機生長過程的無機物。

  我曾經計算過,盡我有生之年,每天讀一本書,連我自己的藏書也讀不完。何況還不斷購進新書,何況還有圖書館里難計其數的書。這真有點令人絕望?墒,寫作沖動一上來,這一切全忘了。愛默生說得漂亮:"當一個人能夠直接閱讀上帝的時候,那時間太寶貴了,不能夠浪費在別人閱讀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創(chuàng)作欲,無暇讀別人寫的書也許是一種幸運呢。

  四

  有兩種自信:一種是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藐視世俗的輿論和功利;一種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遠自以為是,自我感覺好極了。我贊賞前一種自信,對后一種自信則總是報以幾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總要有所依托,否則會空虛無聊。有兩樣東西似乎是公認的人生支柱,在講究實際的人那里叫職業(yè)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業(yè)和愛情。食色性也,職業(yè)和家庭是社會認可的滿足人的兩大欲望的手段,當然不能說它們庸俗。然而,職業(yè)可能不稱心,家庭可能不美滿,欲望是滿足了,但付出了無窮煩惱的代價。至于事業(yè)的成功和愛情的幸福,盡管令人向往之至,卻更是沒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這兩樣東西,還是不能擺脫空虛之感。

  所以,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會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僅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的內在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浪,例如社會動亂,事業(yè)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正如愛默生所說:"然而事實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著的破船,后來起的這一陣風不過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狀態(tài)。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哲理散文】相關文章:

愛都是有恃無恐散文08-04

經典哲理散文05-22

經典的哲理散文09-01

傷感散文《我們都是好孩子》06-21

都是自己沒有用散文06-08

行路哲理散文10-10

哲理類的精選散文09-30

周國平哲理散文10-26

人生的路,悲喜都是自己的短篇散文11-02

兄弟永遠都是兄弟情感散文08-03